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課題組JACS:原子尺度的二維MOFs逐步形成過程與...

2021-01-10 網易

2020-09-22 01:01:05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課題組設計了C3對稱的苯基炔氯前驅體分子,通過多個C-Cl鍵的可控逐步脫除反應,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炔-金屬二維MOFs的分步生長過程監測,闡明了二維MOFs形成的逐步反應機理。相關成果近期在線發表於J. Am. Chem. Soc.2020, doi:10.1021/jacs.0c04311.

  跳轉閱讀→

  二維MOFs(2D-Metal Organic Frameworks)是由金屬中心與有機配體相互連接而構成的二維材料,在結構和性質上具有出色的可調性。為了獲得新穎的結構和優異的性能,對二維MOFs生長機制進行深入認識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由於二維MOFs的形成過程具有高度的動態性和複雜性,對其分步生長的過程進行監測,並在原子尺度理解其生長機理仍然是一大挑戰。

  

  圖一、炔-金屬二維MOFs逐步形成過程與機理

  華東理工大學的劉培念教授課題組近年來聚焦於表面合成及反應機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2018,140, 570; Angew. Chem. Int. Ed.2018, 57, 4617; Nat. Commun.,2018, 9, 2322; Nat. Commun.2019, 10, 2414)。最近,他們設計了C3對稱的苯基炔氯前驅體分子,利用炔氯官能團中C-Cl鍵較高的穩定性,實現了多個C-Cl鍵的可控逐步脫除反應;並利用炔基和過渡金屬間較強的pπ-dπ作用來穩定金屬有機中間體,成功實現了Au(111)表面上炔-金屬二維MOFs的分步生長過程監測,並在原子尺度闡明了二維MOFs形成的逐步反應機理(圖一


  圖二、原子尺度下炔-金屬二維MOFs的逐步生長過程監測

  在超高真空條件下,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作為表徵手段,他們發現隨著退火溫度從150 K到503 K的不斷升高,三個炔-氯鍵在金襯底的促進下可以可控地逐個發生活化,分別生成金屬有機單體,二聚體、鋸齒狀鏈、手性網格等中間體,最後手性網格發生解聚和重組形成熱力學穩定的蜂窩狀炔-金屬二維MOFs(圖二)。結合STM實驗觀測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他們對非常罕見的手性網格的形成機制以及其向蜂窩狀結構轉化的內在驅動力進行了探究。


  圖三、氯原子促進的炔-金屬鍵斷裂能壘的DFT計算

  此外,炔-金屬鍵的斷裂/形成反應的可逆性對形成熱力學穩定的炔-金屬二維MOFs至關重要。基於STM觀測和DFT計算的結果,他們發現炔-金屬鍵的斷裂反應能壘在氯原子的協助下大幅降低,進而揭示了氯原子在炔-金屬鍵斷裂過程中的促進作用,闡明了大面積、規則的炔-金屬有機網格結構形成的內在機制(圖三)。

  相關成果近期以「Atomic-Scale Visualization of Stepwise Growth Mechanism of Metal-Alkynyl Networks on Surfaces」為題在線發表於J. Am. Chem. Soc.2020, doi:10.1021/jacs.0c04311,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該課題組的博士後舒晨輝和博士研究生何燕,通訊作者是劉培念教授。該項工作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碳基能源轉化利用的催化科學「重大研究計劃的資助。

  · 微信訂閱號消息列表改版,公眾號消息不再以時間順序展示,大家想及時看到化學加推送內容,多多點擊文末「看」,按照下圖將「化學加」設為星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JACS:原子尺度的二維MOFs逐步形成過程與生長機理
    important}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課題組設計了C3對稱的苯基炔氯前驅體分子,通過多個C-Cl鍵的可控逐步脫除反應,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炔-金屬二維MOFs的分步生長過程監測,闡明了二維MOFs形成的逐步反應機理。
  • 「JACS」華東理工:金屬有機網絡(MON)生長機制的可視化
    金屬-有機網絡(MON)是最近引起重大關注的新興領域的二維(2D)材料。此外,在MON的設計和製備,與一流的結構、化學和功能可調諧性取得了非凡的進展。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的原子解析度,在定義明確的表面上構造的MONs可以被直接可視化,這提供了在原子尺度上研究其生長機制的機會。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例如,葉綠素、血紅素和維生素B12 等功能體系均含有由四個吡咯環與中位 sp2雜化碳原子首尾交替連接而形成的卟啉大環結構。如果其中一個中位碳原子為sp3雜化,則形成卟囉啉(Phlorin)大環,此類分子具有有趣的光物理、氧化還原和近紅外吸收特性,近年來已引起廣泛關注。
  • 【JACS】華東理工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Visible-Light-Driven Rotation of Molecular Motors in Discrete Supramolecular Metallacycles
  • 【JACS】南京理工大學在COFs-有機分子籠動態轉換取得進展
    -12-31 09:19:19 來源: 新材料科訊 舉報   近期,南京理工大學青年教授張根課題組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科技:科學家創造了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
    導語:科學家創造了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臥龍崗大學(UOW)的科學家與中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同事合作,成功地創造了一種原子尺度的二維電子kagome晶格,在電子和電子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量子計算。該研究論文發表在11月出版的「 科學進展」雜誌上。
  • JACS報導武漢理工大學張高科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3月27日訊(記者 張程 通訊員 林釗宇)近日,國際化學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及矽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教授張高科及其課題組吳曉勇副教授最新的研究成果
  • 華東理工JACS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化學領域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以「Impactof Antifouling PEG Lay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Functional Peptides inRegulating Cell Behaviors」為題,報導了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劉潤輝教授課題組在生物材料表面調控細胞行為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
  • 湖南大學段曦東教授課題組JACS:層數可控的二維材料NiTe2的製備
    來源 | 湖南大學 編輯 | 化學加導讀近日,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段曦東教授課題組在在二維材料層數連續大面積調控以及層數依賴的性能調控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Soc. 2018, DOI: 10.1021/jacs.8b08124, 影響因子為14.357)。跳轉閱讀被譽為漢化版SciFinder,非蘋果手機可保存到手機桌面自從2004年石墨烯被英國科學家Geim等人製備出來以後,二維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TMDCs)由於其層數可控的性質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潮。
  • 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
    二維(2D)材料由於其特殊結構而具有一系列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然而,機械剝離、化學沉積和生長等傳統方法在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方面存在諸多挑戰。近日,浙江大學張澤院士、王江偉研究員課題組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Ting Zhu教授、中科院金屬所杜奎研究員等人合作,基於材料塑性變形的普遍特徵提出了利用「自上而下」的機械減薄法來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並通過Au雙晶/多晶納米結構的原位機械拉伸成功獲得了單原子厚度的Au薄膜。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二維材料在高性能器件的實際設計中得以應用的前提是了解和優化其基本物性,如電子結構、磁性、光學響應、激子效應和催化性質等。文章首先集中介紹石墨烯和其他新興二維層狀材料vdW外延生長中常見的主要原子尺度機理,然後通過幾個實例介紹二維材料的物性優化和功能化的一些進展。
  • 二維二硫化鉬催化動力學生長:氣-液-原子-固態(VLAS)生長機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年來,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領域的表現突出,它的可控合成備受學者關注。目前,化學氣相沉積法作為二維材料最為可控的合成方式,無論是均相成核還是異相成核,通常可以生產出高質量的單晶薄片,而之後薄片可連接成大面積薄膜。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論文—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張磊、張朋、張勝利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相關團隊,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新聞—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   最近,西安交通大學物理學院張磊、張朋、張勝利教授團隊聯合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相關團隊,基於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2003 年起,先後於臺灣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 (NIMS) 開展研究工作,2007 年迄今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卟啉合成化學與有機光電材料。針對卟啉的功能化、光譜與分子間聚集調控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建立了新型卟啉合成策略,豐富其光譜調控手段,拓展其聚集性能調控途徑,實現 12.4% 的碘電解質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 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眾所周知,鈣原子是一種鹼土金屬原子,具有兩個價電子。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 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 上述工作由西安交通大學、上海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浙江農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廈門大學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完成,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 樓雄文教授課題組:金屬原子摻雜的Co3O4多層納米片用於電催化產氧
    基於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樓雄文教授課題組研究報導了13種不同金屬原子摻雜的超薄Co3O4納米片合成的空心納米片。這個合成材料包含共腐蝕-配位-重組的方法源於咪唑框架67(ZIF-67)納米片,通過路易斯酸蝕刻和金屬物質配位形成獨特交叉通道。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傳統非晶態、多晶態超導薄膜,二維層狀單晶超導材料由於其極高的單晶質量,因而能將超導態保持到納米級的原胞層厚度,這使得探測樣品的本徵二維超導的新奇屬性成為可能,同時也為人們理解和調控低維超導態、超導量子相變等提供了新的研究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