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2019年5月24日 /美通社/ -- 二氧化鈦,俗稱鈦白粉,是一種廣泛應用於食品與藥品的色素添加劑,其作用為調色增白,在口香糖、沙拉醬、膨化食品、糖果和巧克力等900多種常見食品中都能夠找到。
在過去的十年間,二氧化鈦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並且已經在一些醫療領域中有所應用。儘管二氧化鈦是得到批准的食品添加劑,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的安全性。而近期,來自雪梨大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存在於許多食品中的二氧化鈦納米粒子可能對人類健康產生實質性的有害影響。
該研究發表於《營養學前沿》,文章調查了 E171(二氧化鈦納米粒子)這種日常攝入比例很高的食品添加劑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通過小鼠實驗研究發現,食用含有 E171的食物會對腸道微生物群(腸道中存在的數萬億細菌)產生影響,這可能會引發炎症性腸疾病和結腸直腸癌等疾病。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雪梨大學納米研究所的納米毒理學專家、雪梨大學藥學院副教授 Wojciech Chrzanowski說,這項研究為納米粒子毒性、安全性以及對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等方面補充了大量內容。此外他還提到:「這項研究的目的是促進對新標準和法規的討論,以確保納米粒子在澳大利亞和全球範圍內能夠安全使用。」
雖然納米粒子已被廣泛用於醫藥、食品、服裝和其他行業領域,但人們對納米粒子可能產生的影響,尤其是長期影響仍然知之甚少。近年來,痴呆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轉移、溼疹、哮喘和自閉症的發病率不斷上升,這些疾病可能與納米粒子接觸量激增有關。
Chrzanowski 副教授說:「人們已經充分認識到飲食結構對生理和健康有影響,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卻幾乎一無所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持續接觸納米粒子會對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有影響,而腸道微生物群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的任何改變都會對整體健康產生影響。」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雪梨大學醫學與衛生學院及雪梨大學查爾斯·珀金斯中心副教授、免疫學專家 Laurence Macia 就腸道和腸道微生物群對健康的影響有著深入的研究。她說:「我們的研究調查了二氧化鈦對小鼠腸道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二氧化鈦並沒有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而是與腸道中的細菌相互作用影響其活性,並促進了一種不健康生物膜的生長。這種生物膜是粘在一起的細菌,在一些疾病例如結腸直腸癌中也發現了它的存在。因此,我們認為監管部門應更好地規範食品添加劑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