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為什麼熱木星會如此巨大了

2021-01-19 博科園

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奇妙而有趣的事情。例如迄今為止發現的數千顆行星中,有許多行星比自己恆星系行星要大得多。大多數被觀測到的氣態巨行星都是圍繞著恆星運行。「熱木星」在質量上與木星或土星相似,但體積也大得多。

k2 - 132系統的藝術圖,以及在其主序列和紅色分支階段的星圖。圖片版權:Karen Teramura/UH IfA


自從7年前天文學家第一次對一個太陽系外的氣體巨行星的大小進行限制以來,為什麼這些行星如此巨大的奧秘就一直存在。由於最近在k2 - 132和k2 - 97系統中發現了兩顆行星,這是由夏威夷大學天文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利用克卜勒任務的數據做出的,科學家相信我們正在接近答案。


這項研究詳細描述了這一發現——「與K2的雙重測試再度膨脹,有兩個非常相似的行星圍繞著紅巨星」——最近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該團隊由夏威夷大學的研究生Samuel k . Grunblatt領導,包括雪梨天文研究所(SIfA)、加州理工學院、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CfA)、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SETI研究所、以及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


對木星大小的太陽系外行星的概念圖,軌道相對靠近恆星(aka)「熱木星」)。圖片版權:NASA/JPL-Caltech)


由於這些行星的「熱」性質,它們不同尋常的大小被認為與進出其大氣的熱量有關。已經有一些理論來解釋這個過程,但是沒有任何測試方法可用。正如Grunblatt解釋的那樣:由於我們沒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來觀察一個特定的行星系統是如何發展的,行星膨脹理論很難證明或證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Grunblatt和他的同事們搜索了NASA克卜勒任務(特別是它的K2任務)收集的數據,以尋找「熱木星」軌道運行的紅巨星。這些恆星已經脫離了它們生命周期的主序列,進入了紅巨星分支(RGB)階段,其特徵是大規模的膨脹和表面溫度的降低。

其結果是紅巨星可能會超過環繞地球的行星,而那些曾經遙遠的行星將會開始接近軌道。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科學與探索理事會成員埃裡克·洛佩茲提出的一項理論:如果恆星的直接能量輸出是膨脹行星的主導過程,那麼紅巨星的軌道就會膨脹。


到目前為止搜索已經發現了兩顆行星——k2 - 132b和k2 -97 b——軌道周期(9天)、半徑和質量幾乎相同。根據觀察,研究小組能夠精確地計算出兩顆行星的半徑,並確定它們比木星大30%。夏威夷Maunakea的W.M.凱克天文臺的後續觀察也顯示,這些行星的質量只有木星的一半。


從原恆星(左側)到紅巨星(右方)到白矮星(極右)的恆星的生命周期。圖片版權:ESO/M. Kornmesser


研究小組利用模型追蹤行星及其恆星的演化過程,使能夠計算出行星從恆星吸收的熱量。當這種熱量從它們的外層轉移到它們的深層內部時,行星的體積增大,密度降低。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雖然行星可能需要增加的輻射來膨脹,但它們得到的數量低於預期。


雖然這項研究的範圍有限,但格倫布拉特和他的團隊的研究與這一理論相一致,即巨大的氣態巨行星因其恆星的高溫而膨脹。其他證據表明:恆星輻射是一個巨大的氣體巨人需要極大地改變它的大小和密度。這無疑是重要的,因為我們自己的太陽也總有一天會離開它的主序列,這將太陽系行星系統產生巨大的影響。

因此,儘管在幾十億年之後,研究遙遠的紅巨星及其行星的經歷將有助於天文學家預測我們的太陽系將經歷什麼,。正如Grunblatt在IfA的新聞聲明中解釋的那樣:研究恆星演化對行星的影響是一個新領域,無論是在其他太陽系還是我們自己的領域。」通過更好地了解行星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可以開始確定太陽的演化將如何影響地球上的大氣、海洋和生命。


希望未來的調查能夠幫助解決行星膨脹理論之間的爭論。在他們的努力下,Grunblatt和他的團隊最近獲得了使用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的獎勵,他們計劃用它來進一步觀察k2 - 132和k2 - 97,以及它們各自的氣態巨行星。


在未來的幾年裡,圍繞著紅色巨星的行星的搜尋工作也將加強,將部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測量衛星(TESS)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這些任務將分別在2018年和2019年發射,而K2任務預計將持續至少一年。


博科園|文:Matt Williams/Universe Today

參考期刊《天文學報》

DOI:10.1089/ast.2018.1965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系產品購物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App:博科園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年輕「熱木星」被發現,何為熱木星,又與木星是什麼關係?
    史上最年輕熱木星被發現,近日NASA的行星獵手苔絲探測器,和最近退役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的數據,幫助我們發現了已知最年輕的熱木星。那什麼是熱木星呢?它與木星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 熱木星風雲錄
    這些行星多是類似木星、土星的巨大氣態行星。不過,它們距離自己的恆星都非常近,有著太陽系中木星的身材,卻出現在了水星的位置。在恆星熾熱光輝的照耀下,這些行星溫度非常高,所以天文學家稱其為熱木星。同恆星比起來,行星的體積顯得很不起眼,再加上距離遙遠。要用望遠鏡直接分辨出來太陽系外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搜索它們也都是依靠間接手段。
  • 為什麼木星有如此多顆衛星?
    科學家將原因歸於其龐大的質量而進而擁有巨大引力。就在兩年前,當時天文學家又發現了12顆我們以前不知道的衛星。而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10年就發現了木星的前四個衛星,當時他看到在木星的軌道上有四個運行的天體,後人也稱它們為伽利略衛星。
  • 天文學家發現已知最年輕的熱木星
    「但是,除非我們在那裡尋找系外行星,否則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太陽系有多獨特,有多普遍。系外行星科學家正在發現我們的太陽系如何適應宇宙中行星形成的大局。」    根據天文學家的說法,有三個主要的假設可以解釋木星是如何離它們的母星如此近的。
  • 解釋熱木星水失蹤之謎
    天文學家發現一些熱木星(離母恆星軌道非常近的行星),看起來晴空萬裡,卻有著強烈的水信號;另外一些同類顯示有雲和霾,實際水信號卻很弱——不過兩者似乎都隱藏有含水的信號。觀測顯示,行星大氣的成分種類遠比想像的多,還讓我們得以洞悉我們銀河系中行星組成及大氣的廣泛性。本研究的十顆熱木星。
  • 迄今為止密度最小的熱木星被發現了!每立方釐米僅0.135克!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種被稱為「熱木星」的巨大外星世界,可以像氣球一樣膨脹。之前的研究表明,一些熱木星異常的大,但此前的觀測並不是特別的大,這表明它們絕對膨脹了,具體原因尚不清楚,科學家猜測可能是由於它們的恆星的熱量。然而,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的Luigi Mancini表示:「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一些熱木星如此膨脹。
  • 首次計算出:系外行星「熱木星」磁場,比木星強很多倍!
    許多這樣的恆星系統包括天文學家所稱的「熱木星」。這些都是巨大的氣態行星,被認為與太陽系的木星相似,但圍繞它們恆星運行的距離很近,通常大約是恆星直徑的5倍,或者大約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20倍。這樣的行星在其恆星磁場中運行良好,行星磁場和恆星磁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持續且強烈。之前的研究已經對系外行星磁場「設置」了上限,例如從無線電觀測或純粹從理論推導而來。
  • 天文學家首次計算出:系外行星「熱木星」磁場,比木星強很多倍!
    許多這樣的恆星系統包括天文學家所稱的「熱木星」。這些都是巨大的氣態行星,被認為與太陽系的木星相似,但圍繞它們恆星運行的距離很近,通常大約是恆星直徑的5倍,或者大約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20倍。磁場「喜歡」處於低能量狀態,如果橡皮筋一樣扭曲或拉伸磁場,就會增加磁場中儲存的能量,熱木星的軌道非常接近母恆星,因此行星的磁場可以扭曲和拉伸恆星的磁場。
  • 發現一顆奇怪熱木星,公轉周期僅18小時,不幸的是,它將被破壞
    這顆巨大的行星環繞其主恆星運轉一周只需要18.4小時,還不到一個地球日。可以說這顆行星的運載速度相當快。之所以會轉得這麼快,主要原因就是它與主恆星的距離非常近。一般來說,行星環繞主恆星運轉的周期長短主要與其與主恆星的距離有關係,離主恆星越遠,完成一個公轉周期需要的時間就越長。
  • 熱木星的強大讓科學界側目!
    但是你知道嗎?磁場也有高低強度之分,像我們地球的磁場大約是0.5高斯,也就是5-6*E-5特斯拉(50-60μT),而一塊普通磁鐵周圍的磁場強度大約為10T(特斯拉)這個數量級!而我們的木星呢?磁場高達4.3高斯,是地球的8倍有餘!不得不說,木星不愧是我們太陽系最大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熱木星多個特點
    熱木星是最早發現系外「星種」之一,也被稱為「烤爐」,是類似於木星的氣體巨行星,由於離主恆星很近,在熱力炙烤下泛著泡泡。1995年,瑞士天文學家通過計算徑向速度發現了一顆熱木星51 Pegasi b,隨後又發現了幾十顆。2005年,斯皮策第一個探測到了熱木星發出的光。
  • 60光年外,有一顆超級地球燃燒著,地球的未來有可能也會如此
    由於熱木星離主恆星非常近,所以它外圍的物質在不斷蒸發。超級地球自然也是如此,它離恆星的距離只有0.07個天文單位,這個距離是水星軌道的50分之一。如此近的距離,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它表面的溼度有多高了。超高的溼度它讓成為一顆真正的煉獄星球,而且它和那個熱木星一樣,也是處於不斷蒸發狀態,可能用不了多少年,它的大氣層不斷被剝離,然後其它的物質也被剝離,最後留下一個緻密的金屬內核,也有可能最後連這個內核也會被蒸發掉。
  • 科學家發現一顆尚在襁褓的恆星,它的身邊竟出現4顆熱木星
    在有能力探索浩瀚宇宙之前,我們會認為地球是宇宙內最強大的超級星球,星球上生存著多種生物,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般來說,如此稚嫩的恆星難以孕育出熱木星這類比較強悍的行星。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此顆嬰兒恆星附近竟出現了四顆熱木星!其中一顆質量約為木星質量11倍的耀眼熱木星還十分「依戀」它,這顆熱木星的公轉周期僅為9天!從理論上來說,這顆公轉周期僅為9天的熱木星理應不存在,因為在如此近的距離內,氣態巨行星難以生存。
  • 四顆氣態巨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巨大?
    四顆氣態巨行星為什麼會如此巨大?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海海,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這些由太陽系烤出的截然不同的行星相當大,由氣體組成,這些巨無霸完全沒有固態表面。
  • 最年輕「熱木星」帶來行星形成史新見解
    「熱木星」是一種氣態巨行星,它的公轉軌道非常接近於它的宿主恆星「熱木星」(hot Jupiter)是這類遙遠天體中最有趣的一類行星。這些以氣體為主體的行星不僅與木星的大小相似,而且軌道非常接近它們的宿主恆星,公轉一周只需18小時。在太陽系中沒有這樣的天體,離太陽最近的行星都是類地行星,它們的軌道也都離太陽更遠一些。時至今日,熱木星依然隱匿在迷霧之中:它們是在靠近恆星的地方形成的?還是在向內遷移之前在更遠的地方形成的?
  • 發現周期最短的熱木星,一年只有18個小時!
    此前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這些行星為天文學家提供了研究行星系統的機會,這些行星系統與我們之前所熟悉概念背道而馳,這包括特別巨大的氣體巨星,大小是木星的許多倍(也就是「超級木星」),還有那些繞軌道特別靠近太陽的行星,也被稱為「熱木星」。傳統的觀點認為,氣體巨星應該存在於遠離太陽的地方,並且擁有可以持續十年或更長時間的長軌道周期。
  • 系外行星和太陽系如此不同,它們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爭論不已
    不僅如此,這些高溫的行星普遍非常巨大,有的甚至比木星還大。它們都是好木星一樣的氣體巨星,所以科學家們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熱木星。這些現象都讓科學家非常困惑,所有的困惑最終都匯總為一個問題:為何太陽系的氣體巨星都在幾億公裡以外,而系外行星的氣體巨星卻如此靠近宿主恆星呢?
  • 光線反射率不到1%,讓「熱木星」理論出現了缺陷
    可是生活在現代的我們通過先進的科技技術已經知道這些行星的本質,它們並不是傳統中講述的那樣由「五行」構成的,它們只是碰巧有了這些名字相對應的顏色,而當時的人們觀察到了這一點,因此才有它們與「五行」學說的聯繫。而在最近,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行星,這個行星被發現的時候連見慣了宇宙中各種情況的科學家都為之震驚。
  • 王者榮耀:終於知道什麼叫「人機」,終於知道為什麼你噴他,也沒有...
    王者榮耀:終於知道什麼叫「人機」,終於知道為什麼你噴他,也沒有任何反應! 大部分玩家都有過如此的經歷,很多時候,我們會匹配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隊友,俗稱「人機」。他們的舉動都很怪異。比如說只會傻傻的走一條線路,另一邊打團也不去援助,最煩的,是不管你在頻道外面說什麼話,從來都不見他有回應。
  • 科學家發現「熱木星」大氣層隱藏著水分子
    科學家對10顆「熱木星」行星進行勘測,發現它們大氣層中隱藏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