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河古鎮位於江蘇太倉市瀏河鎮中心北街與鄭和路交叉處,鄭和路路南是古鎮北入口。入口外面東側有一個小型的停車場,免費停車。
北入口進去後就是中心北街,西側是瀂漕塘,塘西是河西街。瀏河古鎮就是指這「兩街一塘」,及臨街的八十幢明清時代的木結構古建築。
雖然這裡曾經是萬裡長江第一港,也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歷史是很輝煌的。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有一些商業開發但效果不大,遊客比較少,景區維護一般。但這也不是什麼壞事,古鎮反而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狀態,更值得去遊覽觀賞。
古鎮遊覽導圖,推薦線路:北門進去,先沿中心北街遊覽,到底後右轉,沿河西街返回,預計1個小時左右。
先來看看太倉當代畫家邢少蘭先生的《六國碼頭通商圖》,再現了瀏河古鎮在元末至明清期間的繁華景象。以下是摘選的圖片:
古鎮北入口及牌坊
左側是個小型免費停車場
側面的弄堂
航海文化展示牆
瀂漕塘
永安橋
老浮橋
這個蘿蔔絲餅,樣子很好看,味道也非常不錯的
老浮橋側面
水帶橋,沿此可去河西街折返了
看到路標上,河東側還有一個天妃宮,便掉頭先去看天妃宮,再回到這裡折返
天妃宮,舊名靈慈宮,俗稱娘娘廟,始建於北宋宣和五年即1123年,曾為元代四大媽祖廟之一。明朝鄭和七下西洋時,必摔舟師將領在此進香祈福,為我國留存下來為數不多的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蹟地之一。
進去需要香火費10元。
返回到河西街上
婁東米酒文化館
範公亭、範公井,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範仲淹,曾在瀏河治理水患,為紀念他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