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難免會犯上幾個錯誤,但只要及時醒悟,將功補過,仍不失為一個有擔當的人,一般來說,在戰爭中沒有對錯,只是各為其主罷了,可是日本在二戰期間發動的侵華戰爭,卻給兩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這不僅是日本軍國主義野心膨脹的結果,也是一個不可饒恕的大錯。
不過,若是雙方堂堂正正地公平一戰倒也罷了,可日軍卻總是宣揚他們發動戰爭的「合法性」,既傷害了無辜的中國人民,又欺騙了不少日本國民。然而,中國有句話叫「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在日軍到處引發暴行的同時,也有不少有覺悟的日本人站起來反抗,日本士兵秋山良照便是其中之一。
1938年底,八路軍129師新7旅20團向堂邑發起進攻,與他們對戰的,是日軍的名古屋中隊與300名偽軍。巧的是,就在20團剛剛挖掘好戰壕時,敵人的大部隊到了,隨著長官一聲令下,八路軍戰士們英勇地跳出戰壕,與日軍打起了白刃戰。
在近距離作戰之下,雖然日軍的裝備要好上許多,不過在清一色的紅纓槍面前,仍沒有發揮的餘地。日軍就像是待宰的羔羊一樣,被我軍輕而易舉地擊潰,他們死的死,逃的逃,沒過多久,這場戰鬥就結束了。
戰後,20團2營7連戰士趙二虎俘獲了日軍的一個機槍手,他叫秋山良照,只是一個年紀不大的「娃娃兵」。經過了解得知,他本來是一個大學生,但是在日本軍國主義的影響下,他漸漸被洗腦了。最後,秋山良照放棄了學業,毅然加入了軍隊,扛上了機槍,成為了侵華日軍的一份子。
被俘獲後,秋山良照竟然還負隅頑抗,他不但拒絕八路軍戰士們給他包紮傷口,還一直「八嘎呀路」地叫個不停。後來,一個戰士實在聽不下去了,就把他的手腳一捆,綁在一根棍子上抬起來就走,一路上把沿途老鄉們笑得前仰後合。
回到營地之後,秋山良照仍不吃不喝,他不止一遍地稱自己要以身殉國,但卻遲遲未動手。夜間,秋山良照的傷口發炎了,他發了高燒,嘴裡不斷說著胡話。營長楚大明見他可憐,便親自照顧他,與此同時,他還派本九州帝國大學的畢業生譚立夫勸他歸順,讓他別再抵抗了。
往後的日子裡,團政治處的幹事每天都會給秋山良照講述日軍的暴行,並說他們都被欺騙了,若想減少傷亡,拯救國民,只有棄暗投明,阻止日軍繼續進攻。聽完這番話之後,秋山良照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沒有明確表態,也沒有再尋死覓活。
一年半之後,20團2營進行冀南突圍,但由於地形複雜,日軍裝備精良,原本一支完整的部隊,很快就被衝散了。其實這個時候,跟隨一支八路軍小分隊突圍的秋山良照,完全可以逃跑或者大聲呼救,但他卻沒有,他只是默默跟在後面,一言不發。
然而,在日軍的梳篦式拉網搜索下,這支小分隊還是被發現了,隊裡唯一的一名機槍手很快就被擊倒了。秋山良照見狀,火速補了上去,他一邊大罵,一邊朝著日軍與日偽軍開槍。一時之間,聽到日語國罵的敵軍陷入了短暫的呆滯之中,他們不但中斷了進攻,還被秋山良照掃射死了幾十人。
趁此機會,2營戰士從這個來之不易的「小缺口」突圍而出,斷後的秋山良照射完子彈後,也火速跟了上去。秋山良照此舉,無疑是納了一個投名狀,他雖然沒明說加入八路軍,但他卻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他願意與曾經的戰友開戰,希望可以感化他們。
一行人轉移到太行山之後,秋山良照離開了部隊,他獨自前往冀南軍區,正式加入了八路軍。後來,秋山良照又聯合了同為日本降軍的八路軍戰士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岡田義雄三人,創辦了抗日戰場上第一個日人反戰組織,組織的宗旨是對日軍進行反戰宣傳,並瓦解他們的士氣,喚醒更多日軍投降。
秋山良照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但能文能武,還善於作畫,他能根據日軍的具體情況,隨時編寫、印刷日文宣傳品。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裡,秋山良照散發給了日軍幾十萬分宣傳品,不但經常與他們溝通談心,還堅持給他們寫信,勸他們及時醒悟回頭。
2年後,日軍聽說了秋山良照幹的好事,於是他們全軍下令通緝,並發表公告,誰能抓住或者擊殺秋山良照,不但可以連升兩級,還可以獲得一萬元的賞金。然而,秋山良照卻安全活到了中國抗戰勝利,最後在1946年回到了日本,一直致力於中、日兩國的友好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