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健康和宇宙的奧秘

2020-11-30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0月9日訊(記者 黃慧仙 見習記者 李嬌儼 何冬健)  從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到破解生命密碼的「基因剪刀」,再至浩瀚宇宙中「最黑暗角落秘密」的探索……無論是微觀世界或是宏觀視野下的科學研究,總在不斷帶給我們驚喜與憧憬。漫步科學瀚海,科學家們一次次的發現,正成為構築人類福祉的基石,也是我們探索未來的一道光亮。

  本周,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等陸續揭曉。這些獎項,凝聚著各國科學家的科研智慧。

  科研發現曾經歷過怎樣的過程?這些科研成果又有著多少值得期待的未來前景呢?記者先後採訪了幾位醫學、天文學及生物學領域的專家,為我們一一揭開今年諾貝爾獎的神秘面紗。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追根溯源」才能戰勝C肝

  美國病毒學家哈維·奧爾特、英國生物化學家麥可·霍頓以及美國病毒學家查爾斯·萊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在控制血源性肝炎、減少肝硬化和肝癌上做出的重大貢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於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使得針對該病毒的高度靈敏的血液檢測現在已經投入使用,這基本上消除了世界上許多地區的輸血後肝炎,極大改善了全球健康狀況。

  「控制一種傳染病,首先要找到病原,其次找到檢測它的方法,再開發治療它的藥物。C肝目前是一種可防可控可治的疾病。」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肝病感染科主任呂芳芳說,C肝病毒是RNA病毒,相較於DNA病毒來說,非常不容易被檢測到。目前沒有C肝疫苗,但C肝是可以治癒的,這都要歸結於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之功。

  肝炎的發生,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那時它被稱為「流行性黃疸」。但人們對於肝炎的研究和治療,直到20世紀才有所進展。1947年,一名英國肝臟病專家通過分析得出:至少存在兩類肝炎。一類經由糞便傳播,稱為A型肝炎,也就是A肝;另一類通過血液傳播,稱為B型肝炎,也就是B肝。

  這兩種肝炎病毒,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就已被成功發現,疫苗也被研發出來。「A肝屬於急性的病毒性肝炎,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播。一般只需護肝治療,相對來說,診斷治療的難度不大。B肝已經有疫苗可以預防感染,也可以用抗病毒藥物阻止疾病的進展,但已經感染B肝的人目前還是非常難治癒的。」呂芳芳說。

  但哈維·奧爾特發現,存在第三種肝炎病毒,一些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液可以將某種病毒傳染給黑猩猩,而黑猩猩是除了人類之外唯一的易感宿主。最開始,這種未知病毒引發的肝炎,被稱為非甲非B型肝炎。後來,麥可·霍頓採用分子克隆的方法,發現了一種新型病毒,這種病毒被奧爾特的團隊證實,存在於非甲非B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樣品中。1989年,霍頓的小組正式鑑定出這種新型病毒,並更名為C型肝炎病毒(HCV)。查爾斯·萊斯則通過基因工程,製造出C型肝炎病毒的RNA變異體。將這種RNA注入黑猩猩的肝臟後,萊斯證明了,僅C型肝炎病毒本身就可引發疾病。

  呂芳芳告訴記者,在臨床實踐中,通過小分子的口服抗病毒藥物,C肝的治癒率可以達到95%以上。C肝的主要治療藥物也已經進入醫保。但是,公眾缺乏對C肝了解和主動篩查的意識,讓這種本可被治癒的疾病,不能及時發現和控制。2017年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肝炎報告》顯示,只有不到20%的B型肝炎或C型肝炎得到了充分的診斷。

  由於C肝比B肝更加隱秘,它的症狀也更加不典型。「許多病人到了肝硬化階段,才發現自己患有C肝。C肝通過血液傳播,不潔的注射或者沒有經過消毒的紋身、拔牙等,都有患病的風險」。呂芳芳說,在邵逸夫醫院,有非常嚴密的流程為患者提供C肝的診斷和治療。如住院患者的術前檢查項目提示C肝抗體陽性,系統會立即彈出提示框,建議醫師進一步檢查C肝核酸或請感染科會診,一旦C肝核酸陽性,感染科就會介入制定抗C肝病毒的治療方案。「普通人一生當中,都應該進行一次C肝抗體和B肝兩對半的檢測。」呂芳芳說。

  由此看來,為了實現根除C肝的目標,還有更多細節尚需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從而促進在全球範圍內提供血液檢測和抗病毒藥物。

  諾貝爾物理學獎

  揭開黑洞的層層面紗

  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家,獲獎原因是他們發現了黑洞的秘密。

  他們的這些發現被評價為揭示了「宇宙中最黑暗角落的秘密」。

  黑洞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緻密天體,有著超強引力場。它一般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塌縮所形成。它有一個表面,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視界面。任何物質進入到了這個視界面,包括光,都會受到黑洞引力的影響而無法逃脫。

  其實,黑洞理論剛提出時,包括愛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黑洞真的存在。畢竟,那時候「黑洞」對於眾人而言,只是方程中的一個解。1965年1月,在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羅傑·彭羅斯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真的可以形成,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黑洞的核心隱藏著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中,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不再成立。他的這篇開創性的文章至今仍被認為是自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

  「彭羅斯的研究證明了廣義相對論中的奇點定理,即恆星在不斷塌縮的過程中形成黑洞,其中所有的物質也不斷流向奇點,在奇點處物質的密度被認為是無窮大的。」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理論物理與宇宙學研究所教授朱濤說,天文觀測已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而彭羅斯的研究則解答了黑洞是如何形成的這一問題。

  此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另兩位獲獎者根澤爾和格茲,則是利用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找到了透過星際氣體和塵埃的巨大雲層觀察銀河系中心的方法。他們挑戰技術極限,改進新技術以減少地球大氣層造成的幹擾,研製、配備獨特的儀器,並致力於長期研究。他們的開創性工作為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相信很多人會問:既然黑洞「看不見」「摸不著」,科學家平時又是如何來描述黑洞這個神秘又特別的天體的呢?「質量、角動量和電荷是描述黑洞的三個量,抓住了黑洞的這『三根毛』,也就抓住了黑洞的特質。」朱濤說。像去年4月發布的首張黑洞照片,展示的就是位於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質量高達65億倍太陽質量。

  對於浩渺的宇宙,抑或是無聲流淌卻又稍縱即逝的時間,古往今來,人們都有著無限的遐想與好奇。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場越強,時間就走得越慢。因此,憑藉著強大的引力場,黑洞是可以讓時間靜止的。「在黑洞附近的人不會感受到時間流動的異樣,但在黑洞外的人看來,那裡的時間卻是靜止不動的。」朱濤說。由此看來,時間在黑洞面前,要實現「洞中一日,洞外數年」的目標,便並非一句玩笑話了。

  事實上,無論是狹義相對論,還是廣義相對論,它們所預言的時間膨脹效應都已經被實驗所證實,並得到了實際應用。如導航衛星在太空中環繞地球飛行,一方面,它們的速度很快,時間過得比較慢。另一方面,它們距離地心更遠,受到的地心引力更弱,時間過得更快。因此導航衛星上的時間過得比地表上快一些。雖然每天只有幾十微秒的差距,但累積的定位誤差可以達到10公裡。因此,為了精確定位,導航衛星是需要消除這種時間收縮或膨脹的相對論效應的。

  近年來,黑洞成為天文物理學領域研究的一塊熱土。「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演化的最終宿命,黑洞研究有助於人類了解天體演化規律;同時,黑洞也是檢驗廣義相對論的一種重要途徑。」朱濤說。正因如此,於天文學家而言,重重面紗之下的黑洞,散發著巨大魅力。

  浩渺宇宙,長河光陰。未來,關於黑洞,尚有著太多未知留待探索。正如當日頒獎現場物理學委員會負責人所說,今年獲獎者的發現是新的冒險的開始,未來,自然將帶給我們更多新的驚喜。

  諾貝爾化學獎

  「基因剪刀」如何

  剪開生命密碼?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花落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和詹妮弗·杜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的貢獻」。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是法國科學家,就職於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室;詹妮弗·杜德納是美國生物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化學和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教授。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席克拉斯·古斯塔夫松評價說,卡彭蒂耶和杜德納在2012年發現的CRISPR / Cas9「基因剪刀」,擁有強大的功能,可以影響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化,也帶來了創新的轉化成果,並有望實現開創性的新型醫療方法。

  CRISPR / Cas9為什麼會被稱為「基因剪刀」?「基因剪刀」是怎麼工作的?我們是否可以像做手工一樣完美剪出符合人類進步要求的產物?為此,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彭金榮和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張進。

  CRISPR/Cas9是一種由RNA指導的,利用Cas9核酸酶對靶向基因進行編輯的技術。CRISPR本質是基因組DNA上的一段特殊序列。它廣泛存在於原核生物基因組中,是細菌和古細菌為應對病毒不斷攻擊而演化來的獲得性免疫防禦機制。而Cas9則是CRISPR相關核酸酶。

  正如醫生可以用手術剪幫病人縫合創口,CRISPR/Cas9就是科學家手中的手術剪,可以極為精確地幫助科學家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基因。天然的CRISPR作為醫院的資料庫,儲存了各種病毒的DNA片段,平時通過一些重複出現的DNA片段分區劃片,按類將它們整理在一起。

  DNA被剪斷後會重新連接,但在這過程中很容易丟三落四。失去零件的基因就會失去原來的功能,而如果提供一個新模板,基因就會根據這個模板進行修復,根據這個原理,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剪斷或是拼接DNA片段來達成刪除或添加基因的目的。

  卡彭蒂耶和杜德納選用了CRISPR/Cas9這把特殊的剪刀。她們通過純化Cas9的方法,發現它是雙RNA引導的DNA內切酶,在解釋了細菌如何利用CRISPR防禦病毒的同時,首次證明了CRISPR/Cas9可以進行基因編輯。「從第一次發現CRISPR序列到它正式成為一種基因編輯工具,我們等待了20多年。這項技術可以在任何預定位置剪掉一段DNA序列,並且可以用另外一段序列替換,因此打開了基因編輯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的全新局面。」張進說。

  與過往的技術相比,CRISPR/Cas9具有成本低、製作便捷高效的特點,自問世以來,頗受業界青睞。據英國《每日郵報》統計,截至2018年全球範圍內已有大約2700項使用CRISPR工具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或者得到批准,在諸如癌症、器官移植、遺傳病治療上取得了一些突破。

  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飛速發展,基因組的編輯因其難以逆轉和可實現代際遺傳的特質,其涉及的諸多倫理和安全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熱點。

  張進認為,基因編輯只能應用於體細胞,在人類生殖細胞或者胚胎上應用有悖於科學倫理。「編輯後的基因不會消失,反而會繼續遺傳給下一代,從而隨著時間推移在族群中不斷擴散。至少在幾代人的實驗中,我們無法確定,這個編輯後的基因以及編輯過程中潛在的脫靶,是否會給攜帶人的後代帶來不利影響。」彭金榮說。

  在煙波浩渺的生命科學海洋,如今的發現仍然只是滄海一粟。基因技術之中的一系列問題,還有待全社會共同尋找答案。

相關焦點

  • 人類生命健康本源,與地球宇宙相對應的奧秘,7星對應7魄
    太陽出來了,站在臨水的湖畔,我不由地想到了人類的生命本源,與地球宇宙間的奧秘。不知你對生命又有怎樣的認識?今天,不如,隨著我的文章,一起來揭開這些謎底。人類在宇宙間渺小如粒子我們人類站在江河山林之間時,常常感到自我渺小。若是推及整個地球,銀河,宇宙空間,我們這日日在乎供養著的肉身,更是渺小如漂浮的塵埃,小粒子。
  • 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題: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幾多驚喜  新華社記者王昆、劉欣  「用星系自轉曲線可以偵測到暗物質。」「引力波是一種探索宇宙的理想工具。」「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何時升空?」……在剛剛結束的2018騰訊WE大會上,世界頂尖科學家闡釋了人類探索宇宙的先進方法、技術和工具,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揭開宇宙神秘面紗。  宇宙中是否存在額外維度和暗物質?  從目前的觀測看來,人類生活在一個均勻的,各向同性的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即四維時空中。
  • 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是一場關於時空的追尋
    數百年來,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天空和宇宙的探索,從「日心說」到「宇宙大爆炸」,這不僅是一場對行星與恆星探索,更是一場對宇宙起源、時間歷史的偉大追尋。從人造衛星升空到月球漫步再到火星探測,這是人類對無垠宇宙的憧憬、也是對未知空間的嚮往。
  • 腦科學,探索「小宇宙」的奧秘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醫科大學網站 大腦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破譯大腦運轉密碼、揭開生命之謎,是令無數科學家殫精竭慮的艱難課題。2013年,美歐先後公布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人腦研究計劃。加速腦科學研究不僅有助於提升人類健康水平,也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刺激經濟增長。 5月31日,歐洲「腦科學月」落下帷幕。
  • 探索宇宙奧秘,今天是第五個航天日
    兒子愛好航天,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個航天員,每天都看有關宇宙奧秘,航空航天的視頻,書本。今天是中國第五個航天日,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從此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類的序幕。
  • 人類有可能永遠也無法破解宇宙的全部奧秘,越探索謎團越多
    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感到好奇,古時期的人們甚至認為地球就是整個宇宙,天上的太陽和星星都是地球的一部分。古人之所以會有這種認知,是因為那個時候沒有發達的科學,沒有能力探索整個地球,沒有能力走到地球的盡頭。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走進名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生命科學館:探索人體奧秘追尋生命之旅
    【走進名館】泰州職業技術學院生命科學館:探索人體奧秘追尋生命之旅 2020-07-15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陽系七大奇蹟》發行 科技帶你探索宇宙奧秘
    《太陽系七大奇蹟》發行 科技帶你探索宇宙奧秘  《太陽系七大奇蹟》海報    我們正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索時代,太陽系的行星和恆星不再是夜空中神秘閃爍的無人之境,BBC《太陽系七大奇蹟》(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記錄星球宏偉壯觀的成長一刻。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中國天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射電望遠鏡
    2017年8月18日,接收到一個來自外太空4光年外的可疑宇宙信號。號稱「宇宙之王」的霍金曾對此發出警告:「千萬不要做任何回答!」截止2018年9月12日,「天眼」已發現59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搜尋識別可能的星際通訊信號,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尋找第一代天體和地外文明,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等等。
  • 生命是什麼?薛丁格從物理學探索人類生命奧秘
    藉由湯超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結合的視角,我們可以一窺經典之堂奧,走進薛丁格的科學王國,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  藉由湯超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結合的視角,我們可以一窺經典之堂奧,走進薛丁格的科學王國,探索人類生命的奧秘。  1.什麼是物理學
  • 探索宇宙奧秘解讀自然界的奇思妙想
    那麼問題又來了,宇宙為什麼一定要指定一個觀察者呢?宇宙的終極是什麼?意識的真相在哪裡?宇宙讓人不斷的思考的同時又不斷的讓人困惑,這不僅僅涉及到人類意識本身,也涉及到宇宙的本質。隨著時間的發展,人類會探索出更多宇宙奧秘的!有一位西方人,去探索一道險峻雄奇的山脈。
  • 未來女科學家萬蕊雪: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奧秘,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這就是今天的講者萬蕊雪希望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在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儲存在DNA中的遺傳信息如何經過一系列的變化,傳遞給蛋白質,最終執行生命活動。這是基因表達的過程,這個過程被概括為中心法則,它是分子生物學中最重要的一個法則。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 渾儀:探索宇宙奧秘
    現存於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明渾儀,是明朝正統二年到七年(1437年到1442年)所製造的一種用於測定天體位置和太空星星位置的儀器。   陳維亞總導演在參觀紫金山天文臺時,在渾儀前駐足了很長時間,做了細緻的觀察後才依依不捨離去。   它是否就是青奧會開幕式的最重要靈感?
  • 生命檢測階梯,探索宇宙生命的奧秘
    在我們尋找地球以外生命的探索中,科學家首先必須自問:什麼跡象會是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圖片:M.探索這些環境的下一步是找出它們是否真的適合居住——然後尋找生命。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簡單的生命檢測儀器。除非攝像機捕捉到在火星巖石上生長的細菌或在土衛二冰層下遊動的外星浮遊生物,否則科學家們必須使用一系列儀器和不同的數據來尋找生命跡象。但是這些符號是什麼呢?
  • 學科特寫 | 生命科學學院:探索生命的奧秘
    有人說,一切知識都來自人類的好奇,而最讓人類好奇的莫過於生命的奧秘。探索生命的奧秘,讓我們一起走進生命科學學院。針對生命科學的多元化和學科交叉性,生命科學學院為學生提供堅實寬厚的數、理、化、生、計算機等知識訓練,以及良好的人文素養薰陶和社會科學基礎培養;堅持讓學生在大量的社會和科研實踐中學習、提升,各種國內外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們深深喜愛,並卓見成效。
  • 探索宇宙奧秘的阿爾法磁譜儀
    作為即將安裝在國際空間站上的最大科學儀器,科學家們期待它能幫助揭示有關宇宙起源的奧秘。根據大爆炸假說,我們所在的宇宙是在約140億年前由一個非常小的點爆炸而形成,宇宙產生物質的同時,也產生了反物質。兩者數量大體相當,其中「物質」多了一點點。儘管目前物質的存在顯而易見,但反物質存在的證據僅有實驗室觀測到的稍縱即逝的極微量反粒子。
  • 從宏觀到微觀,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宇宙的奧秘,反思生命
    從宏觀到微觀,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宇宙的奧秘,反思生命的真諦吧。150億光年遠的地方的光被我們看到時已經在宇宙間穿越了150億年,那是宇宙誕生時的影像!!!下面這張圖是在十億光年這樣的數量級下觀測宇宙,上面的每一個象素點所表現的事物都是無比古遠的。
  • 《海獸之子》曝絕美主題海報 探索宇宙無限奧秘
    集結王牌陣容 在星辰大海間探索宇宙無限奧秘此次發布的主題海報,依舊以藍色為主色調,海報畫風獨特唯美,驚豔再現波瀾壯闊的海洋世界。海報中,海空相連、海天一色,在星辰大海之間,一條藍色的鯨魚浮出水面似要佔據整個畫面,「琉花」「海」「空」肆意地坐在鯨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