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中國有淘寶
曹林,阿里雲GTS工程師,一名航空愛好者。
小時候看過的航空雜誌摞起來有2個人高,坐在機場門口的草坪裡看飛機能看一天。
有一天他忽發奇想,想在家裡搭一個真飛行艙,實現自己小時候的夢想。
逛了三天閒魚,把要找的東西翻了一遍。
決定:開工!
在閒魚上淘貨,因為這裡有很多飛友,會把升級下來的裝備給別的飛友發揮餘熱。
當然,為了更好的模擬真實度,他還會在閒魚上採購一些真飛機上退役下來的航空器材。
這些航材如果不在飛友之間流動,那麼唯一的命運就是廢品回收站。
相信很多人在公園見過退役的飛機,實際上更多的航空器材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了無用的垃圾,但對曹林這樣資深愛好者來說,這卻是一座沉默的富礦。
飛行模擬艙的搭建過程,像是一場奇妙的冒險。能遇到了很多人,有愛好者,有的航空工程師,創業者,飛行員,還有模擬飛行領域的大神。
DIY的飛機模擬艙雖然預算不多,但因為想做得更逼真一點,曹林特地淘了一個姿態儀,是從真飛機上拆下來的。這東西只有礦泉水瓶大,結果賣家發來了一個近一米的箱子,包得嚴嚴實實。
他很納悶,於是就跟賣家聊了起來,賣家說自己是一個防火護林的飛行員,在澳大利亞滅了十幾年的火。
這個姿態儀就安裝在他駕駛的飛機上,後來他因為腰椎問題不能再飛了,退役時,公司把飛機上換下來的姿態儀送給他作為紀念。
那為什麼還要賣了?
賣家發來了一句話:
「這個東西,通電了才有靈魂。」
做模擬艙最難的是系統集成。所有的軟體都是現成的,硬體通過一些改造,加工也是可以實現的。
但真實的航空儀表,開關是如何運作的?這些在閒魚上都有人同步。投緣的話,能和大神聊一個下午。
有次買了一張座艙椅,賣家滔滔不絕講了一晚上,弄得曹林都有點不好意思,說我也沒買啥,耽誤你時間了。
賣家說,我也是愛好者,我之前買這個也是想做一個艙,後來放棄了。
中年人要照顧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沒法照顧自己的愛好了。
但這些東西很好,轉給還能飛的人。
他印象最深的是遇到一個賣航空開關的賣家,因為一直溝通得特別不暢,要了電話號碼打過去,發現是個老人家。
老人說,他以前是個工程師,一輩子都在廠裡跟飛機打交道,現在飛機退休了,他也退休了,用不著了,掛在網上給需要的人吧。」
聽說曹林是航空愛好者,要做一個模擬艙,特別高興。
老人還特地在包裹裡放了一張手繪接線圖,那種很老的製圖方式,散發著六七十年代的嚴謹和質感。
「那一秒,你就感覺到說今天不是幾個電門的事兒,而是他把這個當成了一個傳承,他希望你把這個東西珍視好。」曹林說。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曹林覺得一定要把這個艙做成,「這個艙的好多東西,就像是別人的一個心願流轉到我這裡。」
不能飛了的飛行員,希望自己的儀表,還能工作。
想做模擬艙的中年人,沒法照顧自己的愛好,但是希望有人能做那個想飛的少年。
飛機製造廠的老工程師,希望有人能夠珍視他的「寶貝」。
在閒魚,興趣讓原本的「浪費」變成消費,原本的閒置騰挪流轉,開始了一場又一場華麗的冒險。
曹林還遇到過另一個模擬飛行的創業者,是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自己找了一臺數控工具機,就在一個鄉鎮企業開幹了。
下單了他出售的飛行電腦後,曹林觀看了他的教學視頻:在一個小平房裡,年輕人一邊打趣,一邊有點嚴肅的說想做中國的「波音」。
這些閒置在各個地方的小物件,過去也曾經各自翱翔在萬米高空,因為奇妙的緣分,被聚在了一起,成為一架「模擬波音737」。
飛機艙通電的那晚,指示燈慢慢亮起,又好像重新回到了天空。
如果問為啥痴迷飛行:
因為飛行,是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探險篇章。
從風箏,孔明燈到熱氣球和飛艇,有多少人質疑,就有多少人前僕後繼。
1903年12月17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冬天裡,萊特兄弟的飛機在空中足足逗留了一分鐘,人類飛行的大時代終於點燃。
想到當年的飛行家們是在怎麼簡陋的情況下,僅僅靠著一個指南針飛躍大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人類竟如此渺小,又如此偉大。
他坐在座艙裡,接通了油門:決斷,抬輪,離地。
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