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迷途夜鷺幼鳥,這名小學生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李鵬飛

晚飯後和家人一起散步,卻意外發現路邊有隻迷途的夜鷺幼鳥,一年級小學生牟梓一跟家人說:「我想幫幫它,送它回家。」最終,他們聯繫到東營市自然資源局野生動物專業救護人員,順利將這隻夜鷺幼鳥送到救助站。

「我們接到熱線電話,很快趕到了現場。」東營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介紹,7月20日晚,有市民撥打野生動物救助熱線,稱在東城莒州路與淮河路路口附近發現一隻水鳥,需要救助,「經辨認我們發現這是一隻夜鷺幼鳥,現場檢查沒發現受傷,應該是迷途幼鳥。」據介紹,被救助的夜鷺幼鳥,是東營比較常見的一種水鳥,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即「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研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讓工作人員比較意外的是,最先發現這隻夜鷺幼鳥的是東營市晨陽學校一年級學生牟梓一,「而且這個孩子還特別積極的找人救護這隻鳥。」據介紹,當天晚上,牟梓一和家人在散步時發現了這隻幼鳥,「孩子跟大人說看見一隻鳥,懷疑是受傷了,帶到路邊之後還讓大人幫忙查是什麼鳥、聯繫救助等,特別關心這隻鳥。」工作人員達到現場後,牟梓一不僅向他們介紹了發現的情況,還把查詢到的信息告知工作人員,「孩子告訴我們,平時老師和家長教育他們要自覺愛護動物、保護自然,所以他主動提議幫助小鳥回家,孩子能這麼做,真讓我們挺感動的!」

據了解,近年來,東營市藉助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利用東營市溼地學校等平臺,加大對生態文明建設、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的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關心關愛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環境。通過系列活動,廣大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對保護野生動物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愛鳥護鳥的意識顯著增強。

此外,工作人員也提醒,遇到野生動物需要救助的,可以撥打東營市自然資源局野生動物救助電話:0546—8081649,8325082。

相關焦點

  • 建德熱心阿婆救助夜鷺幼鳥 贊!
    熱心老奶奶將夜鷺幼鳥交到了工作人員手中    杭州網訊 建德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滿滿愛心真是止不住,一個月時間不到,繼救助航頭石屏「娃娃魚」、靈棲村果子狸、建德養雞場老闆放生貓頭鷹後,今天(8月14日),一位有愛的老奶奶在傍晚的江濱公園又救助了一隻夜鷺幼鳥。
  • 市民撿到7隻夜鷺幼鳥送動物園 結果好心辦壞事
    因為,這麼小的幼鳥需要母親的餵養,人工餵的飼料,無法替代『母鳥』的胃液,不能滿足幼鳥的生長需求」,11日,鎮江世業洲開心動物園負責人王金龍告訴記者,面對丹陽好心市民送至動物園的7隻夜鷺幼鳥,動物園方也有點束手無策,「其中有一隻幼鳥,已經快不行了」。
  • 夜鷺幼鳥試飛受傷 落難街頭被救起
    儘管它在花壇內盡力扑打,但一直無法飛起來。徐先生走近看,這隻鳥有長長的嘴,雙眼圓睜。看到有人走近,它極力撲騰,尖聲叫著。徐先生上前把它捉住,發現右側翅膀受了傷,白白的翅骨已經露了出來,傷口還滲著血。徐先生把鳥帶到車內,卻不知怎麼救它,當時只好帶回了家,問鄰居它是啥鳥,大家都無法說出它的名稱。昨日上午,在巡防隊員幫助下,這隻受傷的鳥被送到鄭州市野生動物救護站內。
  • 掏鳥窩抓夜鷺幼鳥,4人非法狩獵被判刑
    夜鷺屬於「三有」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但有些人將黑手伸向了它們。近日,攸縣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唐某興、唐某清等四人涉嫌非法狩獵罪一案進行宣判。今年4月12日清晨,唐某興駕駛麵包車,攜帶網袋、籃子、鐮刀等作案工具,與其僱請的唐某清、唐某輝、唐某美一起前往攸縣蓮塘坳鎮的天鷺湖。
  • 初夏的夜鷺
    第一次見夜鷺是在南昌的象山林場,它和白鷺群居一起,白鷺銜柴做窩,它卻武力侵佔,分明是好逸惡勞的惡少嘛!不過,白鷺也不是好惹的,體型比夜鷺大,一腳便把夜鷺的幼鳥從樹巔的巢中踢下去,報復行動非常殘酷。最近一次在天鵝湖看到夜鷺,他們和喜鵲混居在一個長有茂密樹木的小島上,喜鵲做窩,夜鷺也銜著柴草做窩,一幅忙碌而祥和的場景。原來夜鷺也有勤勞的。人類有壞蛋,鳥類有流氓。人類有良善,鳥類也有好心腸。人和鳥都是地球上的生物,從本性來說,並無多大差別。主要以魚、蛙、蝦、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 上海蘇州河邊「大胃王」夜鷺,它駐紮城市十年傳遞了什麼樣的信息?
    10年前,它們剛來蘇州河畔時,很多人不認識它。「當時不知道是什麼鳥」一位目擊者說。「後來在這家公園的竹林裡又見到了它,正在竹梢頭休眠。問了許多人都說從未見過這種鳥,查找資料,才知道這隻鳥叫夜鷺,是一隻『夜貓子』。」
  • 「他們清晨出現在夜鷺棲息的樹林,太陽下山才鬼鬼祟祟地離開。」
    「他們爬樹,用自製的魚竿掏鳥窩,掏出那些夜鷺幼鳥。」舉報人介紹說。 溧陽警方敏感地察覺這可能是一起數量較大的非法狩獵案件。每年的5月到8月是夜鷺的繁殖期,剛剛破殼而出的夜鷺幼鳥有著黃綠相間眼睛的,它們還不會飛行,只能留在鳥巢裡嗷嗷待哺,這樣的機會便引來了瘋狂的獵捕者。 根據舉報人提供的時間地點信息,警方在溧陽抓獲了夜鷺幼鳥的狩獵者馬為民等4人,根據公安的跟蹤、調查,這一夥非法狩獵人在常州溧陽抓到夜鷺後,將它們賣至南京溧水區。溧陽、溧水兩地相鄰,距離非常近。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我成功了》《給它一個家》《忙》
    我成功瞭望著那洗得一塵不染的背心,我自豪地笑了......每每看到媽媽汗流浹背、揮動著洗衣刷在陽臺上用力地搓洗衣服的情景,我就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來幫媽媽。可是,每當我對媽媽說:「媽媽,您好辛苦,讓我來幫幫您吧!」 得到的回答卻總是:「謝謝寶貝,媽媽不累!」雖然我知道這是個善意的謊言,但我總是無言以對。
  • 小男孩傷害幼鳥 鳥媽媽跟蹤報復
    本報訊據《海峽都市報》報導,因為曾搗過鳥窩,傷害了幼鳥,福州福清鏡洋鎮北張村小男孩頻頻遭到鳥媽媽以拉屎、扔石塊、扔蟲子等多種手段的襲擊,害得他要在父親的保護下,捂著腦袋才敢上學。  被襲擊的孩子名叫文文(化名),11歲,三年級小學生。村民們說,那隻鳥兇巴巴的,它每天都守在文文家門口的樹上,看到孩子出門,就馬上衝下來。
  • 一年級看圖寫話《送小鳥回家》
    範文欣賞送小鳥回家初夏,萬物初長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鳥寶寶也已經從蛋殼裡孵化出來了。小鳥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到森林和田野去尋找食物,找到食物就銜回來餵鳥寶寶,好讓鳥寶寶快快長大。一天,小鳥的爸爸媽媽又出去尋找食物了。
  • 這隻大眼鳥落水獲救被送到武漢救護,它的家族成員不足千隻
    6日,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鳥類救護專家稱,這隻鳥在漢生活了半個月,目前健康狀況良好。獲救的海南虎斑鳽。 舒仁慶 攝這隻珍貴的海南虎斑鳽還是一隻幼鳥。麻色的羽毛上布滿白色斑點,長脖子大長腿,乍看像夜鷺,但長相非常誇張。按網友的話說,「大大的眼睛,還自帶眼影」「眼睛好大,像外星鳥類」。來到湖北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後,它被安排在一個陰涼的單間鳥籠內暫養。因其怕人,除了餵食,工作人員儘量不幹擾它。該中心高級工程師楊國祥說,這隻海南虎斑鳽是7月21日被宜昌林業部門送來救護的。體檢表明,它沒受傷,也沒生病。
  • 北護城河邊一夜鷺幼鳥翅膀受傷,市民耐心守護
    經動物保護專家鑑定,這隻夜鷺的幼鳥可能是因初學飛行失誤導致受傷。李先生發現對岸有一隻大鳥「爸爸,河對岸有一隻大鳥,一動不動的,好像受傷了。」昨天下午2點多,市民李先生和韓先生正帶著孩子在北護城河邊遛彎兒,突然孩子們指著對岸喊了起來。「我們當時遠遠看到一隻大鳥站在河對岸的平臺下,像一隻鷹,腿和嘴都挺長的,好像受傷不能飛了。」
  • 數百隻救助放生,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
    村民發現的三隻夜鷺幼鳥。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
  • ...2000隻回家繁衍……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白鷺山下,有群「鳥爸鳥媽」
    村民發現的三隻夜鷺幼鳥。這是三隻夜鷺幼鳥。或許不小心從巢中跌落,也或許被居心叵測的人打落,在臨安區的一片竹林,幼小的它們被村民發現。4月28日下午2點左右,它們被送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這裡也是浙江省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基地。餵食、觀測、幫助幼鳥們熟悉陌生環境……身為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50歲的劉建勳帶著徒弟王子祥,嫻熟地照料起這群「鳥寶寶」。
  • 非法捕捉野生夜鷺幼鳥31隻被判刑
    法制網訊 記者丁國鋒 通訊員吳丹 10月19日,江蘇省張家港市人民法院對一起非法狩獵案作出判決,來該市打工的被告人陳平、陳可,因為捕食野生夜鷺而被各處拘役五個月據了解,陳平、陳可都是在張家港打工的小夥子,陳平愛人懷孕後,突然想吃小鳥,陳平遂與妻弟陳可商量,去抓幾隻鳥回來。兩人覺得景區鳥類比較多,遂帶上竹筐等工具來到張家港境內的鳳凰山風景區,越過景區圍欄鐵絲網,發現景區內有很多夜鷺,兩人便通過爬樹、掏鳥窩等手段抓獲了31隻夜鷺幼體。兩人下山時被巡邏的民警抓獲。
  • 杭州女生撿到一隻鳥,原來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夜鷺
    「警察同志,我撿到了一隻鳥可能是保護動物,而且它的腳受傷了,你能幫幫它嗎?」2020年8月26日14時許,一位東山弄居民小愛(化名)到玉泉派出所尋求幫助:救助一隻鳥。當日下午,小愛正準備出門辦事,忽然在居民樓門口發現一隻鳥趴在草叢裡,長長的尖嘴,黑綠色的羽毛。
  • 想養一隻鸚鵡,教它說一些什麼話好?不知道記得來看看
    教鸚鵡說話,這會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在你的想法中,你最想教它說些什麼話呢?而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又要怎麼教它說話呢?鸚鵡學說話對鸚鵡自身也是有要求的,首先,鸚鵡是要長齊了羽毛的幼鳥,其次,鸚鵡在鳥架上是要能安安穩穩的,然後要能做到用手摸它,不會受到驚嚇,放開綁在它腳上的鏈子它也不會飛走的,需要達到這幾個條件的鸚鵡才可以教學。
  • 東直門橋下一夜鷺幼鳥受傷,市民撥打救助電話並守護其3小時
    經動物保護專家鑑定,這隻夜鷺的幼鳥可能是因初學飛行失誤導致受傷。「爸爸,河對岸有一隻大鳥,一動不動的,好像受傷了。」昨天下午2點多,市民李先生和韓先生正帶著孩子在北護城河邊遛彎,突然孩子們指著對岸喊了起來。「我們當時遠遠看到一隻大鳥站在河對岸的平臺下,腿和嘴都挺長的,好像受傷不能飛了。」看到大鳥受傷,李先生撥打了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電話。
  • 沒良心的母黑鸛,啄傷體弱的幼鳥,還把它丟窩外,讓蒼鷺叼走
    雄鳥一大清早就出來了,它見到雌鳥就打開尾羽,像打開扇子一樣。雌鳥看見它長得帥氣,就走上前去嘴碰嘴,然後互相梳理羽毛,這樣就算相親成功了。兩隻黑鸛開始組建新的家庭。這次,它們沒有選擇在懸崖上築巢,而是在懸崖旁邊的樹林裡。黑鸛夫妻兩個開始銜枝築巢,雄鳥在樹林裡尋找巢材,然後搬回家,交給雌鳥,雌鳥就把這些建材築一個圓圓的巢。
  • 鄭州市森林公安局成功救助一隻虎斑地鶇幼鳥
    10月28日上午9時許,治安隊接到市森林公安局轉警稱:一熱心市民撿到一隻受傷的幼鳥,請求救助。接警後,民警立即趕往現場,到達現場後即刻對幼鳥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幼鳥右翅膀下方有輕微受傷。民警考慮到幼鳥過小,不適宜帶回隊裡養護,隨即將其送往市野生動物救助站救治,據工作人員介紹,這隻幼鳥學名為虎斑地鶇,屬於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是一隻未成年體,應該是在遷徙過程中因飢餓迷途,導致受傷無法飛行。目前,虎斑地鶇幼鳥已被妥善隔離養護,待其痊癒後,會於一周內將其帶到市郊的山上放生,讓其回歸大自然,繼續它的遷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