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尾大鯢蹊蹺死亡(組圖)

2020-12-02 中安在線網站

  養殖戶懷疑水被投毒

  勉縣警方已介入調查

  本報漢中訊7月5日,勉縣勉陽鎮西壩村大鯢養殖戶陳曉明飼養的282尾大鯢蹊蹺死亡,其懷疑是村供自來水遭投毒所致。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並對池水、自來水取樣送檢。

  7月6日上午,記者趕到勉縣勉陽鎮西壩村見到了陳曉明。陳曉明告訴記者,他是勉縣長溝河鄉火神廟村人。去年年初,他和妻子帶著兒子來到勉陽鎮西壩村3組租用了幾間民房,搞起了大鯢特種養殖。因為養殖大鯢需要活水,他平時都是用房東家的井水,只有當井水不足時,才用村人飲工程的自來水給魚池供水。7月5日早上,他因為要帶兒子進城看病,於是就直接用了自來水。當日晚間,他回到家後發現,池水中泛起白沫,282尾4月齡的大鯢全部死亡,另外一個池中飼養了1年多時間的41尾大鯢也行動遲緩、反應異常,他連忙抽取井水對這些大鯢進行衝洗並更換了池水。他通過查看水溫計發現,當天的池水溫度為19度,因此大鯢死亡不是因水溫過高導致大鯢缺氧造成的,他懷疑是水被人投毒,於是撥打了報警電話。陳曉明說,此次大鯢死亡給他造成了近20萬元的損失。而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當日中午,曾有一名村民稱自來水中有毒,也向警方報了案。

  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記者找到了西壩村人飲工程的供水塔,供水塔依山而建,高約10餘米的供水塔有很大一部分埋在土中,地面上僅露出約1米高,供水塔井蓋僅是一塊水泥板,很容易被掀開。

  隨後,記者見到了西壩村村主任王守信。據他介紹,這處人飲工程已建好近10年了,供應著西壩村3個組、700餘名村民的飲水,從來沒有出現過問題。5日中午,村裡的租住戶龔某報警,稱他家流出的自來水有農藥味,其孩子用自來水洗了黃瓜食用後,出現腹瀉發燒症狀。但孩子被送到醫院後,經診斷認為不屬於中毒現象。他們也對村裡30餘戶村民家進行了走訪調查,沒有發現另外有人出現不適。

  另外一位在場的勉陽鎮政府包村幹部向記者介紹,5日當天,勉縣公安、衛生、安監等相關部門聞訊後,先後趕赴現場調查。而按照防疫站的要求,村上已經徹底放空了供水塔裡的儲水,並對供水塔進行了4次消毒。目前,村民家中都已恢復供水。另外,勉縣警方已將當天的自來水和陳曉明家中的池水及死亡大鯢進行取樣送檢。

  文/圖記者胡毅

相關焦點

  • 雲南省祥雲縣大鯢養殖技術
    苗種質量是保證養殖成功的關鍵,大鯢頭寬大於頭長,尾長約為頭體長的85%的為雌性大 鯢 ,尾 長 約 為 頭 體長的 88%的 為 雄 性 大 鯢 。優質大鯢苗種具有機體健壯、肌肉肥厚、體表無傷痕和寄生蟲等特點。
  • 濟源仿生態大鯢繁殖技術在河南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提示:大鯢俗稱娃娃魚,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濟源市王屋山銀魚溝一帶是我省野生大鯢較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它也能攀爬斜樹,往往循蟻跡上樹,以尾繞附樹枝,飽食之後有時就在樹枝上睡覺。但穿山甲不會從樹上往下爬,只會甩身掉地,隨即蜷作一團。穿山甲遇敵或受驚時蜷作一團,頭被嚴實地裹在腹前方,並常伸出一前肢作禦敵狀;若在密叢等隱蔽處遇人,則往往迅速逃走。
  • 中國大鯢遺傳多樣性與保護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基於基因組水平數據,揭示了中國大鯢至少由5個物種(有可能為8個)組成,中國大鯢的保護面臨著重大調整,亟需進一步評估和改進。5月21日,中科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這一重要成果。中國大鯢與日本大鯢及美洲大鯢,共同組成了兩棲類中的隱鰓鯢科(Cryptobrachidae),該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時代(160 Mya)。中國大鯢具有極高的進化獨特性,在全球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中佔據重要地位,堪稱「水中大熊貓」。  中國大鯢曾廣泛分布於我國長江、黃河及珠江流域的17個省份。
  • 宜昌市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 大鯢放歸野外 頒發「資源保護...
    當日下午,工作人員協同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志願者來到後河保護區,將3尾大鯢放歸自然。大鯢俗稱「娃娃魚」,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有動物演變「活化石」之稱,被聯合國列入瀕危保護動物名錄。此次放歸的3尾大鯢為熱心市民和中華鱘保護區共同救助,經過一段時間精心照顧後,生命跡象良好,符合放歸野外條件。
  • 專訪「中國大鯢人工繁殖第一人」陽愛生:大鯢的價值應該被看到
    陽愛生,原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資源研究室主任,一生都在從事水產動物的研究與保護工作,尤其在對大鯢的人工繁殖及價值研發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有趣的是陽愛生一開始並不是研究大鯢的,甚至在決定接下大鯢人工繁殖研究課題後,還對大鯢知之甚少。
  • 東港驚現野生大鯢!
    根據對娃娃魚的外形和膚色特點進行現場研究、分析,判斷這隻娃娃魚是我國野生大鯢。據市漁政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鯢幼年期用腮呼吸,長大以後用肺呼吸。這條大鯢前面是四個爪,後邊是五個爪,很明顯是一條成年大鯢,長成了應該在1米8左右,據工作人員辨析,這條大鯢體量8斤左右,體長68公分,年齡在6歲到8歲。
  • 娃娃魚的娃娃--大鯢卵的人工孵化揭秘!
    大鯢>中國大鯢除西藏,但所幸人工繁育種群數量較大,將其作為家庭觀賞爬寵的人也與日俱增,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鯢卵的人工孵化技術,有想嘗試繁殖的爬友可以參考。根據大鯢的畏光習性,孵化盆宜放在陰涼、光線暗弱的地方。
  • 七大形似惡魔古怪生物:葉尾壁虎詭異微笑(組圖)
    七大形似惡魔古怪生物:葉尾壁虎詭異微笑(組圖) 2013-08-28 13:30:00    作者:   來源:新浪科技  我要評論 關鍵詞: 姥鯊 誘餌 惡魔 壁虎 鮟鱇魚
  • 他們都說大鯢好,才是真的好!
    主要觀點大鯢在5000萬年內成功地存活並沒有改變。這表明動物有一個成功的系統防禦從不利的環境條件。粘液蠑螈具有抗菌、UV-protective和傷口修復操作。此外,動物能夠再生肢體的喪失或另一個身體的一部分。一個重要的角色在這個過程的第一階段是粘液。它激活,刺激再生的過程中,表面上的傷口。
  • 酸霧燻昏,民工跌進硫酸池 一人死亡(組圖)
    酸霧燻昏,民工跌進硫酸池 一人死亡(組圖) 點擊進入>>>   事發重慶,一人死亡,兩人中毒  昨日上午9時半,重慶東華特殊鋼鐵有限公司板材廠附近,一瀝青製造工在疏通一廢舊酸洗池時被酸霧燻昏
  • 專家:人工馴養的大鯢可以吃
    星辰在線—長沙新聞網1月21日訊(文新)本報96333愛心熱線自開展「情暖湖湘·義賣大鯢公益行動」以來,在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強烈反響,同時也有人提出很多疑惑:大鯢是保護動物怎麼還能吃呢?大鯢的食用價值如何?張家界大鯢有什麼特點?長沙哪兒有大鯢吃?
  • 【趣事雜談】大鯢為何被稱為娃娃魚?娃娃魚叫聲像嬰兒嗎?
    「大鯢的四肢胖胖的短短的,就像小娃娃的手一樣,所以被稱為娃娃魚。」鄧學建告訴記者,大鯢被稱為娃娃魚,是因為「形似」而非「聲似」。由於大鯢長壽,最高可達100歲以上,且其繁殖期可達數十年,民間多有「送子之魚」的傳說,即有多子多孫的寓意,故娃娃魚美稱流傳開來。——娃娃魚「呆萌」而溫順是真的嗎?   大鯢並不是魚,而是兩棲動物。因為有著娃娃魚的美稱和胖乎乎的體型,看起來「很萌」。又因它喜靜而怕強光,在許多人眼裡,靜靜趴在水中的娃娃魚顯得很溫順。
  • 解密「山溪隱士」中國大鯢 叫聲似嬰兒啼哭得名娃娃魚
    中國大鯢是地球上最大的兩棲動物記得30年前,在秦嶺南北的河流裡抓螃蟹時,翻開一塊石頭,就有可能遇見「娃娃魚」,長大後才知道,它叫「大鯢」其實陝西的兩棲動物種類並不多,只分布四種鯢,中國大鯢、太白山溪鯢、秦巴北鯢和西藏山溪鯢。其中,中國大鯢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中國特有種類,是地球上最大兩棲類動物。因為它的叫聲類似嬰兒的啼哭聲,所以得名「娃娃魚」。
  • 貝加爾湖大約出現500尾杜父魚死亡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羅斯動植物檢驗檢疫局伊爾庫茨克州和布裡亞特管理處開始調查貝加爾湖魚類資源大量死亡事件,一共死亡大約500尾杜父魚以及鉤蝦。據管理處消息,魚蝦死亡的現象發現於 6月12日。管理部門立即對水體、水底沉積物和魚進行取樣,用飛機送往伊爾庫茨克地區間檢驗檢疫實驗室,以確定事故原因。與此同時,專家不排除湖中生物死於大浪的可能。
  • 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水中國寶」何去何從?
    原標題:36尾中華鱘竟因施工死亡 「水中國寶」何去何從?「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的是中華鱘,它們能長到4米、1400多斤,是長江特有珍稀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國寶」,但現在卻面臨著滅絕風險。人工保護性養殖是拯救這個珍惜物種的重要手段。湖北荊州的恆升實業有限公司內建有中華鱘人工繁育的重要保種基地,567尾中華鱘暢遊其中。
  • 英國動物學會: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但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
    他說:野生中國大鯢瀕臨滅絕。一些中國本土的大鯢,正在消失的邊緣。而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中國人每年吃掉上百萬條大鯢,大鯢也叫娃娃魚,是中國一種國寶級的珍稀動物。隨著大鯢的身價水漲船高,養殖大鯢的產業也隨之蓬勃發展,每年的產量達到上百萬隻,雖然不一定都能被送上餐桌,但至少也會被吃掉七八十萬隻。
  • 浙江建德:微信朋友圈有人在曬殺娃娃魚 經查證是人工養殖大鯢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大鯢,又稱娃娃魚,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私人捕殺及食用。然而近日有微友在微信上發布了一組圖片,一男子將娃娃魚按在砧板上宰殺,且宰殺地點就在大洋鎮內。市森林公安局民警獲知線索第一時間介入調查,經查,該男子所宰殺的娃娃魚為人工養殖的大鯢,可以食用。
  • 研究者4年僅發現24隻野生大鯢,曾賣出萬元高價
    與此同時,由於大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在中國,人工養殖大鯢廣泛興起,在高檔酒店中,一條大鯢動輒幾千元,成為饕客口中的奢華享受。野外種群也因此受到極大的認為捕撈壓力,即使在國家明令禁止的情況下,偷獵和黑市交易依然猖獗。「對中國大鯢進行過度開發供人類食用,在較短時間內對野外動物的數量產生了災難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