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是動物肉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高蛋白、低脂肪,營養僅次於魚蝦等海產品。家常除了燉、炒、煸、做餡等,常吃的一種做法就是滷,我們都俗稱醬牛肉,實際醬和滷還是有區別的。滷製和醬制的區別: 一是選料不同,滷製可以使用動物性原料:如牛肉、雞、鴨、內臟等,也可以使用植物性原料:比如豆腐乾、冬筍等,而醬制主要選用動物性原料,具體的說是動物的肉、內臟、骨頭、頭蹄、尾等; 二是滷製要保留滷汁,並且越是老滷(反覆使用多次的)滷出的東西味道越好,所以也越值錢,而醬制所用的醬汁則是現用現做,醬完原料要把醬汁收濃澆在滷好的菜品上。醬制的烹調方法盛行於北方,而滷製的烹調方法則盛行於南方,故有「南滷北醬」之說。醬製品:所用香辛料偏高,醬味濃,調料味重。 滷製品:主要使用鹽水,調味料和香辛料數量低,色澤較淡。北方的滷製做法一般顏色會深些,用的香料稍多一點,這也是我家傳的做法。滷牛肉可以配上主食和粥作為早餐,也可以正餐的時候作為涼菜配酒。春節的時候更是家家都愛做一些。
滷牛肉關鍵要選對部位,一定要買牛腱子肉,好的牛腱子肉俗稱「金錢腱」,是牛前腿部位的肉,肉比較緊實,筋比較多,吃起來口感比較好。
這是家傳的秘制配方,一般我不外傳,我家滷肉一般都是這個料包。滷牛肉、滷肘子都用這個,然後存不同的老滷(俗稱老湯)分開存放就好了。外面賣的真沒有這個味道,因為裡面加了幾位關鍵小料,做出來的滷製品果然有特色,就是那麼香,朋友吃了都說好吃。我用這個方法做了滷牛肉,如果想滷其他的東西,也都是這個方法和料包。
原料:
牛腱子1000g
姜10g 八角2個
花椒40粒 小茴香50粒
桂皮4g 丁香4顆
白芷2g 山奈1g
老抽30ml 鹽3勺
步驟:
2. 我這牛腱子是花腱,裡面有紋路,筋多,特別適合滷,切出片來好看也好吃。牛腱切成大塊,基本一斤一塊。,肉熟後會縮小,切太小了容易碎切不出片來了。解凍牛腱時可以在水中加入1勺鹽,這樣可以加速解凍。解凍後在水中泡約半小時,泡掉血水倒掉
7. 加入老滷(沒有的不加)、老抽、鹽(有老滷的話要注意鹽的量,別太鹹了)
8. 我為了快,放高壓鍋裡30分鐘。如果不著急的話還是普通鍋最好,大火煮開改中小火燉,
9. 煮至肉能用筷子輕鬆扎透,關火,悶兩三個小時入味。如果有條件最好悶一夜。最後大火收汁,至湯剩一小碗,撈出料包和姜,留滷汁放涼入冰箱冷凍保存作為老湯,下次再用的時候直接加入鍋裡,醬出的牛肉味道更厚。肉撈出放涼後放冰箱冷藏一夜更好切片。
10. 切片擺盤,也可以蘸個料汁吃。
小貼士
1.一定要選牛腱,最適合滷製
2.牛肉焯水用冷水下鍋,這樣才能充分去除血沫和異味;
3.滷製時間和火候要控制好,火候不夠肉不爛難嚼,且不入味;火候太過則沒有嚼勁,而且容易切碎,以筷子能夠輕鬆插入為準;
4.滷好的牛肉冷藏以後,更容易切成薄片。
5.剩下的滷汁需充分放涼,收在乾淨的玻璃容器中,放冰箱冷藏室密閉保存,可以反覆使用,下次使用時只需添加水和香料;若長時間不用,需要冷凍保存。
6.有老滷的時候加入老滷,要注意鹽和老抽的量,老滷很濃,比較鹹,顏色也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