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 | 用生命拯救車諾比的勇士

2021-01-09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記者陳俊鋒)「車諾比」是音譯,來源於「艾草」一詞。每年的4月底5月初,在烏克蘭隨處可見嫩綠的艾草從土壤裡大片地萌發出來。32年前,如果沒有車諾比核電站上百名工作人員和消防人員的英勇戰鬥,加上隨後成千上萬名軍人、礦工等的浴血奮戰,車諾比絕不會是今天初現復甦的樣子。

冒著強輻射控制火勢

1986年4月25日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星期五。按計劃,車諾比核電站當天開始對4號反應堆進行停堆檢修。一般在停堆過程中,技術人員會進行一些重要實驗。這次實驗項目是慣性試驗,模擬在外接電源被切斷的緊急情況下,渦輪機剩餘慣性產生的能量是否能繼續驅動水循環主泵,直到柴油發電機組接替。

由於電力公司和電站工作人員之間缺乏有效地指揮協調,以及第二代核電站本身存在安全隱患,操作過程中出現反應堆內溫度和壓力超標。當時,正在值班的主泵操作員霍傑姆丘克發現主泵異常抖動,立即進入車間查看設備情況,這時爆炸發生了。

當時有134人在電站裡值班,大家盡一切可能採取措施,以減小災難擴大。駐站消防員6分鐘內就趕到事故現場。他們在充滿放射性汙染的粉塵、蒸汽和煙霧中竭力控制火勢,又從爆炸區域搶救出被嚴重灼傷並脊椎受損的工程師沙申克。

凌晨2時左右,消防員和電站其他搶險人員開始出現嘔吐、頭暈等症狀,但這些人沒有立即撤離,而是繼續搶險,直到從附近的普裡皮亞季市趕來增援的消防隊員接替了他們的工作為止。

凌晨4時,火勢被成功控制在4號反應堆發電機組車間頂部,沒有蔓延到3號反應堆廠房。6時許,4號反應堆的明火被撲滅。這時,工程師沙申克因輻射過量和脊柱受傷而離世。彌留之際,他一直呼喊他的同事和同齡人霍傑姆丘克的名字。但霍傑姆丘克至今未被找到,他被永遠埋在廢墟裡。

直到早上7時,上級下達撤離命令,部分搶險人員才離開現場。有的傷員在被送往普裡皮亞季醫院後又跑回電站繼續搶險。

避免了更致命危險

第一個危險解除了。如果由石墨、機油、瀝青燃起的火焰蔓延到緊鄰的3號反應堆,進而發展到1號和2號反應堆,那後果將不堪設想。如果不是親歷,很難想像車諾比核事故的後續潛在危險。4號反應堆內的核燃料就有約180至190噸,其他三個反應堆內具有同樣數量的核燃料。當時,爆炸已將8噸汙染物直接拋向空中,隨後高空氣流將其擴散至歐洲全境,甚至全球。其汙染程度比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高100多倍。電站附近的松樹林因為強輻射而變成棕紅色,後被稱為「紅樹林」。

為了控制汙染物擴散,一大批士兵從阿富汗戰場被調回,其中包括直升機駕駛員和化學部隊官兵。他們從空中投放80公斤重的沙袋以及鉛塊、硼砂和混凝土,以封閉裸露在外並發出耀眼白光的堆芯。頭一批投放材料的官兵受到的輻射量是致命劑量的數百倍。當時他們根本無法確定輻射量到底多高,因為測量表早已爆表。

5月10日,反應堆被炸開的洞口終於被徹底封住,但在反應堆內,高溫正不斷累積,堆芯融化了,出現更大的危險。堆芯可能因熱量不能排出而燒穿底部。

由於車諾比核電站位於注入黑海的第聶伯河上遊,一旦地下水脈被汙染,這條孕育生命的大河將被徹底毀壞,進而危及黑海水域。另外,堆芯一旦燒穿底部,同下面的反應堆廢水池內的水發生劇烈反應,將可能產生新爆炸。

於是,一方面大量消防員負責抽走反應堆底部有放射性的廢水。另一方面,5月13日開始,一個月內先後有一萬名礦工挖掘地下冷卻通道。在經受缺氧和高溫,以及高出正常值300倍核輻射的折磨後,他們最終挖通了一條從3號反應堆底部到4號反應堆底部的150米地道。

這些礦工中,超過四分之一沒有活過40歲。今天,當一支名字聽起來很土的足球隊——烏克蘭礦工俱樂部足球隊在歐洲甲級聯賽的對抗中屢屢獲勝時,請不要奇怪,他們背後的這個群體是一個異常頑強的群體,他們當得起「歐洲拯救者」稱號。

50萬人參與後期清理

最初受傷的28名搶險人員,其中多數是消防人員,被立即用專機送往蘇聯首都莫斯科第六醫院。他們在隨後的一個月內全部犧牲。浮腫和大面積潰爛的遺體被裝進鋅製棺材,並立即在莫斯科米季姆斯基公墓下葬,墓地表面還澆鑄了厚厚的水泥。一切都在高度保密狀態下進行,直到1995年他們的花崗巖頭像才出現在墓碑上,供後人瞻仰。

核事故發生後,蘇聯政府在第三天用4個小時緊急撤離了距離核電站僅3公裡的普裡皮亞季的全部居民。這個1970年才建立起來的新興城市,當時已有5萬多人,主要是核電站工作人員和家屬,其中兒童有1萬多。人們被告知存在核輻射危險,必須聽從軍人指揮。政府準備了上千輛客車和兩列火車撤離居民。接下來,撤離10公裡範圍內的村莊,30公裡範圍內的村莊。當時,人們並不十分清楚,這一走就再也回不來了。

32年過去,如今禁區內多數地區的輻射值已恢復正常,但在一些嚴重汙染的地塊,專家估計徹底恢復需要兩萬年,最樂觀的估計也需要上千年。

烏克蘭官方數字顯示,來自蘇聯各地的20萬人參與了災後頭10年的減災清理工作,他們用血汗、健康甚至生命,大大降低了事故中心點向外30公裡範圍禁區的汙染程度。而30多年來,參加清理人員更是達到50萬。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字顯示,共有4000人直接因核汙染死亡。而當地專家和媒體估計的數字是7000人,還有一個數字是兩萬人,數十萬人不同程度遭受核輻射影響而致殘。

如今,站在車諾比核電站舊址聽取工作人員的介紹,32年前的一幕幕場景仿佛就在眼前。沒有這些勇士,如今豐饒而美麗的烏克蘭黑土地及其周邊地區大概就不復存在了,整個歐洲也許都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相關焦點

  • 《車諾比》:三位潛水的三勇士發生了什麼?他們後來怎樣了?
    儘管《車諾比》早已完結,但是它超高的製作水平以及令人震撼的故事還在不斷地吸引著全球各地的觀眾觀看這部劇。有些人對於劇中的問題仍疑惑不解,也有人被那三位勇士的行為震撼了。但是劇中並沒有介紹這三位勇士後來經歷了什麼,他們在進入核電站底部之後又遇到了什麼事情呢?三位勇士分別是誰?
  • 《拯救車諾比》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拯救車諾比》託馬斯·詹森執導,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前蘇聯烏克蘭地區車諾比核電站的一聲爆炸,帶來了人類和平使用核能歷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慘劇。車諾比核電站是前蘇聯最大的核電站,共有4臺機組。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在車諾比核電站發生,使得原本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鎮,卻因為一次不普通的核電站爆炸事件而聞名世界,方圓百裡內,成為地獄之外的人間地獄。怎麼說呢,人遠遠不能深刻感受到除自己自身以外的痛。對於沒經歷過的我們,是幸福的,卻又是慚愧的,因為我們無法想像,他們究竟在經歷著什麼。
  • 車諾比:臨危受命的米裡直升機,拯救歐洲的旋翼勇士
    最近HBO出品的迷你劇集《車諾比》正在全球熱播,這部以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為原型的美劇,以客觀、嚴肅的視角重新審視了30多年那起震驚全球的蘇聯核電站事故,只播出2集就已好評如潮,大有捶爆權遊第8季的勢頭。
  • 9.3萬人喪生,27萬人被癌症折磨,這部劇揭開了車諾比大火的謊言...
    現實的車諾比大拯救,自始至終,都比你看到的電視劇都更為殘酷和偉大。就像網友MisT.R感嘆的,「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輻射」。剛出事時,消防員們並不知道核輻射洩漏的嚴重性。因為是半夜,很多人來不急穿上消防服,只能穿著襯衣和常服就奔赴戰場。
  • 把《車諾比》的核輻射和選擇放入遊戲中,你敢嘗試嗎?
    儘管由HBO創作的歷史劇《車諾比》只有五集,但他在口碑和視覺衝擊力上贏得了大豐收。這是最好的美劇。該劇講述了烏克蘭的故事,是什麼導致了車諾比事故,以及在災難中勇敢的人們如何犧牲自己來拯救歐洲。正是他們在核洩漏中的勇敢才最終解決了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現在新的石棺已經投入使用,在下個世紀,車諾比核電站將在新石棺的保護下靜靜地站在prov皮亞季中,然而所有關於核輻射的猜測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如果有這樣的遊戲可以讓你體驗核輻射後的世界,你敢試試嗎?
  • 所謂的榮譽和生命哪個更重要?車諾比紀錄片第一集
    近日,HBO發布了五集關於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紀錄片,將我們的回憶帶回了當年的那個凌晨。車諾比核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當時屬於蘇聯的烏克蘭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
  • 車諾比倖存者,被母愛和體育拯救的人生
    「媽媽,感謝你拯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為我打開體育之門,然後等著我,直到我做好準備穿過那道門。」轉播鏡頭切向了奧莎娜的媽媽蓋伊-馬斯特斯,她微笑看著女兒,輕輕地搖了搖頭。「我從來沒有拯救過她,是她拯救了自己,這個孩子是一個倖存者。」絕境車諾比事故三年後的1989年6月19日,奧莎娜出生於烏克蘭的赫梅利尼茨基。
  • 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HBO五集迷你劇《車諾比》,豆瓣評分高達9.6分,是根據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事故改編的。該劇從播出到完結至今,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  本劇帶領觀眾深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事故現場,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複雜的核科學,但也把觀眾們嚇得不輕。
  • 《車諾比》:這部迷你美劇是如何成為收視率高的電視劇之一的
    電視連續劇一開始,車諾比事故處理委員會委員瓦萊裡加索夫(傑瑞德哈裡斯)以閃回的方式自殺,為整部電視劇奠定了沉重的哀悼基調:這不是救世主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而是英雄集體決策的懺悔在地獄裡為了希望而犧牲了自己。
  • 借鑑車諾比事件,災難來臨我們要用愛來抵禦危險
    這108名消防員參與滅火的發電站,叫車諾比核電站。HBO電視劇《車諾比》中的瓦西裡2目前國際原子能組織制定的輻射劑量的世界標準,即:社會公眾低於或等於1毫希/年,放射性工作人員低於或等於20毫希/年。
  • 如何用一款APP探秘車諾比
    也許是為了拯救HBO的口碑,在大家餘怒未消時,《車諾比》悄然上線。於是,那些信誓旦旦說自己再也不看HBO節目的小夥伴們紛紛入坑,不僅如此,還大肆安利這部接檔神劇,分分鐘上演了人類的本質「真香定律」。
  • 聊聊HBO歷史劇《車諾比》與現實之間的出入
    好在製作組沒有考慮用美國演員,不然一口濃鬱的美國南方口音從蘇聯官員口中蹦出來,就真的成喜劇了。普裡皮亞季1986年4月26日凌晨1時23分,車諾比核電站的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本劇真實地還原了這個場景。
  • 你可能想不到,9年前保羅一句話締造勇士王朝,也拯救了水花兄弟
    你可能想不到,9年前保羅一句話締造如今勇士王朝,水花兄弟命真好北京時間4月16日,據The Athletic勇士記者Ethan Strauss在新書中透露,勇士隊在2011年曾嘗試用庫裡和克萊交換保羅。保羅只說了一句話,這筆潛在交易就告吹了。
  • 車諾比災難,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而那些參與建造混凝土「石棺」,以覆蓋暴露的核心部分的人在拯救生命方面,發揮了最直接的作用,但所有的工人——無論是撤離村莊還是用水管清洗街道的人——都冒著足夠大的生命危險。一個廣為流傳的傳說是,一群人承擔了一項危險的任務,將核電站下面的一池水排乾,防止蒸汽爆炸將更多的放射性物質擴散到整個歐洲大陸,從而「拯救了歐洲」。
  • 烏克蘭林火讓車諾比再次被關注,「鬼城」如今是什麼樣子
    毛線最近又看了一遍美劇《車諾比》,內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加之前段時間烏克蘭的林火燒到了車諾比禁區,這個被稱作「鬼城」的地方,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今的車諾比是什麼樣子?有人說,車諾比是「最孤獨的旅行地」「最危險的旅行地」,1986年4月26日凌晨發生在這裡的核事故,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讓這座小鎮永遠定格在了那一刻。核輻射讓這座城市超過十萬人緊急撤離,至今未能重返家園,車諾比變成了人們口中的「鬼城」。
  • 車諾比:是的,這很蠢,但為什麼?
    01 《車諾比》的真真假假 說到車諾比,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是HBO的美劇《車諾比》。這部劇評價非常高,在豆瓣上得分是9.6,完全屬於神劇的標準。
  • ...車諾比核電站|普裡皮亞季|鬼城|核電站|烏克蘭_旅遊|聖誕樹
    在車諾比核電站那場災難性的事故發生33年後,再提起這個名字,人們感受到的還是滿溢的恐懼、哀傷和無奈。車諾比在今天意味著什麼?那場災難後的許多年裡,傳說、歷史和真相互相交織。車諾比,成了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但也有人試圖賦予這個了無生機的地方以新的可能。去年聖誕節,一張照片讓人們感到驚訝:車諾比旁邊的「鬼城」普裡皮亞季,居然出現了一棵聖誕樹。
  • HBO美劇《車諾比》
    這裡就是車諾比,死亡之城。                                 劇情簡介Craig Mazin執筆﹑Johan Renck執導的HBO/Sky合拍5集迷你劇《車諾比 Chernobyl》顧名思義就是那宗聞名的人為災難事件,背景在1986年的烏克蘭,劇中將會描述當時究竟發生了甚麼引致這事故,而且當年勇敢的眾人是如何犧牲自己拯救處於災難中的歐洲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HBO五集迷你劇《車諾比》,豆瓣評分高達9.6分,是根據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事故改編的。該劇從播出到完結至今,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本劇帶領觀眾深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事故現場,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複雜的核科學,但也把觀眾們嚇得不輕。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八年後,「核事故與核輻射」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
  • 我是中國的核電工程師,看完《車諾比》我有話說
    HBO五集迷你劇《車諾比》,豆瓣評分高達9.6分,是根據前蘇聯車諾比核電站的事故改編的。該劇從播出到完結至今,引發了廣泛關注與討論。本劇帶領觀眾深入這個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核事故現場,通俗易懂地解釋了複雜的核科學,但也把觀眾們嚇得不輕。在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八年後,「核事故與核輻射」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