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臨危受命的米裡直升機,拯救歐洲的旋翼勇士

2021-01-09 軍機圖

最近HBO出品的迷你劇集《車諾比》正在全球熱播,這部以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為原型的美劇,以客觀、嚴肅的視角重新審視了30多年那起震驚全球的蘇聯核電站事故,只播出2集就已好評如潮,大有捶爆權遊第8季的勢頭。而對於廣大軍迷來說,《車諾比》前2集中頻繁出鏡的蘇聯空軍直升機自然也是不能錯過的關注點,今天軍機圖就來聊聊搶救車諾比行動中的蘇聯空軍米裡系列直升機。

◎美劇《車諾比》劇照,背景中是一架蘇聯空軍米-8直升機

救急先鋒:米-8直升機

在《車諾比》前兩集中,出鏡的蘇聯空軍直升機主要是米-8直升機。在劇中,蘇聯空軍的米-8除了運送參與救援行動的高級指揮人員外,還參與到了最早的空中觀察和滅火行動中,米-8是事故發生之後最早接近反應堆核心區域的蘇軍直升機。

◎《車諾比》中蘇軍米-8直升機墜毀的場景

由於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保護層外牆較高且輻射極強,消防車無法撲滅反應堆內燃燒的大火,搶險指揮部於4月27日早晨調集蘇聯空軍直升機空投沙子和硼前去滅火。根據參與救援的飛行員事後回憶,一開始指揮部命令載重能力最強的米-26直升機去執行空投滅火材料的任務,但是米-26機組以反應堆周圍有大量起重機為由拒絕抵近反應堆上空。

◎現實中蘇軍米-8直升機墜毀的瞬間

隨後,體積較小的米-8直升機受命靠近反應堆上空去空投滅火材料,結果還真讓經驗豐富的米-26機組說中了——反應堆周圍的起重機鋼纜確實是嚴重的安全隱患,一架專注於空投的米-8直升機被起重機的纜線刮到,在反應堆上空解體墜毀,米-8機組成員無一生還,長眠於車諾比核電站。

◎蘇軍米-8直升機雙機編隊飛過爆炸之後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

事故緊急,軍令如山。米-8墜機之後,參與救援的蘇聯空軍來不及為罹難的戰友哀悼,繼續執飛車諾比核電站反應堆搶救任務。與此同時,蘇聯空軍其他機型也參與到了其中,米-2、米-6、米-24R和米-26相繼抵達車諾比核電站參與救援,運輸能力最弱的米-8則轉至人員運送和傷員搶救戰線。

勤奮的「吊鉤」——米-6重型運輸直升機

由於發生爆炸的4號反應堆大火持續燃燒,急需效率更高的直升機來空投滅火材料,此時蘇聯空軍裝備的米-6「吊鉤」重型運輸直升機就派上了大用場。米-6直升機是米裡直升機設計局的得意產物,該型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42噸,極限載荷20噸,其中艙內有效載荷12噸,吊運載荷8噸。在搶救車諾比核電站事故的直升機中,米-6是載重能力第二強的直升機,僅次於米-26直升機。

◎參與搶救車諾比核電站的蘇軍米-6直升機

在4月27至28日這兩天內,蘇軍調集的8架米-6重型直升機承擔了最主要的滅火材料空投任務,將數百噸沙子、硼和鉛空投至4號反應堆堆芯上,有效控制了火勢,當屬反應堆滅火階段最勤奮的直升機。

車諾比之眼:米-24R偵察直升機

在參與救援行動的蘇軍直升機中,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應該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在大多數報導中米-24甚至不配有姓名。實際上,當時蘇軍派出的米-24R武裝偵察直升機在車諾比救援行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它救援行動人員可能要付出更多無畏的犧牲。

◎蘇聯空軍的米-24R武裝偵察直升機(資料圖)

事故發生之後,車諾比核電站陷入一片混亂當中,參與救援的數千名軍民絕大多數暴露在嚴重超標的核輻射中,而反應堆上空的精確輻射數據也無人知曉,急需一型具備偵察監視能力的航空載具。在此背景下,當時蘇聯空軍列裝的米-24R偵察直升機成為不二之選,受命執行核輻射測量任務米-24機組將機頭下方的機炮轉塔更換為輻射劑量計,飛抵反應堆正上方的粒子云中獲取了精確輻射數值,為指揮部的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此外,裝備有偵察照相設備的米-24R還擔負了救援現場的空中指揮任務,為救援隊伍劃定了較為安全的救援工作線路,最大限度減少了救援人員所承受的輻射值,堪稱守望車諾比核電站的空中之眼。

滅火功勳:米-26重型直升機

重量級選手該出場了。前面我們說米-26機組一開始不願意起飛滅火,實際上機組並非貪生怕死,而是米-26實在過於龐大,操控性較米-8而言相差很多,貿然衝向反應堆上空非常危險。在危害飛行安全的起重機被拆除之後,米-26逐漸開始取代米-8和米-6,成為空中滅火行動的主力機型。

◎蘇軍米-26直升機飛向爆炸之後的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

米-26直升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機(現在也是),其最大起飛重量達56噸,艙內有效載荷20噸,最大吊運重量20噸,是迄今為止空運能力最強的直升機。在當時的救援行動中,米-26比米-6還生猛,它飛2次相當於米-6飛2次。此外,由於米-26沒有升力短翼,其懸停性能較米-6更好,可以長時間在反應堆上空懸停,空投精確度更高,加之其超強的運載能力,大幅提升了空投效率,以優異性能大幅減少了其他救援機組暴露在核輻射中的時間,是車諾比核電站事故滅火階段當之無愧的滅火功勳。而在後續清理4號反應堆、新建防護層等行動中,米-26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搶救行動結束之後,參與救援行動的直升機與工程車輛均被集中遺棄

根據後來的統計,在4月27日至5月5日的救援行動中,參與救援行動的蘇軍直升機總計出動1800架次,總計空投滅火材料5000噸,成功撲滅了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大火,挽救了整個歐洲——這不是誇大其詞,根據測算,如果放任4號反應堆堆芯熔融物持續悶燒下去,車諾比核電站將發生二次爆炸,方圓300公裡將被夷為平地,而整個歐洲地區將因為超標的核輻射和被汙染的沉降物影響居住,數億歐洲人將成為洲際難民,某種意義上,是臨危受命的米裡直升機挽救了歐洲。當然,這也是他們的自我救贖。

◎目前所有廢棄的蘇軍直升機與工程車輛已被悉數銷毀

在第一階段的空中救援行動完成之後,參與救援的蘇軍直升機由於過量的核輻射而不得不被遺棄,總計有10架直升機在行動結束之後被遺棄在車諾比南部的一片開闊地,其中米-6直升機8架,米-8直升機2架。而米-24R、米-26以及少量的米-2直升機由於具備核生化防護能力等原因隨參與救援的蘇聯空軍返場歸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參與救援的機組除了蘇聯空軍飛行員外,還有一些米裡直升機公司(現俄羅斯直升機集團)的功勳飛行員和試飛員投身空中滅火第一線,而時任蘇聯空軍少將尼古拉·安託什金則親自領導了空中救援行動,俄羅斯空軍成立之後他也因為搶救車諾比有功而被提拔為俄羅斯空軍副司令員,上述人員以及參與地面救援行動的蘇聯軍民,都是車諾比事故中的英雄。

相關焦點

  • 銳參考 | 用生命拯救車諾比的勇士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導(記者陳俊鋒)「車諾比」是音譯,來源於「艾草」一詞。每年的4月底5月初,在烏克蘭隨處可見嫩綠的艾草從土壤裡大片地萌發出來。32年前,如果沒有車諾比核電站上百名工作人員和消防人員的英勇戰鬥,加上隨後成千上萬名軍人、礦工等的浴血奮戰,車諾比絕不會是今天初現復甦的樣子。
  • 傾轉旋翼無人機—固定翼和直升機的混血兒
    無人直升機可以垂直起降不受場地限制,但是續航時間和速度卻相對受限。該無人機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其旋翼可以傾轉。無人機起飛和著陸時,旋翼軸處於垂直狀態,因此可以保障無人機的垂直起降。成功飛機後,旋翼軸會轉變為水平狀態,使無人機由直升機模式成功過渡到飛行模式。  「鷹眼」無人機長18英尺3英寸(約5.56米)、翼展24英尺2英寸(約7.37米)、高6英尺2英寸(約1.88米)。空機質量為590千克,整機總重2250千克。
  • 《車諾比》:三位潛水的三勇士發生了什麼?他們後來怎樣了?
    儘管《車諾比》早已完結,但是它超高的製作水平以及令人震撼的故事還在不斷地吸引著全球各地的觀眾觀看這部劇。有些人對於劇中的問題仍疑惑不解,也有人被那三位勇士的行為震撼了。但是劇中並沒有介紹這三位勇士後來經歷了什麼,他們在進入核電站底部之後又遇到了什麼事情呢?三位勇士分別是誰?
  • 解讀美國首架火星直升機:共軸反轉旋翼,源於中國1800年前竹蜻蜓
    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
  • 聊聊HBO歷史劇《車諾比》與現實之間的出入
    西方此後一直拿這些案例攻擊蘇聯在人權方面的缺失,但是他們不曾想過一旦堆芯真的融穿混凝土層,進入地下水網,遭殃的將是所有中、東歐國家乃至整個歐洲。直升機墜機第二集中,早期的控制方案是對暴露在空氣中的堆芯覆蓋硼砂,這個方法後來被證明有效。但由於現場環境的限制,硼砂必須用直升機吊裝從空中對堆芯進行「轟炸」,於是就出現了那個著名的直升機墜機的鏡頭。
  • 力學之:從竹蜻蜓到直升機旋翼系統
    因此,在半個轉動周期裡、總體上看旋翼槳盤的前行區域對拉力的貢獻始終大於後行區域,就如同右側前行槳盤部分受到一個較大的力,記為Fforward;另一側後行槳盤卻受到一個較小的拉力作用,記為Fback。這種左右不對稱的力會對竹蜻蜓的質心產生力矩作用,此力矩為側傾力矩,記為MC(F),C點為竹蜻蜓的質心(因手柄的存在,質心應位於旋翼槳盤朝向手柄的一側),如圖5(a)所示。
  • 60萬蘇聯英雄鑄成的車諾比!像美國日本這樣的國家永遠不會懂
    、土地將被侵蝕,強輻射會殺死周圍所有的植物、動物、人類,整個歐洲都將成為不毛之地。鐵鍬鏟不動的就用手抬,他們硬是在生命倒計時的時間裡把數噸核廢料迅速清理完畢。共有3500名勇士,頂著皮膚眼睛的劇痛、滿嘴的金屬味、將這一塊塊核廢料扔了下去,這些年輕的戰士為了自己的使命從此失去了健康和壽命。
  • 飛行高度僅為5米卻相當於3萬米高空!人類第一架火星直升機升空!
    這架直升機的尺寸很小,螺旋槳直徑為1.2米,機高0.8米,旋翼直徑超出機身儀器艙長度。整體結構為一副共軸反轉的螺旋槳、4個支架式起落支撐裝置、14釐米邊長的儀器艙,頂部有一個太陽能電池板,可提供350瓦功率。
  • 世界上曾經最大的直升機!米26在它面前就是小弟
    米-26是蘇聯研製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機,是當今世界最重最大的直升機,機長40米,機高11.6米,寬3.2米,旋翼直徑32米,貨倉容積120立方米,空重28噸,最大有效載荷20噸,最大起飛重量56噸。米12直升機開始研製於1965年,1968年首飛,代號為信鴿。米裡是蘇聯的直升機大師,剛開始設計時,米裡親自掛帥,然而研製過程中米裡辭世,後續的設計工作由李森科負責。
  • 世界上曾經最大的直升機!米26在它面前就是小弟
    米-26是蘇聯研製的多用途重型直升機,是當今世界最重最大的直升機,機長40米,機高11.6米,寬3.2米,旋翼直徑32米,貨倉容積120立方米,空重28噸,最大有效載荷20噸,最大起飛重量56噸。
  • 招啟軍教授團隊:提升我國直升機高性能旋翼的自主設計能力
    高性能的旋翼是現代直升機的重要標誌,旋翼設計技術成為直升機的核心技術之一,因此在直升機更新換代過程中,旋翼設計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面對未來直升機大速度、大載重、低噪聲的設計要求,以往一些經典的旋翼氣動外形逐漸力不從心。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車諾比的每一張照片都是謊言嗎?
    車諾比事故1986年,烏克蘭境內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引發恐怖核事故,死傷無數。33年前,高達1600多米的藍色火焰射向空中,臭氧層也燒出孔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人造火山——車諾比核電站4號核反應堆。它的輻射性比投入日本廣島的原子彈高400倍。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臺研製成功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11月16日,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收放式單槳旋翼,噴氣動力,西科斯基40年代高速直升機概念揭秘
    作者:丁尹 出品:旋翼飛行器弁言到上世紀40年代末,關於直升機的飛行原理和概念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和認可,數量可觀、種類繁多的以旋翼為主要升力面和操縱面的直升機都進入了生產線。為此,當時很多直升機製造廠都開始積極探索採用獨特構型的高速型旋翼飛行器來嘗試突破直升機固有的理論限制。
  • 中國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 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改裝自Bell429型直升機 貝爾發布全電動尾旋翼驗證機
    429型直升機,該直升機採用了新的全電動尾旋翼配置。與傳統的尾旋翼相比,這種電子分布式防扭矩系統(EDAT)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噪音和維護成本更低。從外觀上看,這的確是一個構思非常巧妙的設計。2020年2月20日,貝爾發布了一種奇葩驗證機直升機,該機改裝自貝爾429型直升機,尾部具有4個電動涵道尾槳,可能預示著未來直升機在尾槳技術上的一次革命。
  • 空中巴士直升機宣布短期不會上市民用旋翼飛機產品
    H215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報導,由於市場持續疲軟,空客直升機已排除在短期內推出任何新的民用旋翼飛機的可能性Bruno Even甚至還提到了空客前任執行長Guillaume Faury去年已停止X6直升機項目,該項目本應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交付一架12-13噸的新型直升機。空客直升機在2015年開始X6概念開發,試圖用這款新直升機測試市場,但在2018年初暫停了該項目,原因是對銷售前景的擔憂。
  • 《拯救車諾比》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拯救車諾比》託馬斯·詹森執導,一部紀錄片。影片講述了1986年4月26日凌晨的1點23分,前蘇聯烏克蘭地區車諾比核電站的一聲爆炸,帶來了人類和平使用核能歷史上的一次最大的慘劇。就比方說現在正在發生的全球性事件,當疫情突然而來,我們困在家裡哪裡也不能去時,街道上空無一人,大家見面都會遠遠地保持著距離,我突然看見了末日的光景。有點感同身受的味道沒有?看到那樣寂靜,如鬼城的地方,心中難免無限悲傷。對於外人也許只是覺得恐怖,可是對於曾經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那是他們此生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如果人有輪迴,可能他們幾輩子都無法再回到那片土地上,想想就會忍不住落淚吧!
  • 無人機的四旋翼為什麼不能運用到大型有人直升機上?
    所以,四旋翼系統需要搭載「姿態傳感器--飛控--電機&槳」的一整套負反饋系統來維持飛機的平衡,這套系統的特點就在於它是採用控制電機轉速進而改變螺旋槳升力的方法來維持平衡狀態的,所以除了電機完全沒有任何機械裝置,相對於常規直升機旋翼的複雜控制機構,四旋翼這一套幾乎完全由電子裝置組成的反饋控制系統顯得特別簡潔而可靠,更由於電子工業尤其是晶片產業的飛速發展,成本飛速下降,使其成為一種廉價而可靠的小型無人機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