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計,是不少家庭小藥箱裡的必備品。但是,用什麼樣的體溫計,每家的選擇卻不同。耳溫槍、額溫槍、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哪個更準確呢?今天,《360實驗室》就來為大家測一測,體溫計到底誰更"強"。
耳溫槍、額溫槍、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這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四種測體溫工具。它們之間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我們邀請三位體驗員來幫忙測試一下。
第一位體驗員,用四種體溫計現場測量體溫,結果如下:
額溫槍 37.2℃ (最高)
耳溫槍 36.4℃ (最低)
電子體溫計 36.6℃
水銀體溫計 36.7℃
最大溫差 0.6℃
第二位體驗員,同時用四款體溫計測試後,結果也出爐了:
額溫槍 37.2℃ (最高)
耳溫槍 37.1℃
電子體溫計 35.4℃ (並列最低)
水銀體溫計 35.4℃ (並列最低)
最大溫差 1.8℃
用四款體溫計測1號體驗員,最大溫差為0.6℃;而2號體驗員最大溫差則達到了1.8℃,這讓體驗員們連呼誇張。
隨後,記者來到了醫院,找到了一位因為發燒正在掛水的患者做測試,結果第三位測試員的數據如下:
額溫槍 39.7℃ (最高)
耳溫槍 39.1℃
電子體溫計 38.6℃ (最低)
水銀體溫計 38.7℃
最大溫差 1.1℃
經過三組測試,我們發現數據最高的都是額溫槍,發揮相對穩定的是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有0.1℃。專家表示,不同類型的體溫計測試同一個人,存在一定的誤差,主要是因為它們的工作原理不同。
額溫槍和耳溫槍主要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額溫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室溫、皮膚的乾燥程度都會影響結果。但額溫槍勝在方便快捷,經常用在幼兒園、機場、火車站這種人流量大,需要快速篩查發熱患者的地方。耳溫槍的優點也是方便快捷,一秒鐘就能測出鼓膜的溫度,不過6個月以下小寶寶的耳道直徑較小,不適宜用耳溫槍。
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可以放在舌下、腋下或直腸使用,方便攜帶,並且價格相對便宜。但它們的缺點是,測量體溫的時間略長,需要花費30秒到3分鐘以上。此外,水銀體溫計是玻璃材質,容易摔碎,漏出的水銀不但會汙染環境,還對健康不利。目前醫院普遍使用的是水銀體溫計。
東部戰區空軍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小鳳告訴記者:「水銀溫度計可以測腋溫,也可以測口腔溫度。測量口腔的溫度超過37.3℃,就是發熱。腋溫則比口腔溫度低0.2到0.4℃,所以腋溫一般超過37℃,就提示有發熱,超過38.5℃以上,我們可以建議退熱治療。有發熱臨床症狀的疾病有幾百種,建議大家還是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查找發熱的病因。」
醫生建議,無論是水銀體溫計,還是電子體溫計,每個家庭還是有必要備上一支。不過,體溫計測的體溫只是參考,是否需要用藥、何時用藥,還是要根據人的症狀、感受,以及相關檢查情況,由醫生來做進一步判斷。
更多精彩內容,請收看18:30在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播出的《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我蘇網、荔枝新聞APP。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黎明 編輯/蔣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