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座千年古鎮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2021-01-21 每日旅遊精彩

江蘇太倉沙溪古鎮以完整的河二街三橋一島為建築風格,保持著古老獨特的江南水鄉古鎮的結構,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典型的帶狀水鄉町,沙溪古鎮境內保存著明清時代的臨水建築和古老的街道,有古老的小巷、古老歷史的古橋和許多文化名人的故居,現在已經登記為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的後備名單,是國家4A級旅遊景點。

沙溪古鎮在江南地區的水鄉古鎮中知名度不高,但在歷史上在這裡起到了重要作用,沙溪古鎮東太倉重要港口劉家港曾是海絲綢之路的起點,全部從劉家港出發,早在元朝劉家港就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

劉家港自古以來就是天然良港,聞名海外,被稱為「大海的領喉、江湖的入口」,鄭和下西前已被稱為「六國碼頭」和「天下第一碼頭」,太倉地區也是全國豐富的土地,是魚和米的故鄉,這裡也有很多航海經驗豐富的「船老大」,商業貿易很發達,因為貨物充足,離當時的南京也很近,所以劉家港成了鄭和七下西洋的出發港。

曾經有海運千艘,盛時劉家港因江河改道,港口縮小而沒落,離這裡不遠的上海港取代了劉家港國際港的地位,但是,歷史在這裡留下了完整的江南古鎮沙溪,許多歷史建築成了沙溪古鎮的文化遺產。

樂蔭園是沙溪最有名的江南園林,這是元末隱士瞿孝禎的自家花園,樂蔭園佔面積約22畝,有池,全園分東、中、西三部分,池在正中,周圍為假山、迴廊、水榭、花廳、六角亭、通津橋等建築,樂蔭園是瞿孝禎讀書撫摸琴的地方,之後,沈周、文徵明、王世貞、吳梅村等文化名人在這裡作詩作畫。

沙溪古鎮龔氏雕刻廳建於乾隆年間,是龔氏古宅中的第三進東廳,亭內木雕是江南特有的建築藝術,雕刻精巧,手法豐富,集深雕刻、淺雕刻、圓雕、透雕等多種技法於一身,陸京士的故居是清末的民居,靠近山,與中西合璧,是古鎮民居中最具特色的一處,此外,沙溪古鎮還有吳曉邦的舊居、象牙行、江南民間現代詩館等古老建築,展示了古鎮文化發展的歷史。

相關焦點

  • 萬裡長江第一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鮮為人知的瀏河古鎮
    瀏河古鎮位於江蘇太倉市瀏河鎮中心北街與鄭和路交叉處,鄭和路路南是古鎮北入口。入口外面東側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免費停車。北入口進去後就是中心北街,西側是瀂漕塘,塘西是河西街。瀏河古鎮就是指這「兩街一塘」,及臨街的八十幢明清時代的木結構古建築。
  • 江蘇一市,曾是皇帝糧倉,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江南絲竹發源於此
    文/史間一壺酒在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鄭和下西洋都可稱作一次壯舉。那麼小夥伴們知道嗎,鄭和七次下西洋是從哪裡集結出發的呢?那就是江蘇太倉的劉家港,今天就來帶大家去太倉看一看。太倉位於江蘇和上海之間,隸屬於蘇州,和周圍的崑山、張家港等縣市比起來似乎沒有多大的名氣,但太倉東瀕長江,與崇明島隔江相望,南臨上海市寶山區、嘉定區,卻離國際大都市上海更近一些。
  • 泉州港、「巨無霸」廣州港差在哪裡,鄭和要選擇劉家港「下」西洋?
    而同期的中國,也曾經有著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其中都是以太倉瀏家港為出發點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鄭和下西洋都以瀏家港為出發點呢?一:伴海而生——劉家港的繁榮1.劉家港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家港的前世今生。劉家港是隸屬於劉河鎮的一個大型港口,同時劉家港也是屬於「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太倉。
  • 歷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之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上期說到了張騫開闢的陸上絲綢之路,今天就來聊聊海上絲綢之路。雖然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讓中國被世界的發展遠遠拋在了後面,但是在明朝時期,中國的海權無比的強大,關於這點最有力的證明就是鄭和七下西洋,這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蹟卻 很遺憾,雖然鄭和是個偉大的人物,但是關於他的出身資料目前還是比較匱乏。
  • 瀏河古鎮——「江尾海頭」第一鎮
    而瀏河鎮則是長江尾的最後一個小鎮,也可稱為「東海入海第一鎮」、「江尾海頭第一鎮」,更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古鎮——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古代漕糧北運的重要出海港口,開展對外貿易時諸國商船聚集地,號稱「六國碼頭」。
  • 鄭和:大航海家精神引領南京走向世界
    徐琦攝他,一生七下西洋; 他,提升了南京的國際地位; 他,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壯舉; 他就是明代大航海家鄭和,一生七次帶領船隊自南京龍江港起航,到訪南洋諸島、波斯灣、紅海,乃至赤道以南的非洲東部近40個國家和地區,一路進行文化交流,增進友好關係,深得當地人民的敬重。南京始終是這一偉大航海活動的決策中心和起點城市。
  •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背後:商機無限
    泉州、廣州、寧波等地學者們追本溯源,探究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蛛絲馬跡,然後有「南起點,北起點,瓷起點,茶起點」等多種提法。  「如果說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話,那么九日山就是起點的起點。」福建泉州九日山文物管理所原所長胡家其對新華社記者說。  九日山在距泉州市區西北約7公裡處,以摩崖石刻聞名,「山中無石不刻字」。
  • 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將申遺 已正式成立申遺工作小組
    由於「海上絲綢之路」是9個城市共同申報,每個城市的這五項基礎工作都必須做好。  即便如此,申遺工作小組仍然對「預備轉正」充滿希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國家領導人在出訪活動中也提到要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經濟貿易、和平外交等角度考慮,海上絲綢之路均被提上重要議程。
  • 蘇門答臘與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篇)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首次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2014年10月,印尼新任總統佐科提出「全球海洋支點」發展戰略,兩國元首提出的重大而意義深遠的發展理念具有諸多契合點。
  • 大型紀錄片《海上絲綢之路》將播 中國夢世界夢
    這是福建泉州石獅開漁節的盛況:綿延的船隊,沿著千年前勘定的航線,排成一字長蛇,緩緩離開港灣。船上的鞭炮聲此起彼伏,人們延續著傳統的出海儀式,祈禱平安與收穫。離船隊不遠,建於宋元時期的六勝塔,依然挺立在泉州灣入海口處。
  • 「海上絲路」泉州緣
    迎著溫潤的海風,泉州人開始了盪氣迴腸的下南洋。泉籍華僑華人散布在世界各地,其中90%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他們為住在國和祖籍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今天,歷史又一次選擇了泉州。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賦予了泉州新的歷史使命。
  • 大名鼎鼎的鄭和七下西洋在當時的西洋國家被稱作什麼?
    公元1405年是明代永樂年間大明王朝最鼎盛的年代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以靖難為藉口,奪得天下的明成祖朱棣為了防止建文帝遺黨叛亂,維護這來之不易的盛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所以鄭和下西洋的主要原因應該就是宣揚威德,網羅天下之奇珍異寶,和邦國外交這三點。(當然也不排除尋找建文帝這個原因,但僅僅為了一個失了國的皇帝,朱棣的氣量未必有些小了,畢竟他也是一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雖然鄭和下西洋的初衷是好的,但他對大明王朝卻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好處。鄭和每次下西洋都會帶著大量的寶物和金銀珠寶。這極大地消耗了大明王朝的國力。
  • 鄭和下西洋對東南亞伊斯蘭教發展的貢獻
    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間,三寶太監鄭和奉大明皇帝之命,帶領二百餘艘艦船、兩萬七千餘人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到達今天的東南亞各國、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非洲東海岸、紅海和波斯灣沿岸的阿拉伯和伊朗等幾十個國家。這次偉大的航行,促進了亞非歐三大洲的文明文化交流和貿易聯繫,把海上絲綢之路推向巔峰。
  • 受明太宗委派的航海家鄭和為什麼不採取西方國家殖民模式
    鄭和航海規模龐大,航行距離之遠堪稱歷史之最。 15世紀開始隨著新航路的開闢,歐洲開啟了殖民模式,到處劃分殖民地掠奪資源。到1960年全球僅有4個國家,沒有被殖民或受到殖民影響。但就在同一時期中國人也沒閒著,明太宗朱棣即位後,派遣鄭和率領船隊從江南太倉起錨南下西洋。
  • 中國航海日:船模大師「再現」鄭和艦隊
    613年前的今天,中國偉大航海家鄭和率27000餘人,208艘龐大艦隊從江蘇太倉瀏家港起航,開啟了七下西洋的偉業。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之久、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抵達國家之多,是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可比擬的,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世界早了將近一個世紀。
  • 中國鮮為人知的民間航海史 汪大淵下「西洋」
    汪大淵的海上旅程,或許和同時代千百位在海浪中謀生的舶商沒什麼本質區別。不同的是,汪大淵懷著不同尋常的好奇心,用文字記錄下各種詭異。於是,他的《島夷志略》充滿了「可怪、可愕、可鄙、可笑之事」。汪大淵自稱這些事情:「皆身所遊覽,耳目所親見。傳說之事,則不載焉。」
  • 福州曾是鄭和艦隊停泊基地,如今機場也在海邊
    鄭和艦隊選擇長樂太平港作為停泊基地、物資採辦地及開赴西洋的起點。圖-福州位置示意圖福州長樂國際機場,4E級民用國際機場,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是「海上絲綢之路圖-福州長樂機場俯瞰圖,坐落在海邊從圖上可以看到,福州長樂國際機場擴建工程中的前期填海工程已經開始,機場地基工程非常重要,尤其是這種填海造地而成的情況
  • 這座城數百年前就為中國所掌控,如果一直在手,南海早就是內海了
    他們去探險也罷,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也罷,總之,此舉都算是有組織的海上行為。時至東漢,海上絲綢之路已繞過印度半島,通航羅馬。三國時期,孫吳政權越過海峽經營臺灣,並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線。唐宋時期,中國航海技術得到較大發展,也是南海區域最重要的海上勢力。
  • 江蘇有個千年古鎮:以前繁花似錦號稱「小上海」,現在卻悽涼衰退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中國憑藉其文化遺產成為世界上旅遊業最強的國家,中國幾乎每個省市都有一兩處文化古蹟,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國第二大鐵路樞紐,長江三角洲的北門,蘇北最大的城市,淮海地區的政經中心,中國九州之一的徐州,徐州也是漢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這裡有著無數的居民在此生話,這裡沒有網紅城市的嘈雜,有的只是歷史沉澱之下的寧靜,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江蘇有個千年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