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園林植物與花卉研究所裡,我一下子見到了很多很多種耬鬥菜,在驚喜完以後,我感覺有點慌亂,品種太多了,它們姿態萬千,顏色各異,紅色、黃色,白色,褐色、藍色,很多花集多種顏色於一身。它們全都集中在一起開放,我很想把每一種都拍下來,可又覺得時間不夠,品種太豐富怕錯過,種種顧慮,讓我在耬鬥菜面前顯得有點焦慮,其實我很次看到園藝品種總是這樣的感覺,所以有見怕見園藝種,是那種想見又怕見的感覺,感覺有點像談戀愛的。
耬鬥菜是毛茛科耬鬥菜屬多年生的一種草本植物。讓人覺得好悲傷的是這麼漂亮的花,居然得了一個這麼粗俗的名字。這種花原產於歐洲和北美。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及陝西、寧夏、甘肅、青海等地。見到這些耬鬥菜讓我想起了我曾經的長白山之旅,在前往天池的路上,我見到了攝人心魄的白山耬鬥菜,我們為此在路上停留了很久。
白山耬鬥菜Aquilegia japonica毛茛科耬鬥菜屬
那些花兒,但凡被稱之為菜的,十之八九是因為能吃,它的葉片是二回三出複葉,小葉楔狀倒卵形,長寬近相等或更寬,3裂,看起來有點像貓的小爪子,也有人叫它「貓爪花」。據明朝的《救荒本草》,《野菜博錄》記載,耬鬥菜的葉子洗淨燙熟後可食用,生食有毒,估計是指的小苗,等到開花了也捨不得把這麼漂亮的花的葉子給吃掉吧。
它的花朵像一個個耬鬥,所以才會有耬鬥菜的名字。花朵的正面像是有兩層「花瓣」,其實外層「花瓣」是耬鬥菜的花萼,內層的才是花瓣。有些花,花萼和花瓣的顏色並不一樣,造物主肯定經過了精心的配色,讓這樣的顏色搭配如此和諧。
耬鬥菜最大的特點是五個花瓣後面都有一個長長的距,而且這些距的末端會有不同程序的內卷,簡直像是為它們定製的裝飾品。距是某些花形態結構的一種特化,通常是指由花萼或花瓣的基部向外延伸形成的一個管狀突起,有些長有些短,很多花都有一個距,例如鳳仙花、還亮草等等,花兒把它們最寶貴的蜜深深地藏在距中,用它們來招待中意的訪客,可是如果是花兒不歡迎的訪客,是吃不到美味的。 例如達爾文看到的大慧星蘭有30釐米長的花距,當時就猜測肯定有一種口器相當的天蛾給這種花傳粉,結果在100多年後的20世紀末被德國科學家親眼證實了。真有一種口器特別長的長喙天蛾專門給大慧星蘭傳粉。
達爾文蘭,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是這裡還有很多無距耬鬥菜,和我們見到的傳統意義上的耬鬥菜有些不一樣,看上去像是一朵朵小小的重瓣玫瑰花。
我看到好多耬鬥菜都結了果子,很想採一些種子回去,可是種子還沒有成熟,這又讓我感覺有些焦慮了,期待著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