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光致變色金屬-有機配位籠到共價有機籠構築及光響應邏輯門應用

2020-12-04 小材科研

由於具有光誘導的開環和閉環異構化性質,二噻吩乙烯(DTE)型光致變色材料在開關器件、光學存儲器、光電子學、磁學、生物成像和治療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利用 DTE 的光響應特性在分子或超分子水平上構建複合邏輯作業系統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方向。為此,人們設計了各種有機物、金屬有機化合物、超分子或雜化體系。然而,很少有研究者用「一鍋法」自組裝策略得到光致變色金屬-有機配位籠,然後通過還原和脫金屬過程構築共價有機籠,從而將多個 DTE 單元集成到一個有機超分子體系中實現光響應的研究。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蘇成勇和潘梅教授研究團隊基於 DTE 的光致變色配體 5,5'-(4,4'-(環戊烯-1,2-二基)雙(5-甲基噻吩-4,2-二基))二吡啶基醛(PADTE,L)、三(2-氨基乙基)胺或三(3-氨基丙基)胺(A1 或 A2)和 Zn(II) / Cd(II)離子多組分自組裝,合成得到 A2L3M2 型金屬-有機配位籠。接著用 NaBH4 還原亞胺鍵,將合成的配位籠脫金屬,得到無金屬的 R-A2L3型共價有機籠。配位籠和共價有機籠都能在紫外/可見光照射下發生可逆的開環/閉環異構化反應

圖1、光致變色金屬-有機配位籠到共價有機籠的構築a)及其光轉化動力學b)

圖2、共價有機籠-稀土上轉換雜化材料的光響應邏輯門應用

核磁、單晶結構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等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籠子只有一個 DTE 單元發生了「閉環」,並進一步研究了各個籠子光異構化過程的動力學速率。最後將共價有機籠與稀土上轉換材料雜化,得到的雜化材料可以通過光照進行上轉換發光顏色調控,並可應用於多模式讀出的邏輯門運算。

相關結果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山大學化學學院2020屆博士生張建華

來源:中山大學

文章連結: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pdf/2020/sc/d0sc03290e

相關焦點

  • 「JACS」福建物構所基於網格化學構築多孔有機籠取得重要進展
    網格化學研究的重點是通過有限的分子單元構築可預測的框架結構。迄今為止,在這一領域的經典研究案例主要集中於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共價有機框架(COFs)材料。其實,網格化學也可以用來預測離散型的化合物,包括金屬有機-配位籠(MONCs)和多孔有機籠(POCs)。
  • 迄今「最大」的合成有機分子籠
    迄今為止,絕大多數含有3個以上卟啉單元的3D籠狀結構是利用非共價相互作用而合成的,相比之下,共價連接的3D多卟啉分子籠的合成研究相對較少,通常要涉及繁瑣的合成路線和模板輔助策略,應用範圍受限。此外,利用一鍋法來合成有機分子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中一種策略是利用動態共價化學(dynamic covalent chemistry,DCC),即採用[2n+3n]的單組分或多組分方法。
  •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共價有機框架與分立有機籠的動態轉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3:58:32 南京理工大學張根課題組與日本京都大學Kitagawa課題組合作,實現了共價有機框架(COF
  • 福建物構所等在水溶性鑭系分子籠的設計合成及其雙模態成像應用...
    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光、電、磁性質,應用於生物成像、傳感、催化、單分子磁體與上轉化發光材料等領域。配位導向自組裝是製備新型金屬有機多面體型超分子納米容器的途徑之一。與過渡金屬不同,鑭系離子配位數和構型複雜多變且難以控制,為具有特定分子組成和幾何構型的鑭系功能配合物的溶液可控自組裝帶來挑戰。
  • 福建物構所水溶性鑭系分子籠的設計合成及雙模態成像研究取得進展
    稀土元素具有獨特的光、電、磁性質,在生物成像、傳感、催化、單分子磁體與上轉化發光材料等眾多領域中具有重要應用。配位導向自組裝是製備新型金屬有機多面體型超分子納米容器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目前報導的大部分鑭系金屬有機分子籠都是由中性基團與鑭系離子鰲合,在極性溶劑(DMSO和水溶液)中極不穩定,極大的限制了它們在生物領域中的應用。
  • JACS:La(Ⅲ)和Zn(II)協同模板的金屬有機膠囊
    科學家道法自然,成功構建了多樣的超分子結構,並在刺激響應行為、識別和催化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在超分子結構中,過渡金屬的研究相對廣泛,但對三維鑭系功能性超分子結構的報導相對較少。構築既含有過渡金屬又含有鑭系離子的異金屬籠將會具有兩類金屬的雙功能特性,當然也充滿了挑戰。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配位導向自組裝在多組分超分子聚集體的可控構築和調控方面展現出優異的高效性與多樣性。利用具有明確配位構型的過渡金屬為節點,通過有機構築基元的合理設計與調控,各種幾何形狀的多核金屬有機分子籠的結構設計成為可能,其中具有絕對立體構型的手性配位超分子體系也被相繼報導。
  • 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舉報   近期,南京理工大學青年教授張根課題組在共價有機框架
  • 光刺激響應二維共價有機框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目前為止,許多π-共軛分子用來構建具有良好有序的二維或三維(2D或3D)多功能共價有機框架(COF)[1],如芳香烴[2],卟啉[3],酞菁[4],噻吩[5]和二醯亞胺等[6]。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限制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有機矽袋籠定義
    有機矽袋籠定義 ,「nn6bdgn」   九正通明除塵專業生產有機矽袋籠,品種齊全,質量管理嚴格,質優價廉,速速來電諮詢!    有機矽袋籠除塵器是鍋爐及工業消費中常用的設備。
  • 【Chem】巨大的卟啉籠
    可用於多種應用,包括光收集,客體封裝,酶樣催化,離子遷移等,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目前為止,大部分通過3個以上的卟啉單元合成的3D籠狀結構都是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而合成的,共價連接的3D多卟啉籠的合成研究相對較少,並且僅通過單一的合成途徑和模板輔助策略來實現,從而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得新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這限制了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共價有機骨架材料構築原子尺度精確親鋰位
    研究組報導了基於共價有機骨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COF)材料進行原子尺度下親鋰位點設計的策略。該方法使用了一種環硼氧烷結構的共價有機骨架,COF-1,以構築長程有序的親鋰骨架,用於抑制鋰枝晶生長。
  • 傅若農:珠聯璧合功能盡顯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s)吸附劑
    往期講座內容見:傅若農老師講氣相色譜技術發展      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etal Orgaic Framework)(MOFs)是由無機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通過共價鍵或離子共價鍵自組裝絡合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網絡結構的晶體材料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的合成後疏水修飾及其應用
    作為晶態雜化多孔材料, 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積與孔體積等優點在諸多應用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進展. 然而, 此類材料所存在的水穩定性差等問題, 嚴重限制了其實際工業應用.
  • 二芳基乙烯類酸致變色材料的光機械效應
    在諸多檢測手段中, 螢光傳感器件由於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響應速度快、便攜等特點, 得到了人們廣泛關注。目前, 科研工作者已製備出基於有機染料分子、聚合物、金屬有機骨架、納米粒子等類型的可高效檢測有毒、有害物質及生物分子的螢光傳感材料。
  • 《自然-光》:中國科學家將金屬有機骨架微晶應用於多色寬帶雷射
    該材料由有機配體配位的金屬原子或原子簇構成一維、二維或三維的結構,可用於氣體吸附、氣體儲存、氣體分離、催化劑等領域。這一研究為探索利用金屬有機骨架材料工程技術為生物光子應用構建的單模微/納米雷射器開闢一條新途徑。該最新研究成果論文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下的「光科學與應用」期刊上。包含從可見光到近紅外的輸出範圍的多色單模偏振微雷射器,在光子集成和多峰化學傳感或成像應用中具有重要的應用。但是,在實踐中很難實現這種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