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是物質運動的規律,而不是「意識」存在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物質與物質、物質與精神不能平衡的道理。
世界上的確存在著一種平衡術,經常在電視上能夠看到,似乎那是一種絕技。
我沒有親眼見到過過,似乎也沒親自嘗試過。
其實我們都產生了認知上的錯誤,世界上所有物質都是平衡的,所謂的失衡是受外界的作用力;其中包括自然性的、物理性的;微觀的、也有宏觀的;有行為的、也存在意識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尋找平衡點;物理上的平衡、物質上的平衡、行為平衡;以及我們平時開口閉口所講的心理平衡。
原來在我潛意識中認為;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在不平衡中發展與運行。
一個表演者在表演完平衡術後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讓我思忖良久,最後如醍醐灌頂;還是想了個明白。
他說;世界萬物皆可平衡。
我們值得注意的是;皆可平衡,而不是一定平衡。
這讓我想到物理學上的等離子現象;在溫度的作用力下,分子結構對原子所產生的作用以及原子電離所產生的正負極,都是在平衡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
現在人們常提到的夸克;夸克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正負不同。
微觀世界況且如此,更何況宏觀世界。
如果人類的意識相同,可能會融為一體,如果意識相反,兩個就有可能相斥。人類的精神世界也依然如此,心理不平衡達到極致就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搞明白微觀世界,也就更容易理解宏觀世界。
《道德經》上所講的「道法自然」只是宏觀理論,而微觀世界的稍許行為變化,就有可能徹底擊穿宏觀理論的存在意識。
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人類社會是存在於意識形態下的宏觀社會,而作為社會最小分子的個人,雖然存在於意識當中受宏觀控制,卻在不斷的自主中進行著微觀調控,這就存在著宏觀平衡的作用力和微觀調控的反作用力。
這雖然印證了世界萬物皆可平衡的理論,卻道岀了事物的本質都是從平衡中分裂出來的,只在於有沒有還原的能力與意義。
如果有,那是需要有超強的意志和力量,除非已消失殆盡的物質,而且世界上還存在著物質不滅定律。
如此看來,世界真的很奇妙。
現代意識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樣產生的?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釋;通過昨天的實踐,得岀今天的結果,而今天的結果也只是明天的開始。
物質的循環往復,最後得岀的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結論,所謂的一切結果都是為現實服務,而能夠平衡現實的就是歷史與未來。
有時候我們會否定歷史存在的價值,認為都已經消失和滅亡的物質、而且一些不合理現象當時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這是我們認知上的錯誤,我們應該懂得一個最基本道理,任何物質都存在於作用與反作用力之中,只有打破平衡,才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如果都平衡了,不是物質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問題,而且都已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對社會與歷史的認識過程,也是對自己充分了解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