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村】「124318」數字的背後——且話牛家牌鎮趙家灣的故事

2020-11-26 澎湃新聞

這裡是天津市文明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文化生態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裡是寶坻區唯一一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

這裡有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氏琉璃製作;

這裡的老人和婦女幾乎都有一手絕活兒——粘花、編制手蹴球、製作玻璃珠……

景美、善德、人勤。

寶坻區牛家牌鎮趙家灣村,一個鑲嵌在稻田、魚塘和綠海裡的生態小村莊,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實施「124318」工作模式,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和主題文化街4個陣地,建設了鄰裡互助實踐點、手工技能實踐點、非遺傳承實踐點3個實踐點,固化8個品牌項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如今的趙家灣村,荷花飄香,稻浪起伏,鳥語花香,蟲鳴悠揚,街道整潔有序,花草掩映,宜居的生活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趙家灣這個400多口人的小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

趙家灣村的美麗鄉村故事,還得從「124318」這些數字說起。

黨建引領 明確「1個定位2個關鍵」

走進趙家灣村,桃紅柳綠、水網交織,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然而在過去,村莊垃圾遍地,村民只能靠一家兩三畝地過日子。自2003年董永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村「兩委」明確1個定位,把握2個關鍵,實行「3步走」,將趙家灣村從一個落後村轉變成了村集體年收入28萬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近3.6萬元的富裕村。

據介紹,趙家灣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注重組織推動和全民參與兩個關鍵。其中,由黨支部書記擔任站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同時,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當中,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全民共享文明實踐成果。

「過去,我們村一直頂著『窮趙灣』的帽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董永忠介紹說,「首先,村裡完成了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水稻、蓮藕種植。第二步發展旅遊業。2015年,趙家灣被確定為寶坻區特色旅遊村,以垂釣、划船、採摘和生態蓮藕、生態米為特色,承接京津冀遊客。第三步發展特色手工業,村裡開展了粘花、編制手蹴球、製作玻璃珠等培訓,增加旅遊附加值,提升村民收入。」

文明實踐 打造「4個陣地3個實踐點」

走進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趙家灣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最吸引人的就是圖書館,上千冊圖書擺放整齊,引進版的兒童文學、國內原創兒童文學以及繪本、科普讀物等應有盡有。除圖書館外,還有接待大廳、志願者之家等。其中,「幸福趙家灣」展示區的牆壁上,貼滿了反映村民幸福生活場景的照片。

拾級而上,二樓設有愛心便民超市、大會議室等。三樓則設立了多功能室、科普室、文體活動室等,方便村民們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和科普活動。

「我們以趙家灣現有風貌及村莊特色為基礎,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新建成的村委會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最大程度吸引群眾走進實踐站。」據董永忠介紹,目前,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了4個陣地,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和主題文化街。其中,主陣地依託村黨群服務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深度融合,配備高標準圖書室、志願者之家、了凡書畫室、科普室、愛心超市、健身室、綜合活動室、半邊天家園、兒童之家等,致力於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走進手工編織實踐點,七彩線,薰衣草,一雙雙巧手飛針走線,一個個漂亮精巧的手鞠球逐漸成型。

「村民有的搞種植、有的搞旅遊、有的去打工,老人和婦女就發展特色手工業。」董永忠介紹說,結合村隊特點和實際,趙家灣村打造了三個實踐點,即鄰裡互助實踐點、手工技能實踐點、非遺傳承實踐點。「鄰裡互助實踐點設置在五保戶田宏家裡。趙家灣人十八年如一日照顧田宏,一場愛的馬拉松,沒有終點。手工技能實踐點是以巧手許佳為代表的婦女半邊天,組織有意向的村民培育『巧手半邊天』項目,用自己的巧手製作出手鞠球、手拿包、鑰匙鏈等精美物件。非遺傳承實踐點,以非遺傳承人董永兵的琉璃工藝品製造為主,科普琉璃知識並作為志願者的兌換獎品。」

「喜歡做手鞠球的老姐妹們,平時就在家製作各色手鞠球,我們還會學習和研究新的花色,提高製作工藝水準。這樣不僅豐富了日常生活,也為這份手藝能早日走向市場打基礎。」提起手蹴球,村民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在村民董永兵家中,我們領略著非遺傳承實踐點——琉璃藝術。一塊塊彩色的琉璃原料,聽話地任由董永兵擺弄,經過多道工藝後,漂亮的琉璃珠便製作完成了。「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董永兵表示。

「我們還組建了一套志願服務體系,也就是『4+6』志願服務隊伍。其中4支常備志願服務隊伍包括學習宣講、文化健身、互幫互助、文明風尚。還有法律普及、家庭教育、健康服務等6支特色隊伍。我們會常態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如文化健身小分隊,常年編排廣場、百姓宣講員講述身邊生活變遷等。」董永忠說,村裡建立了志願服務獎勵制度,根據服務類別確定積分值並記錄在冊,志願者可以憑積分兌換愛心禮品或服務。通過正向的激勵機制,實現正能量的雙向循環。

特色品牌 「8個項目」推動鄉村振興

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圖書館

每年暑假期間,趙家灣村的公益課堂都熱鬧非凡。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志願者走進實踐站,走進公益課堂,為孩子們提供朗誦、舞蹈、歌曲、繪畫、手工等課程,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城裡孩子們一樣的假期生活。

在「情槐」圖書館,孩子們能夠尋覓到自己的小天地,閱讀兒童繪本、經典著作,利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3D沉浸式投影使孩子們在光影中感受科技的神奇,科普體驗活動將移動科普館搬到家門口,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據董永忠介紹,「我們和北科大聯合開設周末課堂,建立『志願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基地』的模式,以『大孩子』看『小孩子』的方式,既能整合周邊資源、壯大志願者隊伍,又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的社會作用凸顯。」

今年牛家牌鎮從一個村開辦公益課堂裂變為8個村開辦公益課堂,以點帶面,為全鎮未成年人工作打造了樣板標杆,使實踐站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學習平臺。

除了打造公益課堂項目外,趙家灣村還開展了包括培育木蘭舞蹈項目、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觀項目、文明趙家灣項目、創新理論宣講、『愛衛同行』項目、農民巧手工匠培育項目等8個品牌項目,個個都是趙家灣村村「兩委」經過堅持和努力的「趙家灣經驗」。

如今的趙家灣村,文明實踐使村莊更加健康宜居。2019年趙家灣村在實現了豬舍清零,旱廁清零,打通了環村水系,實現了水清、岸綠。村民精神風貌更加向上向善,志願服務成為常態,志願者成為令人自豪的身份,志願服務積分成為新的精神財富,文明實踐積分成為整個家庭的正能量積蓄。

遠處稻浪起伏、蟲鳴悠揚;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笑語歡歌,溫馨愜意;

新時代文明廣場上村民們跳著廣場舞,唱著幸福的歌謠;

這就是屬於趙家灣人的小康生活。

中國小康網天津11月23日電

撰文 攝影 攝像/杜敏

指導單位 / 天津市委網信辦

聯合報導 /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天津市寶坻區委宣傳部

來源: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這是我的村】「124318」數字的背後——且話牛家牌鎮趙家灣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做媒」,梅州大埔兩鎮六村「聯姻」
    「同志們,今天大家百忙之中抽出空來,齊聚一堂共同交流學習,非常感謝大家的到來……」日前,大埔縣「兩鎮六村」學習交流大會在三河鎮匯東村黨群服務中心召開,「東道主」匯東村支部書記鄧振先在會議開始時說道。
  • 0→9 解碼數字背後的故事
    0→9 解碼數字背後的故事 2020-11-06 2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廣東「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鎮公示!1323個村、100...
    8月3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於首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和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的公示》通告,1323個專業村和100個專業鎮經過專家評選後脫穎而出,予以公示。
  • 全省首創 城市大腦蕭山平臺區、鎮、村三級駕駛艙上線發布
    繼2019年7月,城市大腦蕭山平臺啟動數字駕駛艙建設以來,一年多時間裡,數字駕駛艙逐步落地應用並加速迭代升級,從1.0版到2.0版,再到3.0版,完成了華麗的「三級跳」。  11月30日,全新升級的城市大腦蕭山平臺區、鎮、村三級駕駛艙上線發布,這不僅是全省首個數字賦能基層治理一體化建設數字平臺,在全國範圍內也屬首創。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該系統承建方負責人儲郡兵介紹,「數字泗門」智慧管理平臺一期建設項目結合大數據、信息化處理等手段,全面提升數位化鄉鎮建設。「智慧黨建」「數字市政」「矛調平臺」「智安生產」……幾乎涵蓋了鄉鎮治理方方面面的「智慧大腦」數字綜合平臺,通過智慧雲屏的集中展示,打造出鎮村一體「智治」新模式。這一模式如何應用於具體場景?
  • 【我的扶貧故事】劉梓越:扶貧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了人情味
    【我的扶貧故事】劉梓越:扶貧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了人情味 2020-11-25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有困難就和我說」丨劍河縣南加鎮城西社區脫貧...
    「有困難就和我說。」這是我每次和貧困戶李阿姨交談時的結束語。我叫劉守來,是劍河縣南加鎮城西社區脫貧攻堅隊隊長、網格員。李阿姨是村裡的貧困戶,家庭情況特殊。這是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作為黨員,「從群眾中來」就是要多聽取群眾的意見,「到群眾中去」不就是要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嗎?我不能因為群眾的幾句「牢騷話」就方寸大亂,心灰意冷啊。其次,為什麼李阿姨家的工作比別家的難做?我重新對她家的家庭情況進行了解分析。
  • 湖北荊州石首市的一個鎮,名字從字面上難理解,背後卻有歷史故事
    雖然現在的荊州市是歷史上的古荊州不完全等同,但這一悠久的地名卻傳承至今。荊州下屬各縣市,也均有著悠久的歷史,如公安、松滋等。而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鎮,便是位於石首市的調關鎮。 調關鎮位於長江南岸,臨江而建鎮。西距石首城區18公裡,北臨長江,東側便是桃花山。調關鎮為狹長型,在桃花山和各湖泊之間有一平坦地帶直抵湖南省華容縣。調關鎮距華容也不過20公裡,是石首市東南部的中心鎮。
  • 「我的扶貧故事」使命在肩 不負韶華|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駐村第一...
    我叫吳弘毅,2019年11月,在組織的安排下,從黔南州生態環境局選派到惠水縣斷杉鎮定理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2020年6月,天氣反常,定理村3個村民小組地段突發冰雹,一夜之間將200多畝烤菸嫩苗砸得毫無生機,村裡的老人感嘆說60年來沒見到此般情形。怨天尤人無濟於事,我們一方面做好群眾安撫工作,一方面立即對接菸草站,請專業人員實地查看尋求補救措施。
  • 看圖:萊陽市譚格莊鎮有三個「院上」村,南北中一字排開
    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去看一看。萊陽市的這三個「院上」村,位於北部的譚格莊鎮境內(原屬西留鄉),它們現在的正式名稱分別是「北院」、「中院」和「南院」,不過他們既可以統稱為「院上」,也可以單獨稱呼為「北院上」、「中院上」和「南院上」。也就是說,現在的名字更像是一種簡稱。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 「我的脫貧故事」在村裡實現 「讀書夢」丨七星關區亮巖鎮飛輪村民...
    我叫汪世瓊,是七星關區亮巖鎮飛輪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為小時候家裡窮,沒讀過幾年書,所以我並沒有多少文化,但我心中卻一直有一個讀書夢。  我與丈夫結婚後兩人都在外打工,閒暇時間我偶爾會買一些雜誌回到宿舍來看,有知音、故事匯、文學小說等,我尤其喜歡歷史書籍,特別是戰爭方面的,因為每次看完都感覺熱血沸騰,且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的和平生活。
  • 安吉餘村進行鄉村試驗發展共享空間——開放庭院,八方來客且留下
    「這是一場從『面子』到『裡子』、身心俱變的鄉村試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評價。人們經歷了哪些觀念的碰撞?庭院打開後,餘村發生了什麼變化?近日,記者在餘村蹲點調查。經過前期建設,村莊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旅遊布局雛形初具,田園綜合休閒區、餘村公園等景點落地。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1萬元。  「但餘村面臨新的十字路口。」2019年1月下派到餘村任第一書記的天荒坪鎮黨委副書記程暉說。在工作中,他發現,來餘村的主要是全國各地的黨政考察團,在村裡停留時間平均不超過2小時,且集中在田園綜合休閒區等村莊南面景點。遊客很少踏入村莊內部,更別說留得住、多消費。
  • 住建部公布《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住建部近日公布國家標準《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3 鎮(鄉)排水;4 村排水;5 檢測和控制;6 施工和質量驗收;7 運行和維護。
  • 駐村日記|平涼靳坪村:小村故事多 溫暖你和我
    靜寧縣八裡鎮靳坪村在靜寧的第一篇幫扶日誌中,我寫下「走下去才能看到有生命的東西」,對於幹文字工作的我來說,文字可以美好,可以「潤色」,甚至可以浮誇,但是拋開5年來單一的採寫工作,我究竟該如何實現寫在扶貧前的那些話?又將如何在靳坪村這片土地上踐行我的「不忘初心」?駐村四個月,答案開始清晰了。
  • 從精準扶貧走向鄉村振興,上海銀行與雲南硯山「百企幫百村」結對故事
    硯山縣的阿猛鎮阿絞村、稼依鎮落太邑村、阿舍鄉阿吉村3個行政村,與上海銀行「百企幫百村」結對3年。上海銀行在總行黨委領導下,聚全行之力真情投入。2018年開始結對時,3個村均為深度貧困村;如今,3個村全部脫貧摘帽,且均實現100%無貧困戶。
  • 神木沙峁鎮:耕植紅色沃土 建設綠色家園
    走進沙峁鎮神府紅軍革命紀念館,展出的各類老物件,歷史照片等,讓人感受到革命先烈們背後的崢嶸歲月。「在革命時期,沙峁鎮出了一大批的英雄人物,這個紀念館修建在這裡就是為紀念他們的豐功偉績。同時將革命精神發揚光大。對我們這裡人的影響很大,也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紀念館工作人員張三義說,「沙峁鎮是一片紅色沃土,王兆相等一大批戰鬥英雄故事流傳甚廣,我們特別引以為榮。」
  • 邯鄲臨漳縣孫陶鎮沙河岸村村貌煥然一新
    「以前我們村街道上,垃圾、灰塵亂飛,道路坑坑窪窪、要是下雨天更沒法走。因為路不好走,以往下雨天老百姓出趟門都愁得慌!晚上串門發愁,看到現在晚上燈火通明的街道心裡敞亮多了」。這都得感謝!我們鎮黨委書記張俊紅!
  • 用上海話講述上海的紅色故事,秦來來的音頻節目讓年輕人都轉發點讚
    「我是偶然從朋友圈點進去的,沒想到聽秦來來用上海話講紅色故事這麼有意思。」80後的徐先生說,「短短十分鐘,除了能讓人學到了正宗的上海話,很多故事就像諜戰片一樣扣人心弦。」
  • 蕭山《戴村工分寶》上線,映山紅鄉村數字治理...
    通訊員 陳澎勇 沈鎮 記者 方亮8月9日上午,《戴村工分寶》上線動員會同時在蕭山區戴村鎮佛山村和大石蓋村舉行。通過軟體升級、試點擴面,映山紅鄉村數字治理計劃進入了2.0時代。自2019年7月在大石蓋村開展試點以來,戴村鎮的映山紅鄉村數字治理計劃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得到了廣泛關注。《戴村工分寶》是映山紅計劃在鄉村治理側的一次重大升級,和2020年6月發布的《映季》電商小程序共同構成了「治理+發展」的工具支撐。與此同時,映山紅計劃首次走出大石蓋村,在佛山村同步推廣《戴村工分寶》,開啟了試點擴面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