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州應對氣候危機的態度大不相同

2020-12-01 澎湃新聞

美國各州應對氣候危機的態度大不相同

2019-09-05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俄亥俄州的加文電廠。圖片來源:Tim Aubry / Greenpeace

兩個月來,隨著美國承受創紀錄高溫的炙烤,全國範圍內圍繞氣候政策爆發了一場場狂熱而又離奇的爭論。

有的州新制定了手段激烈、雄心勃勃的氣候變化法律和目標,有的州卻在給汙染電站提供更多資金。一些對氣候行動持反對態度的人士反應堪稱荒謬,不惜使用暴力威脅。

俄亥俄州保護汙染者

俄亥俄州於7月下旬通過一項法案,將計劃投資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的資金用於拯救3座煤電站和2座核電站。改變資金用途的行動可能會增加該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俄亥俄州關於氣候政策的爭論也反映了國家層面的情況。該州許多共和黨人和總統川普一樣,面對全國範圍內煤炭使用迅速減少、大量煤炭公司破產的現實,仍只看到支持煤炭帶來的政治優勢。保護傳統煤炭工作似乎比創造新的、綠色工作更具政治力量。

相關行業通過遊說和政治捐贈促成了這項政策。得益於此法案的第一能源解決方案(First Energy Solutions)公司曾對俄亥俄州和川普政府進行遊說,該公司現已破產,沒有州政府的資金就將面臨消失。

法案還將降低該州部分地區居民阻止風電項目建設的難度。

一些共和黨人擔心他們向企業發送了錯誤信息,也擔心在周邊州府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迅速的情況下,俄亥俄州將錯失良機。共和黨參議員喬·尤克爾稱:「對俄亥俄州的投資將比烈日下的甜筒冰激凌消失得還要快。」批評者稱該法案是全國最糟的政策。共和黨控制的其他州府可能會複製同樣的政策。

紐約強制發展可再生能源

而俄亥俄州以東數百英裡的紐約卻對未來有著不一樣的規劃。作為一座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都市,世界金融之都紐約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其行政邊界。

更加年輕、激進的民主黨當選後,紐約州的政治發生了變化。該州在氣候方面的表現向來差強人意,但近幾周內州長安德魯·科莫已籤署文件,將多個極具雄心的氣候目標寫入法律,要求在205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85%,且公用事業公司在2030年之前實現70%的可再生能源佔比。這些新法律與代表紐約州的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特茲等民主黨國會議員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相一致。

紐約州是繼夏威夷、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華盛頓州和加利福尼亞州之後第6個強制要求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州。考慮到川普政府保護汙染者的決心,此類州一級的行動極為重要。

從紐約新法律的規定來看,可再生能源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規模和速度將是前所未有的。更多人需要搭乘地鐵、火車和公交車,但在這座全球地鐵建設成本最高的城市,改善交通系統並不便宜。最近開放的地鐵第二大道延伸線造價高達每千米17億美元。北京的地鐵建設成本為每千米1.5億美元,約為紐約的十分之一。當地團體對風力發電的抵制也造成了問題,尤其是紐約的目標是到2035年建設9千兆瓦的離岸風電。反對團體的一系列擔憂包括風電場導致其財產貶值、噪音汙染、以及渦輪機導致鳥類死亡等。鑑於人們大多把可再生能源和民主黨聯繫在一起,紐約農村地區又有許多共和黨選民,因此政治反對派也在阻礙風力發電發展上發揮了自己的作用。

氣候變化否認者離席

西海岸邊的俄勒岡州出現了令人驚訝的一幕,該州民主黨試圖通過限額與交易計劃,在205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削減80%,共和黨參議員沒有投票反對這一法案,而是直接離席,留下的民主黨議員雖然佔議會大多數,但沒有達到通過立法所需的法定人數。州長、民主黨人凱特·布朗下令警方逮捕如此耍無賴的共和黨人,但其中一位叫做布萊恩·博奎斯特的共和黨人揚言要進行報復,讓警方「放馬過來,全副武裝地來」。這樣的狠話聽起來難以置信,但俄勒岡州素來有與右翼民兵對峙的歷史,州議會大廈隨後因「可能的民兵威脅」而關閉。

民主黨最終讓步並推遲立法投票。可再生俄勒岡(Renew Oregon)公司執行董事特拉·赫斯特稱此舉為「俄勒岡州公共領導層近來最大的失敗」。此次對峙在未來氣候立法可行性方面發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即如果在民主黨主導的俄勒岡州都無法通過氣候立法,那在聯邦層面推行更多激進行動的機會有多大?

俄亥俄州的情況呢?總統川普試圖拯救煤炭行業的努力目前仍是失敗的,但如果俄亥俄州成功了,那一切將變得不同。另一方面,如果紐約完成氣候目標,隨之而來的連鎖效應將十分深刻,其他各州定會以此為榜樣。

考慮到美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規模和戰略重要性,來自俄勒岡州塞勒姆和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代表們似乎將在決定全球未來的過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譚•科普塞,氣候聯結(Climate Nexus)網站總監。氣候聯結是一個氣候議題戰略溝通網站,關注美國的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問題。

關鍵詞 >> 美國氣候政策,作者:譚•科普塞,紐約,俄亥俄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美國正式退出《巴黎協定》,大選結果將決定應對氣候危機速度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20-11-04 14:46 來源:
  • 《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
    關於本書本書以「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潛在危機。相對於「黑天鵝事件」的難以預見性和偶發性,「灰犀牛事件」不是隨機突發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號和跡象之後出現的大概率事件。針對這類迫在眉睫的、概率大、影響廣泛的危機,米歇爾·渥克在書中為我們提供了預測、防備、應對及善後的具體方法,為人們在組織管理、公司管理和國家管理過程中提供有效決策參考。
  • 西方媒體熱評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方案:態度積極
    新華網專稿: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行將舉行的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期間,將針對國際發展領域的重大問題,包括氣候變化等問題表明中國立場和主張。4日,中國政府發布了中國第一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性文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加強綠色多邊合作
    隨著國際氣候合作共識達成並落實推進,中歐兩大經濟體的合作,將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從國際政治倡導理念成為市場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正成為世界發展趨勢,與之相匹配的新能源技術、國際碳交易制度及綠色發展標準將重塑產業結構及國際經貿形式。市場的力量是巨大的,綠色發展成為市場經濟導向將持續產生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影響,從而重塑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模式。
  • 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上比美國做得更好(圖)
    其關注率甚至還不如氣候門事件、高失業率、阿富汗戰爭以及「老虎」伍茲無限期告別高爾夫等其他問題。  氣候門引發了熱議。因此,儘管世界其他地區正忙於尋找解決氣候危機的方法,許多美國人依舊在討論氣候變化是否真實。由于堅信人類的活動並不影響全球變暖,前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莎拉佩林(SarahPalin)再次成為公眾的焦點。可悲的是,她的支持率似乎在上升。
  • 適應與減緩並重 綜合應對氣候危機
    如何應對日益頻繁的全球性氣候危機?本網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鄭大瑋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網:近年,全球災難性氣候頻發,其原因究竟是什麼?  鄭大瑋:自然災害的發生,有天文、地質、氣象、海洋等自然因素,也有不合理人類活動的因素。  災害發生的自然因素,最重要的是太陽活動。
  • 從話語危機到安全危機:機理與應對
    中國在近三十年來一直面臨來自西方世界的話語壓力,在國際輿論場中經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時由於某個話題成為輿論焦點,遭遇話語危機,如「中國威脅論」「中國強硬論」「中國威脅南海航行自由」「中國威脅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日益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亟須研究和應對話語壓力和話語危機。
  • 劣跡斑斑 美國才是全球應對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麻煩製造者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大開倒車  隨著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下手中的綠色小槌,《巴黎協定》在經過長達四年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後,終於在當晚達成。這一協定被認為將使全球氣候治理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巴黎協定》也被普遍認為是近年來多邊主義重大成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控制疫情、應對氣候危機等等(問題的...
    拜登:我相信與盟友合作時 美國是最強大的;剛剛,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發推稱:「我相信,當我們與盟友合作時,美國是最強大的。這就是我們如何保障國家安全、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控制疫情、應對氣候危機等等(問題的關鍵)。」 (環球時報)。[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
  • 區塊鏈也可以解決氣候危機
    全球氣候變暖早已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一大危機,雖然我們也針對氣候變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聯合各國籤署了《巴黎協定》,企圖聯合各國的力量,共同應對氣候危機。要實現發展路徑的創新,就要發展低碳、氣候適應型,必須走可持續發展這條路。但事實上,全球變暖的速度將超過原先計劃的閾值,我們還沒有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來治理這場氣候危機。這就需要一定的創新精神,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機制應對氣候危機。區塊鏈技術作為新興網絡技術,將信息加密化處理並儲存,打包成塊,分配合作,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可能推動全球氣候的治理。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
  • 破解氣候環境危機
    世界各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在氣候環境危機中,只有加強團結協作、合力應對,共同保護好地球家園,才能贏得可持續未來。習近平主席高度重視全球合作和人類可持續發展,2015年9月在聯合國發展峰會提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中國倡議;2017年5月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次強調建設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今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並提出我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這些重要講話為推動世界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 環球深觀察丨劣跡斑斑 美國才是全球應對氣候和環境問題的麻煩製造者
    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大開倒車  隨著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主席、時任法國外長法比尤斯敲下手中的綠色小槌,《巴黎協定》在經過長達四年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後,終於在當晚達成。這一協定被認為將使全球氣候治理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而《巴黎協定》也被普遍認為是近年來多邊主義重大成果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 氣候變化與COVID-19:交織的危機
    COVID-19大流行後,各國政府將開始實施經濟復甦計劃,而氣候變化和公平性也正是綠色復甦的關注點。氣候危機仍在肆虐。一年前,新聞標題主要都是青年氣候運動,充滿了緊迫感。但如今, COVID-19已然取代了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興趣和關注。事實上,氣候危機和COVID-19的起因有共通之處,而這兩次危機所產生的影響也正在交織和疊加。
  • 法媒:中國的重大氣候承諾與美國態度成鮮明對比
    法國《回聲報》24日刊文說,中國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推動落實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所邁出的重要一步。 文章指出:「中國的這項重大氣候承諾與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日本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是建立在環境和經濟的統一、協調發展的基礎之上,列為環境戰略之首。日本政府為保護全球氣候,承諾提供多達100億美元的經費,是美國提供經費的10倍,企圖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在起主導作用,在世界上樹立環境大國的形象。
  • 美國各州簡稱 美國各州簡稱是什麼
    美國全稱為美利堅合眾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作為一個擁有50多的州的國家,記住全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於是很多人開始使用簡稱,那麼,大家知道美國各州簡稱是什麼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各州簡稱吧。
  • 美報告:氣候變化 美國還沒有準備好?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上周公布的一個新報告聲稱,美國還沒有準備好應對氣候變化,而且負責將最新的科研結果傳達給決策者的政府機構根本無法勝任這一工作。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部分,是一個政策諮詢中心。
  • ...上論壇: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 應對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危機
    會議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增效、不同公約之間的整合、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和國土空間規劃等議題,展開研討。 開幕致辭 劉寧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CBD COP15中方談判代表、COP15執委辦執行副主任 氣候變化危機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是整個全球熱議的話題。
  • 柳葉刀人群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協同應對交織的危機
    同樣,在涉及健康和氣候變化相互聯繫的聯合國一般性辯論中,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全球領導作用(指標5.4)。 衛生專業人員及其行業協會也在積極行動,醫療衛生機構已承諾從化石燃料項目中撤出價值超過420億美元的投資(指標4.2.4)。在學術界,從2007年到2019年,有關健康和氣候變化的原創性研究出版物增長了9倍(指標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