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頭美洲鳶,學名為Leptodon cayanensis,別名灰頭鳶,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隼形目、鷹科、蜂鷹亞科、美洲鳶屬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Grey-headed Kite,命名人為Latham,命名時間是1790年。
灰頭美洲鳶體長46-53釐米長,翼展90-110釐米,體重415-643克。幼鳥類似成鳥,但色彩略有化,體羽一樣,但頭上是黑冠,脖子白色。頸部和上體、下體有黑色條紋。為晝行性猛禽。嘴、腳強健並具利鉤,適應於抓捕及撕食獵物。喙基具蠟膜;翅強而有力,善疾飛及翱翔。索顎型頭骨。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
此物種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闊葉林、針葉林和混交林中,尤以疏林和林緣地帶較為常見,有時也到林外村莊、農田和果園等小林內活動,常單獨活動,有時也見停息在高大喬木的樹梢上或林內樹下部的枝叉上。出現在低地比較少,主要集中在成熟的中海拔森林植被和沿森林邊緣,也在高海拔沼澤森林,乾燥森林棲息,喜歡在森林冠層和邊緣活動。經常在水源附近狩獵。
在墨西哥這一物種生活在沼澤森林和熱帶常綠闊葉林周圍,也棲息在溼潤常綠森林的邊緣、紅樹林和河岸林地。在宏都拉斯沿河流兩岸都能找到,並且不限於雨林區域。在哥斯大黎加生活在森林的交界處、片狀森林和人工林。在巴拿馬一般棲息於海灣,那裡的鳥類在瀉湖幾乎被岸邊非常茂密的枝葉掩蓋,隱藏在枝繁葉茂的樹冠高層範圍,雖然在完整的森林最常見,但也出現在太平洋周邊的稀樹草原、溪流和沼澤的岸邊。 在哥倫比亞多生活在潮溼的森林和森林邊緣,特別是沿河流。在委內瑞拉出現在潮溼森林、稀樹草原和林緣,可達海拔2000米的高度。在阿根廷生活在溼森林和熱帶草原中的林地,經常在沼澤附近。
該物種在空中飛行移動速度很慢,這些鳶通常悄悄地棲息在簷篷和樹葉叢中,很少外露自己的面目,一般很難察覺。但在清晨或傍晚會發現它們單獨或成對飛行覓食。主要吃小型蛇類、蜥蜴、蛙、小型哺乳動物、鼠類、鳥、鳥卵和幼鳥等動物性食物。尤其是黃蜂,黃蜂和螞蟻,通常在飛行中捕食,能追捕雀類等小鳥。
該物種分布於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蓋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巴拉圭、秘魯、蘇利南、千里達及托巴哥、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
由於森林砍伐致使營巢場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加以遷徙期的亂捕濫獵,是影響種群數量的主要因素。一般不常見,在美國中部或安第斯山脈西部及亞馬遜範圍。種群下降是由於一些地區砍伐森林的結果。歸類為受國際鳥盟危物種。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該物種目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