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滷北醬,可以說醬湯的名氣在北方絲毫不亞於南方的滷水,而由於添加了醬料滷製,其在製作工藝和滷水調味補味,還有香料組方規律上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關於川滷我們說的比較多,今天英雄哥首次系統地分享北方醬滷的各項操作細節精華,並提供自己的經驗供大家參考:
一、醬湯的香料使用規律
和南方滷水一樣,調製醬湯的香料也得先進行預處理,英雄哥曾在社群系統分享過香料預處理的法則,有的香料可以洗乾淨之後直接使用;有的則需要用白酒浸泡;有的需要加醋浸泡;有的需要幹炒;有的需要下油鍋炸香;有的需要破壁之後烘乾烘香;
對於醬湯來說,則又需要根據組方的功能設定,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一般來說,質地又幹又輕的品種,比如香葉、香茅草、小茴香就不適合烤制或者炒制,否則會流失香味;而對於油脂含量較高的品種,例如桂皮、丁香、八角等,烤或妙的方法能使其揮發掉一部分藥苦味,加速其香味的釋放。
其次,加白酒浸泡與入油鍋炸香是可以配合使用的,具體做法是先將香料噴少許白酒直到溼潤(一斤香料噴三兩白酒為合適),然後裝入塑膠袋紮緊,以免香氣揮發,浸溼潤之後幾個小時,再一起倒入低溫油鍋中小火浸炸至出香,撈出香料裝入紗布袋,連同炸香料的油一起倒入滷水桶中。
由於大多數香料為酒溶性或脂溶性(即其中所含呈香物質易溶於酒精或油脂),因此白酒浸潤+低溫油炸具有加速香料出味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白酒浸潤時要密封、炸過香料的油要一起倒入滷水,否則香料的味道會流失。這種方法適用於調第一鍋醬湯, 目的是加快香味的揮發,使第一桶醬湯儘可能香濃。
下面說醬湯的香料用量及使用規律,和南方滷水一樣,醬湯裡使用的香料依然是先祛異味,再增香,但要注意如果調配不當或者用量過大,就會出現濃重的中藥味,適得其反。
一般來說,每50斤醬汤滷水(包括放進去的食材的分量)所用香料的總量不能超過50克,而且丁香、香茅草、桂皮、肉蔻等味道較為刺激或易出苦味的香料在其中的佔比應該更小。但也存在特殊情況,比如有一些滷菜人有特殊的使用習慣,在滷製食材時,會等到藥料香味融入到滷菜產品之後,會立刻將香料包撈出,等到滷下一鍋食材時再次放入,如果是這樣的情況下,香料的用量就可以加大。
此外,豬肉、牛肉比較「吃香料」,調配香料包時分量會略大,而羊、雞等「吃料少」,香料的用量會相對較小。
二、醬汤滷水的調味有何講究:
醬湯調味時的鹽度比例是多少?續湯或加料之後又該如何補味呢?
北方醬湯的鹽度比例會比南方滷水略高一些,一般為每斤醬湯調入7-8克鹽,換算成百分比是1.4%一1.6%,而南方滷水的鹽度比例為每斤滷水調6-7克鹽,換算成百分比是1.2%-1.4%。調製初始醬湯時需將鹽度比例提高到每斤10克鹽(換算成百分比是2%),而每添加一斤食材,則要加入8克左右的鹽,即調製70斤滷水煮30斤豬蹄,用鹽總量為70*10+30*8=940克。
續湯或添料時,按湯水+食材的重量補充相應比例的鹽,即每續一斤湯水或食材需補8克鹽。舉例說明,假如在一桶醬湯內續湯水10斤,則需要補80克鹽,假如續完湯水接著投入食材10斤煮製,則需再補80克鹽。當然,這個鹽度比例是我的一個個人經驗值,提供給大家參考,在實際製作過程中,涉及到全國各地的口味差異,其鹽度或許也會因地區差異、原料差異、或者菜品口味設定的差異而有所調整。
三、醬汤滷水添加的醬料會影響鹽度的換算嗎?
我們都知道,調製醬湯時,會添加醬油、生抽、老抽、幹黃醬、甜麵醬,有人還會加魚露、東北大醬等,這些調料本身也含有鹽分,那麼在調鹽度時就和南方的滷水有很大的差異了,這些鹹味調料的本身鹽分是是否應該考慮在內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生抽(或醬油)、老抽本身的含鹽量是18%、魚露的含鹽量是27%、蠔油含鹽量是9%、東北大醬含鹽量是18%、幹黃醬含鹽量是20%,甜麵醬的含鹽量是10%。
另外,還有一些滷菜人喜歡加乾貝和海米在醬湯裡增加鮮味,而乾貝的含鹽量是5%、海米的含鹽量是7%,這些也需要考慮在內,還有不同品牌的調料含鹽量略有浮動,但這點誤差在調醬湯時也可以忽略不計。
具體如何換算呢?比如調製50斤醬湯為例,按照初始滷水鹽度比例2%計算,50斤滷水需500克鹽。假如該滷水在調味時加了200克生抽,那麼相當於加鹽200*18%=36克,這樣在調鹽時需減去生抽所含的鹽分,即再調入500-36=464克即成。正規品質的味精、雞精含鹽量大多比較低,僅為1%左右,這點鹽分對一大桶滷水的影響較小,可以忽略不計。
除此之外,有些四川廚師在調醬湯時會結合本地特色,添加泡菜、郫縣豆瓣醬等增加風味,而四川泡菜、郫縣豆瓣醬的含鹽量大約是20%,在調味時也需要考慮在內的。
四、醬汤滷水保養方法是怎樣的?
這個基本上和南方滷水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通常來說,醬湯的保養只要注意以下這幾點就可以了
1、煮完食材後需打掉殘渣、浮沫,定期撇掉過厚的浮油,以保留0.5-1釐米厚的油分為合適。
2、定時燒開消毒,不能進生水,以免腐壞。一般來說夏季每日早晚各燒沸一次,冬季每天燒沸一次,放凉後置於通風處。
3、料頭一滷一換,香料包每滷2-3次換一個或新舊料包循環使用。
五、醬汤滷水的上色方法共有幾種?
醬湯的上色因地區的差異,區別還挺大,一般來說,山東、東三省等北方地區的醬湯大多是加紅曲米、糖色或東北大醬調色,因為紅曲米顏色紅豔,與糖色一起使用能抑制焦糖氧化變黑的速度,使得醬湯能長時間保持紅亮。
而北京地區的醬汤滷水則會添加幹黃醬調色;
廣東地區的滷菜人調醬湯則會用黃姜、老抽、生抽上色;
而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的滷菜人一般用幹辣椒、辣椒醬、黃片糖調出一鍋紅豔
最後分享一下英雄哥個人的經驗,在醬湯中,雖然黃梔子也有調色作用,但一般用量一定要少,起輔助上色的作用即可,不宜大量使用,否則會有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