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半世紀人類抗癌史上裡程碑式的突破:從得癌就等死到精準癌症...

2020-11-26 前瞻網

癌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但現代癌症治療的歷史相對較新。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醫生和研究人員在了解和治療這種曾經幾乎「得癌就等死」的疾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展。隨著新的、更精確的分子和細胞療法的出現,我們將回顧這些裡程碑式的進步。

1882年

第一次根治性乳房切除手術

威廉·霍爾斯特德(William Halsted)進行了第一次根治性乳房切除術,作為治療乳腺癌的一種方法。他切除了病人的整個乳房、周圍的淋巴組織和胸肌。近一個世紀以來,「霍爾斯特德乳房切除術」一直是乳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到20世紀70年代,臨床試驗表明,較少的外科手術加放射對治療大多數乳腺癌同樣有效。

1884年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開幕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在曼哈頓106街和中央公園西側的拐角處以紐約癌症醫院的名義開業。這家醫院是美國第一家專門治療癌症的機構,創始人包括金融家約翰·雅各布·阿斯特三世(John Jacob Astor III)和他的妻子夏洛特(Charlotte)。

1891年

免疫療法首先用於治療癌症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外科醫生威廉·科利(William Coley)開創了通過早期免疫療法進行癌症非手術治療的先機。他用皮膚細菌感染的毒素治療肉瘤,以增強人體對癌症的天然抵抗力。

1895年

X射線的發現

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Wilhelm Roentgen)在實驗室用電做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不久之後,他照了一張妻子左手的X光片。1902年,紀念斯隆·凱特琳中心通過兩臺X射線機器開創了X射線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

1898年

鐳的發現

法國化學家皮埃爾·居裡和波蘭物理學家瑪麗·居裡夫婦發現了鐳。這一發現開啟了對原子結構進行科學研究的新時代,並最終使人們更好地理解輻射是如何引起和治療癌症的。

1913年

為乳房X線照相術奠定了基礎

德國外科醫生阿爾伯特·所羅門(Albert Salomon)用X光透視乳房腫瘤。儘管這項工作為乳房X線照相術奠定了基礎,但第一次乳房X線照相術篩查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才出現,篩查直到1966年之後才開始流行。1966年之後,放射科醫生菲利普·斯特拉克斯(Philip Strax)通過首次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通過早期發現癌症,證明了篩查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面的有效性。

1914年

首個頭頸癌服務開始

病理學家詹姆斯·尤因(James Ewing)在紀念斯隆·凱特琳醫院為世界上首個頭頸癌患者服務。尤因發現了一種惡性骨腫瘤,一種肉瘤,後來被稱為尤因肉瘤。

1918年

外部輻射束髮展

物理學家Gioacchino Failla就職於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時,開發了第一個外部輻射束療法設備,被稱為「鐳元素包」。該設備用於治療位於胸部、腦部和腹部的癌症。自那以後,外照射逐漸成為無數癌症患者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

1928年

George Papanicolaou開發了「巴氏塗片」

希臘細胞病理學家George Papanicolaou在一張癌細胞切片前發現,在顯微鏡下檢查子宮頸細胞可以發現宮頸癌。這導致了巴氏塗片的發明,在這種塗片中,異常的宮頸細胞可以在癌變前被檢測出來。這項檢測徹底改變了子宮頸癌的早期檢測方法。

1937年

籤署了第一個《國家癌症法案》

1937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籤署了《國家癌症法案》,為癌症研究提供支持。它建立了國家癌症研究所作為聯邦政府的主要機構,以解決癌症的起因、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和培訓需求。

1941年

荷爾蒙療法的誕生

查爾斯·哈金斯(Charles Huggins)發現使用雌激素或切除睪丸以降低睪丸激素的分泌會導致前列腺腫瘤復發。這種激素控制——通常被稱為激素治療——仍然是前列腺癌治療的支柱。

1946年

化療時代開始了

包括紀念斯隆·凱特琳醫院在內的研究小組報告說,作為化學戰劑開發的氮芥可以有效地用於治療某些癌症。氮芥屬於一類通過化學修飾DNA殺死細胞的藥物。1949年,FDA批准氮芥用於癌症治療,為癌症化療鋪平了道路。

1956年

進行了第一次骨髓移植

第一例同卵雙胞胎之間的骨髓移植是由E. Donnall Thomas完成的。患有白血病的病人接受放射治療,並從同卵雙胞胎中獲得健康的骨髓。1968年,醫學家羅伯特·古德(Robert Good)成功地從一個基因匹配的兄弟姐妹身上移植了第一個骨髓,永久性地治癒了一個出生時就患有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的男孩。

1957年

病毒和癌症之間的聯繫出現了

Charlotte Friend是斯隆·凱特琳研究所(Sloan Kettering Institute)的病毒學家。她的研究支持了一個有爭議的觀點,即病毒可以導致某些形式的癌症。

1958年

首次通過聯合化療治癒癌症

Emil Frei III開創了聯合化療的應用。他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兒童中,使用多種化療藥物進行治療可以產生持久的緩解,有時還能治癒這種疾病。聯合化療現在是治療許多成人和兒童癌症的標準方法。

1959年

現代腫瘤免疫學的曙光

紀念斯隆·凱特琳的免疫學家Lloyd J. Old發現,某些細菌產品可以增強動物對癌症的免疫力。小鼠注射一種名為卡介苗的弱化型細菌後,對植入腫瘤的生長具有抵抗力。這一發現標誌著現代腫瘤免疫學的開始。

1960年

費城染色體發現

費城的研究人員David Hungerford和Peter Nowell在慢性髓系白血病細胞中發現了一條異常染色體。他們稱之為「費城染色體」。科學家現在知道,費城染色體是由兩條不同染色體的遺傳物質交換產生的。這一舉動產生了一種名為BCR-ABL的融合基因,這種基因會促進癌症的發生。這些發現激勵尋找靶向療法對抗這個異常,並最終導致藥物伊馬替尼(格列衛)的發現。

1964年

抗腫瘤藥紫杉醇的發現

Monroe E. Wall和Mansukh Wani發現太平洋紫杉樹皮的提取物對活細胞是有毒的。Wall和他的同事從樹皮中分離出最具細胞毒性的化合物,並稱之為紫杉醇。1979年,Susan Band Horwitz發現它通過阻止細胞分裂來殺死癌細胞。紫杉醇目前用於治療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卡波濟氏肉瘤。

1969年

世界上第一家兒童日醫院開業

世界上第一家兒童日醫院在紀念斯隆·凱特琳醫院開幕。它在門診照顧兒童和年輕的癌症患者,允許他們在治療當天回家。

1971年

尼克森籤署了第二項《國家癌症法案》

1971年,理察·尼克森總統坐在Resolute Desk前,籤署了《國家癌症法案》(National Cancer Act),宣布「向癌症宣戰」。公眾對癌症治療的興趣激增,同時大量資金投入癌症治療。

1973年

首次從一個不相關的捐贈者進行骨髓移植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小兒腫瘤學家Richard O』Reilly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這項手術為那些沒有兄弟姐妹的病人提供骨髓配對的移植手術贏得了可能性。

1977年

世界上第一個精神腫瘤學中心開業

紀念斯隆·凱特琳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專職精神病學服務的癌症中心,專門治療癌症患者特有的精神病學和心理問題。Jimmie Holland博士被任命為該服務的負責人,他是腫瘤學領域精神病學發展的先驅。

1979年

腫瘤抑制基因p53被發現

p53基因是人類癌症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它是一種腫瘤抑制基因,這意味著其蛋白產物p53有助於控制細胞增殖和抑制腫瘤生長。

1981年

第一種癌症疫苗被批准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默克公司的Maurice Hillman開發的B肝疫苗,該疫苗是基於發現B肝病毒的巴魯克·布隆伯格(Baruch Blumberg)的見解。這被認為是第一種癌症疫苗,因為它可以預防慢性B型肝炎感染,而慢性B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

1982年

全國首個疼痛服務機構成立

Kathleen Foley 在紀念斯隆·凱特琳醫院建立了美國首個疼痛服務。該服務致力於為急性、慢性或難以控制的疼痛患者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1984年

Graffiti開始成為一種強大的抗癌藥物

紀念斯隆·凱特琳的醫學家 Malcolm Moore和Karl Welte 從人體細胞中分離出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以刺激血液的新生。這種分子被稱為G-CSF,構成了非格司亭(Neupogen®)的基礎,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癌症患者感染的頻率和嚴重程度,並幫助他們在化療後恢復得更快。 它成為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抗癌藥物之一。

癌基因HER2成為乳腺癌治療的靶點之一

研究人員在大鼠細胞中發現了一種名為「neu」的致癌基因。這種基因的人類版本HER2在大約20%到25%的乳腺癌中過度表達,並與更嚴重的疾病有關。這突破導致FDA在1998年批准曲妥珠單抗(赫賽汀)作為HER2陽性乳腺癌輔助治療中的靶向治療和轉移性設置。

1990年

膀胱癌治療的革命性進展

根據紀念斯隆·凱特琳泌尿外科醫生Harry Herr和腫瘤免疫學家Herbert Oettgen進行的一項臨床試驗的結果,FDA批准了一種用於治療膀胱癌的細菌疫苗卡介苗。卡介苗仍是非肌肉浸潤性膀胱癌的主要治療方法。

1994年

首次對癌症易感基因BRCA1進行測序

根據Mary Claire King的基因譜系研究,一個來自Myriad Genetics克隆和序列的研究小組對癌症易感基因BRCA1進行了研究。這種基因中特定的遺傳突變大大增加了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風險。第二年,同一組人對BRCA2基因進行了測序。這些突破證實了某些癌症的基因基礎。

1996年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的誕生

免疫學家James Allison是第一個證明阻斷CTLA-4這種免疫細胞上的分子可以治癒小鼠癌症的人。這為癌症治療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這種方法被稱為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旨在對免疫系統「鬆開剎車」。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致力於開發這種治療癌症方法的Allison博士及Tasuku Honjo博士。

2001年

FDA批准伊馬替尼

FDA批准伊馬替尼(格列衛®)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這種藥物幹擾一種名為BCR-ABL的突變蛋白的作用,是首批成功的靶向癌症療法之一,目前已被用於治療多種癌症類型。科學家Brian Druker、Nicholas Lydon和Charles Sawyers共同獲得了2009年拉斯克-德巴克獎,以表彰他們在藥物研發方面的貢獻。

2002年

CAR T細胞治療的開始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Michel Sadelain、Renier Brentjens和Isabelle Rivière利用嵌合抗原受體(CAR)開發了基因工程T細胞,目前這是一種對抗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癌症的有效方法。在這種方法中,T細胞從患者的血液中採集,通過基因工程識別癌細胞上的某些蛋白質,然後注入患者的血液中。

2003年

完整的人類基因組被測序

人類基因組的完整序列由人類基因組計劃(the Human Genome Project)--國際合作研究計劃,其目標是完整地繪製和理解人類的所有基因--以及塞雷拉基因組(Celera Genomics)共同完成及發表的。公眾的努力由現任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Francis Collins領導,私人化學家由生物化學家和遺傳學家Craig Venter領導。

2006年

FDA批准第一種HPV疫苗

為了預防導致宮頸癌的HPV感染,FDA批准了第一種HPV疫苗,即乳頭瘤病毒(9-Valent)疫苗(Gardasil9®)。

2009年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得以發展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放射腫瘤學家開發了一種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可以對轉移性腦瘤進行為期一天的高劑量治療。傳統的治療方法需要6周的時間。第二年,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率先對前列腺進行了立體定向低分割加速放射治療。這種技術在5個療程內提供超高劑量的輻射,而傳統方法在10周內提供近50個療程。

2010年

首個癌症治療疫苗獲批

FDA批准Sipuleucel-T(普列威®)作為首個治療前列腺癌患者的癌症疫苗。它利用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

2011年

FDA批准了第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在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醫生科學家Jedd Wolchok領導的臨床試驗之後,FDA批准了第一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易普利姆瑪(Yervoy®),用於治療晚期黑色素瘤。 這種藥物可以釋放免疫細胞,使它們能夠發現並對抗癌症。制動器是一種叫做CTLA-4的蛋白質。

2014年

下一波檢查點抑制劑到來

FDA批准了針對黑色素瘤的兩種新的免疫療法,派姆單抗(Keytruda®)和納武單抗(Opdivo®),它們針對一種叫做PD-1的檢查點蛋白。2015年,FDA批准非小細胞肺癌使用納武單抗和派姆單抗,腎細胞癌使用納武單抗。

2017年

DNA測序測試MSK-IMPACT獲得FDA授權

FDA批准腫瘤DNA測序測試MSK-IMPACT(可操作的癌症靶標的整合突變分析)。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的這項測試旨在尋找患者腫瘤中的基因突變和其他變化。2014年1月以來,MSK-IMPACT已經用於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分析超過20000名晚期癌症患者的腫瘤。這些數據有助於指導治療決策,並為精確的藥物治療方法打開大門。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人類抗癌新希望!科學家發現鯊魚少得癌的原因,癌症有望被攻克?
    先前,小艾寫過一篇「動物患癌」的文章,裡面說到——癌症並非是人類的「特權」,動物其實也會得癌症。 但之後,也有很多人留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有一個粉絲稱,鯊魚不得癌症。
  • 湯釗猷:「與癌共存」半世紀 創下「世界奇蹟」
    有著「癌中之王」之稱的肝癌,曾是死刑般的存在,患者多在3個月內死亡。上世紀60年代末,一位年近不惑的醫生毅然決然地踏入這一領域,在他的努力下,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由此前的3%躍升到60%以上,在人類抗擊肝癌史上創下「世界奇蹟」,蜚聲海內外。這位醫生就是我國著名腫瘤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
  • 突破!p53抑癌基因重大進展,千萬癌症患者或將迎來抗癌良藥
    >p53抑癌基因的抗癌機製取得了重要突破。這一刻,自我們發現p53抑癌基因以後已經整整期待了30年。研究成果一經發布,饒子和、陳國強、林國強等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對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盛讚,期待這個結果能快速轉化為一套完善的抗癌方案,為癌症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式。為什麼說p53抑癌基因是癌症靶向治療皇冠上的明珠?
  • 癌症早篩基因檢測幫助你有效抗癌
    沒被發現 癌症越來越高發,人們重新將目光聚焦到體檢。但讓一些癌症患者難以置信的是:很多癌一查出來就是中晚期。 很多人的體檢都局限於常規項目,抽個血、拍個胸片……看似在積極地為健康「把關」,相反,癌症篩查的項目一個都沒做到位,甚至有人被查出來癌症晚期,還在疑惑「我之前的體檢報告明明沒什麼大問題」。
  • 【盤點】250年抗擊癌症中的裡程碑式進展
    2015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過去的250年間,在攻克癌症的鬥爭中,我們見證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回顧了一下抗癌歷史中那些裡程碑式的突破與進展。 1953: 第一次完全治癒人類實體瘤 Roy Hertz and Min Chiu Li通過化療的方法使用甲氨蝶呤治癒了一名患有絨膜癌的患者,這也是醫學史上第一個人類實體瘤完全治癒的病例。
  • ...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抑制劑|基因組|...
    癌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
    癌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中國團隊實現p53抑癌基因重大進展,千萬癌症患者或將迎來抗癌良藥
    臨近年末,癌症治療領域又發生了一件天大的好消息:癌症靶向治療皇冠上的明珠,p53抑癌基因的抗癌機製取得了重要突破。而摘下這顆明珠的研究團隊,正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學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盧敏團隊和牛津大學的XinLu團隊。厲害了,我們中國的醫療研究者!這一刻,自我們發現p53抑癌基因以後已經整整期待了30年。
  • Nature:21世紀以來,人類癌症研究的14項裡程碑式進展!|微生物群|...
    癌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類最大的殺手之一。近幾十年來,人們對癌症的認識不斷深入,如有關腫瘤發展的遺傳學和表觀遺傳學畸變、腫瘤全基因組測序等。這些發現推動了癌症新療法的發展,尤其是免疫療法,已成為與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並列的重要治療手段。希望這些突破性事件能激發人們對癌症研究的樂觀情緒,並積極開發新的方法來攻克癌症。
  • 2類沒被發現癌症的動物,它們的抗癌基因,對人類有什麼意義
    人類只要一直存活著就一定會有患上癌症的可能,這是因為癌細胞源於我們體內正常細胞的變異,活得越久那麼變異越多,那些逃過免疫系統檢查的「漏網之魚」聚集起來最終就會發展成癌症。但是我們似乎好像沒聽說過動物也會得癌症。
  • 抗癌重大突破!中國專家造出了抗癌「利器」,可治療多種腫瘤
    全世界都在研究癌症,但對中國人而言,「抗癌」顯得更加重要,因為癌症已經給我們帶來沉重的負擔。國家癌症中心數據顯示,我國癌症患病病例總數佔全球將近20%,且有逐漸上升的趨勢,2015年新增392.9萬人,死亡人數新增233.8萬人。
  • 抗癌僵局終於破冰了!NK細胞免疫療法開赴癌症治療新徵程
    什麼是癌? 什麼是肉瘤? 腫瘤是機體在各種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組織的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對其生長的正常調控,導致細胞異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根據腫瘤的生長特性和對身體危害程度,將腫瘤分為良性腫瘤、惡性腫瘤以及介於良、惡性腫瘤之間的交界性腫瘤。來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就叫癌,來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叫肉瘤。 ​癌症發病情況怎樣?
  • 癌症治療取得新突破 —— 南醫大教授抑癌基因成果引關注
    在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專場,針對當前面臨嚴峻挑戰的癌症轉移和耐藥形勢,中國毒理學會副理事長、江蘇省毒理學會理事長、南京醫科大學教授周建偉帶來的「抑癌基因JWA」醫學研究成果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周教授認為,過去的癌症治療,包括放化療等,太執著於殺死腫瘤細胞,但因為腫瘤異質性等導致的耐藥和轉移等原因,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有時出現花了大力氣、高費用殺死一些癌細胞,卻錯傷了免疫系統,導致身體機能惡化,加速了病人死亡。一些國際著名專家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抗癌戰爭沒有打贏,我們的抗癌戰略出了偏差。因此,治療癌症的策略和方法亟需革命性的突破。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核心提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認為,要想提高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需要重視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篩查,對惡性腫瘤的異質性、可塑性、動態演變進程有更深入的研究,加強臨床應用的轉化,這樣才能在後續診療中突破瓶頸。
  • 食物抗癌靠譜嗎?哈佛學者發表文章:西蘭花抗癌,真的嗎
    他們利用來自西蘭花中的天然化合物靶向名為WWP1的基因,能夠抑制易患癌症的動物模型的腫瘤生長。西蘭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天然物質吲哚-3-甲醇這種物質可以抑制WWP1,激活PTEN的抑癌功能。PTEN是人類癌症中最常突變、缺失、下調或沉默的腫瘤抑制基因之一,其表達的蛋白質是一種磷酸酶。PTEN功能缺陷在人類多種腫瘤中廣泛存在。這項研究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尤其是對於PTEN水平較低的相關疾病來說,新抗癌靶向藥的研發提供了新方向,也是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希望。
  • 「癌情」洶洶 「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18-19日在瀋陽召開的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專家表示,縱然癌症被稱為「第一殺手」,但只要科學治療、儘早幹預,惡性腫瘤也可能變成慢性病,「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介紹,在世界範圍內,每5個腫瘤病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在醫院中,每5個死亡病人,就有1個是腫瘤病人;癌症病人的診斷和治療費用,是普通疾病5倍以上。  「國人腫瘤性疾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危害健康的『第一殺手』。」遼寧省抗癌協會理事長羅婭紅說。
  • 治未病理論與精準醫學相容相通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署名除外)治未病不局限於養生 防癌抗癌一樣用得上我國癌症發病近十年來呈上升態勢,每年增加約4%。「治未病的這種理念,應用到腫瘤學領域,對提高機體的防癌抗癌能力,預防腫瘤轉移、復發頗有現實意義。」周教授強調說。
  • 「癌情」洶洶,「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18-19日在瀋陽召開的2018中國腫瘤學大會上,專家表示,縱然癌症被稱為「第一殺手」,但只要科學治療、儘早幹預,惡性腫瘤也可能變成慢性病,「與癌共存」不再是天方夜譚。  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介紹,在世界範圍內,每5個腫瘤病人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在醫院中,每5個死亡病人,就有1個是腫瘤病人;癌症病人的診斷和治療費用,是普通疾病5倍以上。  「國人腫瘤性疾病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已經成為危害健康的『第一殺手』。」遼寧省抗癌協會理事長羅婭紅說。
  • 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這6種癌
    原標題:獨家揭秘癌症真相!浙江人最容易得的6種癌,如何預防和治療,看這一篇就夠了!我國平均每分鐘,就有7人被確診為癌症,4人因癌症死亡。在不少人眼裡,一旦被癌症俘獲,人生就意味著清零,以至於國人談癌色變,成為心結。
  • 推薦10大頂級抗癌食物 西紅柿抗癌抑癌
    原標題:推薦10大頂級抗癌食物 西紅柿抗癌抑癌 人們往往談癌色變。但事實上,只要形成以合理飲食為基礎的良好生活方式,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近日,美國「婦女健康在線網站」援引美國營養學專家的研究,向人們推薦了10大頂級抗癌食物。十字花科的植物,包括西蘭花、捲心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