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揭:脂肪細胞是調控脂肪生成的關鍵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脂肪細胞(adipocytes)的發育和分化在肥胖症的病因和發病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多項研究已對脂肪的前體細胞進行了研究,但我們對它們的體內起源和特性的理解還不完整。近日,科學家們採用高解析度的單細胞轉錄組學技術,「點亮」了脂肪組織內不同類型的基質細胞,或有助於提高我們控制肥胖和胰島素敏感性的能力,從而治療包括2型糖尿病在內的代謝疾病。

這項研究以「A stromal cell population that inhibits adipogenesis in mammalian fat depots」為題於6月20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 Federale de Lausanne, EPFL)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idgeno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urich, ETHZ)的科學家們表示,「在小鼠模型中利用單細胞轉錄組的解析能力,我們可以發現皮下脂肪組織基質中脂肪幹細胞和前體細胞的不同亞群。」

單細胞轉錄組可同時繪製數千個獨立細胞的基因表達「快照」,由於同一亞群的細胞具有相似的基因表達譜,因此科學家們可以根據細胞的分子相似性對細胞進行分組。

利用這種方法,科學家們首先發現了小鼠的脂肪組織中的幾種基質細胞亞群。隨後,研究小組分離出這些亞群,並研究它們的細胞行為。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發現其中一個亞群不僅不能分化成脂肪細胞,還通過分泌機制積極抑制其他脂肪前體細胞形成脂肪。研究人員將這類細胞命名「脂肪生成調節細胞(adipogenesis-regulatory cells,Aregs)」。

Fat cell development may be suppressed by a newly identified subpopulation of regulatory cells in th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of fat tissue. These cells, called adipogenesis-regulatory cells, or Areg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at tissue of mice. Subsequently, a type of Areg was found in human fat tissue. (Left) Mature human fat cells grown in a Petri dish (green, lipid droplets). (Right) A section of mouse fat tissue showing, in the middle, a blood vessel (red circle) surrounded by Aregs (arrows). [Bart Deplancke/EPFL]

更重要的是,科學家們在人類脂肪組織中同樣發現了類似的脂肪形成抑制細胞群。這些發現提供了一種希望,即Aregs可以被用來調節人類脂肪組織的可塑性。從長遠來看,這可以提高我們控制肥胖和胰島素敏感性的能力,從而治療包括2型糖尿病在內的代謝疾病。

「我們的研究表明,仍有許多人類細胞類型有待發現,」ETHZ的Christian Wolfrum博士說。「其中有一些可能對醫學有重要意義,比如我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的Aregs。」

「控制脂肪細胞的形成不僅對改善新陳代謝健康很重要,」EPFL的Bart Deplancke博士補充說,「它對延緩衰老也很重要,因為一些組織,如骨髓和肌肉,會隨著時間積累脂肪,這對對自身功能有負面影響。因此,我們的發現具有廣泛的生物醫學意義,我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更多地了解這些有趣的細胞。」

責編:浮蘇

參考資料:1)Fat Cell Suppressor Emerges from the Stromal Shadows

原標題:意外!Nature首揭:調控脂肪生成的關鍵細胞

相關焦點

  • miR-17-5p調控低氧誘導因子1α介導脂肪細胞分化及血管生成的分子機制
    背景:miR-17-5p能夠調控脂肪細胞分化,但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低氧誘導因子1α能夠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基因轉錄促進血管生成,且對脂肪細胞生成具有調控作用,然而低氧誘導因子1α調控脂肪細胞分化和血管生成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清楚。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因此,如何在保證瘦肉率、不提高皮下脂肪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肌內脂肪含量和生產優質豬肉,是改善豬肉品質的關鍵和難點所在。目前,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等已成為研究熱點之一。本文主要從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及其分化沉積調控的關鍵基因、信號通路等方面綜述了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的相關研究進展。1 、肌內脂肪細胞來源在哺乳動物中,主要有棕色、米色和白色3 種脂肪細胞。
  • Nature:GWAS分析發現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新基因位點
    2015年2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著名國際期刊nature發表了多國科學家共同研究的一項最新成果,他們對大量人群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發現了許多影響人體脂肪分布的基因。這一研究成果為進一步了解基因如何影響人體脂肪分布和肥胖提供了重要啟示。 研究人員指出,身體的脂肪分布是一種遺傳性狀,同時也是預測代謝不良結果的有效指標,不依賴於全身性肥胖。為進一步理解脂肪分布的基因基礎以及其與心臟代謝特徵的分子聯繫,研究人員對多達224459個人的腰圍臀圍相關特徵進行了全基因組關聯性分析。
  • 成人脂肪細胞數量終生不變
    在研究中,Spalding小組對687位受試者進行了腹部脂肪活體切片,這些人中有胖有瘦。隨後,研究人員紀錄下他們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以及脂肪細胞的數量和大小。結合此前在孩童中的類似研究數據,Spalding等人發現,脂肪細胞的平均數量在大約20歲之前會持續增加,之後就會保持相對恆定,並且與體重指數密切相關。
  • 西安交通大學等提出肥胖發生的力學調控規律
    西安交通大學等提出肥胖發生的力學調控規律 張行勇/中國科學報 2020-05-27 08:29
  • 研究發現脂肪前體細胞分化命運的重要調控機制
    博士研究生劉軻莉以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 Scd1)為研究切入點,首次揭示了Scd1與琥珀酸之間的調控關係,及其決定脂肪前體細胞向米色脂肪細胞分化的調控機制,為預防和治療肥胖及相關代謝紊亂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米色脂肪細胞,一種能夠消耗脂肪進行呼吸產熱的「好」脂肪,被認為是抵抗肥胖的有效治療方式而備受關注。
  • 【科技前沿】王福俤/閔軍霞/謝黎煒團隊合作揭示轉鐵蛋白受體調控...
    該研究表明轉鐵蛋白受體(Transferrin Receptor 1, Tfr1)通過特異機制調控棕色/米色脂肪細胞功能和發育。在米色脂肪形成過程中,活化的缺氧誘導因子HIF1α通過轉錄調控Tfr1表達促進鐵吸收從而維持線粒體功能;在棕色脂肪發育過程中,Tfr1以非鐵依賴的方式調控棕色脂肪與白色脂肪、肌細胞的轉分化。
  • Cell Metab:維持脂肪細胞棕色化需要抑制自噬過程
    最近,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他們發現自噬介導的線粒體清除是導致米色脂肪細胞向白色脂肪細胞轉變的一個關鍵調控過程,抑制該過程可以維持米色脂肪細胞的形態和功能
  • Nature Metabolism七月刊推薦
    但這些措施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響個人的代謝水平:不允許外出會使得運動減少,導致肌肉含量減少、葡萄糖水平升高、脂肪生成增多。除此之外,長期隔離在家,也會增加疫情所導致的焦慮、恐懼和抑鬱。STAT3的非基因組作用在此前未受重視,然而本研究表明了激活交感神經同時增強脂肪細胞脂解和FAs氧化的作用,從而揭示了代謝調控的新通路。 脂肪形成是祖細胞(如間充質幹細胞)和前脂肪細胞分化成熟的過程。STAT家族蛋白通過磷酸化、核易位和基因激活等方式調控脂肪形成。其中,STAT3是一種促有絲分裂信號蛋白,在脂肪形成的增殖期通過酪氨酸磷酸化被激活。
  • 脂肪細胞或是關鍵,減脂就不會迷茫……
    人體內有三種脂肪組織,絕大多數都是白色脂肪組織,它們廣泛分布在皮下和內臟周圍,主要的作用是將機體剩餘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和在機體能量需求時釋放游離脂肪酸;白色脂肪細胞也合成和釋放脂肪因子,調節代謝穩態。
  • PNAS:感知溫度的脂肪細胞
    一項研究說,褐色脂肪會響應神經系統感知到的寒冷溫度從而把化學能轉化成熱,而與褐色脂肪不同,一小組白色脂肪細胞能夠直接感知溫度的變化,從而激活參與產熱的基因。為了幫助人體在冷環境中維持體溫,神經系統通過激活脂肪細胞中的β-腎上腺素受體(β-AR)從而在褐色脂肪中刺激產熱或生熱作用。
  • Nature communication:科學家發現重要肥胖基因FTO促肥胖機制
    2015年4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他們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脂肪含量與肥胖相關基因(FTO)能夠通過調節脂肪前體細胞的有絲分裂克隆擴增,影響脂肪生成,而這一過程是通過增強促脂肪生成因子RUNX1T1的表達實現的。
  • 單細胞測序助力找到米色脂肪祖細胞新型標誌物—CD81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增加米色脂肪的生成對於人體的健康大有脾益,它不僅可以燃燒脂肪,還能增強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減少WAT的炎症反應和纖維化,對於維持人體的代謝穩態具有非常重要和積極作用【2】。目前的研究發現米色脂肪細胞可以由一類特定的脂肪祖細胞(adipocytes progenitor cells, APCs)分化產生,也被稱之為Beige APCs。但是,如何將這一類APCs與其他細胞準確區分開來以及米色脂肪細胞的分化過程是如何被調控的?這些重要的科學問題仍未得到很好的回答。
  • 讓癌細胞心甘情願服毒的秘訣竟然是脂肪細胞?
    它們會不斷為癌細胞提供能量,並且促進腫瘤血管生成,完全成為了癌細胞的「能源基地」。但科學家也看中了這一特性,往腫瘤周圍的脂肪細胞中添加藥物,這樣癌細胞也就會在吸收能量的過程中,吞下大量藥物。 癌細胞的「能源基地」 雖然科學家認為,大多數腫瘤區域會受到慢性炎症的影響,並以此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使腫瘤體積增大。但已經有證據指出,炎症產生的根本原因可能並不是炎症細胞,而是脂肪細胞。
  • Cell metab:骨髓來源前體細胞可促進人類脂肪生成
    2015年7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點: 該研究共招募了65名接受過異源基因骨髓或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的病人 供體來源的脂肪細胞對骨髓移植病人整個生命中全部脂肪細胞的貢獻佔10% 皮下脂肪細胞中供體來源的DNA所佔比例在肥胖個體中更高
  • 梳理利用白色脂肪棕色化治療肥胖最新進展
    他們在小鼠的白色脂肪細胞中刪除了FLCN基因,讓TFE3進入細胞核,隨後TFE3結合到DNA上激活了細胞代謝的一個關鍵調控因子PGC-1β,該分子隨後激活了一系列參與棕色化程序的基因。FLCN 敲除小鼠的白色脂肪細胞中產生了更多的線粒體,並且細胞內的其他結構也發生改變,線粒體的氧氣消耗能力更強,基因表達的模式也出現了不同,白色脂肪細胞變得更像棕色脂肪細胞。
  • 做脂肪填充成活率太低,你面部脂肪填充能保持多久,都是故事!
    你說同樣都是做的面部脂肪填充,你的存活率為什麼比別人低,有人覺得存活率有點玄乎,為啥我做完沒效果,別人做完三個月面部卻滿滿當當的,其實存活率向來有跡可循,脂肪的存活需要依靠毛細血管來輸送所需營養,而毛細血管的生成依靠周圍ACME—TEA經過這個血管生成的過程,有新生血管的長入和進一步包裹,來使填入的脂肪獲得新的生命力,在受區生生不息,長久生長。
  • 文獻解讀|NADP/FTO對m6A的調控影響脂肪的生成
    作者最後利用轉基因小鼠來證明NADP通過FTO來調控mRNA的m6A水平。構建FTO敲除小鼠,利用HFD誘導小鼠模型發現,FTO基因敲除減少了HFD誘導的小鼠體重增加和脂肪生成。利用NADP和Vc處理WT和FTO敲除小鼠,發現Vc顯著增強了脂肪墊中DNA 的5hmdC,而沒有顯著增加DNA的5mdC水平。相反NADPH顯著減低了WT小鼠的m6A水平,而Vc對m6A的影響很小。
  • ...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
    清華藥學院陳立功課題組發文揭示神經外單胺轉運體作為脂肪細胞兒茶酚胺清除新機制清華新聞網1月22日電 1月17日,清華大學藥學院研究員陳立功課題組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PLOS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3型有機陽離子轉運蛋白作為一種新型脂肪細胞兒茶酚胺類物質運載途徑並介導白色脂肪棕色化過程
  • 甘油二酯可有效減少脂肪攝入-甘油二酯人體脂肪代謝的關鍵因素
    原標題:甘油二酯可有效減少脂肪攝入-甘油二酯人體脂肪代謝的關鍵因素脂肪又稱三脂醯甘油或甘油三酯,其中甘油的分子比較簡單,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