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拍瓦」:照亮超強超短雷射科技前沿—新聞—科學網

2020-12-03 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上海科技大學超強雷射光源聯合實驗室傳出喜訊,這裡的科研團隊在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上,成功實現了5拍瓦雷射脈衝輸出,這是世界上成功輸出瞬時功率的最高值,標誌我國在該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SULF的下一個目標將是在國際上率先實現10拍瓦雷射輸出。

瞬間功率為全球電網平均功率2000多倍

1拍瓦相當於全球電網平均功率的500倍。峰值功率1拍瓦的雷射,其光強就相當於將照到地球上的所有太陽能量聚焦到一根頭髮絲上,這是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

雖說是超強超短,但實際上非常安全。「我們達到5拍瓦的雷射輸出,其實每個雷射脈衝能量還不到200焦耳。」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科研人員說,「這隻相當於普通微波爐開動高火0.1秒鐘的能量。」

據悉,科學家通過該裝置輸出的超強超短雷射,峰值功率可達5. 3拍瓦,是目前已知的國際最高雷射脈衝峰值功率,瞬間爆發的功率相當於全世界電網平均功率的2000多倍,對應的極端物理條件通常只有在恆星內部或黑洞邊緣才能產生。

入列上海科創中心首批重大項目

在國家發改委和上海市的共同支持下,以10拍瓦雷射裝置為核心的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已被納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打造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的首批重大項目,也將是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平臺之一。

超強超短雷射的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重大前沿領域之一,建設SULF這一可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大科學設施,符合國家重大需求、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上海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朱志遠表示,未來數年,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將與上海光源、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一起,組成張江「超級光源」,成為照亮科學前沿、探索技術高地的一大中流砥柱,也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中科院團隊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

因為能產生極端條件,所以應用也非常廣泛。科學家可以利用這特殊的雷射用於研製電子加速器和超快X射線源;可以製造反物質、還可能探測暗物質,來研究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

國際上多個國家投入巨資大力發展超強超短雷射光源,以及依託其的前沿科技創新平臺,這一領域的國際競爭非常激烈。2012年,歐盟投資8.5億歐元,計劃於2018年建成10拍瓦的雷射用戶裝置,法國和英國也正在研製各自的10拍瓦雷射裝置,美、俄、日等則提出了百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的研究設想。

2013年,上海光機所團隊在世界上率先研製成功2拍瓦的雷射放大系統,為當時國際最高峰值功率。去年年底,該團隊研製成功5拍瓦雷射放大技術驗證系統。「當功率高到一定程度,再提高哪怕一點點,都相當困難。」裝置主要研發人員、上海光機所梁曉燕研究員說,突破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更高能量傳遞給輸出的超短的雷射脈衝。

據悉,該雷射裝置採用基於大口徑鈦寶石晶體的啁啾脈衝放大(CPA)技術路線。項目研究團隊創新發展了大口徑高增益CPA放大器的主動寄生振蕩抑制技術和雷射光譜色散的精密控制補償技術等,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0焦耳以上能量水平的寬帶(70納米)雷射放大輸出。主放大器輸出的數納秒級啁啾脈衝經過採用大口徑光柵的脈衝壓縮器壓縮至亞30飛秒脈衝,壓縮後雷射脈衝的峰值功率最高可達5.3拍瓦,這是目前已知的國際最高雷射脈衝峰值功率。SULF繼續升級,其輸出的各種波段的輻射脈衝,其時間寬度會從飛秒級,提高到阿秒(10的負18次方秒)級、甚至仄秒(10的負21次方秒)級,將開闢光波電子學與信息新技術、超快光核物理研究的新學科領域。

該項重大進展為SULF項目實現10拍瓦雷射脈衝輸出的研製目標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據悉,SULF項目預計將首批建成包括極端條件材料科學研究平臺、超快亞原子物理研究平臺和超快化學與大分子動力學研究平臺等3個用戶實驗終端,服務於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的研究。面向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全面開放,形成多學科綜合研究平臺。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劉志說,裝置的作用可以發揮多大,與用戶息息相關,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科學家通過這個平臺做出一流科研,去發現這種超級光源的更多用途。

相關焦點

  • 於亮紅和團隊研發出10拍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
    各國爭搶「10拍瓦」成果對大多數人來說,「超強超短雷射」是一個有些陌生的概念。雷射是原子受激輻射出的光,比普通光源單色性、方向性更好,亮度更高。超強超短雷射是其中的「佼佼者」,「超強」是指這種雷射的峰值功率特高,「超短」是指其持續的時間很短,達到了飛秒量級(1飛秒等於1千萬億分之一秒)。
  • 超強超短雷射應用前景廣闊
    雷射,原子受激輻射的光。其原理是原子中的電子吸收能量後從低能級躍遷到高能級,再從高能級回落到低能級時,所釋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這些被激發出來的光子光學特性高度一致,因此雷射相比普通光源單色性、方向性好,亮度更高。自1960年第一臺雷射器誕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尋求雷射強度和性能的更大突破。超強超短雷射就是一個典型,它的最大特點是「超強」和「超短」。
  • 我國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研製獲重大突破
    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成功實現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這是繼2016年8月實現5拍瓦國際領先成果之後,我國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研究再次取得重大進展。  據人民日報10月27日消息,超強超短雷射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
  • 中國產生反物質的超強超短雷射 有多強?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則新聞廣為傳播。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不過,很多網友在被「反物質」一詞吸引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另一個更重大且更有意義的成就——中國在「超強超短雷射」上的一些突破。 什麼是「超強超短雷射」? 不少人第一眼看到「超強超短」會對其發生誤解。
  • 100拍瓦雷射裝置高性能種子源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100拍瓦雷射裝置中的高性能種子源方面取得進展,利用級聯光參量放大(OPA)技術產生高性能910nm種子源,並應用到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極端光物理線站100PW雷射裝置。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光學快報》。
  • 「鸚鵡螺」照亮探索科技前沿之路
    近十年來,在這個坐落在浦東張江張衡路239號的巨大鸚鵡螺式建築裡,一束束高能量、高質量的同步輻射光為我國科學家和企業照亮探索世界科技前沿之路。如今,圍繞上海光源,一個接一個大科學裝置在張江拔地而起,形成高密度的大科學裝置群,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新地標。
  • 中國雷射器領先全球:1千萬億瓦輸出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日前在超強超短雷射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正在研製的10PW(1億億瓦)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首次實現了1PW(1千萬億瓦)雷射脈衝輸出。這是國際上基於光學參量啁啾的脈衝放大器首次1PW雷射峰值功率大關,驗證了啁啾脈衝放大鏈(CPA)與光學參量啁啾脈衝終端放大器(OPCPA)相結合的混合放大器方案作為10PW級超強超短雷射裝置總體技術路線的可行性。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如何製造超強超短雷射脈衝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的新聞材料中啁啾脈衝放大的插圖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用來表彰「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不過,這實際上是兩個半獎項:一個獎給亞瑟阿什金,因為他發明了利用雷射移動小物體的「光鑷」;另一個獎給傑拉德穆盧和唐娜斯特裡克蘭,因為他們發明了製造超短、超強雷射脈衝的技術。這兩篇文章都非常值得被授予諾貝爾獎,但它們之間並沒有那麼緊密的聯繫。穆盧和斯特裡克蘭所做的是開發一種方法來提高脈衝雷射的強度和減少脈衝的持續時間。
  • 改革開放40年中科院40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15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10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超強超短雷射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能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和超快時間尺度綜合性極端物理條件,在臺式化加速器、阿秒科學、超快化學、材料科學、雷射聚變、核物理與核醫學、高能物理等領域有重大應用價值。
  • 中國終於公布超級雷射武器,千萬億級功率,西方直呼不可能!
    雷射武器在未來戰爭的地位不言而喻。據中科院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近日,上海超強雷射實驗裝置成功實現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這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的最高功率值,也是世界上第一種這麼大的雷射發射裝置,意味著可以在實驗室內創造出只有在黑洞邊緣才能找到的強光。
  • 新時代奮鬥者 | 「雷射在手 家國在胸」,他和團隊輸出世界最強光
    三年前10月的一個夜裡,位於浦東張江的超強超短雷射實驗室裡傳出陣陣歡呼: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大家買來飲料想簡單慶祝,一個年輕人抱歉地看了看大家,說了句「我媽媽病了」就匆匆離去。
  • 雷射在我手上 家國在我心中 他和團隊讓世界最強光從張江射出
    :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的研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實現了10拍瓦雷射放大輸出,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艱難「創業」超強超短雷射,是人類目前已知的最亮光源,其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科技競爭重大前沿之一,利用這種特殊的雷射及其次級輻射源,科學家們可以對生物中活性成分的運動探測成像,揭示生命的奧秘;或研發雷射質子刀,進行癌症治療;還可以用於產生反物質,一探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去年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獲獎理由,正是由於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上海光機所提出用於高能量拍瓦雷射的脈衝壓縮新方案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高能量拍瓦雷射的壓縮組束研究上取得進展,提出一種稱為「內部分束脈衝壓縮器」的新設計。高能量拍瓦(1015瓦,PW)超強雷射在實驗室天體物理、雷射粒子加速、真空極化等前沿科學研究領域有重要應用。
  • 「空蕩蕩」的實驗室到「世界領先」,這個「雷射少年」不簡單|新時代奮鬥者
    30飛秒以下,峰值功率大於10拍瓦的雷射脈衝輸出能力,達到國際同類研究領域領先水平!2019年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上海超強超短雷射實驗裝置(SULF)在張江進行了「10拍瓦雷射系統」專家自測試評審會。看到這個結果,現場有個小夥兒尤為激動,他就是項目骨幹成員和關鍵系統負責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於亮紅。
  • 產生反物質的雷射有多強?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寒木釣萌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成功產生反物質」這則新聞廣為傳播。這是國內首次報導利用雷射產生反物質。不過,很多網友在被「反物質」一詞吸引的同時,卻忽略了背後另一個更重大且更有意義的成就——中國在「超強超短雷射」上的一些突破。
  • ...超快雷射、高精度衍射光柵、非線性光學晶體榜上有名
    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通過官網公布改革開放40年來該院40項具有代表性的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包括15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成果,15項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10項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據介紹,超強雷射技術及裝置、高精度衍射光柵製造技術項目和大口徑碳化矽反射鏡項目入選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成果,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及裝備研製項目入選國民經濟主戰場的成果。
  • 戰略研究丨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阿秒超快雷射近2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寬帶高次諧波產生阿秒脈衝來拓展應用的根本局限在於單脈衝能量偏低,國際主流的解決途徑是建立高功率和長波長的飛秒超快雷射系統。歐盟投資數億歐元,在匈牙利建立了極端光裝置–阿秒脈衝源(ELI-ALPS),通過兩個拍瓦雷射系統產生高峰值功率和高平均功率的阿秒脈衝。
  • 納秒脈衝拉曼放大實現皮秒、千焦、拍瓦雷射脈衝
    英國和葡萄牙的研究人員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共同發表文章,提出等離子體中的拉曼放大是將皮秒雷射脈衝壓縮到飛秒脈衝寬度、探索強度前沿科學的一種方法。本文中,研究人員表明拉曼放大首次成功用來壓縮納秒到皮秒脈衝寬度範圍內的雷射脈衝。
  • 他是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建設者之一 | 新時代奮鬥者
    紮根實驗室十幾年,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副研究員、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SULF)高能主放大器系統負責人於亮紅,與團隊成員白手起家、潛心創業,推動上海超強超短雷射研究在2017年實現10pw雷射放大輸出,打破世界紀錄,成為目前人類已知的最高光強光源。如今,他和團隊正朝著100pw雷射輸出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