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實體器官,位於腹腔中右肋下部的後方,無論對於中醫愛好者還是西醫的醫生,對肝臟都不會感動到陌生,在兩個醫學領域當中,肝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尤其在血液調節方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中醫與西醫中關於肝與血液的關係。
首先,在西醫看來,人體的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臟和血管系統中周而復始地流動,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其中體循環是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流經全身的動脈、毛細血管網、靜脈,最後經上、下腔靜脈流入右心房的循環。接著開始肺循環:右心房的血液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後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兩者互相聯接,構成完整的循環系統。
在整個循環過程中,肝臟參與了重要的一部分。我們知道,肝臟有雙重血液供應,包括肝動脈和肝門靜脈,與腹腔其它的臟器血液的供應不同,肝動脈是來自心臟主動脈的動脈血,肝門靜脈主要收集來自消化道的靜脈血,富含營養物質,在肝細胞加工後,這些血液一部分排入血液中供機體利用,其餘的暫時貯存在肝細胞內,以備機體需要的時候利用。肝臟中的血管,最後都匯合成肝靜脈主幹,進入下腔靜脈,參與血液循環。
所以,在西醫學中,肝臟是重要的貯藏血液的臟器,是個「儲血庫」,在機體需要的時候提供一部分血液,保持人體的正常血液循環。
中醫學中明確提出肝臟具有「肝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僅僅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貯藏血液嗎?答案是否定的。
中醫中的肝藏血是指肝具有有貯藏血液、調節血量、收攝血液,防止出血的功能。具體表現如下:
1貯藏血液
《靈樞·本神》提到:「肝藏血,血舍魂」。肝如同「血庫」一般,能夠貯藏一定的血液,供人體活動所需,還可以起到制約肝陽,涵養肝氣,發揮其濡養臟腑組織、維持相應的功能。如《素問·五臟生成》記載:「故人臥血歸於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2調節血量
肝臟會依據機體需要,調節循環血量。如當機體處於安靜休息,或睡眠狀態時,機體所需血量減少,部分血液回流入肝貯藏起來;而當人體在工作,或劇烈活動時,機體所需血量增加,血液則由肝臟輸送到經脈,以供全身各組織器官所需。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臟。何也?肝主血海故也。」肝具有主疏洩、藏血功能,共同維持肝的貯藏血液與調節血量的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又有「肝主血海」之稱,充分說明了肝臟對全身血液調節的功能。
3收攝血液,防止出血
使血液收攝於經脈之中,不致溢出脈外而出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