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019年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例要素統計分析

2020-11-30 錦論

2015年-2019年內幕交易行政處罰案例要素統計分析

據錦論統計,2015年-2019年這五年間,證監會處罰委共處罰內幕交易案件201起,約佔證監會處罰委公布的行政處罰案件總數的32%。證監會地方監管局處罰內幕交易案件217起,約佔地方全部證券違法案件的37%。五年間,全國證券監管系統共辦結內幕交易案件418起,約佔全部行政處罰案件的34%。可見,內幕交易類案件在全部證券類違法案件中確實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內幕交易主體分析

(一)單位主體與自然人主體

內幕交易違法行為的主體,既有單位,也有自然人。五年中,只有12起內幕交易案件的行為主體被認定為單位,約佔全部內幕交易案件的3%。可見,單位作為主體實施內幕交易的情況確實較少發生。實踐中,有些貌似以單位名義實施的內幕交易行為,最終也往往被認定為系自然人實施的行為,這與監管部門較為苛刻的認定標準不無關係。以證監會〔2018〕72號案為例,監管部門認定單位構成內幕交易一般需要滿足以下標準:(1)單位員工合法知悉或者非法獲取內幕信息;(2)單位內部決策交易涉案證券;(3)單位安排、控制涉案證券帳戶,組織員工下單交易涉案證券;(4)交易盈虧由單位承擔。單位內幕交易的,除了對單位進行處罰外,對於在單位實施內幕交易違法行為的過程中,獲悉內幕信息、決策實施內幕交易、控制證券帳戶、下單交易以及實施其他涉案違法行為的員工,監管部門一般認定其為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亦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

2015年-2019年,內幕交易違法行為涉案主體為自然人的案件共計406起,約佔全部內幕交易案件的97%。同時,自然人違法主體的身份特徵也很顯著,他們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高管、中介機構服務人員、上市公司客戶或收購標的資產方人員,以及與上述人員關係密切的其他人員(例如法定內幕信息知情人的近親屬、同學、朋友等)。這其中,夫妻一方為內幕信息知情人,另一方在敏感期內交易涉案證券的案件較為特殊。當有證據證實知悉內幕信息一方洩露內幕信息時,監管部門一般認定夫妻雙方構成共同違法,對洩露內幕信息的行為以及內幕交易行為同時給予行政處罰;當缺乏客觀證據證明知悉內幕信息一方洩露內幕信息時,監管部門一般不認定夫妻雙方構成共同違法,而是通過推定的方式,僅認定內幕交易行為成立。(參見錦論文章《內幕交易行為的特殊形態--夫妻關係下的內幕交易責任認定》)。

(二)單獨實施違法行為與共同實施違法行為

從違法行為主體的數量角度分析,內幕交易類案件既存在行為人單獨實施內幕交易的情形,也存在行為人共同實施內幕交易的情形。上述五年中,涉案主體共同實施內幕交易的案件共計46起,佔全部內幕交易案件的11%。相對的,另外近九成的內幕交易案件則是由涉案主體單獨實施的。與操縱證券市場這種類似「搶奪或搶劫」行為、通常需要他人協同配合才更易於得逞的違法行為不同,在內幕交易案件中,涉案主體共同實施違法行為的佔比較少,這與內幕交易違法行為個人極易獨立完成的「偷竊屬性」和強隱蔽性特徵相符合。

內幕信息類型分析

關於內幕信息的類型,現行《證券法》第80條共列舉了十二大類。經過對2015年-2019年這五年間全部內幕交易案件的統計分析,筆者發現,執法實踐中的內幕信息類型主要集中於以下八類:

(1)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因為資本市場重大投資行為和購置財產常常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對價,所以同時會伴有公司的增資計劃,我們可以把這二類內幕信息類型合併為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購置財產的決定這一大類。經統計,共有317起內幕交易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購置財產的決定,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75.84%;

(2)56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公司分配股利的計劃,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13.40%;

(3)29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以及其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6.94%;

(4)6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公司訂立重要合同,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1.44%;

(5)4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0.96%;

(6)3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公司營業用主要資產的抵押、出售或者報廢一次超過該資產的百分之三十,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0.72%;

(7)1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上市公司高管的重大變化,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0.24%;

(8)12起案件的內幕信息涉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諸如擬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信息,財務快報、業績大幅增長的信息,實際控制人倡議員工增持公司股票的信息等,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2.87%。

從「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佔全部內幕信息類型的70%以上可以印證,內幕交易易發、高發於上市公司重大投資,尤其是重大資產重組過程中——這也是內幕交易歷來重點防範的領域。從統計數據來看,該領域的內幕交易預防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數量排名第二的內幕交易案件發生於上市公司重大股利分配計劃公布前,實踐中,這類分配計劃通常伴隨著大比例的股票高送轉。在境外成熟資本市場中,由於股票送轉本質上只是數字遊戲,因此對股票價格一般沒有實質影響;但在我國,高送轉常會引起股價的劇烈波動,幾乎每年都有類似的內幕交易案例發生,實在令人唏噓。

上述418起內幕交易案中,2起案件涉及的內幕信息類型比較特殊。

一是浙江局〔2019〕6號案。本案中,在新三板掛牌的捷昌驅動公司擬進行上市輔導並轉到主板實現IPO。浙江局認為該公司上市成功後,將由非上市公眾公司變為上市公司,公司的股權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捷昌驅動啟動IPO事項可以比照《證券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公司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事項,認定為內幕信息。當事人於上述內幕信息敏感期內,在三新板市場交易涉案股票同樣構成內幕交易,依法應予以處罰。

二是海南局〔2018〕1號案。在該案中,上市公司奮達科技董事長向公司內部員工提出增持本公司股票的倡議——該倡議成為涉案的內幕信息。海南局認為,「董事長肖某提出公司內部員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議,是『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屬於《證券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第(八)項規定的內幕信息」。有觀點認為,董事長號召員工增持本公司股票涉及二級市場買賣,應該把該信息歸入內幕信息以外的「非公開信息」的範疇,自然本案的違法交易就應該被定性為「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筆者認為,內幕信息與非公開信息都具有「未公開性」和「重大性」的特徵,但是二者還是有所區別的,可以從信息的內容、信息的來源以及信息的第一知情權和公開權來區分(參見錦論《內幕交易與「老鼠倉」》)。本案內幕信息的核心是「倡議」,而非二級市場的交易信息,自然屬於內幕信息的範疇。從過去五年全部的內幕交易案例來看,並沒有出現一例以二級市場交易信息作為內幕信息的處罰案例。可見,監管部門嚴格區分了內幕交易和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這兩種由《證券法》和《基金法》分別規制的不同違法行為。

內幕交易盈虧分析

關於內幕交易的盈虧情況,在2015年-2019年公布的所有418起內幕交易案例中,行為人通過內幕交易獲利金額超過3萬元這一倍數罰款起始標準(2005年《證券法》確定的標準)的案件共計223起,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53.35%,其中盈利最多的一案非法獲利65,376,232.64元。證監會2020年剛剛公布的處罰字〔2020〕10號汪某元、汪某琤內幕交易「健康元」股票案,更是創下了內幕交易違法所得金額之最——盈利金額超過9.06億元。內幕交易虧損以及獲利金額不足3萬元倍數罰款起始標準的案件總計195起,佔內幕交易案件總數的46.65%,其中虧損最多的系證監會2019年公布的處罰字〔2020〕10號案,該案當事人虧損金額超過1.56億元。

行為人實施內幕交易本為逐利甚至是追逐暴利而來,最終虧損或者獲利金額不足3萬元的案件佔比卻高達46.65%——這一「殘酷」的統計結果估計出乎大多數人之意料。可見,即使手握所謂的「內幕信息」,證券投資顆粒無收甚至血本無歸的風險依舊高達近50%。更悲哀的是,與高昂的違法成本相比,交易虧損風險著實微不足道。嚴重的內幕交易行為,在承擔行政違法責任後,仍然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需要強調的是,獲利金額的大小並非判斷內幕交易違法行為嚴重程度的唯一標準。根據現行《刑法》及其相關規定,實施內幕交易違法行為且實際虧損的當事人,情節嚴重的(如交易金額巨大),將面臨刑事追責。

2005年《證券法》對違法所得超過三萬元的內幕交易設置的處罰標準是沒收違法所得,並給予一倍至五倍的罰款。經統計,2015年處以一倍罰款的內幕交易案件佔當年內幕交易案件總量的51.02%,處以三倍罰款的內幕交易案件佔當年內幕交易案件總量的4.08%。而到了2019年,處以一倍罰款的內幕交易案件佔比猛降至8.06%,處以三倍罰款的內幕交易案件佔比則大幅上升至22.58%——可見,監管部門針對內幕交易類案件的處罰力度已明顯加大。2020年3月1日,新《證券法》正式施行。根據新《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當事人實施內幕交易違法行為,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五十萬元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款;違法所得超過五十萬元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可以想見,監管部門打擊內幕交易違法行為之力度,必將進一步強化。

洩露內幕信息案件

2015年-2019年,因洩露內幕信息而受到行政處罰的案例總計18起,案件數量似乎與全部418起內幕交易案件數量嚴重不匹配。事實上,內幕信息法定知情人實施內幕交易行為的,由於其本身即為知情人,自然不存在信息來源和洩露問題。其他非法獲知內幕信息的人實施內幕交易的,由於現行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在認定內幕交易違法行為和洩露內幕信息違法行為的證據規則上存在差異,導致在處罰實踐中,內幕交易案例數量遠遠多於洩露內幕信息案例數量(內幕交易的認定適用「適度舉證責任倒置」,即在符合條件情況下監管部門可以推定內幕交易成立。但這一推定規則並不適用於洩露內幕信息違法行為的認定。詳情請見錦論文章《洩露內幕信息認定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相關焦點

  • 2020年董事會秘書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分析報告
    被處罰的案例中,主要涉及的違規類型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涉及信息披露違法的案例,全年共計開出罰單42起,處罰相關董事會秘書44人;另一類是涉及內幕交易及操縱市場的案例,全年開出罰單2起,處罰董事會秘書2人。
  • 雲南省發布2019年三季度涉旅典型行政處罰案件公告
    為進一步保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的高壓態勢,規範旅遊經營者及從業人員的經營服務行為,雲南省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2019年三季度涉旅典型行政處罰案件:案件一、雲南新風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未徵得旅遊者書面同意,委託其他旅行社履行包價旅遊合同案案件情況:2019年3月18日至
  • 四川省2016-2020年放射衛生監督行政處罰情況分析
    方法 從地區分布、受處罰主體、案件來源、處罰類型、處罰案由等方面對四川省醫療機構放射輻射行政處罰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關鍵詞] 放射診療;輻射安全;監督;行政處罰1 資料和方法1.1 資料資料來源於四川各地級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生態環境行政部門官網行政處罰通報、典型案例推送以及無訟案例庫、威科先行法律信息資料庫
  • *ST九有收購案遭標的財務總監洩密 內幕交易人虧41萬
    中國證監會網站今日公布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深圳監管局行政處罰決定書(〔2019〕7號)顯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以下簡稱《證券法》)的有關規定,深圳證監局對張洮內幕交易深圳九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有股份」,
  • 中銀絨業經銷商內幕交易反虧損 實控人馬生國洩的密?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2日訊 中國證監會網站近日公布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滬〔2019〕2號)顯示,經查,當事人馬國斌、馬倩超在寧夏中銀絨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絨業」,000982.SZ)擬收購上海斐訊數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斐訊」)股權一案中存在內幕交易的違法事實。
  • 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給予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案例二、中衛市農樂豆芽菜加工廠(馬生保)加工銷售有毒、有害的豆芽菜案2019年3月21日,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舉報,對當事人生產的豆芽菜進行抽樣送檢後,發現添加了國家明令禁止的4-氯苯氧乙酸鈉(稱俗「無根素」),使用「無根素」主要起到去根、增粗、白嫩、除葉的作用。
  • 雙翼科技賴偉強內幕交易楚天高速 被證監局罰沒110萬
    內幕交易楚天高速股票 雙翼科技總經理被證監會處罰  和訊網消息 近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對時任雙翼科技總經理賴偉強內幕交易案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賴偉強因內幕交易「楚天高速」股票,被證監會罰沒共計近110萬元。
  • 廣西發布2019年度商標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指導提升商標辦案質量與效率,有力震懾侵權假冒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近日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廣西商標行政保護典型案例評選,並將評選出來的十大典型案件向社會公布。此次評選經過全區各市局推薦、專家評審和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審定等環節,最終從2019年查處的商標違法案件中確定商標行政保護典型案例10個。
  • 哄抬口罩價格罰20萬 寧夏中衛發布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
    人民網銀川3月15日電 (梁宏鑫)近日,寧夏中衛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外通報了2019年行政處罰十大典型案例。這十個案例涉及不同領域且具有代表性,相關部門嚴厲懲罰個別單位和商家的違法違規行為,有力淨化市場環境,希望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
  • 又一例實控人涉內幕交易被採取強制措施!春興精工閃崩跌停 | 公司...
    公告稱,收到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孫潔曉家屬的通知,孫潔曉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相關事項尚待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  春興精工還表示,孫潔曉自2018年7月開始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上述事件為控股股東的個人事務,與公司生產經營無關,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 春興精工董事長因內幕交易被禁入證券市場10年 重組終止爆虧2500萬
    半年過去了,證監會公布了調查結果和處罰通知,孫潔曉因為在2016年和2017年的內幕交易,被證監會處以25萬元罰款,同時禁入證券市場10年。8月17日,春興精工公布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除孫潔曉外,時任董事鄭某某也被禁入證券市場5年。從事件經過來看,彼時孫潔曉在春興精工重大資產重組之前,通過個人和信託帳戶大量購入公司股票。
  • 1.77億內幕交易,發生虧損…昔日私募大佬被罰!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智昔日創投圈叱吒風雲的人物因內幕交易遭處罰。近日,證監會披露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由於存在內幕交易粵泰股份,時任諾遠資產、漢富資本、漢富城開的實際控制人,北京漢富美邦執行事務合伙人的「私募大佬」韓學淵,被處以60萬元罰款。
  • 盾安集團債券違約牽出內幕交易:裙帶關係提前獲悉危局緊急出逃
    日前,廈門證監局披露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在盾安集團債務危機中,下屬企業如山資本的投資經理蔣某偉與副總經理朱某獲悉實情後,迅速賣出其持有或代持的盾安集團控制的兩家上市公司股票,部分交易帳戶存在集中、清倉、虧損的特徵,避免負面信息帶來的損失。對二人的內幕交易,證監局合計處以罰沒金額2498.68萬元。
  • 天水市司法局關於公布2020年行政執法指導案例的通知
    2018年12月3日,市國土資源局對當事人下發《履行行政處罰決定催告書》,當事人仍未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中的第一項、第二項內容。三、執法案例焦點評析在該非法佔地案中,當事人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處罰未履行到位,2019年1月2日,市國土資源局將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書》中未履行項申請秦州區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執行。
  • 「中國光伏產業教父」楊懷進領刑2年10個月
    內幕信息公開前 楊懷進等大規模減持證監會認為,海潤光伏2014年度業績預虧的內幕信息形成日不晚於2014年12月22日,於2015年1月31日公開。但是,在上述預計巨虧信息發布之前,楊懷進等人率先大規模減持股票。2014年12月31日,楊懷進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海潤光伏250萬股,減持金額1667.50萬元。
  • 諾遠資產涉嫌非吸再被立案,董事長參與粵泰股份內幕交易被罰
    公開資料顯示,諾遠資產成立於2014年,2016年在中基協備案,參與過優客工場、螞蟻金服、奇虎360、順豐等知名企業的投資。諾遠資產實控方為漢富控股有限公司。漢富控股董事長韓學淵兼任諾遠資產董事長,公司業務涉及股權投資、基金投資、資產併購、股權併購。韓學淵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漢富控股管理的資產高達900億元。
  • 年報披露收入確認政策與實際不符 西隴科學收行政監管決定書
    而2019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33億元,同比下滑10.1%;淨利潤再度下滑69.89%,報2295.32萬元。   時任高管剛因內幕交易遭行政處罰   在收到廣東證監局行政監管決定書之前不久,西隴科學時任高管剛剛因內幕交易遭到廣西證監局行政處罰。
  • 基層市場監管局2019年市場監管十大典型案例,值得收藏!
    【處理結果】2019年9月27日,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鞠亞龍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的犯罪行為作出終審判決,判處其有期徒刑2年9個月,並處罰金五萬元人民幣。區市場監管局迅速反應,對中食味道(江蘇)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事傳銷活動的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 2015年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烤肉店使用罌粟殼
    中新網3月14日電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2015年,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廣泛收集案件線索,深入開展調查取證,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依法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了一批涉案金額高,違法性質惡劣,社會影響大的重大案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篩選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 市場監管總局發布葡萄糖酸鈣原料藥壟斷案行政處罰決定書
    2020年4月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三家葡萄糖酸鈣原料藥經銷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現將行政處罰決定書予以公告。2019年12月19日,本機關依法向康惠公司、普雲惠公司、太陽神公司送達了《行政處罰告知書》,告知三家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的事實、擬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理由和依據,以及三家公司依法享有陳述、申辯和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康惠公司、普雲惠公司、太陽神公司向本機關提出了陳述、申辯意見,康惠公司同時提出了聽證申請。2020年1月8日,本機關依法舉行聽證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