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2月3日國務院規定新工時制

2020-11-27 中關村在線

  1966年2月3日,蘇聯發射的不載人宇宙飛船「月球9號」首次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成功,並向地球發回月球全景照片。

  為了完成這一人類創舉,蘇聯從1959年1月開始發射了24顆系列月球飛行器。其中有三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標本,拍攝了月球表面498個形成物,並成功地拍攝到月球背面照片。這一系列成果表明人類正逐步進入宇宙時代。

蘇聯無人駕駛宇宙飛船「月球9號」在月球著陸

  1972年2月3日第11屆冬奧會在日本札幌舉行,開亞洲舉辦冬奧會之先河。第一次在亞洲舉行的第11屆冬季奧運會在日本札幌市代代木體育場舉行。有35個國家和地區16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奧運會。

  此屆冬季奧運會比賽的項目有:滑雪、雪橇、冰球和滑球等。


第11屆冬奧會在日本札幌開幕

  1994年2月3日,國務院規定,從3月1日起實行每周44小時工作制。規定說:「中國實行職工每日工作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44小時的工時制度。從3月1日起第一周星期六、星期日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為休息日,依此循環」。1995年3月25日,李鵬總理又籤署了國務院令:「今年5月1日起實行職工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的工作制」。


國務院規定,從3月1日起實行每周44小時工作制

  1995年2月3日,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升空。「發現」號太空梭1999年在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結束了當時8天的太空之旅 1995年2月3日,因技術問題推遲發射一天的美國「發現」號太空梭終於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2月6日下午,發現號太空梭經過三天半的追逐,終於在距地面395公裡的空間軌道上趕上了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基本上按計劃實現了兩國航天飛行器械的歷史性會合。這是自1975年美國阿波羅飛船與前蘇聯聯盟號飛船實現首次對接後,美俄航天飛行器的第二次空間會合。

  這次太空飛行歷時8天,航程560萬公裡。由5名美國太空人和1名俄羅斯太空人組成的乘員組,按計劃成功地完成了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的會合,2月11日晨順利返回地面。這次會合標誌著美俄兩國空間合作的新起點,也表明國際空間合作走向了新的裡程。


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升空

  欄目簡介:《科技史上的今天》是由電腦事業部出品的一期全新類欄目,本著尊重歷史回味過去科技先行者走過的路,銘記那些已經逐漸被我們忘卻的記憶,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本欄目每日更新,每天早間準時與您見面。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史上2月3日國務院規定新工時制http://nb.zol.com.cn/625/6255577.html

nb.zol.com.cn true http://nb.zol.com.cn/625/6255577.html report 1933   1966年2月3日,蘇聯發射的不載人宇宙飛船「月球9號」首次在月球表面進行軟著陸成功,並向地球發回月球全景照片。  為了完成這一人類創舉,蘇聯從1959年1月開始發射了24顆系列月球飛行器。其中有三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標本,拍攝了月球表面498個形成物,並成功地拍攝到...

相關焦點

  • 科技史上1月2日「傅科擺」地球自轉說
    1843年1月3日,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海國圖志》是我國清末系統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宣稱是書「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
  • 科技史上的4月11日 費馬大定理終被證明
    正在美國進修的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修瑞娟,在全美微循環學會會議上宣讀她關於人體微循環新理論的論文,折服了美國的醫學權威。「修氏理論」隨即被公認。1991年4月11日,安理會在給伊拉克駐聯合國大使安巴裡的一封信中說,今年4月3日通過的安理會第687號決議33款的要求已得到滿足,因而該條款所規定的海灣正式停火開始生效。
  • 科技史上的3月23日 和平號空間站墜毀
    (原標題:科技史上的3月23日 和平號空間站墜毀)
  • 科技史上的2月28日 柴靜紀錄片調查上線
    諾貝爾獎「雙料」獲得者林納·鮑林出生  1972年2月28日,美發射木星探測飛船「先鋒10」號。該飛船安裝了精密儀器和攝影機,準備在木星上拍攝照片並傳送回地球。先鋒10號與旅行者1號一樣攜帶圖版  1995年2月28日,美探測到宇宙最基本構成材料之一的基本粒子「項夸克」。夸克是比質子、中子更微小的物質組成基本粒子。
  • 科技史上的3月19日 量子力學奠基者逝世
    1912年3月19日,中國物理學家謝希德出生。謝希德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教育家,她是半導體物理學的開拓者之一,是表面物理學的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國際半導體物理學和表面物理等學術機構中擔任多項職務,在國際上這些領域中的代表性人物。
  • 彈性工作制劃定標準是什麼,加班如何界定?每經專訪勞動法領域律師...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星7月15日,一則「騰訊以每天在崗不足8小時為藉口,開除公司高級工程師,該工程師以彈性工作制為由提請仲裁」的新聞成為焦點。一時間,彈性工作製成了熱議話題。目前在我國,工作時間制度有三種,分別是:標準工時工作制、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不定時工作制。
  • 科技史上的3月6日順利捕捉哈雷彗星照片
    1787年3月6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出生。太陽的夫朗和斐譜線。太陽光譜中的夫朗和斐譜線和被指出的大氣水汽吸收線。夫朗和斐譜線是一系列以德國物理學家約瑟夫·馮·夫朗和斐為名的光譜線,這些是最初被當成太陽光譜中的太陽的夫朗和斐譜線。
  • 科技史上的2月23日 代號1987超新星爆炸
    1826年2月23日,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宣讀了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羅巴切夫斯基的非歐幾何學  1855年2月23>日,著名的科學家高斯逝世。
  • 科技史上的3月1日 張衡地動儀真假難辨
    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3月1日)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而近幾年國內有網友稱歷史教科書中人所熟知的張衡地動儀其實是上世紀50年代的復原模型,1800年前的地動儀到底是啥模樣早已無據可查。
  • 科技史上的3月20日 首次熱氣球環球飛行
    1954年3月20日,我國自製巨型客輪下水。「民眾號」下水的典禮 1954年3月20日,我國自製的當時最大的川江客輪——民眾號正式下水。該船共有4層船艙,可載客947人,同時載貨300噸。船上設有餐室、淋浴室、圖書室、保健室等設施,船上還可以舉行舞會。
  • 科技史上1月2日世界首報染色體異常核型
    1959年1月2日,前蘇聯發射的世界上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月球-1號」從月球旁飛過進入繞日軌道。月球1號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 科技史上9月26日生物圈2號實驗室啟用
    1849年9月26日,「生理學之父」巴甫洛夫誕生。巴甫洛夫生在俄國中部梁贊鎮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1870年考入彼得堡大學物理系生物科學部,後就讀於軍事醫學院,1883年獲帝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上學位。後赴德國師從C-路德維希及R-海登海因。
  • 貴州黎陽天翔科技有限公司誠聘
    貴州黎陽天翔科技有限公司是無錫銀邦防務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 司。公司從事軍用特種裝備研發生產,是高新技術企業。
  • 9月3日 星期四
    因通信中斷,陝西本科二批徵集志願時間順延 9月2日上午,陝西省考試管理中心發布公告稱,原定於9月2日下午開始的本科二批徵集志願順延。截至8月30日,首批10家跨境電商B2B出口監管試點啟動已滿兩個月,試點海關共驗放跨境電商B2B出口貨物632.3萬票,受到了廣大企業的歡迎。
  • 國務院公布《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7月1日施行
    中新網3月10日電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3日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該條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以下是條例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  第 520 號  現公布《地質勘查資質管理條例》,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 科技史上2月7日人類第一次太空行走實驗
    1834年2月7日,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德米特裡·門捷列夫誕辰。他的名著、伴隨著元素周期律而誕生的《化學原理》,在十九世紀後期和二十世紀初,被國際化學界公認為標準著作,前後共出了八版,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學家。
  • 科技史上的4月6日 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
    1909年4月6日,美國北極探險家皮裡成功地到達北極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到達北極的人。北極點位於北冰洋北極海域的中部。那裡終年寒冷,各類浮冰分布面積廣,海洋生物種類和數量都十分缺乏,生存環境十分惡劣。也正是由於這樣,它吸引了世界上的很多探險家。
  • 科技史上11月21日最後一臺打字機下線
    1783年11月21日,法國蒙特哥菲爾一對兄弟乘坐自己製造的熱氣球飛行了25分鐘,這是人類首次熱氣球旅行。  18世紀法國物理學家、熱氣球飛行先驅羅澤發明了一種熱氣球,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熱氣球專家卡梅隆20年前對之進行了改進。
  • 科技史上11月8日第一張傳真照片誕生
    1907年11月8日,阿瑟·柯恩教授成功地製造了一種傳真電報,能夠將照片的圖像傳至遠處。巴黎的《畫報》和倫敦的《明鏡日報》立刻購買傳真圖片的專利,而且馬上派上用常1907年11月8日(距今109年),第一張照片從巴黎傳真到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