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天津市文明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文化生態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這裡是寶坻區唯一一個市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
這裡有寶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氏琉璃製作;
這裡的老人和婦女幾乎都有一手絕活兒——粘花、編制手蹴球、製作玻璃珠……
景美、善德、人勤。
寶坻區牛家牌鎮趙家灣村,一個鑲嵌在稻田、魚塘和綠海裡的生態小村莊,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實施「124318」工作模式,打造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和主題文化街4個陣地,建設了鄰裡互助實踐點、手工技能實踐點、非遺傳承實踐點3個實踐點,固化8個品牌項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如今的趙家灣村,荷花飄香,稻浪起伏,鳥語花香,蟲鳴悠揚,街道整潔有序,花草掩映,宜居的生活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使趙家灣這個400多口人的小村莊煥發出勃勃生機。
趙家灣村的美麗鄉村故事,還得從「124318」這些數字說起。
黨建引領 明確「1個定位2個關鍵」
走進趙家灣村,桃紅柳綠、水網交織,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然而在過去,村莊垃圾遍地,村民只能靠一家兩三畝地過日子。自2003年董永忠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村「兩委」明確1個定位,把握2個關鍵,實行「3步走」,將趙家灣村從一個落後村轉變成了村集體年收入28萬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近3.6萬元的富裕村。
據介紹,趙家灣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注重組織推動和全民參與兩個關鍵。其中,由黨支部書記擔任站長,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在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同時,發動群眾主動參與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當中,人人參與、人人受益,全民共享文明實踐成果。
「過去,我們村一直頂著『窮趙灣』的帽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董永忠介紹說,「首先,村裡完成了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水稻、蓮藕種植。第二步發展旅遊業。2015年,趙家灣被確定為寶坻區特色旅遊村,以垂釣、划船、採摘和生態蓮藕、生態米為特色,承接京津冀遊客。第三步發展特色手工業,村裡開展了粘花、編制手蹴球、製作玻璃珠等培訓,增加旅遊附加值,提升村民收入。」
文明實踐 打造「4個陣地3個實踐點」
走進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趙家灣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最吸引人的就是圖書館,上千冊圖書擺放整齊,引進版的兒童文學、國內原創兒童文學以及繪本、科普讀物等應有盡有。除圖書館外,還有接待大廳、志願者之家等。其中,「幸福趙家灣」展示區的牆壁上,貼滿了反映村民幸福生活場景的照片。
拾級而上,二樓設有愛心便民超市、大會議室等。三樓則設立了多功能室、科普室、文體活動室等,方便村民們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和科普活動。
「我們以趙家灣現有風貌及村莊特色為基礎,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新建成的村委會進行整體規劃設計,最大程度吸引群眾走進實踐站。」據董永忠介紹,目前,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成了4個陣地,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主陣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和主題文化街。其中,主陣地依託村黨群服務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深度融合,配備高標準圖書室、志願者之家、了凡書畫室、科普室、愛心超市、健身室、綜合活動室、半邊天家園、兒童之家等,致力於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融合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基層綜合平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
走進手工編織實踐點,七彩線,薰衣草,一雙雙巧手飛針走線,一個個漂亮精巧的手鞠球逐漸成型。
「村民有的搞種植、有的搞旅遊、有的去打工,老人和婦女就發展特色手工業。」董永忠介紹說,結合村隊特點和實際,趙家灣村打造了三個實踐點,即鄰裡互助實踐點、手工技能實踐點、非遺傳承實踐點。「鄰裡互助實踐點設置在五保戶田宏家裡。趙家灣人十八年如一日照顧田宏,一場愛的馬拉松,沒有終點。手工技能實踐點是以巧手許佳為代表的婦女半邊天,組織有意向的村民培育『巧手半邊天』項目,用自己的巧手製作出手鞠球、手拿包、鑰匙鏈等精美物件。非遺傳承實踐點,以非遺傳承人董永兵的琉璃工藝品製造為主,科普琉璃知識並作為志願者的兌換獎品。」
「喜歡做手鞠球的老姐妹們,平時就在家製作各色手鞠球,我們還會學習和研究新的花色,提高製作工藝水準。這樣不僅豐富了日常生活,也為這份手藝能早日走向市場打基礎。」提起手蹴球,村民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
在村民董永兵家中,我們領略著非遺傳承實踐點——琉璃藝術。一塊塊彩色的琉璃原料,聽話地任由董永兵擺弄,經過多道工藝後,漂亮的琉璃珠便製作完成了。「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董永兵表示。
「我們還組建了一套志願服務體系,也就是『4+6』志願服務隊伍。其中4支常備志願服務隊伍包括學習宣講、文化健身、互幫互助、文明風尚。還有法律普及、家庭教育、健康服務等6支特色隊伍。我們會常態化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如文化健身小分隊,常年編排廣場、百姓宣講員講述身邊生活變遷等。」董永忠說,村裡建立了志願服務獎勵制度,根據服務類別確定積分值並記錄在冊,志願者可以憑積分兌換愛心禮品或服務。通過正向的激勵機制,實現正能量的雙向循環。
特色品牌 「8個項目」推動鄉村振興
趙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圖書館
每年暑假期間,趙家灣村的公益課堂都熱鬧非凡。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志願者走進實踐站,走進公益課堂,為孩子們提供朗誦、舞蹈、歌曲、繪畫、手工等課程,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城裡孩子們一樣的假期生活。
在「情槐」圖書館,孩子們能夠尋覓到自己的小天地,閱讀兒童繪本、經典著作,利用電子白板進行互動;3D沉浸式投影使孩子們在光影中感受科技的神奇,科普體驗活動將移動科普館搬到家門口,孩子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同時,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
據董永忠介紹,「我們和北科大聯合開設周末課堂,建立『志願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踐基地』的模式,以『大孩子』看『小孩子』的方式,既能整合周邊資源、壯大志願者隊伍,又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的社會作用凸顯。」
今年牛家牌鎮從一個村開辦公益課堂裂變為8個村開辦公益課堂,以點帶面,為全鎮未成年人工作打造了樣板標杆,使實踐站成為青少年的第二學習平臺。
除了打造公益課堂項目外,趙家灣村還開展了包括培育木蘭舞蹈項目、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觀項目、文明趙家灣項目、創新理論宣講、『愛衛同行』項目、農民巧手工匠培育項目等8個品牌項目,個個都是趙家灣村村「兩委」經過堅持和努力的「趙家灣經驗」。
如今的趙家灣村,文明實踐使村莊更加健康宜居。2019年趙家灣村在實現了豬舍清零,旱廁清零,打通了環村水系,實現了水清、岸綠。村民精神風貌更加向上向善,志願服務成為常態,志願者成為令人自豪的身份,志願服務積分成為新的精神財富,文明實踐積分成為整個家庭的正能量積蓄。
遠處稻浪起伏、蟲鳴悠揚;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笑語歡歌,溫馨愜意;
新時代文明廣場上村民們跳著廣場舞,唱著幸福的歌謠;
這就是屬於趙家灣人的小康生活。
中國小康網天津11月23日電
撰文 攝影 攝像/杜敏
指導單位 / 天津市委網信辦
聯合報導 /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天津市寶坻區委宣傳部
來源:中國小康網
原標題:《【這是我的村】「124318」數字的背後——且話牛家牌鎮趙家灣的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