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巨大的卟啉籠

2021-02-12 WeeChem微觀化

大自然不斷激發化學家構造和模仿複雜而具有挑戰性的化學結構的功能,並探索它們在各種新興應用中的作用。其中,籠狀3D體系結構具有被多卟啉單元包圍的固有內部空隙。可用於多種應用,包括光收集,客體封裝,酶樣催化,離子遷移等,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目前為止,大部分通過3個以上的卟啉單元合成的3D籠狀結構都是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而合成的,共價連接的3D多卟啉籠的合成研究相對較少,並且僅通過單一的合成途徑和模板輔助策略來實現,從而限制了它們的應用範圍。

最近,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自組裝和複雜性中心(CSC)的Kimoon Kim教授課題組在chem上報導了一個無模板一鍋法構建基於5.3 nm卟啉的巨大有機籠P12L24的策略。

圖片來源:Chem

研究利用動態共價化學(DCC),使用卟啉衍生物(P)作為4連接的方形建築單元和彎曲的2連接的連接器(L)以合適的長度和彎曲角度產生一系列基於卟啉的大籠子。

文章報告了一個巨大的基於卟啉的有機籠子P12L24(3a和3b)的一鍋法合成,該籠由12個卟啉單元組成,其外部尺寸為5.3 nm,內腔直徑為4.3 nm,通過模板動態共價自組裝。

 

圖片來源:Chem

圖:碩大的卟啉籠P12L24的設計與合成

 

3b的1H NMR光譜反映了其高度對稱的結構。

圖片來源:Chem

圖:3b的NMR表徵

3a的晶體結構指出,它是沿著鏡平面垂直於中心4倍軸排列的4個卟啉僅通過亞胺鍵的反構象連接,而其餘8個卟啉分別位於兩側前述鏡平面的一部分通過具有混合構象的亞胺鍵連接。

圖片來源:Chem

圖:3a的晶體結構

在異質環境中研究溶液中大籠的光催化活性,發現用3a進行的光催化轉化比用PB-1和PM進行的光催化轉化要快得多。

 

圖片來源:Chem

圖:3a催化的DHN衍生物的光氧化

為了進一步驗證大型有機籠的內部空腔的大小,並探索溶液狀態下客體包囊的範圍,文章進行了吡啶末端連接子的插入。

圖片來源:Chem

圖:客體分子的封裝

文章從剛性方形卟啉單體和合適的互補頂點連接子的組合中合理設計了P12L24。將12個卟啉部分限制在有序的納米級球形籠中,不僅考慮到基於多卟啉的結構家族,而且考慮到動態共價超分子都具有重要意義。且3a和3b可以用作純有機籠子,它們的應用範圍可以擴展到人工採光複合體和體外貨物運輸系統的光物理特性之外。

 

參考文獻:Gigantic Porphyrinic Cages 

原文作者:Jaehyoung Koo,Kimoon Kim*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的合成有機分子籠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構建各種基於卟啉的大分子結構(如樹枝狀分子、2D納米環、2D/3D框架),其中3D籠狀結構具有多卟啉單元包圍的內部空隙,已廣泛應用於光捕獲、客體封裝、類酶催化、離子運輸等領域。迄今為止,絕大多數含有3個以上卟啉單元的3D籠狀結構是利用非共價相互作用而合成的,相比之下,共價連接的3D多卟啉分子籠的合成研究相對較少,通常要涉及繁瑣的合成路線和模板輔助策略,應用範圍受限。
  • 什麼是卟啉病 如何治療卟啉病
    什麼是卟啉病?卟啉病是一種什麼疾病,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因此這種疾病比較少見,但發病時臨床症狀又比較常見,因此很多人發病後都不知道自己得了這種病。那麼,卟啉病的發病病理原因是什麼?下面來了解一下吧。什麼是卟啉病卟啉病又稱為紫質病,分為先天性與獲得性兩大類,先天性包括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原卟啉病,急性間歇性卟啉病,混合型卟啉病、類卟啉病、遲發性皮膚性卟啉病,獲得性包括肝臟腫瘤、慢性白血病等疾病性,鉛中毒、六六六等藥物及中毒性。卟啉病發病群體多為20-40歲女性,也可為男性,發病原因與卟啉代謝紊亂有關。
  • Chemosphere綜述:金屬卟啉在環境和能源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土壤和地下水中持久性汙染物的不斷排放,對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此外,化石燃料供應的短缺也迫切地需要有效地策略來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而催化技術,在高級氧化和能源轉化過程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其中金屬卟啉以及金屬卟啉衍生物,作為一類新興的均相或非均相催化材料,已經成為了環境和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
  • 基於卟啉的機械互鎖分子
    最近,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Fraser Stoddart課題組設計併合成了一個三環八陽離子環烷XCage8 +,在先前報導的超分子複合物二苯基卟啉XCage8+的情況下,二苯基單元從三環環烷的兩個入口突出,而另兩個入口被佔據。這在圖中條件下能夠以20%的產率分離出產品,產物穩定,在反相柱色譜法中未觀察到分解。將此高穩定性的產物稱為Suit [4]ane·8CF3CO2。
  • 中國卟啉合成化學研究
    卟啉具有四吡咯共軛大環結構,被稱作生命色素,在自然界葉綠素、血紅素和維生素 B12 等功能體系中廣泛存在,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4)基於錯位擴展卟啉區域選擇特性,精準構建新型二元異卟啉與單個卟啉相比,將兩個卟啉單元連接形成的二元卟啉化合物則具有更為獨特的性質,如分子內能量/電子轉移、雙光子吸收、非線性光學等性能但目前仍缺乏構建二聚卟啉的有效策略。該課題組將前期發展的大環轉化策略與高效滷代反應有機結合,合成三種新型五卟啉的高區域選擇性單滷代中間體,並進一步通過Sonogashira反應與鋅卟啉炔偶聯,成功構建三個不同吡咯位點鍵連的異卟啉-卟啉二聚體。
  • CCS Chemistry | AIE超分子籠-剛性配體讓溶液態也能高效發光
    兩個配體分別與金屬離子Zn(II)進行配位組裝可以形成最終的超分子籠[Zn6LA3]和[Zn6LB3],其中, [Zn6LB3]的配體中引入了炔鍵單元。炔鍵是典型的線性和剛性的結構,通過引入炔鍵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對TPE的發光行為進行調控。圖1.
  • 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11%
    Highly Efficient Mesoscopic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Donor–Acceptor-Substituted Porphyrins)研究員使用特製的卟啉衍生物染料製作的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實現了11%的光電轉化效率。
  • 王訓課題組Angew:毫米級自支撐的卟啉基二維單原子層材料
    這些由一個或多個元素構成的二維單原子層材料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發現並應用新型單原子層二維材料將會給各個研究領域帶來新的機遇。研究出發點目前已報導的卟啉基超薄納米片的厚度分布在1nm~2nm,能否在原子級厚度上合成卟啉基單原子層二維材料仍具有挑戰性。
  • 四苯基卟啉在改性磷酸鋯層間的插入及螢光增強
    作為高密度生色團的卟啉因為其特殊的結構和捕光功能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青睞,我們的工作是將卟啉生色團插入到這種有機-無機層狀化合物中,希望能利用卟啉來找到合適的光子天線,達到利用太陽能的目的。我們在研究光子天線的過程中採用自組裝方式將卟啉分子插入到DAZrP層間,研究了卟啉在有機-無機層狀結構中的光學性質。發現DAZrP可以作為很好的光子天線框架,能使卟啉生色團的螢光顯著增強。
  • 華東理工大學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獲新進展
    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DSSC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該種π-反鍵的設計是基於一種仿生的理念,即金屬卟啉結構可選擇對特定氣體分子表現出較強的作用力,比如人體血紅蛋白中的卟啉鐵對氧氣和一氧化碳分子有特定吸附能力。此外,該π-反鍵作用不同於傳統的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其作用力恰介於這二者之間不會太強或太弱,因此該研究所開發出的最優吸附劑Al-PMOF(Ni)兼備較強的NO2吸附能力和很強的再生能力。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綜述卟啉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
    作為自然界光合作用中心的核心組分,卟啉具有很高的摩爾消光係數和易於修飾的結構,可用於太陽能的捕獲,是一類重要的 DSSC 敏化染料。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課題組在該領域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
  • 【展會】三泰科技將贊助並出席「中國化學會第四屆卟啉與酞菁學術研討會」
    歡迎各位蒞臨三泰科技展位參觀指導!2017年7月6日-9日 (7月6日報到,7月9日下午閉幕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逸夫禮堂及理學院會議室(山東青島)本次大會主題為卟啉、酞菁和相關的大環類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新的動向,包括:1、卟啉、酞菁和相關的大環類分子材料化學;2、化學與生物傳感器; 3、螢光染料與分子識別;4、化學傳感;5、分子器件; 6、分子自組裝與組裝;7、納米聚集體
  • 蘇州納米所裴仁軍團隊在卟啉基MOF設計合成與腫瘤治療取得進展
    到目前為止,儘管文獻已經報導了一些卟啉有機配體的MOFs材料,然而對其生成機制、生物醫學應用等方面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裴仁軍研究團隊對卟啉基MOFs的設計合成、生成機制以及應用於腫瘤的光動力治療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 福建物構所王瑞虎團隊:金屬卟啉COF光催化CO2的選擇性還原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王瑞虎課題組構築了一類電子供體-受體組成的卟啉-四苯乙烯共價有機框架,將其應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的CO2還原反應,理論計算和實驗結果揭示了金屬卟啉單元在選擇性吸附、活化和轉化CO2以及分離載流子和電子轉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靈活調節光催化活性和選擇性。
  • 福建物構所分子籠基超分子框架穩定性研究獲得新進展
    配位分子籠可以通過次級自組裝構築具有較高孔隙率的超分子框架化合物。然而,由於結構基元間僅存在弱相互作用,超分子框架化合物在無客體分子狀態下往往表現出較差的框架穩定性,這限制了其作為固態吸附劑的應用。配位分子籠中的金屬節點有望原位在超分子框架中催化活性單體使其轉化為聚合物進而為框架提供額外物理支撐,因此可能會使較脆弱的超分子框架的外在孔道得到保持。
  • PubChem-簡介
    web: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 PubChem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開放化學資料庫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4914.MG11是minigastrin的短鏈類似物,因此,放射性標記的MG11衍生物具有用於癌症診斷和治療的巨大潛力。MG11的一個較大缺點是它可以被蛋白酶快速降解。作者引入了1,4-二取代的1,2,3-三唑作為代謝穩定的生物等排體,以取代該肽的不穩定醯胺鍵。「三唑取代」產生的擬肽具有改善的對酶促降解的抗性和/或對CCK2R的親和力。
  • 通過卟啉/POSS交替共聚物增強光動力療法的效果(本期推送:郝凱)
    我們通過交替可逆加成- 斷裂鏈轉移(RAFT)的方法製備了基於4-乙烯基苄基封端的四苯基卟啉(VBTPP)和馬來醯亞胺異丁基多面體低聚矽倍半氧烷(MIPOSS)的交替共聚物。卟啉和POSS以交替方式安裝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主鏈上,POSS通過堆疊方式完全抑制卟啉單元的聚集。這種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可以自組裝成納米顆粒,我們檢測了其在PDT治療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