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生物礦物盔甲首次發現 對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2020-12-06 騰訊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最大的一種,圖片中它正將下顎伸向「A. echinatior」切葉蟻,而後者工蟻身上有一層富鎂方解石盔甲,保護它們免受襲擊。圖源:《自然·通訊》在線版/Caitlin M. Carlson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發現也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所謂的生物礦物,是指動植物體內的無機礦物材料——骨、牙、軟體動物殼、植物維管束等。對於動物來說,經過20億年物競天擇的優化,生物體結構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動物的生物礦物則一般會在特定生物條件下形成,其具有特殊的高級結構和組裝方式,可作為一種生物器官。

科學家認為,不可溶的鈣鹽,譬如碳酸鹽和磷酸鹽應是廣泛存在於整個生物世界,其許多種沉澱物被用作支撐結構或者是硬組織,進而部分才會出現在動物的骨骼或其他堅硬部位上。

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逾5.5億年前就開始了,但人們此前只在甲殼類動物身上發現了這種盔甲,如龍蝦等海洋動物,在此次研究之前,在昆蟲中還從來沒見過。

根據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家卡梅隆·庫裡及其同事的研究報告,他們此次在名為「A. echinatior」的切葉蟻工蟻的外骨骼上,發現覆蓋了一層富含鎂的方解石盔甲。研究團隊發現,這個盔甲會隨著切葉蟻的成熟而生長,增加它們的外骨骼硬度,並近乎覆蓋整個身體。

研究人員觀察到,有生物礦物外骨骼的工蟻在遇到巨首芭切葉蟻時,存活的可能性比沒有生物礦物外骨骼的工蟻更大。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最大的一種,當它攻擊「A. echinatior」切葉蟻時,後者工蟻身上的一層富鎂方解石盔甲可保護它們免受襲擊。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這種盔甲還有助於保護它們不被金龜子綠僵菌這種致病真菌感染。

研究團隊認為,在一種人們已經研究較為透徹的昆蟲物種中,新發現了這種盔甲,說明我們對自然界的認知還遠遠不夠,同時,也說明生物礦物身體盔甲比人們之前認為得更加普遍。

文/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昆蟲生物礦物盔甲首次發現,對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發現也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所謂的生物礦物,是指動植物體內的無機礦物材料——骨、牙、軟體動物殼、植物維管束等。對於動物來說,經過20億年物競天擇的優化,生物體結構幾乎是完美無缺的,動物的生物礦物則一般會在特定生物條件下形成,其具有特殊的高級結構和組裝方式,可作為一種生物器官。
  • 昆蟲生物礦物盔甲首次發現
    科技日報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發現也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 美國科學家在昆蟲世界發現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美國科學家在昆蟲世界發現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科技日報 | 2020-12-01 09:43:16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 昆蟲世界發現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最大的一種,它正將下顎伸向有一層富鎂方解石可做盔甲的工蟻,盔甲可保護後者免受襲擊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研究論文,報導了研究者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該論文稱,這種裝甲在海洋生物中大量存在,但在一種切葉蟻身上發現這種盔甲或對科學家理解盔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並能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 國際最新研究:昆蟲世界發現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最大的一種,它正將下顎伸向有一層富鎂方解石可做盔甲的工蟻,盔甲可保護後者免受襲擊。圖片來自Caitlin M. Carlson。自然科研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研究論文,報導了研究者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 昆蟲世界(切葉蟻A. echinatior)發現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
    CARLSON / AFP)(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最新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種盔甲此前只在海洋生物中存在,但現在在一種昆蟲身上發現,令科學家們非常驚訝。這一發現對我們理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該發現也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 國際最新研究:在昆蟲中發現礦物盔甲
    【國際最新研究:在昆蟲中發現礦物盔甲】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動物學研究論文,報導了研究者在昆蟲世界發現的首個已知生物礦物身體盔甲。該論文稱,這種裝甲在海洋生物中大量存在,但在一種切葉蟻身上發現這種盔甲或對科學家理解盔甲的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並能拓寬人們對自然世界利用生物礦物的認知。 據了解,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逾5.5億年前就開始了。人們在甲殼類動物身上發現了這種盔甲,如龍蝦等海洋動物,但之前在昆蟲中從來沒見過。
  • 首次在昆蟲「切葉蟻」身上發現礦物盔甲
    沒有盔甲的巨首芭切葉蟻(左)和有盔甲的巨首芭切葉蟻(右)。(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生物研究團隊,周二(24日)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報告,指他們在一種螞蟻身上發現生物礦物身體盔甲,是首次在昆蟲世界發現這類常見於甲殼類生物和海洋生物的盔甲。團隊在一種名為巨首芭切葉蟻的工蟻外骨骼上,發現覆蓋了一層富含鎂的方解石盔甲,這個盔甲隨蟻成長而增加硬度,甚至幾乎覆蓋全身。
  • 首個被「礦物」包圍的生物被發現,真正的身披盔甲,可惜是害蟲
    據報導,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團隊在英國的《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示在昆蟲世界裡,發現了首個生物礦物身體盔甲,這次發現對於研究生物演化來說,意義重大。簡單來說,就是在生物的體內,出現了無機礦物質材料,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出現這種「生物礦物骨骼」,一般來說,只有一些特殊的生物才有,而且它們擁有「生物礦物骨骼」,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演化才擁有的。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領域研究員李鴻傑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合作,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首個昆蟲生物礦物盔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生物礦物骨骼的演化從距今5.5億年前就開始了,許多動物的骨骼和牙齒都有含鈣的礦物質,螃蟹和龍蝦等甲殼類動物的外殼和其他身體部位也有礦化的成分。但在此之前,任何一種成年昆蟲中都未發現過方解石。科研人員發現,切葉蟻外骨骼上類似盔甲的塗層是由成千上萬微小的片狀晶體構成的,能夠硬化外骨骼。它們的化學成分是鎂含量很高的方解石。「盔甲」會隨著切葉蟻的成熟而增加硬度,並近乎覆蓋全身。
  • 科學網—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
    切葉蟻工蟻(左)身上有一層富鎂方解石「盔甲」,保護它們免受對手(右)襲擊。圖片來源:Caitlin M.Carlson 本報訊(記者馮麗妃)寧波大學植物病毒學領域研究員李鴻傑與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者合作,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首個昆蟲生物礦物盔甲。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
  • 科學家首次發現昆蟲礦物盔甲—新聞—科學網
    巨首芭切葉蟻兵蟻是切葉蟻族群中中最大的一種,它正將下顎伸向切葉蟻工蟻Acromyrmex echinatior,而後者主要工蟻身上有一層富鎂方解石可做「盔甲」,保護它們免受襲擊。圖片來自Caitlin M.
  • 切葉蟻身上發現首個生物礦物盔甲
    一路上,這些昆蟲要勇敢對抗各種捕食者,還要經常與其他螞蟻交戰。 新的事實證明,切葉蟻要比我們之前想像的還要頑強。 一項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在一種中美洲切葉蟻的外骨骼上發現了天然的甲殼。這種類似盔甲的塗層由鎂含量很高的方解石構成,這種塗層在之前只被發現存在於另一種生物結構中:海膽的牙齒,它可以磨碎石灰石。
  • 南京專家發現傳粉吸血昆蟲演化新證據
    阿紐蠍蛉傳粉復原圖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提供)傳粉和吸血昆蟲的早期演化研究有新進展!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通過對約1億年前白堊紀緬甸琥珀中昆蟲化石的研究,揭示了這類生物長口器的起源,對我們了解歷史時期昆蟲植物的協同演化也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於3月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中生代存在著一類特殊的長翅目昆蟲——中生蠍蛉,它們具有特化的、明顯伸長的口器,被認為是被子植物大輻射之前的裸子植物的重要傳粉者。」
  • 中國「百裡鋼城」首次發現稀土礦 具有重大意義
    原標題:四川攀枝花二疊紀碳酸巖- 稀土礦化鹼性雜巖的發現及意義來源: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調查中心網站摘要:通過1∶5萬礦產地質調查,在攀枝花紅格釩鈦磁鐵礦區首次發現二疊紀(262.4~258.9Ma)火成碳酸巖-氟碳鈰礦化鹼性雜巖,呈脈狀、網脈狀或巖枝/株狀侵位於釩鈦磁鐵礦體或礦化鐵鎂質巖體中,初步分析稀土礦品位達0.3%~0.4%,Nb2O5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首頁 » 人物 »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模擬生物礦化合成碳酸鈣礦物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來源: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 科研人員獲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認識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生物可以感應並利用地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但學界尚未解決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趨磁細菌是一類研究較為深入的感磁生物,它們在細胞內合成納米級、生物膜包被、鏈狀排列的鐵磁性顆粒——磁小體,磁小體的主要功能和磁羅盤類似,可幫助這類微生物進行感磁定向。
  • 地質地球所等獲得感磁微生物起源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新認識
    自然界中微生物、昆蟲、魚類、鳥類、哺乳動物等生物可以感應並利用地磁場進行定向和導航,但學界尚未解決生物感磁的起源和演化問題。趨磁細菌是一類研究較為深入的感磁生物,它們在細胞內合成納米級、生物膜包被、鏈狀排列的鐵磁性顆粒——磁小體,磁小體的主要功能和磁羅盤類似,可幫助這類微生物進行感磁定向。趨磁細菌是地球上已知出現最早的感磁生物,是研究生物感磁起源和演化的突破口。
  • 中外科學家構建昆蟲演化時間表
    昆蟲似乎無處不在,但它們在地球上的演化歷史卻長期懸而未解。中外科學家6日宣布,依託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他們成功構建迄今最可靠的昆蟲系統演化樹,解決了一系列昆蟲演化研究中的難題。  這項成果當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