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17 13:20:45
截至2018年1月5日,輝煌1007號持有春興精工1534.7萬股,未持有其他股票;輝煌1006號持有春興精工1242.7萬股,未持有其他股票。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述兩信託產品甚至進入春興精工前十大股東之列。然而通過相關交易,兩信託產品不賺反虧,總計虧損2496.6萬元。
每經記者 謝振宇 胥帥 每經編輯 宋思艱
2018年1月,春興精工董事長(002547,SZ)孫潔曉因內幕交易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半年過去了,證監會公布了調查結果和處罰通知,孫潔曉因為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內幕交易,被證監會處以25萬元罰款,同時禁入證券市場10年。
8月17日,春興精工公布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除孫潔曉外,時任董事鄭某某也被禁入證券市場5年。
從事件經過來看,彼時孫潔曉在春興精工重大資產重組之前,通過個人和信託帳戶大量購入公司股票。然而尷尬的是,春興精工重大資產重組遭遇終止,而孫潔曉控制的帳戶亦現虧損,虧損額達2496.6萬元。
春興精工公告顯示,因涉嫌內幕交易,證監會對春興精工董事長孫潔曉、時任董事鄭某某採取市場禁入措施,孫潔曉、鄭某某分別被禁入證券市場10年和5年。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18年7月26日,孫潔曉已辭去董事長兼總經理一職。彼時春興精工在公告中還表示,「孫潔曉在擔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及其他職務期間,忠實地履行了作為董事長及其他職務所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內幕時間形成於2016年6月12日,終止於2017年2月25日。在2016年4月16日,孫潔曉的朋友李某明向孫潔曉介紹了CALIENT Technologies,Inc.(以下簡稱Calient公司)。6月12日,春興精工與Calient公司在上海會面,參會人員包括春興精工孫潔曉、陳某輝等人。當天形成了收購的初步意向。2016年6月13日,春興精工與Calient公司正式籤訂了保密協議。2017年2月18日,春興精工發布停牌公告,稱公司籌劃重大收購事項,涉及收購通信行業公司股權,公司股票自2017年2月20日停牌。
根據公告,在內幕信息公開之前,孫潔曉、鄭某某控制使用「蔣某艮」、「江某雲」、「陶某青」證券帳戶交易春興精工股票。上述帳戶的開戶時間均是在2016年11月初,也就是春興精工與Calient公司籤訂保密協議的5個月之後。上述三組帳戶累計轉入資金3512萬元,是在2016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期間買入。然而在2017年11月15日和11月20日,上述帳戶賣出春興精工大部分股票,帳戶共計虧損324萬元。
對孫潔曉而言,這部分虧損僅僅是「開胃菜」,「大頭」則是其信託產品的虧損。「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輝煌1007號單一資金信託」(以下簡稱輝煌1007號)、「華寶信託有限責任公司-輝煌1006號單一資金信託」(以下簡稱輝煌1006號),規模分別為1億元和0.75億元。其認購B類權益的實際出資方為孫潔曉。也就是說,輝煌1007號、輝煌1006號實際是由孫潔曉安排,實際可用於交易的資金合計為2.75億元。
從交易情況看,輝煌1007號和輝煌1006號在2.75億元資金到帳後,立即將其中約2.4億元集中、大量買入春興精工股票。春興精工停牌前,輝煌1007號和輝煌1006號持有春興精工市值佔各自證券帳戶持倉市值分別超過90%和80%。
從交易時間來看,上述信託集中買入的時間是在2017年1月10日~2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這段時間,春興精工股價、成交額均現異動。在上述時間段內,春興精工股價維持在接近10元/股位置,成交額則維持在5000萬元上下。在2月6日,春興精工的成交額已爆出接近4億元之巨,股價也接近11元/股。
截至2018年1月5日,輝煌1007號持有春興精工1534.7萬股,未持有其他股票;輝煌1006號持有春興精工1242.7萬股,未持有其他股票。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這兩個信託產品甚至進入春興精工前十大股東之列。然而通過前述交易,兩信託產品不賺反虧,總計虧損2496.6萬元。
內幕交易,不賺反虧,孫潔曉的帳戶經歷了什麼?同時,他「猜對了開頭,卻沒猜透這結局」,春興精工在2017年8月18日終止重大資產重組,同時將收購目標公司股權比例降至51%,交易對價為1.479億美元。時至今日,春興精工僅完成收購部分的第二次交割。
春興精工表示,如交易雙方最終未能就第三次交割達成一致,本次交割可能面臨暫緩或終止的風險。
事實上,上述信託產品的浮虧仍然在擴大。今年6月,春興精工股價連續跌停,目前股價僅在5元/股附近。從信託產品的成本來看,其建倉均價或在10元/股。有成都本地私募人士表示,2016年開始,市場投資風格巨變,資金鮮有跟風上市公司的重組炒作。如此一來,若無資金跟風拉高,上述內幕交易資金難以快速脫離成本區,實現盈利。
春興精工表示,本次證監會擬實施的處罰決定和市場禁入措施,僅針對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個人,不會對公司日常經營造成直接影響。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