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這是嫦娥二號發射瞬間的情景(拼版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新華網東京10月2日電 (記者 藍建中)中國嫦娥二號探月衛星1日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揭開序幕。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衛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對嫦娥二號發射成功表示由衷祝賀,並認為這不僅對中國,對世界也具有重要意義。
毛利衛是日本首位太空人,現任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他說,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從2007年9月升空到2009年6月受控撞月期間,獲得了大量觀測數據,拍攝了大量高清晰照片,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驚喜,例如觀測到了因地球遮擋而產生的日食、觀測到地球從月球北極附近升起等。由於各國都會公開航天成果,這些成果會被全世界分享,所以中國的航天成果也具有世界意義。
毛利衛指出,實際上,航天技術離人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很多技術已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育嬰箱、心臟起搏器、保暖內衣等。航天技術的發展能夠為全人類帶來可共享的成果。
毛利衛表示,由於沒有地球那樣的大氣層,因此月球上特別適宜進行天文觀測,希望未來能夠在月球建立供研究人員居住的基地。月球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為了解開這些謎,各國共同努力非常重要,不應該將這些努力理解為競爭關係,而應該視之為互相學習的機會。探索月球需要各種觀測數據,由於各國使用的技術不同,因此即使觀測月球同一個地點,也可能獲得不同的數據,對比研究這些不同的數據就有可能得出更加科學的結果。
毛利衛1948年生於北海道,曾在1992年和2000年兩次搭乘美國「奮進」號太空梭遨遊太空,2000年10月就任國立的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他對中國的科技特別是航天技術的發展非常關注,曾專門為楊利偉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舉辦慶功會。他還擔任中國科技館顧問,為科技館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
:
、「七種武器」、
新聞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