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大上海︱大陳颱風「捕捉」基地落成,欲打造國家級觀象臺

2020-12-06 椒江發布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

12月3日上午

在東海之濱的大陳島上

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

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

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

揭牌並投入運行

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

颱風探測研究又一重要平臺

填補了東海颱風海洋探測的部分空白

台州是氣象災害的頻繁造訪之地,颱風災害影響尤為嚴重,是浙江乃至全國受災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台州產生直接影響的颱風有263個,登陸颱風19個,佔同期登陸浙江颱風總次數的42%。其中,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是新中國以來登陸台州的最強颱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其實,早在1956年,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批氣象墾荒者在大陳島黃夫樵山頂建立了大陳海軍氣象站,填補了浙江中部沿海近海氣象資料的空白。1981年,大陳海軍氣象站通過轉制,既有探空、又有地面觀測功能的大陳氣象站。60多年來,大陳氣象站已成為浙江東海之濱第一站,為航線氣象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陳島「牽手」上海

「捕捉」颱風

為海島氣象保駕護航

新落成的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由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與台州市氣象局共同籌建,建在大陳島五虎山山頂,山上的兩幢石屋,與海島風景融為一體,正是颱風科研樓和專家工作室。在四周,分散布設了雷射測霧雷達、雨滴譜儀、微波輻射計等各種特種探測設施,目前該基地建設已投入2000多萬元,均已實現氣象信息探測、傳輸自動化,並將作為國家氣候觀象臺重點培育項目。「大陳觀象臺建設是『十四五』期間氣象監測能力向多圈層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聚焦海洋全能觀測,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颱風和海洋綜合觀測平臺。」台州市氣象局局長馮堅說道。

不少氣象專家認為,在大陳島探測颱風信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上海颱風研究所信息室主任趙兵科介紹:「大陳島平均每年有3-4次颱風影響,颱風靠近大陳島時,尚未受內陸下墊面影響,保持海上行進時的性狀,對於觀測颱風登陸前後結構、強度變化等,是我國華東區域開展颱風研究最好的地方之一。」

近年來,上海市氣象局與浙江、台州省市兩級氣象部門通力合作,優勢互補,「一盤棋」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包括吸收台州氣象科技人才參與颱風研究所重大科技項目建設,推動華東區域數值預報在台州的本地化應用以及預報預警協作聯防等等。華東區域氣象中心主任、上海市氣象局局長董熔表示,尤其是從2015年開始,上海颱風研究所與台州市氣象局的合作更緊密,雙方通過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建設,基本實現了台州地區颱風探測設施的科學布局,並組建了颱風探測創新團隊。

相關焦點

  • 大陳島上一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 上海台州攜手「捕捉」颱風
    原標題:上海台州攜手「捕捉」颱風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12月3日上午,在東海之濱的台州大陳島上,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颱風探測研究又一重要平臺,填補了東海颱風海洋探測的部分空白。
  • 台州:大陳島上一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
    立於山巔,眺望東海,12月3日上午,在東海之濱的台州大陳島上,一個專門「捕捉」颱風的氣象基地——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揭牌並投入運行,標誌著大陳已成為我國華東區域颱風探測研究又一重要平臺,填補了東海颱風海洋探測的部分空白。
  • 徐匯記憶:走進徐家匯觀象臺的前世今生(一)
    1873年正式落成,1901年建新臺,現為上海市氣象局使用。  1873年初落成的觀象臺最初為平房建築,「有三個廳,西廳分為兩間,為神父們的臥室,中廳雅致得體,東廳作圖書室,中廳上面加一層平面屋頂」。1880年,又對原址加以擴建,增建了兩翼和平臺,並在平臺上面建立了33米的木塔,裝置貝克萊風向風速儀。
  • 大陳島:華東颱風探測最佳位置之一
    12月3日,大陳氣象站正式授牌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據悉,大陳島是華東颱風探測最佳位置之一,目前我市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縮小至61千米。1956年至今,大陳氣象站的觀測資料從未間斷。
  • 自貢打造全國支線物流運行試驗區、頂峰航空智慧消防基地落成…
    自貢打造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支線物流運行試驗區近日,中國民航局的一紙通知讓四川自貢市備受矚目。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公布,自貢市成為西南唯一。一直以來,自貢爭創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的目標定位確定為支線物流運行試驗區。
  • 勇敢走出去 接軌大上海丨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牽手」台州市北部灣區
    勇敢走出去 接軌大上海丨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牽手」台州市北部灣區 2020-08-17 20: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首個電力巡檢 無人機培訓基地落成啟用
    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創辦的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的正式啟用。這批學員將在這裡接受無人機電力巡檢技能提升培訓。青海首個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落成啟用。10月19日,青海首個電力巡檢無人機駕駛培訓基地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落成啟用,並迎來首批13名學員。未來12天,這批學員將在這裡接受無人機電力巡檢技能提升培訓,強化現場飛行操控水平。
  • 智慧消防飛行器產業化 峰飛山東生產基地落成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0月26日訊10月25日,峰飛集團控股公司---山東頂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頂峰航空科技)智慧消防應急飛行器生產基地正式落成,以「翼起前行 越頂登峰」為主題的開工慶典儀式在山東濟寧高新區舉行。
  • 紅黃藍獲國家級「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
    紅黃藍獲國家級「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 發布時間:2013年07月11日14時22分   稿源:千龍網   編輯:中安在線   近日,紅黃藍教育機構經過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審核,被授予「家庭教育指導實驗基地」,成為國內首個獲準建立家庭教育實驗基地的兒童教育機構
  • 捕捉「利奇馬」!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追風小組」在舟山
    從8月5日開始,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就在為這次颱風外場觀測做準備。經過連日的討論會、外場探測試驗、颱風外場觀測點的選定,昨天中午11時,一支由十多人組成的「追風小組」從上海出發了。  「利奇馬」作為今年首個讓中央氣象臺亮紅色預警的颱風,直撲江浙滬而來,對於颱風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 接軌上海 | 重點項目建設巡禮(56)深化「轉移+轉型」智能終端產業集聚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我區精準把握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升級、擴張趨勢,深化「轉移+轉型」合作模式,舉全區之力推動智能終端產業從無到有,做大做強,打造華東地區最具規模智能終端產業基地。由上海轉移過來的高新技術企業江蘇泰盟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打造集團智能終端製造基地。公司落戶園區後,依託園區內現有資源,與關聯企業形成廣泛合作關係,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自身優勢不斷擴大,長三角地區市場進一步擴大。
  • 長三角: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跨省市設立分區
    新華社上海12月18日電(記者陸文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與浙江省海寧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海寧經濟開發區日前籤署全面合作協議,共同出資1億元組建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海寧分區。此類合作將實現兩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又打通了一條新路。
  • 在百年觀象臺遙望蒼穹,登航海船做氣象小主播!夜遊博物館讓孩子們...
    曾被譽為「遠東氣象第一臺」的徐家匯觀象臺,現已成為徐家匯源景區內的上海氣象博物館。 在百年建築中遙望蒼穹夜幕 上海氣象博物館所在地是歷史上的徐家匯觀象臺舊址,初建於1873年,是中國沿海第一座觀象臺。 1872年12月1日啟動氣象觀測至今,100多年來從未間斷對上海的氣象觀測。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目前,神奇「螺心」正在加速擴容,先後建成專供蛋白質研究使用的5條光束線,是即將竣工的國家級科研「鄰居」——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最核心的「科學透視鏡」。到2020年,「鸚鵡螺」將進一步升級,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夢想著在「大張江」升級為國家大科學中心的「科學風暴」中,「旋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支點」。
  • 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率先在上海落成
    袁宸楨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9日電 (陳靜朱凡)轉化醫學國家重大基礎設施率先在上海落成。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由閔行基地與瑞金基地兩部分組成。國家衛健委科教司劉登峰專員認為,轉化醫學大設施項目的啟用將賦予廣大科技和醫務工作者新的歷史使命,給醫學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實現文理工醫融匯、政產學研用合力的創新智造平臺。
  • 青島觀象臺:星漢燦爛,氣象巋然
    當時的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氣象天文測量所,就是後來在1912年正式落成的青島觀象臺新臺的前身。由此這座青島著名的小山被命名為觀象山。 1898年德國海軍港務測量部在館陶路1號建氣象天文測量所,1905年改稱「皇家青島觀象臺。」1914年,日本侵佔青島後,曾將青島觀象臺改名為青島測候所,又改稱氣候測量所。
  • 探訪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
    安陽國家氣候觀象臺為什麼會把龍泉鎮梨樹廠村作為臺址?市氣象局副局長黃先成解釋,這是在綜合考慮地形、地表條件的情況下作出的科學、合理的選擇。「在成為國家氣候觀象臺前,1950年以來,安陽國家基本氣象站站址歷經3次變更。」
  • 我國唯一天文鐘在青島觀象臺恢復青春
    修復後的格拉蘇蒂天文鐘12月20日,經過德國格拉蘇蒂鐘錶有限公司近16個月的修復,格拉蘇蒂天文鐘正式交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青島觀象臺。該臺32釐米天文望遠鏡(大赤道儀)也在天文鐘的指揮下重新運轉起來。青島觀象臺保存的這臺格拉蘇蒂天文鐘在國內是僅存的惟一一臺,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見的。自1956年使用以來一直為青島觀象臺的32釐米天文望遠鏡提供秒信號,帶動望遠鏡的跟蹤系統,分別進行了小行星定位、人造衛星觀測、太陽黑子精細結構觀測、彗星、雙星、掩星等特殊天象的觀測。2009年2月, 望遠鏡頻繁出現故障,跟蹤精度誤差很大,最後問題落在為望遠鏡提供秒信號的天文鐘身上。
  • 河南打造傳感器「一谷兩基地」
    打開APP 河南打造傳感器「一谷兩基地」 河南日報 發表於 2020-12-01 16:00:27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都離不開智能傳感器的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魏奉思說。 傳感器產業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優先發展的十大頂尖技術之一,河南該如何順勢而為,搶佔新一個「風口」?
  • 成都影視城赴上海發布項目需求清單:成都影視矽谷、攝影棚群落……
    8月26日,成都市郫都區影視文創專題論壇在上海花園飯店舉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三角總部、基強聯行、上海燦星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星空衛視、無錫大世界影城有限責任公司等近20家影視文創上下遊相關企業參與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