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再現天然氣之爭,歐洲各國謀求自主

2021-01-14 騰訊網

導讀:2021年1月1日開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通過「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向塞爾維亞以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正式供應天然氣。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出席了管道開通儀式,表示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促進了塞爾維亞的經濟繁榮,所以未來兩國將繼續在天然氣方面保持密切聯繫。

而這一事件引起了美方的反對,美國曾要求塞爾維亞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採取能源供應多樣化戰略並使用美國的頁巖氣,畢竟美俄美之間存在競爭。然而如果按照美國設想,塞爾維亞必將提高進口成本,這不利於本國產業發展,所以在權衡利弊之後,依舊選擇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說是在公開與美國唱反調了。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兩國之間存在地緣聯繫,這也是大部分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交往密切的原因。如果與俄方保持對立關係,那麼對於歐洲各國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在能源進口方面,俄羅斯也確實是歐洲各國的最好選擇。所以對於美方的慫恿,各國紛紛採取反對政策,2020年年底,德國就宣布重啟因美國制裁而停止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工程。

至於塞爾維亞為何在此時做出這個決定,相關專家表示,這或許是在趁美國權利進行交接時的一種戰略性決定。美俄歐之間對於能源問題向來存有隔閡,美國一直對歐洲各國與俄羅斯能源交往一事表示反對,所以為了避免在以後與美國產生衝突,但同時保證本國利益,在此時交接最合適不過。

但是塞爾維亞政府所做出的決定將會對「北溪2號」 產生影響,所以歐洲各國當前正在觀望美國的態度,以便採取下一步行動。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美俄兩國在能源供應方面競爭已久,因此如果歐洲各國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密切聯繫,那麼或許會受到來自美國的阻礙。

如果美方對歐洲各國施壓,要求他們減少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那麼俄方將會受到打擊,但是在能源事件的整個過程中,歐洲國家的主觀意願佔據主體地位。他們很明白,如果未來本國希望繼續發展,那麼與俄羅斯打交道就不可避免,所以採取的一系列舉措也必須基於本國的利益而進行,美方的反對基本構不成威脅。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網、解放網

相關焦點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天然氣熱電聯產在我國氣電領域佔據「大頭」。記者日前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名為《電力「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及優化建議》的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氣電裝機7629萬千瓦,其中70%以上是熱電聯產。既然是「主流」,天然氣熱電聯產為何引得兩位院士一再「否定」?若早應叫停,其在氣電領域的市場份額為何如此之高?
  • 美俄在北極地區博弈加劇
    美俄在北極地區的博弈加劇信號愈發明顯。隨著北極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曾經的北極「寒地」也逐漸成為各國關注的「熱土」。擁有儲量巨大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的北極地區,或將成為緩解全球資源危機的新基地。同時,北極位於亞洲、歐洲、北美洲三大洲北部的延伸交匯處,倘若在北極點及其附近地域部署射程達到一定範圍的武器裝備,那麼就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擊北半球各國的境內目標。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調峰還是熱電聯產
    天然氣熱電聯產在我國氣電領域佔據「大頭」。記者日前從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獲得的一份名為《電力「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及優化建議》的文件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氣電裝機7629萬千瓦,其中70%以上是熱電聯產。既然是「主流」,天然氣熱電聯產為何引得兩位院士一再「否定」?若早應叫停,其在氣電領域的市場份額為何如此之高?氣電發展方向真的錯了嗎?
  • 美俄聯手支持,180多個國家全票通過,亞洲第一個永久中立國誕生
    眾所周知,戰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但更多的則是帶來了殺戮和殘酷,所以在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人民都深感和平的重要性,於是為了維護國際和平友好的關係,促進國際貿易,在1945年的時候世界各國便決定在美國舊金山成立聯合國。
  • 兩極格局再現?俄學者:歐洲不想和中國對抗
    此外,各國將實現技術突破,如人工智慧、5G網絡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這將不可避免地加劇美俄間的競爭。美國在全球擁有許多盟友,這些國家依然希望得到美國保護,尤其歐洲國家。與此同時,歐洲清楚地意識到與中國保持聯繫的重要性,也不想真正在安全上與北京產生對抗。其次,它們還想躲避美國在貿易和科技等議題上強加的限制。 美國已不復從前,它再也無法像上世紀70年代那樣,讓中美俄大三角關係向著有利於它自己的方向轉變。
  • 崔洪建:「敘事之爭」?疫情期間歐洲涉華輿論的變化及其特點
    隨著疫情先後在中國和歐洲暴發,歐洲涉華輿論也在角色和邏輯的轉換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性變化。歐盟官方將疫情期間中歐之間的輿論互動定義為「敘事之爭」,這種政治化的解讀不利於中歐雙方建立和鞏固理性、客觀和積極的相互認知。
  • 阜城縣L415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排名廠家市場弱勢行情再現
    阜城縣L415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排名廠家市場弱勢行情再現 ,「wqo457」   無錫市上廣核能電力材料有限公司主要經營L415QO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國產合金鋼、不鏽鋼、碳鋼管材、板材、棒材、型材、管道配件和焊接材料,無縫管、直縫管、合金/高壓鍋爐專用管道等產品
  • 天然氣發電的對錯之爭
    據江億介紹,我國近年來也建設了一些天然氣調峰發電廠,但幾乎未用,「因為我國缺少天然氣資源」。而調峰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可再生能源電力「三棄」——棄水、棄風、棄光的重要原因。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每年「三棄」電量超過1000億千瓦時,與北京市全年用電量相當。「所以,我國應該將有限的天然氣資源用在其他能源不能解決的問題上,即為電力系統調峰。
  • ...事務》撰文分析人工智慧無人自主系統對於美俄戰略穩定性的影響
    導語 儘管人工智慧(AI)對於未來戰場的作用仍然不透明,但基於人工智慧的自主武器系統(AWS)很可能會給美俄未來的對抗帶來危機不穩定性和衝突升級的重大風險。
  • 埃及現超級天然氣田 或成歐洲天然氣進口新來源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9月1日報導,全球能源格局或將迎來重大轉變,義大利能源集團埃尼(Eni)8月30日宣布,他們於埃及外海發現了地中海歷來最大的天然氣田,蘊藏量估計達30萬億立方英尺(約合8500億立方米),相當於55億桶原油。該油田可能是全球最大氣田之一。
  • 美阻撓俄歐合作天然氣項目 俄專家:美國人做不到
    來源:央視網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4號報導,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吉姆裡施透露,美國國會計劃藉助2020年國防法案叫停俄羅斯與多個歐洲國家合作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美制裁不會影響「北溪-2」項目實施對此,俄羅斯專家蘇茲達利採夫認為,美國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制裁併不會影響項目實施。他強調,美國的制裁會使情況惡化,但不會干擾該項目,要妨礙幾乎已經竣工的天然氣管道,美國人做不到。
  • 環球論壇丨美俄軍事對抗升級 會「擦槍走火」嗎?
    而俄羅斯是一個尚武的國家,素有「戰鬥民族」之稱。儘管國力遠不及蘇聯,但面對美國的打壓,俄羅斯還是發出了非常強硬而清晰的信號:只要涉及到本國利益和戰略空間問題,俄方都會堅決捍衛,毫不妥協。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美俄軍事對抗加劇的現象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兩國長期矛盾累積和現實對抗需要的必然結果。
  • 美俄爭地盤爭到金星上了,俄羅斯想吃獨食
    從兩人的發言不難看出,美俄兩國在金星探索領域都野心勃勃。其實,有關對金星的探索,美俄兩國的科學家在2017年組成了一個聯合小組,當時他們宣布計劃在2025年向金星發射一顆探測器,該計劃被命名為「金星-D」(Venera-D)。據悉,該計劃由俄羅斯領導,因為俄羅斯對這一項目的開發準備工作已經進行了超過10年時間。
  • 我國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天然氣水合物關鍵探測技術
    經過科技工作者十餘年的持續努力,我國已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天然氣水合物高精度地震、原位及流體地球化學等關鍵探測技術,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實現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及今後區域規模找礦發揮巨大的技術支撐作用。    3月8日,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展出。
  • 中國自主設計16萬方液化天然氣儲罐投產 有效提升供給能力
    中國自主設計16萬方液化天然氣儲罐投產 有效提升供給能力 2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盧巖     我國首個完全自主技術
  • 挪威天然氣廠恢復對歐洲的出口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據能源經濟11月30日消息稱,天然氣系統運營商Gassco周日表示,挪威尼哈姆那天然氣出口終端已重啟生產,並正在提高產量,此前該終端因工人罷工導致關閉。    周日的天然氣產量損失預計將達到4000萬立方米,低於周六的5000萬立方米,而目前尚不清楚停電是否會對周一產生任何剩餘影響。    Gassco在一份監管文件中說:「尼哈姆那已經重啟,目前正在增加出口。前一天的影響尚不確定。」
  • 美俄如今為何放棄登月?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各國早已心照不宣
    是什麼讓美俄放棄了登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各國之間早已心照不宣。
  • 美俄如今為何放棄登月?背後原因其實很簡單,各國早已心照不宣
    是什麼讓美俄放棄了登月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各國之間早已心照不宣。在美國首次登月之前蘇聯就有過登月計劃,但是因為計劃推進過程中的數次失敗,最終蘇聯的登月計劃被擱淺了,直到後來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也不允許它繼續登月計劃。
  • 打開「深空之門」:美俄攜手建首個月球軌道空間站
    圖片來源:NASA官網  深空探索「時間表」  按照規劃,此次太空探索之旅前期分為兩部分:「深空之門」和「深空飛船」。  一方面,美俄將從現在到2026年左右研發並建造「深空之門」空間站;另一方面,從2020年左右至2030年左右,將建成「深空飛船」,並在月球軌道進行為期一年的火星模擬飛行。
  • 「北極五國」爭北極 北極到底是誰的?
    由於北冰洋沿岸五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丹麥和挪威——爭相對北極提出領土主張,俄總統梅德韋傑夫稱條約為北冰洋沿岸國家如何解決分歧樹立了「建設性的」榜樣。但緊接著,加拿大即宣稱對北極羅蒙諾索夫海域擁有主權,試圖以此推翻莫斯科證明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努力,北極海主權爭奪戰繼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