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4月14日,崔大夫和育學園教育中心總監心理學專家郭豔老師進行了一場以「假期如何保證孩子的運動量」為主題的直播。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都遺憾自己的提問沒有被翻牌,那麼今天,小園子就把大家關於「運動能力」的疑惑梳理一下,並統一作答吧!
1.孩子每天的運動量應該保證在什麼強度是比較合適的?
答:運動的強度,應該與自身的狀況及心理可接受度是相關的。合適的運動強度,應該是運動完之後,我們的身體、心理都達能到一個比較舒適的狀態。對於孩子來說,每天的運動強度應儘量保證將他的體力與情緒等「能量」在一天內完全釋放出去。因此,判斷孩子的運動量夠不夠,可以看孩子運動後的狀態,如果一天裡,孩子吃飯時胃口很好,情緒不錯,晚上睡覺也睡得很踏實,就說明他的運動量基本是合適的。
2.孩子運動量不足有什麼表現?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答:如果孩子長時間宅在家裡不出門,或者是因為戶外活動過少而運動量不足時,家長可能會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都會出現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有的寶寶脾氣變得暴躁、愛「找事兒」,或者是出現食慾不佳、作息規律被打破等問題。因此,在特殊時期如果實在不便出門,也建議家長通過親子遊戲等方式在家幫助孩子適當增加活動量,釋放多餘的精力。
3.孩子總坐不住,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
答:孩子能不能「坐得住」、能坐在一個地方保持不動多久,並不是判斷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標準。我們成年人,即便能夠長時間坐在原地不動,也不代表注意力能夠一直集中。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能夠保持持續注意的時間長短也不同,這不僅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也與孩子當時所做的事情是否與他的興趣契合有很大關係。因此,並不能簡單地說「孩子坐不住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4.寶寶從一出生到三歲之間,每次健康查體的時間段大概是什麼樣的?
答:通常在0-1歲這一年,寶寶除了要每個月按時接種疫苗,每個月都建議對寶寶做一個健康檢查。等到寶寶滿12個月之後,可以分別在第15個月、18個月、24個月帶寶寶進行健康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寶寶成長發育中潛在的風險與可能的問題。如果健康檢查情況非常良好,家長也能比較放心。
5.三個月的寶寶一哭老人就抱,缺少運動,會影響寶寶發育嗎?
答:長時間抱著寶寶確實減少了寶寶很多活動的機會,可能會讓寶寶出現發育遲緩等問題,建議父母跟老人說一下其中的利害關係。另外,更重要的是,家長需要找到寶寶總是哭的原因。這個月齡的寶寶如果經常哭,往往是腸絞痛造成的。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嘗試用飛機抱的方式抱著寶寶,看看寶寶是否能平靜下來;還可以讓寶寶趴著,家長在一旁觀察是否有好轉,這樣既能緩解寶寶腸絞痛,還能夠增加寶寶頸背部肌肉鍛鍊,促進大運動的發育。
6.五個多月的女寶,不會連續翻身,怎麼引導她連續翻身呢?
答:「連續翻身」需要在寶寶熟練掌握了「翻身」動作的基礎之上,才能做到。雖然說「三翻六坐」,但因為每個寶寶個體發育差異較大,對於5個多月的寶寶來說,會翻身,說明她的運動技能是在發育中的,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平時,在有人看護的前提下,繼續讓寶寶練習多趴著,隨著寶寶翻身越來越熟練,連續翻身的技能也就慢慢能做到了。
7.五個月男孩,這個月齡有什麼適合的運動?有合適的戶外運動嗎?
答:對於5個月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寶寶情緒愉悅時,並確保寶寶安全的情況下,在家裡經常讓寶寶練習趴和翻身這些基礎動作,有助於寶寶接下來坐、爬、站、走等其他大運動的發育。也可以在天氣好的時候,推寶寶出門玩一玩。在看風景的過程中,如果看到其他人,家長可以舉著寶寶的小手跟其他人打打招呼,做一些簡單的社交啟蒙。
8.六個月會翻身、十個月才會爬,是不是大運動發育遲緩?對以後身體協調性有沒有影響?
答:大運動發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連續過程,寶寶達成某個大運動技能的時間相對延後,並不等於是大運動發育遲緩,更多地可能與家長的引導不當有關。比如,家長很少讓寶寶練習趴臥,那麼寶寶學會俯臥抬頭的時間就可能會相對延後,相應地,達成翻身、坐、爬行等後續的大運動技能的時間也會錯後。因此,建議家長先回想一下寶寶在前一階段的大運動發育情況如何,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自由活動,多給寶寶鍛鍊的機會。
9.寶寶不到七個月,已經可以扶著站了,站立太早會不會造成寶寶腿彎?
答:運動能力發育的早晚,不同的孩子可能表現完全不一樣。不過一般來說,寶寶具體掌握某項運動能力,是有一個年齡範圍的。對於不到七個月的寶寶可以扶著站了,如果是寶寶自己能夠主動扶著東西站起來,說明寶寶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等方面已經具備了站立的條件,家長不必特別擔心;但如果寶寶是在家長人為幫助下,被扶著站立起來的,說明他的身體可能並沒有做好站立的準備,不建議家長這樣「幫忙」。
10.八個月的寶寶,家長示範四腳爬,孩子也不看,怎麼訓練他四腳爬?
答:家長可以用遊戲的方式來訓練寶寶四腳爬。比如在寶寶面前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作為吸引物,玩具放置的位置要適當,與寶寶有一定的距離,避免寶寶伸手就能拿到。然後再教寶寶用四腳爬的方式,爬著來拿這個玩具。在玩的過程中,寶寶才會對四腳爬這個動作感興趣。同時,在保證寶寶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多多練習,相信寶寶很快就會熟練掌握這個動作了。
11.十個半月的寶寶,不願意爬,一趴下就哭,怎麼辦?
答:首先要排查一下寶寶為什麼會「一趴下就哭」。比如,寶寶是不是對趴臥的場景不喜歡,因此牴觸趴臥?還是由於肌肉張力的問題無法完成趴臥的動作?或者在趴臥時感到身體不適,在以往練習趴臥時受過傷,使他害怕趴臥?等等。家長可以先試著變換場景和環境,調整多種方式鼓勵寶寶多嘗試,如果懷疑寶寶存在肌張力等身體方面的問題,建議帶寶寶就醫排查原因。
12.十一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走路,能扶著站起來,這個月齡的寶寶要怎麼保持運動量?
答:寶寶能扶著站起來,但還不會走路,這時候,寶寶努力站起來的過程也是需要他全身用力,去控制身體站立、保持平衡的,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種運動。另外,寶寶還不會走,可以讓他在床上或地墊上多趴、多爬,同樣是一種運動。或者跟家長一起,做一些適合該年齡段的親子小遊戲,也能起到鍛鍊寶寶的作用。
13.快十五個月的寶寶,還不會走,也不願意走,怎麼辦?
答:造成寶寶學習行走不順利的原因很多,需要耐心排查。比如,從身體的角度來說,寶寶的肌張力是否正常?下肢是否發育正常?動作是否協調等?此外,如果寶寶不願意走,需要考慮一下寶寶的心理情況,是因為害怕走路嗎?出門時,家長有沒有經常用車推著寶寶,造成他不願意多走或根本不需要多走?建議家長先從生活細節中全面排查一下寶寶不愛走的原因,也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再有針對性地幹預。
14.兩歲兩個月的寶寶可以玩蹦床嗎?蹦床對發育有沒有壞處?
答:需要視寶寶的發育情況而定。玩蹦床時寶寶需要跳起來,而跳躍時,下肢的受力比平時站立、走路要大很多,如果寶寶的下肢力量不夠的話,是較容易受傷的。家長可以先觀察一下寶寶平時跑跳的狀況,看看他動作是否協調,能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如果還有些跌跌撞撞,則不建議現在讓他玩蹦床,以免發生危險。此外,還要考慮蹦床本身的安全性,是否面積夠大或者有沒有護欄和扶手等。即便是寶寶的運動能力已經達到足夠玩蹦床的水平,也不建議經常長時間地玩耍,建議不同運動穿插進行。
15.兩歲半的孩子出門老讓抱,走幾步就說累,怎麼能讓他接受多走路?
答: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做法:
1 出門前提前跟孩子商量,約定今天去哪裡,孩子要走多久才能抱抱,並嚴格執行。
2 帶孩子出門在家附近玩時,可以考慮不帶嬰兒車,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總要家長推。
3 家長可以多多引導孩子,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牽著他的小手帶他試著走走馬路邊、花壇邊上這樣的地方,增加走路的趣味性和寶寶的成就感。
16.三歲的孩子,在家有限的範圍內,可以做些什麼運動?
答:家長可以在做好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在家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比如尋寶遊戲。比如,把家裡的沙發墊摞起來,給寶寶製造一些障礙,然後選定一些玩具做「寶物」,把寶物藏在不同的地方,要記得不要太明顯;然後設計一些簡單的關卡,比如說,走曲線或單腳蹦著來尋寶,或者讓孩子和一個家長一組,同另一位家長打比賽。在這種趣味遊戲過程中,寶寶既能鍛鍊到大運動,也能鍛鍊到精細運動,還能增加和家長的親密度。
17.三歲的孩子,平時只愛跑,不喜歡拍球、跳繩等,怎麼能讓他增加些不同的運動種類呢?
答:孩子在成長發育中,會有自己的喜好及成長方式,家長應在確保大前提沒錯(孩子發育速度正常等)的情況下,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儘可能讓他們自由成長。另外,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接受並喜歡其他的運動項目,也可以自己在孩子面前玩,做示範作用,或者跟孩子一起投入其中的玩,又或者,帶孩子多看一些相關運動的繪本、視頻,比如足球、籃球比賽等,孩子慢慢可能就會喜歡些其他的運動了。
18.三歲孩子,報了運動館的課程,可孩子很牴觸,哭著不去,怎麼引導?
答: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初步熟悉這項運動後,再帶孩子去學。如果只是跟孩子說「多運動能讓你長大個」,孩子很難明白這些抽象的道理,自然很難接受一項陌生的運動。可以先讓孩子觀察別人運動或看一些該運動的視頻,使孩子對該課程產生興趣;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建立一個運動的氛圍與環境,相比單獨的一對一授課,在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帶動下,孩子會更有勇氣堅持下來。
19.孩子非常不愛出去,就喜歡宅在家裡,怎麼引導他多運動呢?
答:首先建議家長通過育學園APP的「成長測評」功能,了解該年齡段孩子的發展狀況、運動水平,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一些有目的的引導練習。育學園APP中也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提供了很多不同的遊戲,家長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遊戲,引導孩子去做一些運動和鍛鍊。但要提醒家長,做遊戲時不要跟別人家孩子去比較,而是對自己孩子做一個縱向的對比,比如第一次玩了多長時間,第二次玩了多長時間等,然後再根據孩子表現出來的實際情況,做一些合適的運動計劃。
20.育學園教育目前能向大家提供多少種遊戲呢?
答:對於0-3歲之間的寶寶,育學園教育可提供的遊戲多達6500種;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育學園教育可提供的遊戲大致有2000種,因此,育學園教育目前能提供的總的遊戲數量超過了8500種。我們每個家庭的生活背景、環境都不一樣,希望家長能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家庭的遊戲種類與方式。
21.保持一定的運動,對孩子的身心發育有什麼作用?
答:首先,建議家長通過育學園APP中的「成長測評」功能,了解孩子的發育情況,在選擇一些適合他的運動項目,避免做一些還不符合孩子年齡發育特點的運動。另外,保持合適的運動,能讓寶寶的能量得以有效釋放,使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都達到相對舒適的狀態,特別是做一些親子遊戲時,還能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如果孩子運動量過少的話,能量得不到釋放,在家時可能會出現多動、易怒、情緒波動較大等的表現。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於4月14日【假期如何保證孩子的運動量】這場直播中,對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做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於輔食製作及營養希望進一步了解的問題,歡迎留言,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