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1年1月1日開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將通過「土耳其溪」天然氣管道向塞爾維亞以及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正式供應天然氣。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出席了管道開通儀式,表示俄羅斯的能源供應促進了塞爾維亞的經濟繁榮,所以未來兩國將繼續在天然氣方面保持密切聯繫。
而這一事件引起了美方的反對,美國曾要求塞爾維亞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採取能源供應多樣化戰略並使用美國的頁巖氣,畢竟美俄美之間存在競爭。然而如果按照美國設想,塞爾維亞必將提高進口成本,這不利於本國產業發展,所以在權衡利弊之後,依舊選擇進口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說是在公開與美國唱反調了。
俄羅斯與塞爾維亞兩國之間存在地緣聯繫,這也是大部分歐洲國家與俄羅斯交往密切的原因。如果與俄方保持對立關係,那麼對於歐洲各國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在能源進口方面,俄羅斯也確實是歐洲各國的最好選擇。所以對於美方的慫恿,各國紛紛採取反對政策,2020年年底,德國就宣布重啟因美國制裁而停止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工程。
至於塞爾維亞為何在此時做出這個決定,相關專家表示,這或許是在趁美國權利進行交接時的一種戰略性決定。美俄歐之間對於能源問題向來存有隔閡,美國一直對歐洲各國與俄羅斯能源交往一事表示反對,所以為了避免在以後與美國產生衝突,但同時保證本國利益,在此時交接最合適不過。
但是塞爾維亞政府所做出的決定將會對「北溪2號」 產生影響,所以歐洲各國當前正在觀望美國的態度,以便採取下一步行動。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表示,美俄兩國在能源供應方面競爭已久,因此如果歐洲各國繼續與俄羅斯保持密切聯繫,那麼或許會受到來自美國的阻礙。
如果美方對歐洲各國施壓,要求他們減少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那麼俄方將會受到打擊,但是在能源事件的整個過程中,歐洲國家的主觀意願佔據主體地位。他們很明白,如果未來本國希望繼續發展,那麼與俄羅斯打交道就不可避免,所以採取的一系列舉措也必須基於本國的利益而進行,美方的反對基本構不成威脅。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人民日報海外網、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