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答疑:孩子總是坐不住,是不是多動症?怎麼引導?

2020-11-22 騰訊網

崔玉濤的育學園

4月14日,崔大夫育學園教育中心總監心理學專家郭豔老師進行了一場以「假期如何保證孩子的運動量」為主題的直播。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都遺憾自己的提問沒有被翻牌,那麼今天,小園子就把大家關於「運動能力」的疑惑梳理一下,並統一作答吧!

1.孩子每天的運動量應該保證在什麼強度是比較合適的?

答:運動的強度,應該與自身的狀況及心理可接受度是相關的。合適的運動強度,應該是運動完之後,我們的身體、心理都達能到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說,每天的運動強度應儘量保證將他的體力與情緒等「能量」在一天內完全釋放出去。因此,判斷孩子的運動量夠不夠,可以看孩子運動後的狀態,如果一天裡,孩子吃飯時胃口很好,情緒不錯,晚上睡覺也睡得很踏實,就說明他的運動量基本是合適的。

2.孩子運動量不足有什麼表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答:如果孩子長時間宅在家裡不出門,或者是因為戶外活動過少而運動量不足時,家長可能會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都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有的寶寶脾氣變得暴躁、愛「找事兒」,或者是出現食慾不佳、作息規律被打破等問題。因此,在特殊時期如果實在不便出門,也建議家長通過親子遊戲等方式在家幫助孩子適當增加活動量,釋放多餘的精力。

3.孩子總坐不住,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

答:孩子能不能「坐得住」、能坐在一個地方保持不動多久,並不是判斷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標準。我們成年人,即便能夠長時間坐在原地不動,也不代表注意力能夠一直集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夠保持持續注意的時間長短也不同,這不僅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也與孩子當時所做的事情是否與他的興趣契合有很大關係。因此,並不能簡單地說「孩子坐不住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4.寶寶從一出生到三歲之間,每次健康查體的時間段大概是什麼樣的?

答:通常在0-1歲這一年,寶寶除了要每個月按時接種疫苗,每個月都建議對寶寶做一個健康檢查。等到寶寶滿12個月之後,可以分別在第15個月、18個月、24個月帶寶寶進行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寶寶成長發育中潛在的風險與可能的問題。如果健康檢查情況非常良好,家長也能比較放心。

5.三個月的寶寶一哭老人就抱,缺少運動,會影響寶寶發育嗎?

答:長時間抱著寶寶確實減少了寶寶很多活動的機會,可能會讓寶寶出現發育遲緩等問題,建議父母跟老人說一下其中的利害關係。另外,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找到寶寶總是哭的原因。這個月齡的寶寶如果經常哭,往往是腸絞痛造成的。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嘗試用飛機抱的方式抱著寶寶,看看寶寶是否能平靜下來;還可以讓寶寶趴著,家長在一旁觀察是否有好轉,這樣既能緩解寶寶腸絞痛,還能夠增加寶寶頸背部肌肉鍛鍊,促進大運動的發育。

6.五個多月的女寶,不會連續翻身,怎麼引導她連續翻身呢?

答:「連續翻身」需要在寶寶熟練掌握了「翻身」動作的基礎之上,才能做到。雖然說「三翻六坐」,但因為每個寶寶個體發育差異較大,對於5個多月的寶寶來說,會翻身,說明她的運動技能是在發育中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平時,在有人看護的前提下,繼續讓寶寶練習多趴著,隨著寶寶翻身越來越熟練,連續翻身的技能也就慢慢能做到了。

7.五個月男孩,這個月齡有什麼適合的運動?有合適的戶外運動嗎?

答:對於5個月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寶寶情緒愉悅時,並確保寶寶安全的情況下,在家裡經常讓寶寶練習趴和翻身這些基礎動作,有助於寶寶接下來坐、爬、站、走等其他大運動的發育。也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推寶寶出門玩一玩。在看風景的過程中,如果看到其他人,家長可以舉著寶寶的小手跟其他人打打招呼,做一些簡單的社交啟蒙。

8.六個月會翻身、十個月才會爬,是不是大運動發育遲緩?對以後身體協調性有沒有影響?

答:大運動發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連續過程,寶寶達成某個大運動技能的時間相對延後,並不等於是大運動發育遲緩,更多地可能與家長的引導不當有關。比如,家長很少讓寶寶練習趴臥,那麼寶寶學會俯臥抬頭的時間就可能會相對延後,相應地,達成翻身、坐、爬行等後續的大運動技能的時間也會錯後。因此,建議家長先回想一下寶寶在前一階段的大運動發育情況如何,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自由活動,多給寶寶鍛鍊的機會。

9.寶寶不到七個月,已經可以扶著站了,站立太早會不會造成寶寶腿彎?

答:運動能力發育的早晚,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現完全不一樣。不過一般來說,寶寶具體掌握某項運動能力,是有一個年齡範圍的。對於不到七個月的寶寶可以扶著站了,如果是寶寶自己能夠主動扶著東西站起來,說明寶寶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站立的條件,家長不必特別擔心;但如果寶寶是在家長人為幫助下,被扶著站立起來的,說明他的身體可能並沒有做好站立的準備,不建議家長這樣「幫忙」。

10.八個月的寶寶,家長示範四腳爬,孩子也不看,怎麼訓練他四腳爬?

答: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訓練寶寶四腳爬。比如在寶寶面前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作為吸引物,玩具放置的位置要適當,與寶寶有一定的距離,避免寶寶伸手就能拿到。然後再教寶寶用四腳爬的方式,爬著來拿這個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寶寶才會對四腳爬這個動作感興趣。同時,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多多練習,相信寶寶很快就會熟練掌握這個動作了。

11.十個半月的寶寶,不願意爬,一趴下就哭,怎麼辦?

答:首先要排查一下寶寶為什麼會「一趴下就哭」。比如,寶寶是不是對趴臥的場景不喜歡,因此牴觸趴臥?還是由於肌肉張力的問題無法完成趴臥的動作?或者在趴臥時感到身體不適,在以往練習趴臥時受過傷,使他害怕趴臥?等等。家長可以先試著變換場景和環境,調整多種方式鼓勵寶寶多嘗試,如果懷疑寶寶存在肌張力等身體方面的問題,建議帶寶寶就醫排查原因。

12.十一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走路,能扶著站起來,這個月齡的寶寶要怎麼保持運動量?

答:寶寶能扶著站起來,但還不會走路,這時候,寶寶努力站起來的過程也是需要他全身用力,去控制身體站立、保持平衡的,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種運動。另外,寶寶還不會走,可以讓他在床上或地墊上多趴、多爬,同樣是一種運動。或者跟家長一起,做一些適合該年齡段的親子小遊戲,也能起到鍛鍊寶寶的作用。

13.快十五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走,也不願意走,怎麼辦?

答:造成寶寶學習行走不順利的原因很多,需要耐心排查。比如,從身體的角度來說,寶寶的肌張力是否正常?下肢是否發育正常?動作是否協調等?此外,如果寶寶不願意走,需要考慮一下寶寶的心理情況,是因為害怕走路嗎?出門時,家長有沒有經常用車推著寶寶,造成他不願意多走或根本不需要多走?建議家長先從生活細節中全面排查一下寶寶不愛走的原因,也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再有針對性地幹預。

14.兩歲兩個月的寶寶可以玩蹦床嗎?蹦床對發育有沒有壞處?

答:需要視寶寶的發育情況而定。玩蹦床時寶寶需要跳起來,而跳躍時,下肢的受力比平時站立、走路要大很多,如果寶寶的下肢力量不夠的話,是較容易受傷的。家長可以先觀察一下寶寶平時跑跳的狀況,看看他動作是否協調,能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如果還有些跌跌撞撞,則不建議現在讓他玩蹦床,以免發生危險。此外,還要考慮蹦床本身的安全性,是否面積夠大或者有沒有護欄和扶手等。即便是寶寶的運動能力已經達到足夠玩蹦床的水平,也不建議經常長時間地玩耍,建議不同運動穿插進行。

15.兩歲半的孩子出門老讓抱,走幾步就說累,怎麼能讓他接受多走路?

答: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1 出門前提前跟孩子商量,約定今天去哪裡,孩子要走多久才能抱抱,並嚴格執行。

2 帶孩子出門在家附近玩時,可以考慮不帶嬰兒車,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總要家長推。

3 家長可以多多引導孩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牽著他的小手帶他試著走走馬路邊、花壇邊上這樣的地方,增加走路的趣味性和寶寶的成就感。

16.三歲的孩子,在家有限的範圍內,可以做些什麼運動?

答:家長可以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在家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比如尋寶遊戲。比如,把家裡的沙發墊摞起來,給寶寶製造一些障礙,然後選定一些玩具做「寶物」,把寶物藏在不同的地方,要記得不要太明顯;然後設計一些簡單的關卡,比如說,走曲線或單腳蹦著來尋寶,或者讓孩子和一個家長一組,同另一位家長打比賽。在這種趣味遊戲過程中,寶寶既能鍛鍊到大運動,也能鍛鍊到精細運動,還能增加和家長的親密度。

17.三歲的孩子,平時只愛跑,不喜歡拍球、跳繩等,怎麼能讓他增加些不同的運動種類呢?

答:孩子在成長發育中,會有自己的喜好及成長方式,家長應在確保大前提沒錯(孩子發育速度正常等)的情況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儘可能讓他們自由成長。另外,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接受並喜歡其他的運動項目,也可以自己在孩子面前玩,做示範作用,或者跟孩子一起投入其中的玩,又或者,帶孩子多看一些相關運動的繪本、視頻,比如足球、籃球比賽等,孩子慢慢可能就會喜歡些其他的運動了。

18.三歲孩子,報了運動館的課程,可孩子很牴觸,哭著不去,怎麼引導?

答: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初步熟悉這項運動後,再帶孩子去學。如果只是跟孩子說「多運動能讓你長大個」,孩子很難明白這些抽象的道理,自然很難接受一項陌生的運動。可以先讓孩子觀察別人運動或看一些該運動的視頻,使孩子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建立一個運動的氛圍與環境,相比單獨的一對一授課,在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帶動下,孩子會更有勇氣堅持下來。

19.孩子非常不愛出去,就喜歡宅在家裡,怎麼引導他多運動呢?

答:首先建議家長通過育學園APP的「成長測評」功能,了解該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狀況、運動水平,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有目的的引導練習。育學園APP中也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遊戲,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遊戲,引導孩子去做一些運動和鍛鍊。但要提醒家長,做遊戲時不要跟別人家孩子去比較,而是對自己孩子做一個縱向的對比,比如第一次玩了多長時間,第二次玩了多長時間等,然後再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合適的運動計劃。

20.育學園教育目前能向大家提供多少種遊戲呢?

答:對於0-3歲之間的寶寶,育學園教育可提供的遊戲多達6500種;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育學園教育可提供的遊戲大致有2000種,因此,育學園教育目前能提供的總的遊戲數量超過了8500種。我們每個家庭的生活背景、環境都不一樣,希望家長能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遊戲種類與方式。

21.保持一定的運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什麼作用?

答:首先,建議家長通過育學園APP中的「成長測評」功能,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在選擇一些適合他的運動項目,避免做一些還不符合孩子年齡發育特點的運動。另外,保持合適的運動,能讓寶寶的能量得以有效釋放,使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都達到相對舒適的狀態,特別是做一些親子遊戲時,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如果孩子運動量過少的話,能量得不到釋放,在家時可能會出現多動、易怒、情緒波動較大等的表現。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於4月14日【假期如何保證孩子的運動量】這場直播中,對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做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於輔食製作及營養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

相關焦點

  • 崔玉濤答疑:關於寶寶上廁所的25個問題,一次說清!
    當孩子出現上述這些行為時,家長就可以考慮開始引導孩子自主如廁了。 4.如何引導孩子正確地如廁? 11.一歲半的寶寶,便便拉到紙尿褲裡也不說,擔心他不舒服,怎麼引導他感知不舒服? 答:首先,如果孩子在紙尿褲中排大便後,沒有明顯表現出不適感,說明他的感知還沒有發育成熟,也還沒有完全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但這也不意味著不能引導孩子感知排便後的不適。
  • 熊孩子淘氣難管是不是多動症,從五個方面來判斷
    有位媽媽說,家裡六歲的寶寶上學前班試聽課,直接讓老師崩潰,只坐三四分鐘就跑了,嘴裡從來不閒著,總是自言自語,這是多動症嗎?啥是多動症?兒童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或腦功能輕微失調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為異常疾病.
  • 崔玉濤的寶寶樹直播首秀:頂流專家×頭部社區平臺的量變到質變效應
    "孩子打噴嚏很可能是保護性症狀","你以為的過敏性鼻炎,很可能是因為家裡的地板清潔劑過量了"……   12月15日晚八點至九點,寶寶樹直播間人氣滿滿,國內著名兒科專家崔玉濤的直播首秀正在進行中。上圖: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崔玉濤正在直播   "兒科頂流"崔玉濤任寶寶樹特約首席育兒專家 寶寶樹專業內容升級再進一程   崔玉濤這個名字,對有孩子的家庭來說,已經耳熟能詳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厭學怎麼回事?兒科專家:可能是多動症惹的禍!
    很多家長以為,男孩子調皮是正常的,對他的「過於調皮」不以為意,這往往會貽誤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多動症? 一、注意力障礙: 一般多動症患兒注意力集中困難或者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例如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多動症患兒上課,寫作業,參加活動,做事情都不能專心一致,並且容易出錯,經常會因為外界的事情而注意力分散。
  • 多動症是病嗎?會影響智商嗎?怎麼分辨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就算是醫生也必須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去適當調整用藥,才能最後確定劑量,所以務必遵醫囑,不可擅自用藥,換藥。最後,從孩子心理幹預的角度,我想多說幾句,孩子的身心發展,一定是統一的,相互作用的。比如精神官能症患者,不僅僅是表現在精神上,其身體也可能會有反應,比如頭疼、胃痛等,但是去檢查,也檢查不出任何問題。
  • 多動症害慘了中國孩子!如何辨別孩子是貪玩還是多動症?
    今天,我們就好好說道說道: 啥是多動症,僅是孩子貪玩好動嗎?實際上,多動症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最常見的兒童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也是兒童心理門診就診最多的疾病。與抑鬱症類似,它也與大腦有關,有研究稱,多動症的患病原因是與大腦多巴胺水平相對較低有關(正如抑鬱症是多巴胺分泌不足,對事物提不起興趣)。
  • 多動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症的兒童常有4種表現
    那麼如果小孩子多動就是得了多動症嗎?多動症的常見表現又是怎樣?接下來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多動就是多動症嗎?多動並不是小兒多動症的唯一特徵,事實上,在多動症患兒中,有些並沒有活動過多的表現。這種類型多見於女孩。她們平時並不多動,甚至呆滯,看上去很文靜;上課時沒有過多的小動作,能夠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但是不知道老師講課的內容。
  • 孩子多動症都有什麼表現?這些行為是多動症嗎?
    孩子多動症,是父母比較頭疼的問題,但孩子是否真的是患有多動症先別過早下結論,先來看看孩子的表現。被父母認為有多動症的孩子都有這些表現:首先孩子去到新環境,會迫不及待地去探索新環境的新事物,不管是不是到其他人家做客,東拿西碰,顯得十分沒有禮貌。
  • 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
    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兒童多動症原因是哪些?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所以現在多動症的孩子也比較多,他們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會上躥下跳,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成為老師訓斥的對象,別的小朋友也會嘲笑他們,這樣對多動症的孩子的傷害是不小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讓老師和家長們都頭疼的多動症,特別是多動症的原因,希望家長們可以鑑別。
  • 最近發現孩子特愛咬指甲這是怎麼了?專家:不容忽視
    最近很多家長反應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家孩子特別喜歡咬指甲,怎麼改都改不掉,一不注意孩子就又開始啃指甲了。」那麼,孩子喜歡咬指甲是怎麼回事?大人們也可以想一想,自己如果緊張的話,是不是也會有絞衣角之類的動作?別看孩子小,也會有緊張的情緒,尤其是生活節奏改變,例如讀幼兒園、小學時,孩子的狀態會因此發生改變。
  • "多動症"孩子現狀:在學校被貼上了"壞孩子"標籤
    在教室裡本來也是坐在最後一排的,但老師為了方便管束,總是將他的座位安排在第一排靠邊。  很快,兒子班上的同學開始走出來了。這些孩子,丁強基本上都認識,包括孩子的家長們。有幾個孩子看見丁強了,跟他打招呼:「丁叔叔好,你家丁磊今天沒有打我。」  另一個孩子說:「你家丁磊今天沒有被罰擦玻璃窗。」丁強有點尷尬。  這時,丁磊背著大書包,貓著腰,一溜小跑地出了校門。
  • 躺餵危險弊端多,連崔玉濤都反對!正確的抱餵其實舒服又簡單
    喜歡躺餵的媽媽非常享受,可各種「專家」又在提倡抱喂,比如在「男神」崔玉濤的育學園中隨手一搜,滿滿都是反對:到底怎麼回事?該怎麼做?我們今天就來詳細說說。4、有造成嗆奶、中耳炎等情況的風險專業的醫學知識請專業的「兒科男神」崔玉濤來講,我在育學園中查到了這樣的解釋:為什麼我們提倡抱餵那麼,抱餵難道就只是「安全」但「不方便、不舒服」的存在麼?
  • 成為更好的父母:崔玉濤育學園聯合樊登推出家長必讀育兒書單
    養育孩子就是一場甜蜜的「無期徒刑」。父母在養育這條徵途上一路升級打怪,闖過一道道關卡,為孩子打造強健體魄的同時,還要兼顧孩子的心理成長和教育環境。不論是從老一輩那裡傳承下來的育兒經驗,還是通過新媒體形式隨時隨地獲得的育兒資訊,書籍依然是新手家長學習養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
  • 寶寶總是發脾氣,家長該怎麼引導
    ,甚至會使孩子把自我破壞和被動攻擊行為當成報復。家長這樣用賄賂的方式息事寧人,容易讓孩子學會以發脾氣的方式要挾家長,心理學上稱之為「情緒勒索」。這個時期的寶寶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開始他的探索之旅。無論什麼事,寶寶總想去嘗試,如果家長阻止他的行動,他會很不開心。同時,寶寶開始學習認識自己的情感,但還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意願。 【家長對策】 1.給寶寶做正確的示範,告訴寶寶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 夏天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穿襪子?
    崔玉濤的育學園 常見的疾病問題這裡都有答案,點上方藍字關注。
  • 孩子有多動症?咋治?
    問 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力缺陷與多動障礙(ADHD),屬於一種神經發育障礙,近些年發病率明顯上升。我國大規模調查發現4.31%-5.38%的學齡兒童罹患不同程度的ADHD。
  • 三歲多動症的七個表現是哪些?
    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多動症危害性是很大的,而且對孩子健康和未來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重視孩子的平時的一些變化和一些異常的症狀,出現症狀後要及時與醫生溝通治療,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那麼,3歲多動症七個表現是哪些?1、任性衝動:患兒做事常不考慮後果,而顯得任性衝動。
  •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
    崔玉濤揭秘嬰幼兒食物過敏  康萃樂益生菌給寶寶腸道專業呵護2017-11-28 15:38:13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據對30個國家過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2%的人患有過敏性疾病,其中受過敏威脅大的是嬰幼兒群體。
  • 被誤解的多動症?大部分人不知道ADHD兒童還存在這7種挑戰!
    先分享一個自己的經驗:當我跟別人說我的工作與多動症兒童相關的時候,很多人(大部分是男人)的回應不是「什麼是多動症呀?」而是「我小時候就是多動症。多動症是病嗎?多動症還用幹預?」每次聽到這樣的回應,我都會意識到大家對的ADHD的誤解有多深。也正因為如此,我很討厭「多動症」這個名字,大家看到「多動」二字,自然想到的就是:調皮搗蛋、小動作太多,頂多加上個上課坐不住、不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