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幹細胞治療亂象:試驗資格都沒拿到 這家醫院已「治病千例」

2020-12-04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每經記者嶽琦滑昂每經編輯張涵

  近年來,幹細胞治療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但也亂象頻出。近期,《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主營幹細胞存儲業務的新三板公司天晴股份及與之關係密切的一家民營醫院涉嫌違規使用幹細胞治療手段牟利。

  記者以糖尿病患者家屬身份與天晴股份取得了聯繫,赴哈爾濱實地探訪其關聯醫院,一探其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虛實。除用造血幹細胞治療血液疾病以外,國家相關部門沒有批准任何一家醫療機構用幹細胞臨床治療任何一種疾病。面對記者的疑惑,天晴股份關聯醫院副院長直言,「我們就給你找個工棚子就能點(輸液),相當於你是找到根兒上了」,「你們找到了批發商咋還不明白呢?」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xxx

相關焦點

  • 「凡是收錢的,都是國家沒有批准的」 幹細胞臨床試驗破局
    一度混亂的市場政策重啟已被視為政府願意開始監管和審批的信號。新法規列出了開展此類研究的一些必備條件,包括要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書,使用獲得獨立機構批准的臨床級幹細胞。同時,法規規定,只能在授權醫院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禁止醫院向移植接受者收費或打廣告。這直接指向的,正是過往幹細胞臨床治療的高收費亂象。
  • 6年了,中國的幹細胞藥物亂象為什麼仍然存在
    此前的6月7日,中源協和相關企業和首都醫科大學共同申報的「人牙髓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臨床試驗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中源協和2000年就進入幹細胞產業,2008年春天,中鍾曾到天津看他們正在籌辦的幹細胞醫院。但他家的醫院至今沒辦成,如今才重新有項目申報臨床,是不是進程太慢呢?
  • 幹細胞治療是一場騙局
    而該刊記者、編輯則辯解說他們只是客觀報導這家公司的創業經過,並沒有宣傳其幹細胞治療。幹細胞治療真有這麼靈嗎?有沒有風險?幹細胞治療行業的亂象應如何規範?「幹細胞」科普旁觀這場爭論的網友,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什麼是幹細胞,甚至連「幹」字的正確讀音也不知道,雖然經常能見到這方面的廣告和報導。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點幹細胞的知識。
  • 方舟子:幹細胞治療的騙局
    那些緊跟最新科技發現的產品,最有可能是假貨最近有一份財經刊物做了一家從事幹細胞治療的公司的封面報導,在網上引起了一場風波。幾個科技記者批評該刊為騙人的公司做宣傳,因為迄今所有推銷幹細胞治療的全是虛假廣告。而該刊記者、編輯則辯解說他們只是客觀報導這家公司的創業經過,並沒有宣傳其幹細胞治療。
  • 揭生物治療亂象與真相:新療法是忽悠還是新科技?
    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將其列為生命科學的未來發展戰略。但對於幹細胞,無論是研究者還是臨床醫生都一致認為,應該嚴格區分其臨床應用和試驗研究之間界限。對於科學研究,許多國家的研究人員都認同應採取積極探索的態度;但對於臨床應用也普遍認為應謹慎和嚴格。朱大龍教授表示,幹細胞治療糖尿病還處在臨床前的研究試驗階段,遠未達到臨床應用的程度。
  • 扎堆存儲、亂象滋生,國內幹細胞行業為何跑不快?
    同一時期,全國各地的幹細胞庫、各類醫院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幹細胞臨床治療服務,癌症、糖尿病、肝炎等傳統意義上的「疑難雜症」都被一些單位宣稱能用幹細胞治好。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戎利民曾在2017年接受《廣東科技報》採訪時表示,全國超過62%的甲級醫院均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幹細胞治療業務。
  • 陸道培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2019年突破千例
    近日,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發文指出,陸道培醫療集團(含燕大陸道培醫院和北京陸道培醫院)在2019年登記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總例數為1081例,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移植單位。陸道培院士是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開拓者。
  • 上海東方醫院院長談「烏克蘭幹細胞治療」:收費的基本不靠譜
    烏克蘭這家細胞治療中心的創始人在一段視頻中表示,他們的注射物來自流產婦女捐獻的胚胎。對此,國家幹細胞研究專項「臨床級幹細胞標準化評估體系建設」項目負責人袁寶珠研究員認為,注射物不是胚胎幹細胞,而是流產胎兒的組織細胞。製備胚胎幹細胞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這家機構是否具備這方面的能力和資質?值得懷疑。
  • 12人注射後感染住院,FDA對美國幹細胞亂象加大執法力度
    幹細胞治療被認為是目前諸多醫學難題的希望。然而,在現階段,幹細胞治療技術的有效性、安全性仍待驗證。一些開展幹細胞治療的企業、甚至醫院為追求高額利潤,開展非法幹細胞治療,為接受幹細胞注射的患者帶來極大安全隱患。包括中國在內的監管機構都在致力於消除這種亂象,同時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 10萬元一針的騙局:中國幹細胞治療亂象叢生
    古往今來,追求長 生不老都是熱門 話題,幹細胞技術似乎 帶來了新希望。近日, 中國 4 位富豪遠赴烏 克蘭接受幹細胞治療, 試圖打破自然規律,花 重金換取健康長壽。 新聞曝光後,更把頗受 爭議的幹細胞療法推 上了風口浪尖。
  • 人民日報:幹細胞技術治病前景可期
    和造血幹細胞類似,我們身體的各種組織器官中幾乎都蘊含著幹細胞,如神經幹細胞、胰島幹細胞、生殖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這些幹細胞因為只能向特定類型的細胞進一步分化,被稱為成體幹細胞。目前,參與臨床試驗的陳舊性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70例,50%以上的患者出現植物神經功能或感覺平面改善;參與臨床試驗的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近20例,建立了更為嚴格的急性脊髓損傷判定標準,部分患者有明顯的運動功能改善。
  • 滬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全球最大血液病醫院將開建
    東方網10月29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昨天8點,上海宣告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臨床移植成功,上海臍血庫因此成為國內首家臨床移植破千的幹細胞專業機構。  在位於松江的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一直監測著病人移植後情況的王椿主任表示,接受臍帶血移植的女性患者今年50歲,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通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聯合半相合骨髓移植,患者將得到有效救治,預後情況十分樂觀。王椿教授表示,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已成熟應用於各類病患群體的治療,對於有移植指徵的患者都有臨床效果。  這是上海第1000例造血幹細胞臨床移植。
  • 部分醫院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 被指拿患者做試驗
    今天我們關注幹細胞移植。提起糖尿病、腦癱、重症肌無力等等這些疾病,大家都知道這是醫學界的難題,目前還沒有一種治療辦法可以讓患者徹底康復。如果說有一種治療方法可以有效治療,相信很多患者家庭願意傾盡所有,來給病人進行治療。最近有一些醫院,不斷宣傳幹細胞移植能有這樣的治療效果。那麼,幹細胞移植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記者進行了調查。  最近一段時間,張翔的心情特別灰暗。
  • 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完成千例治療(附就診全指南)
    原標題:市質子重離子醫院完成千例治療(附就診全指南)  今天,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質子重離子中心(以下簡稱「重離子醫院」)傳出消息:醫院開業僅30個月,放療患者數突破1000例。在已收治的1000例患者中,頭頸部和腦腫瘤504例,胸部腫瘤162例,腹盆腔和其他腫瘤334例。
  • 幹細胞治療心衰技術在中國啟動三期臨床試驗
    「幹細胞再生醫學對於心血管病的治療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8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 「缺血性心力衰竭幹細胞治療國際高峰論壇」上,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玉傑如是表示。健康界在會上獲悉,由美國梅奧診所發明的一項利用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的c-cure技術國際多中心中國區三期臨床試驗在北京啟動,北京安貞醫院、上海東方醫院將率先進行這一創新性臨床研究。
  • 九芝堂:「幹細胞治療腦卒中新藥臨床試驗」申請獲批 將與天壇醫院...
    將與北京天壇醫院開展臨床試驗通知書顯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有關規定,經審查,2019年11月15日受理的缺血耐受人同種異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符合藥品註冊的有關要求,同意按照提交的方案開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試驗。」據介紹,截止2020年2月19日,CDE共受理了12家企業申報的13項幹細胞研究型新藥(簡稱IND)申請,共批准6項。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啟動肝硬化幹細胞治療,已招募患者82名
    國內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再添一例。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日前,該院正式啟動人臍帶源間質幹細胞治療B肝肝硬化(代償期)臨床研究項目,並面向社會招募82名B肝肝硬化患者免費接受幹細胞治療。
  • 未經驗證的療法:狂飆5年,日本幹細胞治療之亂象
    舉例來說,今年6月,美國的「幹細胞診所」迎來當頭一棒:FDA宣布將取締那些濫用患者信任,但安全性和療效都沒有得到驗證,有時甚至會危害患者的療法。 但日本的做法則有所不同。 這篇長文對一些做法提出了質疑(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再生醫學安全性法案》(Act on the Safety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中規定,醫院和診所想要開展細胞療法,不需要進行通常意義上驗證其有效性的臨床試驗。
  • 附屬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銀屑病幹細胞治療研究入圍科技部...
    其中,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轉化研究院王宏林教授任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廈門大學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參與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入圍「幹細胞及轉化研究專項名單」,這也是上海市一醫院連續第二年獲得該重大專項。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近年來,利用人胚胎幹細胞來攻克疾病成為科學家躍躍欲試又謹慎推進的一種新方式。此前,由於國內沒有針對性的監管制度,曾使得一批企業遊走在灰色地帶,推銷幹細胞治療產品。這一情況在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印發《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文件後,得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