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湖側南方古猿的化石。現在,這個被忽視的人類祖先終於迎來了他自己的輝煌時刻。在衣索比亞工作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幾乎完整的頭骨化石,它恰好屬於這個失蹤已久的原始人。
在原始人類中,除了智人,還有一些滅絕的親屬,它們共同構成了人類譜系樹。過去,南方古猿湖的化石主要來自下頜骨、牙齒和頭部以下的骨骼碎片。這塊化石來自380萬年前,非常完整,可以幫助科學家揭開從未在人們面前展示過的南猿湖的面貌。然而,根據標本上的一些顯著特徵,人類進化的譜系樹可能需要重新繪製。
在某些方面,湖濱南猿是我們能識別的最古老的原始物種,有些化石可以追溯到420萬年前。多年來,它在人類譜系樹中佔據了關鍵地位,因為它是被公認為人類祖先的南方古猿阿法瑞西斯(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的直接祖先。根據現有化石的年齡和特徵,科學家認為湖濱南方古猿通過漸進進化(即從一個物種逐漸轉變為另一個物種)而轉變為阿非利亞南方古猿。然而,新化石可能會改寫這一理論。
美國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約翰尼斯·海勒-塞拉西和他的同事在衣索比亞東北部的阿法爾地區發現了頭骨化石。以前,湖相南方古猿只留下一些骨頭碎片,頭骨上牙齒和頜骨的特徵只是將它與曾經建立的湖相南方古猿聯繫在一起。這塊化石有明顯的特徵,顴骨突出,犬齒大,面部突起突出。它的頭頂有一個脊,可以固定強壯的下巴肌肉。顱腔又長又窄,能容納黑猩猩大小的大腦。研究小組認為它可能來自雄性南方古猿湖。
至於如何顛覆傳統觀念,科學家們已經提出了他們的證據和推測。新發現的頭骨清晰完整地展示了南猿湖的解剖結構。海勒·塞拉西(Heller-Selassie)和他的同事指出,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地區也發現了一個屬於南方古猿afarensis的額骨化石,可能來自390萬年前。從目前的化石記錄來看,湖濱南方古猿生活在420萬至380萬年前,而阿法爾南方古猿顯然生活在390萬至300萬年前。
如果海勒·塞拉西的推測是正確的,那麼這兩個物種在阿法爾地區已經共存了至少10萬年。這種重疊具有重要意義,這表明湖濱南方古猿可能沒有通過漸進進化而轉化為無脊椎南方古猿。相反,是湖濱南方古猿的一個分支發展成為阿法爾南方古猿,湖濱南方古猿繼續與其亞物種共存一段時間。當一個物種的某些種群與其他種群分離時,它們可能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被稱為分支進化。
然而,這種觀點(用分支進化代替漸進進化)完全是基於這樣一個事實,即貝洛德利發現的額骨確實屬於南方古猿阿法倫西斯(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但沒有發現可追溯到這個時代的其他南方古猿阿法倫西斯遺蹟。然後問題出現了:當我們只有一個南猿湖的額骨(即新發現的那一個)要比較時,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如果其他南猿湖的額骨與貝洛德利湖的額骨完全相似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只有當科學家發現更多化石證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