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66歲的王保文和幾名同伴從老家常德運送了一萬隻鴨子來長沙售賣,然而3個月時間只賣出不到兩千隻鴨。馬上就到年底了,看著這麼多鴨子滯銷,王保文每晚都睡不踏實。
今天(2日)上午,記者在長沙縣泉塘衝見到了王保文和他的同伴。「養的情況還可以,就是銷路不大好銷。」王保文告訴記者,這些鴨子都是在田間散養的,每天他和同伴都會趕著鴨子到不同的地方覓食,保證鴨子的日活動量。
記者了解到,他們養的鴨子都是經過合格檢疫檢驗的,他還現場向記者出示了動監部門開具的動物檢疫合格證明,讓大家放心購買食用。
王保文稱,此次之所以把一萬隻鴨子運送到長沙售賣,是因為自己的家鄉在常德偏遠地區,根本打不開銷路。本想著這趟長沙之行能夠賺些錢回家過年,不料事與願違。「對我來說損失還是比較大的,天氣一冷,在外面寒霜冷凍的受不了,希望早點賣出去,越快越好,回去安安心心過個年。」王保文表示。
王保文是常德石門縣磨市鎮人,別看他風風光光帶著上萬隻鴨子來長沙銷售,事實上,王保文一直沒有結婚生子,是當地的五保戶,家庭貧困,養鴨也是為了維持生計。
此次來到長沙,為了防止散養在田間的鴨子丟失,王保文和同伴蝸居在空間狹小的三輪車裡。
「吃住都在這邊,一般鴨子在田裡,車子就停在鴨子的一邊,一有響動就要起來看。」王保文告訴記者,前幾年他也來長沙賣鴨子,多虧了好心人劉嘉明,他的鴨子才有售出的可能,因為是劉嘉明在社交軟體上幫他發布了銷售鴨子的信息。
王保文表示,劉嘉明是長沙縣居民,因為一次偶遇相識,今年已經是劉嘉明幫王保文在朋友圈宣傳賣鴨的第六年。
「我就是附近的本地人,他來我們這裡第二年,我認識了他。他吃住都在三輪車上,那年三輪車被人偷了,他就自己買了塑料布墊在下面,拿一床棉絮裹著自己趟在那裡,我看他太可憐要他去我家裡住,他不同意,說要守鴨子。」劉嘉明說。
劉嘉明告訴記者,往年雖然銷售也不太順利,但鴨子最後都能成功售出,然而今年,雖然自己也在朋友圈幫助王保文宣傳他的散養鴨,但效果並不明顯。「我們本地今年很多人家裡養了鴨子,他現在就還有7、8千隻鴨子賣不出去。他每年往往都是我們這邊收割了晚稻以後,才趕鴨子到田裡來吃蟲草的。我就希望他儘快把鴨子賣掉,不要等到下雪,像前年就下雪了,他在路上走了53小時才到家。」劉嘉明說。
王保文告訴記者,此次帶來長沙的鴨子一共有兩個品種,一種是懷鴨,單只有4斤重;一種是水鴨,單只有2斤重。兩種鴨子的售價都不高,懷鴨是100元3隻,水鴨是100元4隻。由於自己不善於使用手機,如果市民需要購買鴨子,可以聯繫劉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