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探索火星&34;的來臨,許多國家都擇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其中也包括了中國,而這也讓火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火星探測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最早探索火星的是蘇聯,其在1962年發射了&34;探測器,雖然其並沒有成功抵達火星(中途失聯),但不可否認的蘇聯確實是探索火星的先驅者。蘇聯同一時期的主要競爭對手美國也不甘示弱,僅在2年之後便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二顆火星探測器,並且還成功拍攝到了火星的照片。至此,探索火星的時代正式來臨,此後諸多國家都加入到了探索火星的行列中。
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疑惑,為何人類如此熱衷於探索火星,甚至是把火星當做&34;,火星憑什麼能得到如此的重視,太陽系中的其他星球就真的不配嗎?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回答,在小編看來這幾點尤為關鍵。
事實上,火星之所以能成為&34;,主要是因為其地理位置和環境較為優越。要知道,在太陽系內想找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並不容易,且不說星球上是否存在生命所需的條件,單是在距離這一方面就pass掉了很多星球,畢竟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是很有限了,還遠遠做不到進行長距離的星際移民。在這一前提前,地球周邊的星球就成為了&34;。
那麼,地球周邊有什麼星球呢?如果要考慮距離這一因素的,那麼就只有少數的星球能選擇,其中包括金星,水星,月球等等。就拿這三個星球來說,水星距離太陽太近,其表面溫度太高,並不適合人類生存;月球沒有大氣層保護,時常要面臨隕石的襲擊,也不適合人類生存;金星表面環境過於惡劣,溫度保持在500度左右,且會下硫酸雨;挑來挑去也就剩了火星。
此外,無論從哪方面看,火星都與地球極為相似,而火星上的環境也遠比其他兩個星期好。當然了,火星上的環境是遠不能和地球相比的,說它環境好只是相對於那些環境極度惡劣的星球。其實,單憑這一點火星就值得人類去關注了,即便其表面沒有生命所需的因素,其也有研究的價值,畢竟我們可以通過人為手段對其進行改造,更何況其表面還存在著水。
據了解,好奇號火星探測器通過對火星土壤的成分分析發現,火星土壤中還有一定量的水分,其分量大約為每立方英尺的土壤能獲得一升的水。要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生命,而火星生存在水的發現,也給人類移民火星帶來了希望。
在這些條件的加身下,火星自然而然便成為了人類關注的焦點。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