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時11分04秒,亞太6D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升空,將於今年9月開始提供對外服務。這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
鑑於該衛星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作用強且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亞太6D衛星被深圳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深圳星」。
亞太6D衛星由亞太星通及其股東單位參與設計監造,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研製歷時近4年、投資20餘億元,於5月23日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亞太星通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聯合交通運輸部、深圳市政府發起成立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由「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孫家棟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並依託周志成院士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衛星應用院士工作站。
亞太星通董事長程廣仁表示:「此次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全球高通量寬帶衛星通信系統建設的良好開端,也是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獻禮。」
據悉,亞太6D衛星作為亞太星通的首發星,是我國第一顆採用Ku/Ka體系的地球靜止軌道高通量衛星,也是東方紅四號增強型平臺全配置首發星,還是世界上首顆為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定製的高通量衛星。
這顆衛星設計壽命15年,共34路Ku頻段前向轉發器、10路Ka頻段返向轉發器,衛星可視範圍信號全覆蓋,包括中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中國四大海域、東印度洋、西太平洋等廣泛的陸地和海洋區域。
此外,這顆「深圳星」還配置90個Ku用戶波束,8個Ka饋電波束,衛星通信容量50Gbps,單波束容量可達1Gbps以上,可為民航客機提供百兆級帶寬接入服務,可為海事船舶提供千兆級帶寬接入服務,能夠有效滿足亞太地區飛機、船舶以及偏遠地區高速上網、數位化轉型以及高質量發展的需要。
比起傳統衛星,高通量衛星具有帶寬更大、資費更低、終端更小、通信服務門檻較低的特點。
專家表示,亞太6D衛星的多項先進技術為中國國內首次應用,有力支撐國產通信衛星性能和國內通信衛星產業整體研製水平的大幅提升,代表了中國民商用通信衛星研製的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衛星地面站是我國境內首個對外開放的衛星關口站,依託其建設了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衛星科普教育基地,將向粵港澳大灣區廣大青少年普及航天科技和衛星通信相關專業知識。
未來,期待更多的「深圳造」衛星翱翔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