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沼湖,在南極大陸上是非常常見的。南極洲的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的平均氣溫為-50℃,在一些地方的最低氣溫甚至可以低至-89℃,但是就算在如此低溫的條件下,一些區域的水仍然不會結冰,這些能夠長期保持無冰狀態的水域,就叫做冰沼湖。
對於這些冰沼湖的形成,科學家們研究了幾十年,才弄清楚其原因。一種解釋是,南極洲上空的狂風把湖面上剛剛形成的冰吹走了,另一種解釋是,較為溫暖的水從底下湧上來,阻止湖面結冰。
對於這兩種解釋,科學家們都通過結合實地考察和衛星圖像,找到了充分的證據。然而,有一個地方的冰沼湖,在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動用了大批的漂浮機器人、衛星圖像,甚至派出了攜帶科學儀器的海豹,都沒能弄清它的形成原因。
南極洲威德爾海(Weddell Sea)上的冰沼湖,人們最早在1974年的衛星圖像上發現了它。它當時出現在一座名為莫德山(MaudRise)的水下山脈附近,它異常的巨大,比紐西蘭整個國家的陸地面積還大。從衛星圖像上看,就像南極大陸上突然出現的一個巨大空洞。
威德爾海上的冰沼湖,並不會每年都如期而至,它的出現完全沒有規律。它在1975年和1976年分別出現過一次,在1976年之後就完全銷聲匿跡了。如此神出鬼沒的冰沼湖,讓其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讓科學家們摸不著頭腦。
直到2016年,它再次出現,這次的面積比較小,大概是1974年時的三分之一。科學家們沒有浪費這次機會,動用了多方資源,對其進行深入研究。2017年,它又出現了。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一些科學家將其與2017年頻繁的颶風活動聯繫起來,最終發現,這個巨大的冰沼湖並不是南極洲上的一個單一事件,而是一個全球現象。
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海洋學家史蒂芬·瑞斯(Stephen Riser)說:「這項研究表明,這實際上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必須都同時滿足一定的條件,並相互作用,巨大的冰沼湖才會出現。」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除了掌握幾十年前的衛星數據外,還有來自南大洋碳和氣候觀測與建模(SOCCOM)的數據,這是一個漂浮儀器系統,在南大洋中漂移,監測深至2000米水域的溫度、鹽度和洋流的數據。
而且,十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為南極象海豹裝備argos系統儀器,包括GPS和溫度和鹽度傳感器。提供了額外的數據流。綜合起來,這些數據足夠可以讓研究小組揭開這個神秘空洞的廬山真面目。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坎貝爾說:「最近的巨大冰沼湖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一種是異常的海洋條件,另一種是一系列非常強烈的風暴,幾乎是颶風造成的,它們在威德爾海上空盤旋。」
研究小組發現,當強勁的海風靠近南極洲海岸時,它們會在靠近莫德海的威德爾海的地方增加向上的混合。水下山脈莫德山周圍的海水會變得稠密,從而在上方形成漩渦,進而形成巨大的冰沼湖。
當海水鹽度特別高的時候,就像2016年一樣,冬季風暴會觸發一個循環反饋迴路,讓下面的溫水上升,並與空氣接觸而變冷。這使得水的密度增大,密度增大的水會下降,更多的溫水會湧上來,湧上來的溫水又會被冷卻,然後繼續下降,如此循環不斷。
研究人員說,這個巨大的空洞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氣候,因為南極洋底有一堆碳。這種現象會導致更多的深層水藻,將更多的海底水循環到海面上,更多的海底碳會被帶到海面上。
坎貝爾說:「數百年來,這種深層的碳儲存庫一直處於封閉狀態,但是通過這個巨大的空洞,加上劇烈的混合,海底的碳得到更多被釋放到大氣中的機會。」
「如果連續幾年發生這麼一次大規模的碳排放事件,我們的氣候系統真的會遭受重創。」我們人類自己向大氣中排放的碳已經夠多了,這些大規模的碳排放事件,在全球變暖愈演愈烈的今天,可以說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