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人類祖母Lucy」也是如此。由於時間太過久遠,人類文明記載的時間不過幾千年,地質學和考古學用另一種語言告訴我們人類曾經的真相,但所有的一切都不具備完全的說服力。尤其是進化論者和神創論之間的爭議,幾乎充滿了人類學的所有角落,包括Lucy。
出品 | 王真 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本文為網易科學人A·afar南方古猿傳記系列策劃第四篇《神創論和進化論者眼中的Lucy》,閱讀本文大約需要10min
@@VIDEO="http://mobilepics.nosdn.127.net/hd7iTkjWIcEM8vW2G3BcRSSnL15U9xya%3D%3DE5H7HU3Q.mp3,http://mobilepics.nosdn.127.net/hd7iTkjWIcEM8vW2G3BcRSSnL15U9xya%3D%3DE5H7HU3Q.mp3"IMG="http://cms-bucket.nosdn.127.net/ee2b76a30fca417fa1a798b17cd8bf5220170213185245.jpeg" ALT="網易科學人A·afar南方古猿傳系列策劃"BROADCAST="in"SIZE=""@@
(點擊播放音樂後,可返回閱讀文章)
她是人類進化史上的標誌性人物,是現代人類起源中的祖先家族成員。至少,很多藝術家就是這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介紹露西的。那麼從根本上說,我們該如何還原露西?
幾年前,位於辛辛那提附近的創造博物館(Creation Museum)開始探討如何為南方古猿阿法種——我們通常所稱的「露西」骨骼化石做一個展覽。露西的骨骼化石發現自衣索比亞,而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已經為其創作了數百個模型標本。露西被各地博物館普遍描繪成猿類和人類之間「進化缺失環節」的最具代表性動物,其甚至被稱為「全人類的祖母」。
那麼,作為一個基於創作的博物館,我們應當如何向觀眾展示這些骨骼化石?創造博物館創始人肯漢姆和人類解剖學家戴維門頓與雕塑家和展覽設計師合作解決這一問題。最終,創造博物館創造了一個關於露西的三維模型,從而將露西的信息直觀清晰地傳遞給博物館遊客。
當然,神創論者和進化論者對同一事實秉持著不同意見。兩個陣營都有相同的化石證據,相同的分析數據,但分歧更多的是假設和信仰,也就是復原的出發點。這種差異導致不同世界觀的人對露西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
兩個出發點
由於進化論者認為所有的的生物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因此他們會潛移默化地假設人是從猿類進化而來。長期以來,他們都致力於在世界各地尋找人類的祖先。這就是露西所屬物種的來源——南方古猿的來由。
進化論者對於填補人類進化史上空缺的願望是如此的強烈,以至於秉持進化論的古生物學家已經從多個角度解釋了很多已發現的猿類化石是人類祖先,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原始人。當他們發現露西的化石時,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她是人類進化時間線上的某一環節。他們唯一的興趣是確定她在人類進化史上的合適位置,而並不是露西是否屬於人類進化範疇。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露西在時間線上的位置,藝術家們據此為露西填補細節,描繪出她或多或少的人類特性。
相反,對於神創論者來說,他們相信上帝創造一切的假設。這樣一來,他們認為地球史較短,人類如同聖經所述,是在創世紀的第六天被創造出來,同時陸地動物也在第六天被創造。猿類也是陸地動物的一種,因此它們是與人類在同一天被創造出來。當神創論者看到露西的化石時,他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露西要麼是猿類,要麼是人,而不是從猿類到人的過渡物種。
復原露西的挑戰
最大的困難在於露西的骨骼化石數量很少。儘管相對於已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來說,露西的骨骼化石已經相當完整,科學家發現了207塊骨骼中的47塊,但其中很多化石標本是零碎片段。而和露西類似的其他標本更是散亂無章。從另一方面講,不論發現的化石有多麼完整,依舊需要科學家做出合理解釋。但解釋總能在復原過程中附加了想像的印記。
科學家在復原露西的過程中,最初的問題在於確定用進化論的概念復原還是用神創論的概念復原。當工作人員開始研究露西的進化論表徵時,並沒有找到進化論者想像的統一證據。反而發現了超過一百種解釋,有認為露西是猿類的,也有認為露西是人的。露西現有的幾個復原模型據稱都是根據當時最好的法醫重建方法實現的,但看起來似乎也沒有什麼相似之處。
這使得問題變成了「如果我們想公正代表進化論者對露西做出合理解釋,我們應當選擇哪一種概念。如果我們選取了其中之一,它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最終,創造博物院決定將露西的最新復原像置於形態各樣的復原模型當中,這樣遊客如果不喜歡創造博物館的復原模型,他們大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模型進行深入了解。
事實上,露西的復原過程並不容易。其骨骼化石不僅破碎,而且失去了很多關鍵特徵。譬如很少有人專門去重建露西的頭顱,因為所有頭骨都已經破碎,而且露西整個上臉部骨骼化石都缺失了。枕骨大孔區域也一樣如此。當然,也有被發現的化石標本該區域比較完好,即便如此,在復原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解釋。
露西頭部的復原也是如此,一些進化論者為露西重塑了一個小腦袋,而其他人則會給她安上一個大頭顱。大多數復原模型的頭顱與脊柱的連接類似於人,但同樣的頭顱也和脊柱的連接方式也可以像猿類。
這些細節會影響到露西復原模型的姿勢,也會影響到其慣用姿態和運動方式,露西是像現代人一樣直立行走,抑或是擁有像猿類一樣的四肢?
進化論者讓露西的直立行走的主要理由是一個不相干的發現——即在距離露西化石發現地1500公裡的坦尚尼亞萊特利地區發現的一串化石足跡。人類學家瑪麗利基在這裡發現了一串長達22米的化石足跡。這些足跡的形狀以及步幅被證實屬於人類。進化論者認為這串足跡要比露西所處的時代更為靠前一些,因此他們將這串足跡的主人歸於露西的同類。
為露西復原一雙長腿
如果露西的步幅與萊特利足跡相符,那麼她就應當擁有相對較長且直立的腿,從而才能讓露西具備雙足直立行走的能力。為了確保露西的骨骼能夠符合進化論假說,進化論者為其重塑了一雙長腿和一雙與現代人非常相似的腳。在被發現的所有露西骨骼化石中,所有的長骨骼都是碎塊,因此進化論者憑空在其腿上增加了15釐米的空隙。相比於露西僅1米的身高而言,增加高度的相對比例不小。
事實上,露西的腿骨長度與一些猿類非常相似,因此對於神創論者來說,會輕而易舉地將露西歸類於某種猿,這也是我們為何在創造博物館裡如此復原露西的原因。由此一來,萊特利足跡也可以解釋成諾亞洪水之後的人類所為。
現實中的露西到底是什麼樣子?問題在於所有的骨骼化石都是碎片。如果科學家認定露西是猿類與人類之間的過渡物種,那麼大可以在手臂骨骼化石碎片之間不留空隙,同時延展其腿骨;反之,如果認定露西是猿類,那麼大可對骨骼化石進行無縫組合。
為露西裝一雙短胳膊
當然,露西的上肢也是其身體的一部分,也會受到先驗假定的左右。已發現的露西上肢骨骼化石同樣破碎不堪,因此對於科學家來說,可以將其胳膊重建成不同的長度,這完全取決於復原者認為露西是猿類(長臂)還是人類(短臂)。
多年以來,進化論者已經把露西的手腳復原成了與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雖然最近的發現的手骨化石導致進化論者不得不承認露西的手更像猿類而非人類。但基於對萊特利足跡的強烈認同信念,進化論者依舊認為露西的腳與現代人更加相像。參觀博物館的遊客也傾向於相信藝術家展示的原型,所以說藝術家對觀眾有著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藝術家對露西的「化妝」
很少有人會意識到復原露西時會有如此多的解釋。通常在進化博物館中,露西化石復原像的姿態、皮膚顏色以及體毛厚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在進化史上與現代人類的接近程度。
但是,這些特徵並未在化石中有所顯現。因此,下次你在博物館中再看到關於我們祖先的復原像時,需要格外注意復原像的細節——哪些是化石中真正發現的事實而哪些是人類的藝術再現?
藝術家對露西面部的復原並不完全是科學,化石面部的皮膚、毛髮、眼球顏色都需要大量的想像力來填補。創造博物館展示了露西面部復原的幾種類型。藝術家僅僅是選擇不同的肌膚和毛髮顏色,就會為觀眾帶來不同的效果。這四個也許是最人性化的,但卻不一定是露西的本來面目。
譬如,我們無法在化石中發現眼球。這樣的話,藝術家會對復原像賦予人類的眼睛還是猿類的瞳孔?只有人類特有的白色鞏膜能夠讓眼球顯現出白色。因此當你為一個猿的眼睛添加了白色鞏膜,它的眼神看起來會更像人類。
同樣,鼻子的形狀、身上的毛髮厚度以及姿態都會影響到復原像的最終效果,但這些在化石中都無法找到確切證據。
對於神創論者來說,人類和猿類毫不相關。由此他們認為,露西並不是人類史上的關鍵物種,這個觀念也指導了創造博物館對化石標本的闡釋,即對化石的復原力求客觀,不受各種理論的影響。
對於創造博物館來說,其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精細打磨露西的復原像。但該博物館認為,無論露西被復原成何種模樣,都不希望遊客們認為,「這正是露西的樣子。」對於博物館來說,其目標僅僅是構建符合化石證據的最好模型。
事實上,對露西的復原像已經超過了一百種。其眼睛顏色和鼻子形狀的細微變化都會使其人性特徵發生變化。甚至其面部表情和懷裡所抱的孩子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觀眾對其的印象
當科學家把信仰賦予人類起源時,依舊期望可以為眼前的化石證據找到一個理性辯證的解釋,這也是對露西復原像的爭議所在。
「讓時事更嚴肅,讓科學有溫度」。本文系網易科學人原創稿件,版權屬網易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已經協議授權的媒體下載使用時須註明稿件來源:網易科學人,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合作請聯繫:mike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