依次崛起的世界城市帶來哪些啟示

2020-11-28 光明網

按照「長波理論」依次崛起的世界城市

經濟發展是有周期的,有3年到5年的短周期,有10年、25年的中周期,也有50年、60年的長周期。「長波」指的是50年-60年的長周期。

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提出了長波理論。該理論認為,從18世紀末期以後,全球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長周期。第一個長周期從1789年到1849年,上升期為25年,下降期35年,共60年。第二個長周期從1849年到1896年,上升期為24年,下降期為23年,共47年。第三個長周期從1896年起,上升期為24年,1920年以後進入下降期。康德拉季耶夫認為,基礎創新是導致長波的一個主要原因。

關於世界城市的崛起,英國地理學家霍爾曾在1986年撰文,首次把世界城市的形成與康德拉季耶夫的長波理論結合起來,探討了19世紀中葉第二次長波對倫敦等世界城市形成的影響。他認為,當時的新產業——鋼鐵工業帶動了大規模的鐵路建設,由此形成匯集於國家首都如柏林、巴黎、倫敦的鐵路系統,從而使得這些首都城市能夠集聚原材料和勞動力發展大規模的製造業,並帶動服務業的發展,為這些城市成為世界城市打下了基礎。

如今,自18世紀末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經濟已經歷了四次長波,促使世界經濟增長重心從英國向德國、美國,再向亞太地區轉移,相應形成倫敦、紐約、東京等世界城市。在此過程中,由創新帶動的每一次長波都會形成新的主導產業,進而帶動世界經濟增長重心的形成和轉移——第一次長波和第二次長波分別形成煤炭、鋼鐵等主導產業,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英國;第三次長波形成電氣機械、汽車、化學等主導產業,世界經濟增長重心轉移至德國、美國;第四次長波形成電子、航空航天等主導產業,世界經濟增長重心轉移至美國西部和日本領銜的東亞國家和地區。

德國為何沒有出現倫敦、巴黎那樣的世界城市

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卻沒有形成像倫敦、巴黎那樣的世界城市。這與德國特定的歷史條件有關。

德國在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分裂成一個個小邦國。1848年,德國各地爆發革命,普魯士首相俾斯麥領導了內政、軍事和外交鬥爭,先後收回被丹麥佔領的土地、擊敗奧地利、建立北德意志邦聯、發動普法戰爭,直到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統一併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於德國的獨特歷史,造成了每個公國都有自己的政治中心。所以,儘管今天的德國有柏林這樣的大城市,但柏林的歷史相較於有2000年歷史的巴黎、倫敦,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城市布局分散,德國的知識分子沒有在首都集中。比如,德國最偉大的知識分子之一歌德住在魏瑪;近代哲學的奠基人康德居住在一個小城市,且終生沒有離開過這座城市。但在法國,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都雲集巴黎。伏爾泰、雨果、巴爾扎克等一流的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都在巴黎活動並活躍,這就使巴黎具備了世界級影響力。在英國也是一樣,各行各業的人才一定要去倫敦才能夠奠定其影響力。

因此,儘管德國的經濟很發達,但它的城市布局相對分散,這也是德國的一個特點。有學者認為,德國的城市體系代替了全球城市的作用,生產力合理分布,避免了過度集聚。在德國,柏林是政治中心,也是科學和文化中心,法蘭克福是金融中心,慕尼黑是科技中心。許多跨國大公司的總部則分散在各個城市。例如,大眾總部在沃爾夫斯堡、博世總部在斯圖加特。

由跨國公司引發的一場城市競爭

隨著後工業經濟在美國逐漸根深蒂固,以及消費城市和電子商務的興起,服務業更加精細化發展,以亞馬遜為代表的公司開始主導城市的盈虧得失。

2017年9月,亞馬遜公司宣布將在西雅圖以外成立第二個總部,承諾配有50000個工作崗位,投資50億美元建造新樓。亞馬遜此舉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城市之間的競爭。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200多個城市投入亞馬遜第二個總部城市的招標,爭先提出減稅、新建園區、改善基礎設施等條件作為吸引。參與競爭的不乏一些小型的、已衰退的去工業化城市,如康乃狄克州首府哈特福德市。已經陷入市政預算赤字窘境的哈特福德市為吸引亞馬遜,還提交了一系列在康乃狄克河兩岸開發新建築的龐大計劃。

2018年1月,亞馬遜宣布了20個入圍「決賽」的城市名單,其中包括新澤西州紐瓦克這樣的老牌去工業城市,但多數是像亞特蘭大、芝加哥和洛杉磯這樣的大型經濟繁榮城市。該年11月,亞馬遜最終選擇紐約市皇后區和維吉尼亞州北部阿靈頓的水晶城作為第二總部的兩個分部,各創造25000就業崗位。

亞馬遜所採取的這種通過城市之間競標獲取最大利益的做法遭到不少批評。激烈的競爭態勢也反映出不少城市為吸引價值千億美元的企業寧願犧牲某些公共利益。以紐約為例,儘管其提供的30億美元的公共補貼預計可獲得270億美元的回報,紐約一些民選官員依然發聲反對,認為紐約公共基礎設施(如逐漸老化的地鐵系統)更急需更新,公立學校亦資金不足。在此情況下,亞馬遜不該再享受如此巨大的稅收優惠。他們還擔心,亞馬遜的進入將對小型地方企業產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甚至影響到計劃中的城市低價住房建設。面對種種阻力,亞馬遜於2019年2月宣布取消其在紐約建設新總部的計劃。

這個案例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城市在平衡競爭發展與公共利益方面面臨的難度,同時也反映了紐約、舊金山等「超級明星城市」所面臨的經濟繁榮發達與社會不平等共存的「新城市危機」。這對其他亦處於在競爭中發展階段的國家與城市不無警示。

(曹靜綜合整理自《中國城市的全球定位:——全球城市的問題域和生長點》,《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3期)

[ 責編:秦超 ]

相關焦點

  • 世界三大城市產業轉型路徑帶來哪些啟示?
    4.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城市發展的新趨勢第一,新興經濟體城市的排名上升較快。當今全球化背景下,國家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城市間的競爭。金融危機後,隨著國際貿易體系和規則逐漸從傳統單極主導向多元化過渡,東亞、南亞和南美等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來自上述地區的城市比重也迅速提高。
  • 聚焦| 上海「首店效應」帶來哪些啟示
    聚焦 | 上海「首店效應」帶來哪些啟示 2020-11-2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全球社會和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美國出臺的安全經濟燃油效率(SAFE)新規則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影響?經濟增速放緩,對於全球環境治理意味著什麼?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如何應對?從全球疫情應對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本報記者採訪了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傑。
  • 《西部世界》,能給現實世界的人工智慧帶來怎樣的啟示
    通過這樣訓練而成的信息流就會有兩重的內在「聲音」,一個聲音說「這個內容,讀者會非常喜歡」,另一個則說「不,這是一條謠言會帶來不良的後果」,而兩個聲音最終會形成一個平衡。第二,是AI道德與倫理問題從很大程度上,在第一點啟示中,對抗算法只是我們為算法賦予價值觀的其中一個途徑。
  •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
    2015-3-27 07:34:09來源:新聞晨報作者:屠海鳴 選稿:方翔原標題: 世界三大科技創新城市帶給上海的啟示3月25日,市政協舉行十二屆十八次常委會,討論如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筆者為了做好發言,對世界科技創新城市作了一番研究。
  • 雲計算再思考:亞馬遜 re:Invent帶來哪些啟示?
    原標題:雲計算再思考:亞馬遜 re:Invent帶來哪些啟示?對於很多行業而言,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這一年,全球持續的疫情,帶來的是人們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巨變,數位化、線上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爆發態勢,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得到空前提速。 同樣,2020年對於雲計算而言也是標誌性的一年。
  • 蝴蝶效應帶來的環保啟示
    時至今日,美麗的蝴蝶帶給我們的啟示依舊深刻如初,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個人行為,可能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和環境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一輛汽車多排放10克二氧化碳,地球另一端便可能喪失一片藍天。  作為一位資深的環保人士,我知道保護環境絕不是打標語,喊口號,而是從身邊點滴小事做起,為珍愛的綠色星球做出貢獻。用再生紙,提環保袋,空調恆溫26度,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的環保習慣。
  • 屠呦呦事跡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2011年度拉斯克獎頒獎典禮正在舉行,80歲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捧起獎盃,面帶微笑地讓記者拍照,之後發表獲獎感言:「在青蒿素發現的過程中,古代文獻在研究的最關鍵時刻給予我靈感」,「我相信,努力開發傳統中醫藥,必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治療藥物」。拉斯克獎為此獎勵屠呦呦從1600多年前中國古代藥典《肘後備急方》得到啟發,發現青蒿素,並讓青蒿素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一線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
  • 完美日記IPO,給新消費品牌帶來的5條啟示
    但對於身處其外的人,我們更多要看看完美日記的IPO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新的思考和啟示,尤其是對於現在還在創業的新消費品牌而言。   以下為我的5條分享啟示:      新消費品牌已經成為新經濟   過去幹消費品是個苦逼行業
  • 量子通信產業化帶來的啟示
    筆者認為,量子通信產業化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多有益的啟示,有益於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近年來中國的科學研究碩果纍纍,論文數已經穩坐世界第一,論文引用次數也逐漸超越英法德日,逼近美國,相信不遠的將來也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在一戰爆發前的20年裡,德國領導人的案頭擺滿了關於建立強大的海軍、修建近東的巴格達鐵路和爭奪歐洲霸權等主題的研究報告,而這些看似能夠給君主和國家帶來權力聲望的建議最終都被德皇隨波逐流地予以默許。本研究所關注的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大國在戰略空間分布上應包含兩個基本特徵。第一,這類國家必須既有綿長的領海基線,同時又不能四面環海而遠離大陸。
  • 言之有裡丨寶馬iX3的推出帶來哪些新啟示?
    然而在我看來,這款看起來似乎「新意一般」的iX3在三電領域的探索與革新,以及帶給整個新能源行業的啟示與參考,很可能會超過EQC和e-tron。關於iX3的那些爭議:到底是誰對?相比奔馳EQC和奧迪e-tron,iX3帶給我們的驚喜確實顯得「少了點兒」——幾乎與X3一樣的外觀和內飾,與X3共線生產。所有這些都似乎在毫不掩飾地告訴大家:我就是油改電的X3。
  • 最後的江北嘴崛起 地標級潮流綜合體定格重慶城市封面
    可見,江北嘴對話世界將越來越「有戲」。從全球第一個城市綜合體拉德芳斯,到柏林索尼中心,深研他們的發展路線,不難發現,城市綜合體所至之處,必然是城市繁華所指。雄踞重慶核心位置,位於江北嘴一線濱江留白地的千廝門橋頭,也有一座城市綜合體正在崛起。它正是由世茂打造的「城市之門」。
  • 這個城市已在沙漠中崛起,投資近60億,並且展示了「中國奇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發展,無論發展到哪個領域,都取得了迅速的發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國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工作也讓中國一個接一個地創造世界,震驚了很多外國人,特別是中國的高鐵已經成為中國的明信片,被很多西方國家稱讚為「基礎瘋狂」,但是今天小編介紹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中國再次創造了奇蹟,
  • 造成了1836人死亡的美國颶風,給中國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啟示?
    最慘的是紐奧良市,近50萬人受災,城市的80%淹沒水下。面對歷史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美國政府表現出驚人的低效與無能。當美國政府手忙腳亂的時候,沃爾瑪橫空出世,成為最後的救世英雄。沃爾瑪是如何做到的?又為當下的中國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啟示?1. 令人大跌眼鏡的美國政府救援在颶風襲擊紐奧良前的48小時,美國政府各有關部門就收到國家颶風中心的強烈警告。
  • 蜘蛛結網帶來的啟示
    第三個觀察的人聽到兩個人說的話,非常納悶,於是就去問智者:「同樣觀察一隻蜘蛛結網,為什麼那兩個人的見解和結論會截然相反,得到的啟示大相逕庭,尊敬的智者,您說他們哪一個是對的呢?」智者說:「他們都是對的」。第三個人更困頓了:「怎麼能都對呢。對蜘蛛的行為,一個是認同,一個是反對,對比如此鮮明,您怎麼能說都是對的呢?」
  • 電磁感應加熱的崛起將為節能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以變頻電磁感應加為首的新型節能加熱技術的崛起恐成未來大功率加熱巨大的市場容量和可觀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隨社會各界對節能、環保、減排意識的加強和國家推行的煤改電政策的強力實施,熱能領域基本上已具備了節能降耗轉型的外在條件,而現階段強勢崛起的變頻電磁感應加熱,將對大功率節能加熱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的確值得外界期待,甚至有眾多業內專家直言,變頻電磁感應加熱技術的高效節能已經引領了大功率節能的風向標,將成為熱能產業發展的重要的「槓桿」。
  • 順義公園都會|2021城市出眾之作,致敬一個時代的理想
    一部城市封面作品案名迎來了盛大發布,自此,公園都會以世界仰望之姿,問世北京順義,並成為城市精英人群通行的世界居住名片。顯赫之名,繫於名盤,源於名企。公園都會由北京城建地產、旭輝集團、首開集團三家實力品牌房企聯袂打造,尊榮與身俱來,當然世目以待。
  • 中部崛起新五年:合肥和長沙為何落選國家中心城市
    遍布武漢大街小巷的「復興大武漢,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橫幅終於坐實。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以下稱「規劃」),其中明確提出,支持武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標誌著中部地區有關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終於塵埃落定。此前,武漢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合肥、長沙也都顯示了較大的熱情,最終花落武漢和鄭州,合肥和長沙錯失機會。
  • 《雲頂之弈》s2有哪些裝備 元素崛起裝備合成圖一覽
    導 讀 雲頂之弈s2裝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