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2 15:05 |浙江新聞客戶端編輯 董立林
去年底,美國剛剛批准了世界首例抗衰老藥在今年進行臨床實驗,俄羅斯科學家最近也宣布研製出了一種「不老藥」,所以,我們真的能盼到長生不老了嗎?
2月21日,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學者證實研製出了可激發人體製造自身幹細胞,更新組織和防止衰老的製劑。
俄羅斯阿爾泰國立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伊萬-斯米爾諾夫向俄新社表示:「我們正在研製用於癌症病人化療後的骨髓再生抗衰老製劑,肝臟保護裝置和婦女健康製劑。研發核心是延緩衰老過程。」
據稱,專家們已經在實驗室小白鼠身上對製劑進行了測試,對實驗結果感到滿意。斯米爾諾夫透露稱,目前的實體類似粉末,將來研製出來的製劑可能會有幾種形態,內服為藥片,傷口和擦傷外敷為藥膏或凝膠。
他還說,阿爾泰國立大學和各個實驗室連續兩天都接到俄羅斯全國各地打來的電話,人們都希望排隊登記在自己身體上進行測試,但這是被禁止的。
斯米爾諾夫說,在產品研製成功前學者們還要做大量的工作。兩年後才能決定新產品為藥物還是化妝品。 他說,「長生不老靈丹妙藥」很有可能在藥店出售。
據新華網
【浙江新聞+】
多管齊下研究抗衰老
為了長生不老人類也是很拼的
事實上,在抗衰老領域,全球的科學家們都對此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除了俄羅斯學者所採用的幹細胞方法,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還包括血液循環、熱量限制、等。
且聽小編一一為你梳理。
1、為了不老,幹細胞補起來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
據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介紹,幹細胞實際上是人體發育進化的最小單位。從受精卵開始,人體的幹細胞就已經出現了,此後,經過自我複製,逐漸分化出組織細胞,形成胚胎。
根據所處發育階段不同,幹細胞可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成體幹細胞」是存在於已分化組織中的未分化細胞,它能夠自我更新並且僅能特化形成該組織的細胞,例如,形成各器官的幹細胞,如肝臟幹細胞,神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等,此時的幹細胞具備向特定組織細胞分化的潛能,胎兒出生時胎盤、臍帶、羊膜以及成體組織器官中均有成體幹細胞的存在。成體幹細胞在臨床應用上最成熟。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都是成體幹細胞。目前來看,成體幹細胞移植的安全性是經過考驗、評價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最典型的例子。
「胚胎幹細胞」則是從早期胚胎中分離出來的一類細胞,屬於多能幹細胞,它們在適合的條件下可分化為神經元細胞、胰島細胞、肝細胞等多種特定功能細胞,以治療器官退行性病變,如老年痴呆、脊髓損傷、糖尿病、肝硬化等。幹細胞還可用於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用於構建有功能的組織器官以修復缺損以及用於人造器官。
幹細胞除了治療損傷,研究結果發現,人出生的時候1萬細胞就有1個幹細胞,10歲有10萬個裡面才有1個,到80歲200萬個細胞裡面有1個幹細胞。也就是說,隨著幹細胞數量越來越少的時候,人就衰老了。
所以,如果我們不斷補充幹細胞,壽命自然就延長了。
然而,當人進入老年時期,其體內幹細胞的數量和功能都降低,因此,取其自體幹細胞抗衰老其實是拆東牆補西牆,用於全身性抗衰老徒有虛名。
但假如我們保存了新生兒時期的幹細胞(如胎盤臍帶幹細胞),那情況就不一樣了,補充額外的年輕自體幹細胞,將產生很好的組織修復再生和抗衰老作用。
自體幹細胞的另一個來源是利用最新的誘導技術,即iPS(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將自身的成熟細胞誘導為具有幹細胞特性的細胞,並在實驗室進一步培養擴增,用於組織修復與再生和抗衰老。
2014年10月,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化妝品製造企業高絲就宣布,通過使用iPS細胞,使67歲日本男性的皮膚細胞成功恢復到了同一個人36歲時的皮膚狀態。
不過,有報導說,採用誘導技術產生的幹細胞基因組不穩定,有腫瘤轉化的可能,同時免疫表型產生一些變化而具有免疫原性,從而也可以出現免疫排斥。因此,應用iPS細胞治療疾病或抗衰老為時尚早,有人認為根本不可能,但至少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進一步闡明。
按照這次俄羅斯科學家的說法,他們研製的不老藥可以激發人體製造自身幹細胞,但他們並沒有說明採用的是何種技術。所以,小編以為,這藥效果究竟如何,安全性是否有問題,都還不明確,距離真正上市恐怕還有不短的時間。
2、熱量限制,減肥又長壽?
對我們正常人來說,營養學會推薦你每天至少攝入2500大卡左右的能量來滿足正常的生理活動。什麼是熱量限制呢?
熱量限制指的可不是讓你不吃飯,而是在保證營養素攝入充足的情況下,減少每天的卡路裡攝入。
一項針對恆河猴、跨越三十年的對比研究表明,限制食物熱量的猴子,因老化引起的病變率幾乎比正常猴子低三倍。
專注於熱量限制研究的學者還發現,在小鼠中,控制卡路裡攝入,或者引入營養相關傳導通路的突變,可延長50%的壽命。並且,有科學實驗表明,小鼠每天減少30%左右的熱量攝入長壽效果最佳。
但這是在小鼠身上的實驗,我們總不可能抓一群人來,讓他們餓著做實驗吧,所以這項實驗基本無法開展,所以科學家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研究者只能比照老鼠實驗,對人類熱量控制的量進行了推算認為,對人類而言減少15%左右的熱量,結果可能更為理想。
雖然不能拿人類來做實驗,但是相關的統計調查也是支持這個結論的。比如日本衝繩縣是一個比較長壽的人群,衝繩人平均壽命顯著高於日本其他地方,而衝繩人與日本的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吃很少的食物,同時保持鍛鍊身體。
可是,當衝繩的人移居到巴西之後,平均壽命預期居然降低了整整17年。
發生了什麼呢?
大致原因是,移民之後,他們開始了西方式的飲食和作息,熱量攝入明顯增多,體重也明顯增加。
要限制熱量,除了關注自己的嘴,科學家們也從這個角度出發,展開了研究。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去年批准了一項名為「用二甲雙胍對抗衰老」的臨床試驗計劃。研究者認為,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二甲雙胍可以延長動物的壽命,今年,臨床試驗將正式展開。
當比利時研究人員在秀麗隱杆線蟲身上進行二甲雙胍測試時,這些線蟲不僅衰老速度變慢,而且保持更健康狀態的時間也變長了。它們的活動速度沒有減慢,也沒有長出皺紋。對老鼠使用二甲雙胍後,它們的壽命延長了近 40%,骨骼也變得更結實。去年,英國加的夫大學發現,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後,他們事實上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更長,儘管理論上糖尿病應該讓他們平均減壽8年。
當比利時研究人員在秀麗隱杆線蟲身上進行二甲雙胍測試時,這些線蟲不僅衰老速度變慢,而且保持更健康狀態的時間也變長了。它們的活動速度沒有減慢,也沒有長出皺紋。對老鼠使用二甲雙胍後,它們的壽命延長了近 40%,骨骼也變得更結實。去年,英國加的夫大學發現,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雙胍後,他們事實上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更長,儘管理論上糖尿病應該讓他們平均減壽8年。
目前,來自多家機構的科學家正在籌集資金並招募 3000 名年齡在 70~80 歲之間、患有或今後有可能患有癌症、心臟病和痴呆症的老年人。他們期待能藉此證明,二甲雙胍能延緩衰老並阻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3、端粒酶抗衰老?八字還沒一撇
端粒是衰老研究中常提及的一個研究對象。科學家們認為,衰老程度與端粒長短有關。
那麼,什麼是端粒呢?
簡單地說,端粒是染色體的一根尾巴。隨著年齡的增長,它會逐漸變短直到消失。
這個現象是不是衰老的直接原因,現在並不確定,但是端粒消失之後,這個染色體就報廢了,於是這個細胞及要凋零,這一點是確切無疑的。
有沒有什麼東西能讓端粒不縮短?
還真有。
發現這種能讓端粒不縮短的神器的,是個出生澳大利亞的生物學家,叫布萊克本。她和她的同事發現有一種水生單細胞生物,名字叫四膜蟲的,它們的細胞的端粒不縮短,原因是,它們的細胞裡有一種酶。這個酶可以修補端粒,讓缺損了的端粒重新長回來。然後,似乎是因為這種端粒不丟失的作用,這些細胞可以無限繁殖,也就是說,它們是長生不老的。
布萊克本給這種酶起了個名字叫端粒酶。這一發現也讓她獲得了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找到了這種端粒酶,是不是意味著人們吃了它就能長生不老呢?
粗粗想來似乎很有道理,市場上也還真有號稱「美國原裝進口」的端粒酶出售。
可是你知道嗎?正常人體細胞裡是沒有端粒酶的。相反,90%的癌細胞裡都有端粒酶。
所以,目前關於端粒酶的研究,並不是要生產這種神物來讓誰長生不老。相反,科學家們是在尋找抑制它的方法,比如科學家目前正在研發一種能有針對性的封閉端粒酶的疫苗。因為,能抑制端粒酶,就可能控制癌細胞的瘋長。這或許能成為新一代的治療癌症的方法。
所以,事實是,在市面上根本沒有什麼端粒酶藥物,那些吹得天花亂墜的,其實都是假藥。
如果真吃了端粒酶,會對人體產生什麼作用?現在還很不清楚。到目前為止,研究都是針對低等生物,或是人類細胞在實驗室條件下的反應。而研究的結果並不是這麼非黑即白。例如在對一種端粒酶含量頗高的老鼠做研究的時候,生物學家故意破壞它的端粒酶,讓它的端粒跟其他動物一樣不斷縮短,但是這種實驗老鼠的壽命並沒有因此縮短。
所以,端粒酶抗衰老的研究,恐怕會比前兩種方法,要走的路更長。
4、輸入年輕血液也能抗老?
兩隻小鼠共享血液循環的實驗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研究方法,科學家發現瘦素也正是依靠這種實驗獲得的重要線索,遺傳性肥胖動物體內存在一種能抑制正常動物食慾的激素,這樣共享肥胖動物血液的動物不會因為血液共享而肥胖,反而會因為食欲不振而瘦弱。
近年來,科學家又通過這種實驗發現,年輕動物血液中存在抗衰老的激素和成分,能讓共享年輕同伴血液的老年動物變得年輕,心臟功能會提高。
2013年,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相互獨立的研究小組發布報告稱,將年輕小白鼠的血液輸入衰老小白鼠對後者有返老還童的效果。哈佛大學科學家在著名雜誌《細胞》發表明確證據,發現在年輕血液中存在一種蛋白分子GDF11,是年輕血液產生抗衰老效應的原因。這一研究被《科學》雜誌評為2014年10大科學進展之一。
有人將此稱為「吸血鬼療法」,大多數科學家都對這一研究持謹慎態度。
美國國家心臟、肺和血液研究所分子醫學負責人芬克爾說:「血液能夠抵抗衰老的確是一件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它的作用機理。」
其他研究者也指出,注入GDF11可能會增加患癌症的機率。
不過,據報導,美國已經開始了用年輕人血漿治療老年性痴呆的臨床研究。
看了那麼多科學家對長生不老的研究,你有沒有覺得自己離活到120歲又近了一步呢?
綜合新華網、果殼網等
14561247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