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衛說嫦娥二號具有世界意義

2021-01-18 騰訊網

  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搭載著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這是嫦娥二號發射瞬間的情景(拼版照片)。 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

  新華網東京10月2日電 (記者 藍建中)中國嫦娥二號探月衛星1日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揭開序幕。日本「航天第一人」毛利衛2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對嫦娥二號發射成功表示由衷祝賀,並認為這不僅對中國,對世界也具有重要意義。

  毛利衛是日本首位太空人,現任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他說,日本「月亮女神」繞月探測衛星從2007年9月升空到2009年6月受控撞月期間,獲得了大量觀測數據,拍攝了大量高清晰照片,給人們帶來了很多驚喜,例如觀測到了因地球遮擋而產生的日食、觀測到地球從月球北極附近升起等。由於各國都會公開航天成果,這些成果會被全世界分享,所以中國的航天成果也具有世界意義。

  毛利衛指出,實際上,航天技術離人們的生活並不遙遠,很多技術已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育嬰箱、心臟起搏器、保暖內衣等。航天技術的發展能夠為全人類帶來可共享的成果。

  毛利衛表示,由於沒有地球那樣的大氣層,因此月球上特別適宜進行天文觀測,希望未來能夠在月球建立供研究人員居住的基地。月球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為了解開這些謎,各國共同努力非常重要,不應該將這些努力理解為競爭關係,而應該視之為互相學習的機會。探索月球需要各種觀測數據,由於各國使用的技術不同,因此即使觀測月球同一個地點,也可能獲得不同的數據,對比研究這些不同的數據就有可能得出更加科學的結果。

  毛利衛1948年生於北海道,曾在1992年和2000年兩次搭乘美國「奮進」號太空梭遨遊太空,2000年10月就任國立的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他對中國的科技特別是航天技術的發展非常關注,曾專門為楊利偉實現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舉辦慶功會。他還擔任中國科技館顧問,為科技館的發展提出了很多寶貴建議。

  

  、「七種武器」、

  新聞背景:

相關焦點

  • 人物| 毛利衛:從太空看,地球上沒有國境線
    1990年12月2日-10日,日本東京廣播公司(TBS)記者秋山豐寬搭乘蘇聯「聯盟」TM-11飛船升空,並在太空報導了航天員的活動和科學實驗情況。秋山的太空之旅或許是讓日本人感受最深的一次,但秋山當時只是TBS電視臺的工作人員,返回地球後仍然從事媒體工作,並未改行成為職業航天員,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秋山是「日本進入太空第一人」。
  • 日本太空人:中國航天技術的進步令人驚訝
    中新社東京十月十三日電(記者王健)中國神舟六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在日本宇航專業人士中引起高度關注,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同時也是日本首位太空人的毛利衛博士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宇宙開發事業及技術上的進步之快令人感到驚訝。
  • 中國航天VS日本航天:嫦娥5號和隼鳥2號將在本月返回地球
    而在最近的航天探索領域,就有兩件舉世矚目的事件。 第一是我國的嫦娥5號探測器將在本月執行完月球採樣任務後返回地球,而另一件就是日本的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也將會攜帶小行星樣本返回地球。
  • 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與日本首位航天員毛利衛東京對話
    新華社東京12月14日電  (記者華義)中國首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利偉與日本首位航天員、日本科學未來館館長毛利衛14日在東京舉行一場對話。
  • 嫦娥三號成功發射的意義:中國科技發展又一成就
    「嫦娥三號」探測器2日晨發射升空,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關鍵一步,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一直是中國人的兩大夙願,而隨著「嫦娥」和「蛟龍」系列工程的實施,千百年來的夢想也逐步變為現實。  「嫦娥」系列探測器的進展,世界有理由驚嘆。
  • 中國嫦娥五號,日本隼鳥二號,誰才是科技大牛?
    當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後,在世界上都引起不少震動,各方的反應也是各有不同,美國NASA網站播放是當年的阿波羅登月,好漢還提當年勇,還雄心勃勃提出2024年要再次登月。印度新聞報導更是有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說:因為新冠病毒的影響,所以才讓中國搶在印度前面成為世界第三個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嫦娥5號勝利發射:7項第一,複雜得讓人眼花繚亂!意義非比尋常
    24日凌晨,中國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由長徵5號火箭發射升空,飛向月球!嫦娥5號一舉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非常值得我們的高度關注!嫦娥一號實現了繞月探測,嫦娥三號任務實現了著陸探測,嫦娥5號將實現從月球表面採集土壤、巖石樣本,送回地球,標誌著中國航天人勝利完成探月工程「三步走」的任務。嫦娥5號的著陸器會在月面工作2天,通過機械臂和鑽機兩種方式獲得樣本,預計總重約為2公斤。假如嫦娥5號全面成功,中國將成為美蘇之後第三個採集月球樣本的國家。
  • 中日航天探測器採樣返回,嫦娥五號技術難度不如日本隼鳥二號?
    日本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隼鳥2號返回艙剛著陸的時候,日本人找了2個小時由於隼鳥2號探測的目標是深空小行星「龍宮」,僅單程的飛行時間就用了3年半,所以相比探測月球的嫦娥五號,有人認為日本的隼鳥2號深空探測器技術難度更高,真的是這樣嗎?日本隼鳥2號的技術難度比嫦娥五號更高?
  • 嫦娥五號成功發射,我國航天技術水平可以進入世界第一梯隊了嗎?
    從「嫦娥五號」看我國航天實力「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將大大提高我國的在航天領域的影響力,標誌著我國具有獨立實施大型航天工程的能力,綜合航天實力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梯隊!不過興奮之餘,我們也要冷靜的看到我國與世界最先進的航天強國還有著不少差距。作為世界航天領域頭號玩家的美國,50年前就已經實現載人登月,也是世界唯一實現軟著陸火星、第二個實現小行星採樣的國家。在軌太空飛行器數量美國佔據世界在軌太空飛行器總數約6成,且基本壟斷太陽系內的探測成果。此外,還擁有世界最大運力火箭,世界最龐大的深空探測網等,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拋第二名。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圖:日本首位航天員毛利衛參觀中國科技館
    圖:日本首位航天員毛利衛參觀中國科技館
  • 「嫦娥四號」領銜2019中國、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作為舉世矚目的重大科技成果,在2019年中國航天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中均位列榜首。此外,備受關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等新聞入選2019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箭60星』開啟『星鏈』星座組網」等新聞入選2019年世界航天十大新聞。
  • 盤點2019年世界十大航天事件:嫦娥四號首次實現月背軟著陸等
    劃重點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首次成功造訪冥王星外小天體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美國宇航局宣布「機遇號」火星車任務結束日本「隼鳥二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以色列成功發射月球探測器 軟著陸失敗SpaceX「載人版
  • 中國的嫦娥五號和日本的隼鳥二號比起來,哪個厲害?
    近期,中國嫦娥五號月球取樣在各國引起了強烈關注,此外,日本的隼鳥二號也要返回地球了。日本的隼鳥二號於2014年12月2號發射成功,要在「龍宮」的行星上取樣返回。龍宮行星直徑900米,重力也是十分微弱的,所以他們遇到的問題和嫦娥五號大不相同,首先是日本的H2A火箭,就不如長徵5號給力,再加上龍宮小行星要比月球遠得多,所以隼鳥二號只有600公斤重的探測器,還要實現多種探測目標,日本人就把這種螺絲殼裡做道場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當然,日本也不是自己獨立在完成這個任務的,探測器上的儀器都是依靠國際合作。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2010-10-01 13:48:13中國網: 執行嫦娥二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三號、五號、六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順利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在大洋深處列陣守候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之旅。2010-10-01 13:49:02中國網: 「嫦娥二號」將於今天18點59分57秒在第一窗口準時發射。 工作人員正在為「嫦娥二號」任務準備相關材料。
  • 全球航天任務扎堆!嫦娥四號率先著陸月背,日本:中國將領先世界
    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裡,我國乃至世界航天都交出了一份讓人滿意的答卷。據統計,去年全球一共進行了114次航天發射,這是近30年來航天發射次數首次破百,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並且根據各國公開的一部分2019計劃來看,這樣密集的發射在今年還將持續,各種重量級的宇航任務甚至有些扎堆。
  • 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新使命實現我國首次軟著陸月球和月面巡察    如果用一個最簡單的詞概括嫦娥三號的任務,就是——落月。    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組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說,人類探月一般遵循「探」「登」「駐」三大步。中國探月工程將第一大步「探月」細分為三期——即「繞」「落」「回」三小步。
  • 嫦娥四號有多牛?斬獲「世界航天獎」,該獎70年來首次授予中國人
    國際宇航聯合會將2020年的最高獎項——世界航天獎授予我國的嫦娥四號團隊,這是70年來該獎項第一被授予中國人。此次我國嫦娥四號團隊獲得世界一流獎項,表明中國探月工程的成就具有重大意義,得到了國際權威的充分肯定,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力。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最終,嫦娥一號衛星成為自主創新的典範,並為嫦娥二號的技術路徑奠定了基礎。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從文化領域來看,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探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顛覆性改變」。
  • 嫦娥5號成功登月!日本「隼鳥2號」也將完成,中日航天誰更強?
    就在前天的23時,我們所發射出去的嫦娥5號在月球的表面成功著陸到了預選區域,也就是月球表面的風暴洋的確,這片地區跟美國還有蘇聯的探月相比之下,是另外一個從來沒有人到達的地區,而這也使得我們國家成為了第三個實現月球表面軟著陸的探測器,在成功著陸以後,著陸器會在我們地面操控之下展開大約兩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