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一個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資料庫

2021-02-23 今日值得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公布數據,截至本月 19 日止,全球 COVID-19 感染人數逼近 4,000 萬,死亡人數超過 100 萬人,阻止疫情蔓延成為世界各國當務之急。一般情況下,藥物研發周期長,大約需歷時 10 至 12 年,面對迅速擴張的流行疾病時,往往緩不濟急的問題。為了對抗這個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阻礙病毒的複製。臺灣的研究團隊建立一個資料庫 DockCoV2。

臺灣大學、陽明大學及中研院等國內學研單位與臺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 的 COVID-19 合作平臺將 COVID-19 病毒與藥物接合模擬預測結果建立成「DockCoV2」資料庫,公開給全球的醫學研究團隊做為未來實驗設計參考。研究人員將精力投入在較可能有效用的化合物上,加速研究進度。DockCoV2 目前已累積兩萬多條模擬結果。此資料庫的建立有效解決過往藥物研發從化合物選定到安全性、效用性的評估,該資料庫的建立秉持開放科學精神供世人使用,聯手合作對抗疫情。

使用者可以直接下載有興趣的藥物和蛋白接合資料,並檢查一些藥物相關的資訊。非常歡迎對於任何藥物或是蛋白質有興趣的研究團隊利用這些資料進行後續研究,目前所有的程序源碼公開在 GitHub。

公眾號回覆:dockcov2  獲取連結

推薦閱讀

1.國外經典文學高質量電子書免費在線閱讀
2.AR複製粘貼工具:捕獲你周圍的任何東西傳輸到PC
3.免費在線PDF合併工具,無需上傳文件到伺服器可確保文件安全
4.5分鐘快速在線製作一張漂亮的甘特圖
5.中國古代史概要一覽圖,直觀簡明詳盡的一張歷史圖(16MB)
6.騰訊車聯推出挪車碼 「碼」上搞定停車困擾
7.只需一小段代碼輕鬆實現網站離線瀏覽
8.推薦一個不錯的在線製作時間軸工具
9.你的身份證綁定了多少微信支付帳戶?官方攻略快查查
10.俄羅斯的充氣部隊
11.國外大學出版機構在線免費提供電子書
12.一款非常好用的在線繪製流程圖的工具
13.國圖上線「日本細菌戰資源庫」 萬頁檔案還原細菌戰隱藏歷史
14.中國宣傳海報資源平臺,珍藏帶有強烈時代特色的作品
15.給大家推薦一些IT技術專屬免費電子書下載網站

每天一毒: 為什麼中國人結婚,都非要選個好日子呢?因為結完婚就沒好日子過了!

只做有趣有價值的分享

相關焦點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華為雲「神農項目」登上...
    日前,化學信息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化學信息與建模)出版了2020年12月新冠特刊,封面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神農辨藥嘗百草的畫面。
  • 全球最大免費公開新冠藥物虛擬篩選資料庫, 華為雲「神農項目」登...
    日前,化學信息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Modeling》(化學信息與建模)出版了2020年12月新冠特刊,封面為中國古代傳說中神農辨藥嘗百草的畫面。
  • 針對新冠病毒,我們始終堅持多靶點協同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研發
    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確診人數仍舊在增加,「特效藥」依然沒有找到。凜冬已至,更適於病毒傳播的寒冷高溼天氣已經籠罩了半個地球。在一片陰霾的疫情當中,「希望之光」開始浮現,新冠疫苗和單一靶標的小分子藥物開始被世界各國政府應急準入市場。這些疫苗和小分子藥物依靠海量的資本,運用最新的技術,將需要長達十年以上的研發周期縮短至數月。
  • 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今年能得到諾貝爾獎嗎?
    對於新冠肺炎,目前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能夠殺死致病病毒,主要是依靠人的免疫系統將病毒清除掉。如果有人能夠研製出針對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為其頒發諾貝爾獎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至於什麼時候能獲獎,至少也要等十幾年。每年諾貝爾獎的提名截止日是當年的1月31日。即使明天有人突然研發出神藥一下治好了所有的新冠肺炎患者,也不可能拿到今年的諾貝爾獎。當然了,一夜之間將新藥投放到市場中的可能性也是0。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半數健康群體已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意味著什麼?
    這篇在6月25日正式發表的關於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反應論文,其實早在5月20日就已經在線發表,媒體對這項研究也做了一些報導。但福奇的推薦引起了人們對它的進一步重視,大家自然也對其寄予了更大的希望。從大眾媒體的報導裡,公眾可以知道這篇研究論文的最大亮點:在沒有被新冠病毒感染之前,近一半的健康人就已經預存有了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免疫反應。
  •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 3月31日,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藥學院譚旭課題組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刊登了最新成果,從蝙蝠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靶點和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 ...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是怎麼回事 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是什麼意思
    近日,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新冠病毒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目前所有科學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源於自然,而非人為製造。針對新冠病毒來自實驗室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再次重申,世衛組織相信科學和證據,目前所有論文均顯示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根據以往關於從動物傳染到人的病原體的研究經驗,確定其動物源和中間宿主需要一定時間,需要進行非常詳盡的調查。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
  • ...答案來了|新冠疫苗|高血壓|重點|病毒|疾病|禁忌|藥物|-健康界
    1月6日,針對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種的相關問題,北京疾控中心發布新冠疫苗重點人群接種22問,對常見問題進行了相應解答,全文如下:1. 本次使用的是什麼疫苗?答:本次使用的是全病毒滅活疫苗,系通過化學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複製力,同時保留能引起人體免疫應答活性而製備成的疫苗。
  • 三成新冠病毒樣本變異 新冠疫苗概念股有哪些
    針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和加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官員近日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另據美媒報導,美國已經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而且這些病毒變異之後傳染性增加了3-9倍,但毒性並沒有增強。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資源庫面世
    一個國際團隊創建了一個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模型資源庫,可作為有力的分析工具,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  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國際結構生物學家團隊對新冠病毒所包含蛋白質結構進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一個名為「Web」的資源庫。該資源庫還包括對現有新冠病毒蛋白結構模型的評估等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新冠病毒,促進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工作。
  • 14歲中學生找到有望治療新冠的藥物,獲得科研競賽大獎
    而她自己也曾患上流感,這些經歷促使她尋找能夠打敗流感的藥物。Anika 在8年級(相當於我國初二)的時候向大賽組委會遞交了自己的項目,並最終找到了一個潛在的藥物分子。而在今年初的新冠流行開始後,她把研究課題轉向了新冠病毒。
  • 14歲中學生找到有望治療新冠的藥物,獲得北美科研競賽大獎
    而她自己也曾患上流感,這些經歷促使她尋找能夠打敗流感的藥物。Anika 在8年級(相當於我國初二)的時候向大賽組委會遞交了自己的項目,並最終找到了一個潛在的藥物分子。而在今年初的新冠流行開始後,她把研究課題轉向了新冠病毒。  不過,她並沒有鑽入實驗室,而是採用了 in silico 的研究方法。
  • 不管世衛意見 巴西堅持推薦羥氯喹治新冠
    不管世衛意見 巴西堅持推薦羥氯喹治新冠沈敏世界衛生組織25日宣布,為避免潛在的安全風險,暫停全球範圍內探索新冠病毒療法的「團結試驗」項目中,與羥氯喹有關的分支試驗。然而,巴西衛生部同日表示,不會改變推薦羥氯喹作為新冠患者早期治療藥物的立場。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過去的幾個月裡,新冠疫情已給世界公共衛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工業界和學術界正以不同的方式來尋找方案,以解決這一最緊迫的公共衛生需求。儘管一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人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