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知道,微積分學習遇到的第一個「坑」是什麼?

2021-01-08 虹野看教育

微積分學習遇到的第一個「坑」:抽象函數

微積分開始學習的時候都是從函數學起,微積分與函數之間的關係在前面已經說過了,而真正開始學習的時候卻很容易遇到幾個「坑」一不小心就掉進去了。

第一個坑就是「抽象函數」。

在中學我們儘管學習了函數的定義,初中主要是認為函數是「一個變量y隨著另外一個變量x的改變而改變,則y就是x的函數」,高中的時候則把函數定義為:「一個非空數集D,按照某個對應法則f,D中任意一個元素x都有唯一確定的值y與之對應,則稱對應法則f為定義在D上的函數」。這兩個函數算是「抽象函數」的定義,前一個屬於「變量說」,後一個屬於「對應說」。

儘管這兩個定義作為「抽象函數」判斷的依據很早之前都知道了,但是由於長期我們的學生只關注一次函數、二次函數、三角函數等具體函數的性質和計算,以至於到了大學之後對「抽象函數」了解甚少,不僅僅「內涵」不清晰,「外延」也不知道是什麼,無法判斷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函數關係,甚至無法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函數的圖形。

相關焦點

  • 微積分之第二坑:函數定義域缺失
    微積分之第二坑:函數定義域缺失微積分學習中除了對於抽象函數重視不夠導致對函數的內涵和外延無法弄清楚造成後續很多概念產生混淆之外,最為低級的「坑」則是不關注函數的定義域。我們知道在中學期間學習的都是基本初等函數:常數函數、冪函數、對數函數、指數函數、三角函數和反三角函數,這些函數的定義域都是自然定義域,大家都很清楚,而對於初等函數來說,則增加了函數的四則運算和複合運算,這需要對和函數、差函數以及其他關於函數的四則運算、混合運算構成的新的函數的自變量的範圍進行界定,也就是求定義域。
  • 微積分學習技巧-結合幾何意義
    因為在學習微積分之前,必須知道微積分就是一個純代數的學科,也不是初中學習過的純幾何學科。微積分的出現和發展都是基於代數和幾何相結合的數學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解析幾何發展出來的。簡單來說,微分和積分都有其幾何意義,他們能直觀反映到平面直角坐標系或者立體直角坐標系中;同樣通過代數的計算,又可以得到這些幾何意義的重要數值。
  • 微積分開學第四講——集合,讓您看到的世界不一樣
    集合,讓您看到的世界不一樣文/虹野大學微積分第一節課都會講的一個概念:集合。這部分內容由於在中學學過了,一般老師和學生都不是很重視,結果導致很多學生學習數學之後無法使用。如果我們沒有按照集合的方式對其他學科進行梳理,將來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時候肯定會遇到麻煩。這裡要談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集合,將會使您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同樣一個事物、群體、對象,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
  • 最近我深入地研究了微積分、線性代數和高等數學發現,「微積分」都...
    1、最近我深入地研究了微積分、線性代數和高等數學發現, 「微積分」都是第一聲,「線性代數」都是第四聲,「高等數學」四聲都有,數學真是好奇妙啊。。。2、媽媽說我:你都二十八了,還不找對象,我二十八的時候你都滿地跑了!我……然後我站起來跑了一圈:媽媽您看!您快60了,我還滿地跑呢!
  • 學習微積分,就是這麼簡單。
    微積分學會微積分,就是這麼簡單開學已經一個多月啦!大一的小可愛也都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大學時代「噩夢」高數也露出了它的魔鬼式微笑。不少大一同學覺得微積分真的太難了,根本聽不懂。其實微積分並沒有那麼可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如何學習微積分吧!
  • 這麼牛B的一個隕石撞擊坑您知道不知道?(上)
    看完了,您可能會問:它牛在哪裡?我簡單歸納成如下三點:一、它是地球上第一個被確認為隕石撞擊起源的撞擊坑!二、它被譽為「地球上保存完好、視覺感官最為漂亮的」隕石坑!三、它為61年前(1956年)精確計算出地球年齡提供了隕石樣品!
  • ...book解除部分對加密貨幣廣告的禁令 / 騰訊發布可學習微積分的...
    Apple News用戶可通過For You、Top Stories和Spotlight三個選項卡訪問相關內容。美國中期選舉是在兩次總統選舉之間舉行的國會選舉,一般在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舉行。
  • 王珂的微積分講義
    高等數學、微積分是工程師或大學工科本科生的基本功。
  • 騰訊發布全新功能遊戲《微積歷險記》 可通過遊戲學習微積分
    原標題:騰訊發布全新功能遊戲《微積歷險記》 可通過遊戲學習微積分   騰訊發布全新功能遊戲《微積歷險記》,旗下功能遊戲已涉及醫療、數學、古代文化、建築等多個領域。   《微積歷險記》由教育類遊戲開發公司Triseum開發,騰訊代理的一款3D解謎遊戲,可幫助學生通過遊戲方式學習微積分。
  • 《簡單微積分》:背公式不是必須的
    無須背誦公式、煩瑣計算 僅用「閱讀」理解微積分原理 豐富圖解 親切解說 傳授日本微積分入門的「巧妙思路」 微積分的本質在於方法。簡單說,如果抓住思考的「要領」,那麼能輕而易舉地理解複雜算式。相反,如果不能掌握思考要領,直接從計算技術入手的話,微積分的學習便如同咀嚼沙子一般變成了苦澀的修行。
  • 縱觀近幾年競賽,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提前學習微積分
    縱觀近幾年,競賽雖然在思維量上並沒有增加,但計算量卻在增加,微積分在競賽中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常規,物競大綱中也明確把微積分列為了必考內容。那物理競賽中微積分需要學到什麼程度,是不是需要專門學習大學的高等數學,微積分用多了會不會弱化物理思想,微積分是不是就是微元法,只用微元法能不能搞定物理競賽。
  • 翻譯微積分——寫在前面的話
    翻譯微積分——寫在前面的話微積分學習之艱難,學過的同學都知道,每個人都會有各種感觸,這裡不再贅述。可是為何艱難,甚少有人說得清楚,即便問一些老師,也大都回復「好好聽課,多看書,多練習」而已。很多人把微積分學習當做多做題目,真的去做題目的時候才發現,根本不知道如何根據題目信息選擇合適的定理、公式,拿著書(只要不是原題)不會做微積分題目現象並不罕見。這種情況下,微積分就顯得非常困難了。其實不管是微積分學習還是以後其他科目的學習,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來說,大都需要「語言智能」、「邏輯智能」和「空間智能」的參與。
  • 什麼是初等數學?什麼是微積分?中科院院士揭開數學奧秘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學過12年的數學,叫做初等數學;大學後的微積分,叫做高等數學。到底什麼是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呢?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面對數學難題,有什麼思路可以讓我們「一步到位」?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張景中院士為你揭開數學的奧秘!
  • 微積分是用來幹什麼的
    不上大學,就一直不知道微積分能做什麼用,上了大學才發現,原來微積分還是用來考試做題用。這是數學教育的無奈,不止我國,世界各國的公立學校大都如此。於是全民皆兵的氣氛下,兒童必須進入學校統一學習。上圖克裡斯蒂安·惠更斯 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下圖惠更斯手稿中的懸鏈線所以我們上學都要求手背後,不許說話,統一服裝,牆上貼著校訓;做半軍事化的體操;統一學習認字和算術。實際上在公立學校寫入法律之前,歐洲大部分地區民眾識字率已經超過80%。
  • 微積分的運用
    我也不覺得生活上有什麼困難,就算有困難也不是微積分能解決的。但是不等於說微積分,高等數學就沒用了。看過有人這麼說過:我們學習高深的科學,最起碼是在培養我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只有學習了物理,高數,化學,生物等等,你才不會覺得修水庫就是挖坑,造火車就是焊鐵皮,當醫生就是看病抓藥,考古就是挖死人墓,蓋樓房就是砌磚。最可怕的是無知。
  • 科普:微積分是個啥?
    李電匠是學電子的,因為是填鴨式學習,在上大學時,學微積分的時候沒有講麥克斯韋方程,沒有講數字電路,等用到複變函數,傅立葉級數了,微積分又丟了,後面什麼拉普拉斯變換,Z變換等等就根本看不懂了。直到畢業後,根據工作需要,重新撿起來,發現原來如果不知道事物的緣由,你就不知道過程和後續。微積分也是如此。在任何領域裡面,最後的計算式都是一個一個的標準數學模型。微積分就是一類標準數學模型。
  • 微積分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是轉變思維和學好微積分的關鍵
    數學分析是國內數學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課,其中的內容包含著微積分;而其他理工科的學生會學習包含微積分內容的高等數學,同樣作為基礎課程。無論是數學分析,還是高等數學,最重要和基礎的一個概念就是極限。要想學好微積分,透徹地理解極限的概念和思維方法。首先,簡單說一下極限的發展背景。
  • 科技圈那些年:懸鏈線引發的爭執,微積分解決了什麼問題
    科技圈那些年:懸鏈線引發的爭執,微積分解決了什麼問題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笑笑,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我們該如何看待一個科學家有多偉大?那就是把它跟同時代的科學家相比,因為科學在知識細節上總是在進步,後臺科學家總是站得更高,微積分可以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有兩個問題非常典型。第一個問題是,有兩根電線桿,之間接著一根電線,這根電線一定不是繃直的,她肯定是自然下垂的,那麼這根電線如果足夠的柔軟,他略微下垂的樣子滿足什麼規律呢?
  • 荒謬的分數微積分——打破常規,在物理和工程領域產生偉大的成果
    直覺有兩種方式來解釋這個表達第一個是我們在基礎微積分中都學過的:它是我們反覆微分n次後得到的函數。第二個更微妙:我們把它解釋為一個操作符,它對函數f(t)的作用是由參數n決定的。屬性很好奇,總是想知道當嘗試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時會發生什麼,例如插入一個分數以區分順序,因為這當然會產生許多重要的發現,但是當進入未知領域時,應該做好準備放棄您已經知道的許多知識,並視其為自然而顯而易見的東西。
  • 牛頓與萊布尼茨——誰是微積分的「剽竊者」?
    自從17世紀微積分問世以來,數學家和科學家在討論連續變化的數量時便有了科學依據,微積分基本定理為解決這類數量的問題提供了實用工具。沒有微積分,我們將無法理解現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與工程學。那麼,微積分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