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熔點合金電極的非真空製備工藝及其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的應用

2020-12-05 知研光電材料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一大優勢是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非真空製備工藝製備,例如噴墨列印、旋塗等,但是,器件的頂電極,通常採用金屬材料如Mg:Ag、Al、Ag、Au、Cu等,仍然必須通過真空熱蒸鍍的方法製得,與印刷、卷對卷的製備工藝不兼容;而且真空設備的引入,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成產成本。

為解決此問題, 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副教授陳樹明課題組提出利用低熔點合金作為QLED的頂電極,並開發該電極的非真空製備工藝,實現了高通量、低成本的QLED器件製備。通過採用InSnBi合金,並調節各金屬的比例,該合金的熔點可以得到調節。其中In0.55Sn0.25Bi0.2具有47攝氏度的低熔點,使得該合金可以在較低溫度下熔化成膜,而在室溫下,仍可以保持其固態形狀。同時,該合金金屬電極表面的自然氧化層還可充當電子阻擋層,可調節電子的注入量,有利於改善載流子的注入平衡。利用該低熔點合金金屬電極,不僅可以實現高效率的紅、綠、藍三色QLED,而且得益於其非真空的製備工藝,可以大大簡化QLED的製備工藝,降低製造成本,且有利於高通量的製備QLED器件以表徵材料或器件結構的性能。

相關焦點

  • 低熔點合金電極的非真空製備工藝及其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的應用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一大優勢是可以使用低成本的非真空製備工藝製備,例如噴墨列印、旋塗等,但是,器件的頂電極,通常採用金屬材料如Mg:Ag、Al、Ag、Au、Cu等,仍然必須通過真空熱蒸鍍的方法製得,與印刷、卷對卷的製備工藝不兼容;而且真空設備的引入,降低了生產效率,提高了成產成本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但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純度原料、超密度電能消耗等條件。
  • 鄭大溶液法製備出全無機鈣鈦礦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新聞—科學網
    日前,從鄭州大學傳來消息,該校物理工程學院在新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國際上首次用全溶液法製備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相關成果以「Strategy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成本低、色彩飽和度高、螢光量子產率高、發光波長可調和易溶液加工等優點,在下一代平板顯示和固體照明領域極具應用潛力。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在2018年美國CES展覽上,TCL、海信等公司力推量子點顯示技術,必將推動量子點顯示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預計在2025年,量子點顯示能夠佔據市場30%以上的份額。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
  • 浙大研製成功量子點電致發光二極體
    近日,浙江大學高新材料化學中心彭笑剛課題組和金一政課題組設計出一種新型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其製備方法基於低成本、有潛力應用於大規模生產的溶液工藝,其綜合性能則超越了已知的所有溶液工藝的紅光器件,尤其是將使用亮度條件下的壽命推進到10萬小時的實用水平。這種新型QLED器件有望成為下一代顯示和照明技術的有力競爭者。
  • 超高真空退火,輔助量子阱尺寸剪裁,提高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
    準二維(Q-2D)鈣鈦礦具有多維量子阱(QWs)的特性,是光電子應用的主要候選材料。然而,由於聲子-激子相互作用和絕緣的有機陽離子的夾雜,過多的低維鈣鈦礦對器件效率不利。來自南京理工大學最新研究表明,通過超高真空(UHV)退火去除有機陽離子1-萘甲胺碘化物(NMAI),抑制了低維QWs的形成。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一文縱覽:QLED量子點顯示
    2011年,三星電子以有機層和無機層,分別作為量子點發光層的電子和空穴傳輸層,製備得到了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通過轉印法對量子點薄膜圖形化,三星電子公司製作了4英寸全彩有源矩陣QLED顯示器件原型產品。2.3量子點顯示的應用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於量子點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 《Nanomaterials》:一種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編輯推薦:本文報導了在摻鎂氧化鋅(MZO)電子傳輸層(ETL)中摻入不同鹼金屬碳酸鹽,製備出高效、長壽命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s)。鹼金屬碳酸鹽混合在MZO,可以控制帶隙、電性能和熱穩定性。因此,這可以提高QLEDs的運行壽命。
  • 【材料】平面PN異質結型有機發光二極體
    然而,與現在主流的基於無機半導體技術的顯示與照明產品相比,有機半導體發光技術衍生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仍然很少。為此,研究人員仍然持續致力於開發同時兼備低成本、高電光轉換效率以及優良視覺優勢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為降低製作成本,通常要求製備原料中不含有稀有或者貴金屬,為此基於全有機材料的螢光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近些年受到青睞。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鈣鈦礦材料兼具無機半導體高導電性和有機材料可溶液法製備的優點,在下一代顯示領域極具競爭力。然而,近年來底發光PeLED的效率逐漸達到瓶頸,效率提升速度放緩。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2001年Peng[29] 等利用毒性和反應活性都 較低的氧化鎘成功製備了高質量 cdse、cds、cdte 量子點,隨後 2002年提出了非配位溶劑 [30] 的體系,也是目前使用最廣的十八烯體系,這種低熔點、高沸點的溶液,在 Ar 氣環境下,成功製備了 cds 量子點。
  • 碳量子點的主要應用
    碳量子點的研究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更是掀起了以天然物質為碳源製備碳量子點的研究熱潮。碳量子點將其轉換效率提高了7倍。 發光二極體 碳量子點發光穩定、成本低和環境友好性,是一類重要發光二極體材料。
  • 朱剛毅:懸空車輪形氮化鎵發光二極體
    GaN器件與矽基光電器件的集成技術造就了可控片上光源的未來,其發光二極體(LEDs)和雷射二極體(LDs)均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但是受矽基GaN異質外延生長過程中晶格失配等問題的影響,矽基GaN發光器件存在發光效率低、寄生電容大等問題,限制了高質量發光器件的研發和相關的光通信應用。減少器件的界面損耗,釋放異質外延造成的應力,提升器件發光效率,一直是發光二極體領域研究者們努力的方向。
  • ​封面 | 基於納米環/量子點結構的高效率全彩微型發光二極體
    Res. 7(4), 416-422(2019)微發光二極體(μLEDs)是下一代顯示技術最有希望的候選者。然而,μLEDs的效率會隨著尺寸的減小而降低。另外,為了實現單片全彩色微顯示,RGB的巨量轉移成本很高,量子點(QD)顏色的轉換效率還有待提高。
  • 量子點 點亮你心中的困惑 / 量子點大牛最新成果速遞
    Nature Communications 電化學穩定的配體彌合了量子點的光致發光-電致發光間隙膠體量子點是用於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中很有前途的發射器。這種材料設計原理通常用於提高電致發光效率和發光二極體的壽命,從而使紅色發光二極體(在1000 cd m-2處,T95 > 3800 h)以及發射藍光的發光二極體(在100 cd m-2處T50 > 10000 h)都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工作壽命。該項研究為量子點在光電和電子器件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 鎢­ — 熔點最高的金屬--中國數字科技館
    鎢的蒸氣壓很低,蒸發速度也較小,非常耐高溫;化學性質也十分穩定,防腐性能非常好,在鹽酸、硫酸和硝酸等強酸中都不溶解;密度在非貴金屬中最高;硬度在金屬中名列前茅;可塑性強;楊氏模量與強度高。鎢及其合金基本上是採用粉末冶金的方法所製備。鎢在許多領域以純金屬狀態與合金狀態而得到廣泛應用。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傳統的無機發光二極體通常在單晶襯底上通過外延法生長製備,難以獲得大面積柔性器件。近年來快速商業化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通過溶液法、蒸鍍法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但有機材料本身的激子特性使其難以在大電流下實現高亮度和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