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運動的發展規律是存在於自然之中還是認識與行為之中?

2020-12-05 立心園

「道法自然」是物質運動的規律,而不是「意識」存在的內容。

這就是為什麼物質與物質、物質與精神不能平衡的道理。

世界上的確存在著一種平衡術,經常在電視上能夠看到,似乎那是一種絕技。

我沒有親眼見到過過,似乎也沒親自嘗試過。

其實我們都產生了認知上的錯誤,世界上所有物質都是平衡的,所謂的失衡是受外界的作用力;其中包括自然性的、物理性的;微觀的、也有宏觀的;有行為的、也存在意識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在尋找平衡點;物理上的平衡、物質上的平衡、行為平衡;以及我們平時開口閉口所講的心理平衡。

原來在我潛意識中認為;世界的一切物質都是在不平衡中發展與運行。

一個表演者在表演完平衡術後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話讓我思忖良久,最後如醍醐灌頂;還是想了個明白。

他說;世界萬物皆可平衡。

我們值得注意的是;皆可平衡,而不是一定平衡。

這讓我想到物理學上的等離子現象;在溫度的作用力下,分子結構對原子所產生的作用以及原子電離所產生的正負極,都是在平衡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

現在人們常提到的夸克;夸克每一種味都有一種對應的反粒子,叫反夸克,它跟夸克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一些特性跟夸克大小一樣但正負不同。

微觀世界況且如此,更何況宏觀世界。

如果人類的意識相同,可能會融為一體,如果意識相反,兩個就有可能相斥。人類的精神世界也依然如此,心理不平衡達到極致就是精神分裂症。

如果搞明白微觀世界,也就更容易理解宏觀世界。

《道德經》上所講的「道法自然」只是宏觀理論,而微觀世界的稍許行為變化,就有可能徹底擊穿宏觀理論的存在意識。

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人類社會是存在於意識形態下的宏觀社會,而作為社會最小分子的個人,雖然存在於意識當中受宏觀控制,卻在不斷的自主中進行著微觀調控,這就存在著宏觀平衡的作用力和微觀調控的反作用力。

這雖然印證了世界萬物皆可平衡的理論,卻道岀了事物的本質都是從平衡中分裂出來的,只在於有沒有還原的能力與意義。

如果有,那是需要有超強的意志和力量,除非已消失殆盡的物質,而且世界上還存在著物質不滅定律。

如此看來,世界真的很奇妙。

現代意識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樣產生的?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釋;通過昨天的實踐,得岀今天的結果,而今天的結果也只是明天的開始。

物質的循環往復,最後得岀的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結論,所謂的一切結果都是為現實服務,而能夠平衡現實的就是歷史與未來。

有時候我們會否定歷史存在的價值,認為都已經消失和滅亡的物質、而且一些不合理現象當時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這是我們認知上的錯誤,我們應該懂得一個最基本道理,任何物質都存在於作用與反作用力之中,只有打破平衡,才有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如果都平衡了,不是物質有沒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問題,而且都已完全失去了生命力。

對社會與歷史的認識過程,也是對自己充分了解的過程。

相關焦點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還原論的最大特點之一便是——將人和物質畫上等號,人同樣也是物質,於是:它依據物質的存在方式去認識人的存在;它按照理解物質的存在的方式來理解人的存在。胡塞爾以及之後的馬克斯·舍勒意識到,不應該把人的本質作為一種對象、物質和存在物來理解。而是,應該把人看作是一個有目的的行為的實施者(舍勒概念中的「人」)。
  • 百篇中國人的自然哲學體系,常樸子:欲望的規律
    生物屬性是人的自然屬性,文化屬性則是人的社會屬性。對於任何事物來說,權利都具有三大本性,即物質的能性、動性、繼性。針對自然而言,權利就是物質運動的演化的必然性;針對生活而言,權利就是生存的必然性;針對人類而言,除了上述兩種含義外,還在於它形成了個性,並加強了個性的一切文化理性的生物反映,具有更高級的社會精神意義。
  • 宇宙中能量的本質及世界能量運動規律
    結合上面的物質定義,這句真理就暗示了:能量能夠生成宇宙中的任何物質,且已生成的任何物質都可以消亡,全部轉化為能量,畢竟萬事萬物都有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否則,我們身處的宇宙就是永恆存在的,其年齡應為無窮大,但這與宇宙一百多億歲的有限年齡矛盾。
  • 玄幻小說:科技,魔法,修仙,在宇宙之中是否存在著文明共存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著對開發人類的自身的能力而堅信不疑的。甚至有人一直在研究者這個世界之中是否存在著各種文明共存的情況,那麼宇宙之中是否存在著文明共存呢?在小說之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宇宙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星際旅行,黑洞穿越;無論是附庸位面還是星河,都是作者筆下的構想。
  • 六 運動不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六 運動不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能量就是運動的量,一切具體的物質都是運動的載體,所以一切具體的物質也是能量的載體。因為在我們日常的主觀認知中,一切運動都是具體物質的運動,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運動是物質的自然屬性。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運動是物質的自然屬性,這種思想理念值得商榷、值得討論。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論是近海還是深海,過度捕撈、汙染和海岸帶開發等壓力是影響整個海洋的重要因素,而氣候變化將持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報告從漁業、氣候變化、土地汙染、海洋汙染、海岸帶開發、外來物種入侵、海上基礎設施、航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深海採礦等方面,指出了潛在負面影響,並列舉了產生的生態後果。
  • 宇宙的終極命運,或藏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之中
    如果宇宙之中只存在一種萬有引力來維繫宇宙的運轉,那麼就不可能出現加速膨脹的情況。由此,科學家們猜測在宇宙之中一定存在其他的力推動宇宙不斷膨脹的現象。於是,科學界提出了一個假設,認為在宇宙之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暗物質和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論是近海還是深海,過度捕撈、汙染和海岸帶開發等壓力是影響整個海洋的重要因素,而氣候變化將持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報告從漁業、氣候變化、土地汙染、海洋汙染、海岸帶開發、外來物種入侵、海上基礎設施、航運、海水養殖(海洋生物的水產養殖)、深海採礦等方面,指出了潛在負面影響,並列舉了產生的生態後果。
  • 袁振國:教育規律與教育規律研究
    他繼承了古代唯物主義傳統,認為自然界是物質的,構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單位是真正的分子,它是有限的、不變的。千差萬別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組合構成的。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運動是有規律的,其形式是多樣的。他稱事物運動的規律和規定性為「形式」。他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源泉。科學的任務就是發現形式,從而獲得行動上的自由,以便徵服自然。
  • 無窮宇宙始終處於混沌之中,人類世界翻不出大浪。
    也就是說在微觀世界,基本粒子是以任何可能的狀態存在。這與我們宏觀世界的認識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宏觀世界中,某個物體只能處於某一具體位置,而不能同時處於任何地方。但是,在微觀世界,科學家經研究認為:例如電子,它圍繞原子核運轉,當我們想去確定它的軌跡時,發現用電子云可以更好地描述。
  •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內容提示:這一章要求考生學習和把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著重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社會發展的動力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觀點,提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認識歷史和現實、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自覺性和能力。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報告指出,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論是近海還是深海,過度捕撈、汙染和海岸帶開發等壓力是影響整個海洋的重要因素,而氣候變化將持續給海洋生態系統帶來越來越多的影響。
  • 外星人到底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嗎?
    外星人到底真實存在於宇宙之中嗎?當我們意識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之後,我們就開始各種猜測宇宙中是否真的存在外星人。在天文學中存在著一種哥白尼定理,這個定理的核心就是宇宙中是存在著外星人的。因為宇宙的中心不是地球,甚至宇宙的中心也不是銀河系,在我們無法探知的億萬光年之外,說不定也有一個孕育了生命的星球存在。關於宇宙中的外星人有很多的說法,雖然有很多人都認為宇宙中是存在外星人的,但是為什麼千百萬年來我們卻找不到外星人的蹤跡,甚至我們也找不到外星人傳遞給我們的信號?由此大家也提出了很多猜想。
  • 組圖:人類或存在於一顆大黑洞之中
    形成這一理論的前提需建立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存在一個「種子」式的超密物質,其形成於黑洞中,並引發了產生其他粒子的連鎖反應。該理論還認為我們的宇宙還存在平行宇宙,如果我們落入黑洞,那麼將進入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中。
  • 生命由物質構成,所以無法永生的原因也在物質之中
    一切的悲歡離合、一切的風花雪月、一切的物質與精神都要由生命承載,失去了生命就等於失去了一切,而擁有生命則擁有無限的可能。所以生命體都有一個共同的期盼,那就是永生。對於大多數生命形式而言,它們無法真正領悟生與死的意義,而以人類為代表的智慧生物不同,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何為生,而何為死,所以我們對永生的追求就更為迫切。
  •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這說明  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為歸宿  B.人們發行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C.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於被支配的地位  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  6.在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關係問題上,宿命論的錯誤在於  A.否認人的自覺活動,誇大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 世界自然基金會:我們的海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方微信消息,近日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再次清晰地印證了人類活動對野生動植物,以及森林、海洋、河流和氣候帶來的巨大影響。
  • 福音有聲系列 | ​遊子吟 | 神只存在於縫隙之中嗎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神只存在於未知領域之中,即當人們面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時,需要把神抬出來作擋箭牌;隨著人們認知的增加,未知領域越來越小,神存在的空間也隨之減少。當人們完全認識宇宙時,就再也不需要神了。人們常常以牛頓的一個故事作為例子。牛頓能用萬有引力定律,準確地算出月亮繞地球轉動的運行軌道,但他不能解釋地球為什麼會自轉。
  • 五行之中有種特殊物質,非固體非液體非氣體,可毀滅其他四種物質
    五行學說,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系統觀,五行代表萬事萬物,可以描述一切事物的運動形式及轉化關係,既對立又統一,是中國古代認識世界的基礎理論。單從物質的角度去剖析,五行可以代表五種物質,在這五種物質中,有一種是特殊物質,它非固體非液休非氣體,沒面積沒體積沒質量,但可以毀滅其他四種物質。
  • 恩格斯論人與自然關係的三重維度
    「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東西」:人與自然之間的生命關聯在恩格斯看來,自然和社會是世界客觀性存在的兩種基本方式,二者之間具有內在關聯。一方面,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空間上來看,自然相比人和社會都具有優先性地位,是整個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物質前提。另一方面,人通過勞動過程同自然界發生物質變換,從而與其緊密結合成有機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