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蘇州河邊「大胃王」夜鷺,它駐紮城市十年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2021-01-10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蘇州河邊「大胃王」夜鷺,它駐紮城市十年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不久前,兩隻夜鷺為了爭奪蘇州河岸邊的狩獵「領地」,打得不可開交,這一幕被鳥類愛好者拍下。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專家表示,夜鷺喜歡聚集在蘇州河捕魚,也在向人們傳遞著「水中有魚」的水質生境信息,這是蘇州河生態逐年趨好的一大標誌。

  十年前,夢清園來了「一隻大鳥」

  2008年夏天一個夜晚,蘇州河畔夢清園內小湖反射著婚禮餐廳的燈光,水面上突然一隻黑影由天而降,飛落在湖邊堤上,有人描述那是一隻大鳥。

  10年前,它們剛來蘇州河畔時,很多人不認識它。「當時不知道是什麼鳥」一位目擊者說。「後來在這家公園的竹林裡又見到了它,正在竹梢頭休眠。問了許多人都說從未見過這種鳥,查找資料,才知道這隻鳥叫夜鷺,是一隻『夜貓子』。」


  夜鷺(學名:Nycticorax nycticorax)是鸛形目、鷺科、夜鷺屬的一種中型涉禽,體長46~60釐米,體重500~750克。

  它與白鷺同科,但比白鷺頭大、嘴厚、頸粗、腳短,身材顯粗胖,兩頭尖,嘴略向下彎曲,黑色;腳和趾淡黃色;頭頂至背深藍灰色;上體餘部淺灰色;下體近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長帶狀白色飾羽,下垂至背上,尾羽極短,眼睛又大又圓,虹膜鮮紅,極為醒目。雌雄同羽色。

  夜鷺4月~8月繁殖,巢穴由小樹枝構成。如同白鷺一般,它們也喜歡把巢築在彼此相近的樹上,便於共同警戒,保護卵與雛鳥。

  每個繁殖季節裡,它們產1~2窩,每窩產卵3~6個,雌雄親鳥輪流孵卵。21天後,雛鳥陸續出殼。但它們是晚成鳥,出殼後父母先用嘔出的半消化食物餵養它們。待長大一些後,再用捕捉來的常規獵物餵它們。40~50天後,幼鳥羽翼豐滿,便能出巢獨立生活。


  一夜間,佔領蘇州河整個流域

  夜鷺有一個大家族。它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洲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可以說,除了赤道和兩極,幾乎都有它們的蹤影。在我國中部、南部地區是留鳥,北方地區是夏候鳥,上海基本上是留鳥。但冬季會在市區與沿海溼地之間漂移。

  夜鷺雖然遍布全世界,但是居住在市區的「老上海」居民們卻大多不認識它。因為在過去的近一個世紀裡,它們並沒來上海市區活動。

  可是短短的十年裡,包括黃浦江兩岸和所有上海地區的內河、湖泊,以及長江口溼地,已經處處都可見到夜鷺的身影,而且不僅在上海,上海周邊的城市也是隨處可見。


  居住在上海市區蘇州河沿岸的居民,更是發現夜鷺一族似乎一夜間佔領了蘇州河整個流域。

  它們並不總是如同晝伏夜出的夜貓子。在春夏季,它們白天裡除了中午回樹上打個盹,其他時間幾乎都是停歇在河邊的水泥防洪牆牆腳,每隔數米停一隻,眼睛緊緊盯著水面。有時也會在河道上空來來回回飛翔,觀察水面動靜。


  這種鳥白天幾乎不發聲,可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深夜1、2點鐘,居住在蘇州河附近的居民經常被「呱、呱……」鳥叫聲吵醒。這種如烏鴉般的叫聲,即是河畔的夜鷺為爭奪「岸線領地」或爭奪食物打鬥時發出的威嚇叫聲——夜鷺學名裡「Nycticorax」的意思,就是「夜晚烏鴉」。

  偷偷吃掉居民家裡的魚

  夜鷺在岸邊都有各自的「狩獵領地」,時常為了領地而爭吵打鬥。

  夜鷺是一種只吃葷不食素的動物。它們的主食是魚類、甲殼類、青蛙、水生昆蟲和其它小型動物。在蘇州河裡,它們主要是捕魚吃。

  今日的蘇州河裡魚是不少的。有人說,那都是些「放生」的魚,也不盡然,由於蘇州河連著太湖,遇到雨季或上遊開閘調水,還是會有很多上遊河道裡的魚,甚至魚塘裡的魚會逃逸到蘇州河裡。梅雨季節裡,可以看見很多由上百條柳條魚組成的小魚群,浮上河面。

  蘇州河裡的活魚,足以養活夜鷺一家子。夜幕降臨,夜鷺更是傾巢而出。在老鳥率領下,夜鷺三五成群在黑暗中沿河飛行,彼此呼叫打招呼,告知他人自己已經或即將「到位」。它們陸續回到昨晚的、或抵達新的狩獵場;天亮後,根據肚皮的饑飽(沒吃飽的繼續狩獵),再陸陸續續飛回棲息地樹林休息。

  專家說,市區夜間幹擾少,夜鷺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捕魚。而且,在所有的鷺鳥中,夜鷺堪稱大胃王,非常貪吃。有人在蘇州河岸,見一隻成年夜鷺不斷地獵食,胃撐到實在受不了了,居然嘔吐出3條大泥鰍……這極可能是它們處在繁殖季節,必須把胃撐得滿滿的、帶回足夠的食餌,才能餵飽家裡嗷嗷待哺的3~5個寶寶。蘇州河若沒有足夠的魚兒,它們是絕不會傻呆在那裡的。

  「要死了,我家的魚兒真的被它吃了N條了」,家住松江的一位女士,在微信群裡發出了求助信息。就在前一天,她在群裡曬出一張站在她家院子魚池邊樹上的鳥圖求辨認,群友提醒她這是吃魚的夜鷺,你家池魚要遭殃了。結果第二天一早她果然發現魚兒被吃了不少,只得趕緊用網把魚池圍上。

  或許是頭部比例大,夜鷺是一隻聰明鳥。網上流傳有夜鷺使用麵包塊等誘餌拋入水面,引誘魚兒遊近,然後將其捕食的視頻,令人嘆為觀止。

  曾經,一隻成年夜鷺從蘇州河江寧路段河邊逮到一條尺把長的黑魚,它的食道明顯無法吞下魚,但或許為了家裡的寶寶,它堅決不放棄這到嘴的獵物(可能它家寶寶此時已經可以吃生魚),死死咬住黑魚不鬆口。怕魚在飛行中掙脫,它竟然叼著魚站在河邊的防洪牆上足足「晾」了它1分半鐘,再叼著飛往巢內。

相關焦點

  • 131年前,蘇州河邊的公園,現在怎麼樣了?
    131年前,蘇州河邊的公園,現在怎麼樣了?新年伊始,全新貫通的蘇州河42公裡綠道成為市民遊客的休閒好去處。其實,早在130多年前,蘇州河畔就是當時上海市民重要的休閒場所。蘇州河邊上的「華人公園」,就是明證之一。近日朋友送來的一張歷史照片與此相關,勾起了這段往事。
  • 一條蘇州河,半部上海史 | 漫步上海之蘇州河
    ▲今日的蘇州河由於租界的存在,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裡,上海被打造成了一個東西融合的城市,曾經被稱為「東方的巴黎」。而改革開放以後的飛速發展,如今的它又被建設成為了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所以,上海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各種文化都可以在這裡積澱和交融。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17位漫步者的蘇州河關鍵詞
    我是南京人,來上海上大學,大學時的前男友也住在蘇州河旁邊,我們晚上經常一起在河邊散步,走過古北路橋,是一個很深刻的回憶。沒想到後來又陰差陽錯地參加了這個活動,自己也展開了許多對蘇州河的研究和拍攝,覺得和這條河非常有緣分。每次來漫步就感覺像去見一個老朋友一樣,哪怕它本身只是一條沒有感情的河罷了。
  • 上海鱷龜夜鷺泛濫 已成動物園「霸客」
    /採訪對象供圖  晨報記者 鬱文豔  「鱷龜、夜鷺等動物在上海的數量已偏多,為了生態系統健康、平衡,需控制數量。」記者從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獲悉,近年隨著市民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參與野生動物救護的市民越來越多。但由於部分市民缺乏科學的野生動物救護知識而盲目救護,使得一些野生動物反而受到了傷害,甚至影響了生態系統健康發展。
  • 警民合力救助野生鳥兒,一查竟是國家保護動物夜鷺
    8月5日晚,一位熱心的群眾小東(化名)將一隻鳥兒送到白石派出所接警室,「我是在一條河邊發現的這隻鳥的,當時鳥兒就無精打採的趴在路上,人走近也不飛走,可能受傷了」,小東對民警張靖說,但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鳥,就趕緊帶著鳥兒來派出所了。看著臥在桌子上一動不動的鳥兒,派出所民警張靖也一時犯了難。這隻鳥體長約40釐米,身形較為粗胖,身上的羽毛呈現褐色斑點狀,腳趾為黃綠色。
  • 男子河邊撿到一隻無精打採的「怪鳥」,一查竟是國家保護動物
    8月5日晚,熱心群眾小東(化名)來到河邊,發現有一隻「怪鳥」無精打採地趴在地上。「人走近也不飛走,可能受傷了。」雖然小東不知道這是什麼鳥,但還是第一時間把它送到了白石派出所。看著臥在桌子上一動不動的鳥兒,派出所民警張靖也一時犯了難。這隻鳥體長約40釐米,身形較為粗胖,身上的羽毛呈現褐色斑點狀,腳趾為黃綠色。
  • 金川河水邊,夜鷺捉魚忙
    交匯點訊8日早上,在南京鼓樓區金川河的水邊,一群夜鷺聚精會神地站在岸邊,瞄準並捕捉河裡的小魚浮頭,並不時在水裡嬉戲和飛舞。附近市民稱,天氣升溫後,這裡開始有一群夜鷺在金川河岸棲居。在河邊散步的市民劉先生說,鷺鳥多了,說明金川河邊的自然生態環境好了。交匯點記者 梅建明通訊員 武家敏
  • 男子打夜鷺被拘留 夜鷺屬於保護動物
    昨天從國科園派出所獲悉,一名男子到河邊玩氣槍打下多隻夜鷺,被市民發現報了警,面臨拘留處罰。  3日傍晚,派出所接到市民報警,說有人在運河西路朗詩小區旁用氣槍打鳥。民警根據報警人說的地點沿路尋找,隨後在運河西路與震澤路交叉口發現一名手中拿著疑似氣槍的男子。面對詢問,男子承認攜帶的是一把買來的氣槍,但是他否認在打鳥。
  • 小夜鷺「迫降」農田,民警成功放飛
    小夜鷺趴在地上休息下午一點多,好心村民拎著紙盒來到邊防支隊王港邊防派出所的值班室,請求公安民警幫忙。「想到我們經常宣傳保護野生動物,他就有這個意識了。」民警告訴記者,轄區的路邊也時常懸掛著「打擊非法狩獵保護珍稀野生動物」橫幅,村民立即將小鳥送到派出所進行救治。
  • 深圳上海武漢等五地智慧城市新政解讀
    中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歷了從建系統到建城市大腦的近十年發展。那麼在後疫情時代的2021年,國內國外環境和格局都更加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又有什麼樣的新使命和新內涵?讓我們按圖索驥,從深圳、上海、南京、蘇州、武漢幾地最新推出的智慧城市方案中找尋答案。
  • 我的蘇州河|高徵:這條河到底是變了
    在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之際,澎湃新聞·視界邀請6位攝影師,以一周時間觀察流經上海城區的六段改造岸線,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通過圖與文,我們看到蘇州河中的新與舊,改變與堅守,個人與群體。河邊的人。
  • 暢想中國未來十年之後,哪座城市可與上海爭鋒?此城最被大家看好
    提起中國城市發展所取得的豐碩成就,上海就會被大家推上神壇,作為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上海不僅是國內眾多城市學習的標杆,還多次代表中國城市在世界舞臺上為中國掙得榮譽。如果想去感受大城市風採,上海絕對是無可爭議的首選城市,甚至可能直接刷新了你對大城市的認知。
  • 初夏的夜鷺
    第一次見夜鷺是在南昌的象山林場,它和白鷺群居一起,白鷺銜柴做窩,它卻武力侵佔,分明是好逸惡勞的惡少嘛!不過,白鷺也不是好惹的,體型比夜鷺大,一腳便把夜鷺的幼鳥從樹巔的巢中踢下去,報復行動非常殘酷。最近一次在天鵝湖看到夜鷺,他們和喜鵲混居在一個長有茂密樹木的小島上,喜鵲做窩,夜鷺也銜著柴草做窩,一幅忙碌而祥和的場景。原來夜鷺也有勤勞的。人類有壞蛋,鳥類有流氓。人類有良善,鳥類也有好心腸。人和鳥都是地球上的生物,從本性來說,並無多大差別。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 沿蘇州河而行·貫通|慢船長話:消逝的蘇州河人群和場景
    王安憶在裡面寫到了蘇州河,以及與蘇州河相關的人群,這個人群就是蘇州河裡面垃圾船上的船工,用波德萊爾那首《拾垃圾者的酒》的詩句講,他們伴隨了這所城市的「嘔吐物」,甚至一度被別人看成是城市的棄物。我今天講題的副標題是蘇州河上已經消失了的一些景象、一些人,蘇州河上的這批船工已經消失了,上海現在已經不靠蘇州河來運送城市廢棄物了,但這一群人,王安憶在2006年對他/她們的描繪,我覺得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視角,本世紀初的視角。
  • 我的蘇州河|季成:河流與記憶的交匯
    【編者按】與磅礴的江水不同,蘇州河曾與在周邊生活的人們息息相關,她承載過居民家中一部分生活空間的功能,也曾擔負過許多人的買賣生計,是一些人漂泊的住所,也是工廠傾瀉廢棄物的出口……熙攘、繁忙、雜亂甚至骯髒;然隨歲月變遷,城市功能改造提升,她亦要轉變,試圖成為更多人走進和了解上海的「
  • 我國「舉足輕重」的城市,GDP多於蘇州和南京的總和
    近年來,GDP達1000億元和1萬億元的許多城市像竹筍一樣「誕生」,這意味著中國的城市發展越來越突出,國家的實力正在增強,它將越來越強大,在這些眾多的經濟城市中,其中一個具有非常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幾乎可以肯定是該國排名第一的城市,看到這一點,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我正在談論的城市!是的,這個城市是上海。
  • 偶遇迷途夜鷺幼鳥,這名小學生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李鵬飛晚飯後和家人一起散步,卻意外發現路邊有隻迷途的夜鷺幼鳥,一年級小學生牟梓一跟家人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最終,他們聯繫到東營市自然資源局野生動物專業救護人員,順利將這隻夜鷺幼鳥送到救助站。
  • 夜鷺的早餐
    隨後夜鷺叼著紅魚落在了一個圓柱上。喘著粗氣,左顧右盼。周圍有幾隻夜鷺虎視眈眈企圖巧取豪奪。見到這隻夜鷺當仁不讓的樣子以及碩大的紅魚,可能他們也感覺有點兒力不從心就紛紛放棄了……夜鷺叼著紅魚用力左右甩動。幾次嘗試將其吞下,都未能如願。
  • 「他們清晨出現在夜鷺棲息的樹林,太陽下山才鬼鬼祟祟地離開。」
    每年的5月到8月是夜鷺的繁殖期,剛剛破殼而出的夜鷺幼鳥有著黃綠相間眼睛的,它們還不會飛行,只能留在鳥巢裡嗷嗷待哺,這樣的機會便引來了瘋狂的獵捕者。 根據舉報人提供的時間地點信息,警方在溧陽抓獲了夜鷺幼鳥的狩獵者馬為民等4人,根據公安的跟蹤、調查,這一夥非法狩獵人在常州溧陽抓到夜鷺後,將它們賣至南京溧水區。溧陽、溧水兩地相鄰,距離非常近。
  • 蘇州開往「崑山」換乘「上海」地鐵的蘇州S1號線,預計2023年開通
    作為長三角城市之一的蘇州,一直以來都在大力建設軌道運輸,現在蘇州除了地鐵,還有軌道電車,唯一遺憾的是沒有機場,蘇州市民和外來遊客坐飛機去上海、無錫、高鐵去無錫、上海非常方便,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蘇州開往「崑山」換乘「上海」地鐵的蘇州S1號線,預計2023年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