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的筆法,逼人心目的視覺效應!馮祥雲山水畫

2020-12-06 水墨畫家陳莊

祥雲的繪畫構圖是那種滿構圖,這種形式具有強烈的張力,在視覺上有一種宏大的氣勢。在繪畫的用筆上,祥雲走得比較大膽,他不局限於傳統的用筆方法,而是運用了一切他所擅長的技術手段和他認為合適的技術方式。

在傳統的、基本的勾畫點染之外,他還充分、大膽地運用了衝、潑、流、撒等非用筆手法,使技法既能控制在畫家的意圖之中、又能時出意外效果,令畫面的層次顯得更為豐富和多變。在用色方面,祥雲也表現得與眾不同。通常畫家在用色時,大體上會避免單調、重複,令色彩豐富而和諧。而祥雲則反其道而行,他大量運用同基調的色彩進行鋪衍、堆砌,以不變為變,以單純和重複求得逼人心目的視覺效應。

——陳大中

寫生中的取捨,是在具體表現主要的景物時,一般畫得實一些,而次要的景物則可以處理得虛一些,有空有實,「畫貴含蓄」,境貴曲折,惟其曲,才靈動生趣,才能通「幽」。同時,將平日創作中養成的筆墨習慣也要實施取捨,面對大自然實景寫生時對自己的某些習慣做一些減法,即舍取一些舊形式,以讓出空間,將實景中的入畫要素融入寫生中,使寫生語言呈現寫生作品的特殊創作格局。

寫生中的虛實關係,虛處不是空虛,還得有景,密處還須有立錐之地,即虛中須有實,實者須注意有虛也。中國山水畫以受道、釋、儒家文化之影響,特別注重虛與實之關係,「虛實相生相變」,使其從「實處著力、虛處著眼」虛實相生,相得益彰,變化有致,於撲朔迷離中顯出山重水複。

——馮祥雲

他曾經寫道:「藝術的表現語言雖具魅力,但卻是有限的。如中國水墨畫,怎樣表現花瓣的閃亮陽光,或是清溪下隨波蕩漾的碧綠水草,或是暗夜中一株更加黑暗的樹木?凡此種種,用心感受,化為鮮活的感悟,存於個體精神之中。」

馮祥雲在這裡所說的個體精神便是他以穿越古今中外的勇氣和智慧,觸摸著傳統繪畫程式走向當代表現力的微妙節點,是對傳統繪畫程式的創造性解讀和重構,抒發出當代的人文情懷。馮祥雲悉心營造的蒼茫乾坤,穿插其間如舞如歌的自然萬象則是跨越時空的心靈神遊,不諦是當代人的精神棲居地。

——潘力

作品欣賞

馮祥雲

1960年7月生於上海市。先後畢業於上海市工藝美術學校繪畫專業;日本東京藝術專科學校(TSA)研究科專業;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獲碩士學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書畫院副院長,上海市政協書畫院畫師。

相關焦點

  • 傳統的復甦與技藝的承傳——馮祥雲的青綠山水畫創作
    【關鍵詞】青綠山水;馮祥雲;宋元傳統;變革與創新傳統山水畫先有設色,後有水墨。且設色畫中又先有重色,後再淡彩。故畫史論晉人畫,都講「筆彩」,不講「筆墨」。其空勾無皴,平塗而稍暈染,影響及於隋展子虔創青綠勾填的染高法,遂使青綠山水成為傳統繪畫一大宗。故清人張庚稱「畫,繪事也,古來無不設色,且多青綠」。
  • 墨中有色:淺談山水畫中的色彩應用
    文|張尚編輯|立青傳統山水畫的筆墨,無論在表現符號還是表現手法上都是相當豐富的。黃賓虹在《談畫》中曾總結了古人的用筆之法,道出了自己的心得:指出筆法講究平、圓、留、重、變,用筆平要「一波三折」,「如錐畫沙」,用筆圓要如「折釵股」,留要如「屋漏痕」,重要如「金剛杵」,行筆時大小斜正,肥瘦長短,俯仰斷續,乃成變之筆法。筆墨之道精深奧妙已難琢磨,再加入色彩則更使創作者迷惑。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用筆用墨技巧:山水畫創作技巧,講究的是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畫面要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方式。在筆法上,要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在墨法上,要於以墨的濃淡乾濕為用法。整體畫面,要以潑破積烘為主導。這樣,創作的山水畫面,才是最美的「水墨暈章」。展現的是「如兼五彩」的效果,和厚重和氣韻的珍現。
  • 雲田畫論: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
    其箇中原因,一方面,由於繪畫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與人們的審美趣味有關;而更重要的一面是由於山水畫中,其樹木寄情寓意的特殊功用,使之與個人的志向喜好相結合,從形成有別其他畫家的獨特筆墨語言,並不斷得到強化和完善。本文就山水畫的樹木寓意性作一粗淺的探索,以求教於行家。關鍵詞:山水畫;寄情寓意;蒼松;枯木寒林;一、中國山水畫的發源。
  • 宋代山水畫再現風格的形成
    宗炳的這種夢想似乎在宋代山水畫作品中得到了實現。我認為宋代山水畫再現風格的形成有著以下幾方面原因。 山水畫自身的發展 山水畫獨立之前,還不是真正的山水畫,只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科門類是宋代山水畫再現風格形成的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
  • 家裡掛旭日東升山水畫真的好嗎?你可別犯渾!
    在家庭客廳裝飾字畫中,旭日東升山水畫因為吉祥美好的風水寓意成為眾多家庭裝飾的首選。  家中或辦公室懸掛一幅旭日東升山水畫祝家庭幸福,和平安康;生意紅紅火火,財源滾滾而來。今天易從字畫商城小編給大家展示幾幅旭日東升山水畫,供其大家欣賞、選購!
  • 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文/一者書法的表現對象是漢字,經過一點一畫的書寫構成一個漢字,書寫這個過程由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有了筆法一說。書寫每一個點畫皆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過程,期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筆法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楷書產生,由使轉開始有了提按,最能說明筆法問題的是楷書。
  • 喻建十《山水畫基礎概論》——山水畫的基礎墨法(下)丨三品課堂
    上節課,喻建十老師為我們講解了山水畫基礎墨法中的破墨和潑墨技法。本節課,老師將教我們怎樣解決破墨與潑墨技法結合運用的難題,並講解基礎墨法中的積墨技法。名家簡介喻建十·1959年生,字九可。齋號不動容齋、小易簡樓。
  • 藍瑛山水畫深得宋元人筆意,單憑「青綠荷葉皴」,就能傲立畫壇
    文|夏紹毅【摘要】:藍瑛的山水畫從宋元人築基,並深得其筆意,但未被束縛,自創「青綠荷葉皴」,在山水畫發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本文通過藍瑛的存世山水畫,試分析他的的「青綠荷葉皴」有何特點,他是如何入古出新的?
  • 截筆筆法,你會用嗎?
    晉唐時期的書法作品都比較小,都是可以展於手掌的尺牘手札,這樣的用筆在小小的手札裡出現,可以說是非常明顯的,一眼就能被看出來,所以還是有很強的視覺的衝擊力的。 這種突然的中段,打破了常規的用筆,讓人突然精神為之一震,這種審美享受看到真跡就能體會到。
  • 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艾國|中國山水畫空間視角流變
    《龍宿郊民圖》 後期的燕文貴《江山樓觀圖》、許道寧《漁父圖》、屈鼎《夏山圖》、喬仲常《後赤壁賦圖》等,他們把視覺空間拉的更遠 《萬壑松風圖》為李唐於北宋晚期南渡前的山水畫作品,還有《長夏江寺圖》其中的構圖創新和技法,影響深遠。
  • 書法中的著名筆法「折釵股」及「屋漏痕」,是什麼意思?
    懷素將鄔彤所悟的「折釵股」筆法(「似古釵腳,為草書豎牽之極」)和盤託出。但顏真卿聽了卻不以為然,他笑而不語,甚至此後「經數月不言其書」。那麼,什麼是「折釵股」筆法?為什麼顏真卿會瞧不起這種筆法呢?「折釵股」的筆法,指轉折處的雖彎曲盤繞仍圓潤飽滿,將轉折節點隱藏起來的點畫。
  • 翕兮·陳傳席專欄|談二十世紀中國山水畫發展的趨勢
    吳慶雲學習之後,應用到他的山水畫中去,故略有新意。但吳慶雲才力不足,加之日本畫本同於中國畫,「變種」的成分不多,吳慶雲變法不足,反而失去了中國畫的筆法。骨力不足,類水彩,更不被當時的畫家承認。所以,他的變法是微不足道的。其藝術成就還趕不上在傳統基礎上即在自然狀態下進化的畫家。 二十世紀有成就的山水畫家應是: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其次還有一位賴少其。
  • 探討:對於山水畫的緣起因素
    他們面向山水,目遇神會,如痴如醉,而對現代化的高樓大廈,許多畫家卻手足無措,力不從心,這足以證明山水的「入畫性」特徵對山水畫藝術產生的重要意義。 主觀原因 上面談的是山水畫興起的客觀因素,但這種客觀因素沒有人的發現和審美觀照永遠只能是自在之物,而不會成為繪畫的表現題材。
  • 中國青綠山水畫的開山之作《遊春圖》
    上一篇我們講到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提到唐代張彥遠對其的評論,其中有一句「人大於山,水不容泛」,說明了當時在山水畫技法上尚處於起步階段,那麼接下來要講的這幅展子虔所作的《遊春圖》,則代表著中國山水畫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一個階段。
  • 古典筆法失傳久矣!
    虞對前人的筆法傳承見解獨特,他認為蔡邕、張芝、鍾繇、王羲之等人的筆法雖造意精微,但不是傳承而來,而是他們「自悟其旨」,自己悟出了書法用筆的真諦,從而創造了自己的筆法。 由此可知,唐代書家對於筆法有普遍性的自覺,具有強烈的傳承意識,所以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唐代留下的大量關於筆法的探討文獻,看到了那些打上唐代書法烙印的「古法」。
  • 行書筆法解析實用教程
    結體和筆法的規律。首先,要區別楷書和行書的筆法。行書則要改變這些楷書的筆法,儘量採用簡潔筆法。又如顏真卿的《江外帖》中的「耳」字長筆法(圖20)。米芾《烝徒帖》中的「寂」、「聲」兩字中的長筆(圖21)。還有董其昌行書對聯中的「聲」字的長筆法(圖22)。可見書法家常用這種超長筆法來變化布局,以白當黑,加重虛實變化。但是這種超長筆法在整幅作品中也不宜多用,用多了就顯得重複,反而起相反的作用。所以,要使用適當而有變化,只能偶爾出現,猶如畫龍點睛。
  • 帥好:紙上河山與老村境界——老村研究及山水畫新參照
    在這些矛盾面前,似乎只有令「人」消失,才能找到山水畫與時代——某種令人仰望或者絕望的平衡,儒學的自我修養得到視覺顯現。難點在於,道家的山水構想,與儒學的入世情懷,如何調和在一紙江山裡?石濤、八大均是這條路上的巔峰,我們也得正視,基本同時代的石濤與王原祁在各自開闢的兩條道路上,後繼者選擇了王原祁而非石濤,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