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勃廖明潘春根科學論證:攜帶病毒的三文魚是疫情潛在傳播源

2020-09-09 生命科學前沿

小編:疫情以來冷鏈運輸被認為是傳播新冠病毒的重要途徑,但尚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論證。本次,姜世勃教授、廖明教授、潘春根研究員對該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證,國外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迅速報導了該成果。經作者同意,本公眾號授權發布中文版本相關信息。

北京時間9月6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未經同行評審),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東海大集團海大研究院和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附著三文魚上在4度能存活一周以上,仍具有感染性。因此,攜帶新冠病毒的三文魚可能是其中一種傳播源

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中國武漢的第一次爆發地是在華南海鮮市場;2020年6月新冠病毒在中國北京的第二次爆發是在新發地海鮮市場。此外,不同國家的肉品或肉品加工廠工人中有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不禁令人擔憂附著新冠病毒的魚或肉品是否屬於一種潛在病毒傳播源。因此,探索新冠病在海鮮市場低溫環境下的生存時間非常必要

這項研究利用TCID50方法檢測了附著在三文魚上的新冠病毒和在培養液中自由懸浮的新冠病毒在低溫(4°C)或常溫(25 °C)條件下的感染滴度。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檢測到附著在三文魚上的新冠病毒在4°C條件下存活時間至少是10天,而25°C條件下病毒檢測時間限是2天;兩種溫度條件下病毒滴度隨著時間延長均不斷下降。該項研究發現,自由懸浮在細胞培養液中的新冠病毒在4°C和25 °C條件下存活時間至少是8天,但病毒滴度在4°C條件下變化不明顯,而在25 °C 條件下滴度下降明顯。

進出口魚類均必須在低溫(如0~ 4℃)環境下運輸。在這種情況下,被SARS-CoV-2汙染的魚可以在一周內很容易地從一個地方轉運到另一個地方,從而成為傳播新冠病毒的媒介之一。

與蔬菜和其他食品不同,魚類必須在低溫環境下運輸、儲存和銷售。魚類通常在溫度遠低於正常室溫的房間內出售,這意味著附著在魚皮上的病毒可以存活很長一段時間。

這項研究表明,附帶有SARS-CoV-2的魚在4℃(冰箱、冷藏室或儲存魚的運輸載體的溫度)下可以存活一周以上。這要求在允許銷售之前,必需嚴格檢查或檢測SARS-CoV-2

華南農業大學的代曼曼博士和李華楠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廖明教授、海大集團的潘春根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的姜世勃教授為共同通信作者。


論文連結: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9.06.284695v1#disqus_thread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等證實:新冠病毒附著三文魚上在4℃下能存活一周以上
    新冠病毒的重要途徑,但尚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論證。本次,姜世勃教授、廖明教授、潘春根研究員對該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證,國外多家媒體在第一時間迅速報導了該成果。因此,攜帶新冠病毒的三文魚可能是其中一種傳播源。此外,不同國家的肉品或肉品加工廠工人中有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不禁令人擔憂附著新冠病毒的魚或肉品是否屬於一種潛在病毒傳播源。因此,探索新冠病在海鮮市場低溫環境下的生存時間非常必要。
  • 最新研究論證:攜帶病毒的三文魚或是新冠國際傳播源之一
    因此,攜帶新冠病毒的三文魚可能是其中一種傳播源。9月6日,bioRxiv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引起大家的注意,內容是由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廣東海大集團海大研究院和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研究發表,其中內容表示:新冠病毒附著三文魚上在4度能存活一周以上,仍具有感染性。
  • 華農研究稱,冰鮮三文魚或是新冠病毒國際傳播源
    一份最新研究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存活時間可在低溫魚類表面得到延長,在4攝氏度條件下,三文魚附著新冠病毒可使其傳染性維持一周以上,倘若新冠病毒沾染在冰鮮魚類的表面,則有可能成為疫情的國際傳播源。
  • 三文魚背鍋?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朋友們: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對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保持警惕。
  • 三文魚上的病毒從哪來怎麼感染人的?曾光建議民眾暫不要生食三文魚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原首席研究員曾光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說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北京新發地的疫情到底叫「輸入」還是「反彈」,還需要探索,因為有些產品涉及到外國進口,比如三文魚,還有同樣進口的同一批產品等,它的冷藏環境可能是適合病毒生存的。曾光表示,三文魚食用方法不同於其他肉類,公眾往往生吃,因此引起關注。
  • 從武漢華南海鮮到北京新發地三文魚,生鮮食品不能吃了?
    據最近新聞報導: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經過檢測在市場從業人員以及環境中檢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陽性。新聞中還特意強調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且北京主要的商超也連夜下架了三文魚產品。於是,一時間流言四起,「三文魚不能吃了」、「魚成了病毒的宿主」、「生鮮食品也能傳染病毒」,等等。
  • 新冠病毒是否來自三文魚?冤枉蝙蝠了?
    近日,北京連續出現新發病例,新發地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病源指向來自國外,引發民眾對三文魚傳播病毒的擔憂。多地也加強對肉類、生鮮、水產品和冷凍類食品的監管排查。 一夜之間,北京各大超市的三文魚遭緊急下架。隨著而來的是,民眾紛紛熱議:三文魚到底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為何不會被自己攜帶的病毒殺死?
    蝙蝠是多種病毒的天然宿主,或稱儲存宿主,比如狂犬病毒、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有統計顯示:齧齒動物總共攜帶179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8種,蝙蝠總共攜帶137種病毒,其中人畜共患的有61種。
  • 這家A股花64億收三文魚公司,疫情衝擊有多大...
    這次北京新發地市場,讓本土疫情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而三文魚一時之間成了一個關鍵線索。6月13日凌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
  • 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三文魚概念股炸鍋
    關於三文魚是否會攜帶病毒的猜測滿天飛。從目前的消息來看,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目前尚未發現魚類感染新冠的證據。但也有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雖然三文魚沒有肺,體內不會由新冠病毒,但也可能身上積累了能夠感染人體的病毒量。那麼檢測出新冠病毒的三文魚會不會傳染給人,還能不能吃?目前還尚未有定論。
  • 案板新冠測試陽性,病毒是三文魚傳播的嗎?闢謠:暫無明確證據
    哪怕是在國外疫情肆虐的時候,國內也是沒有放鬆,可是最近北京在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一時之間北京疫情的局勢變得嚴峻了起來,人們擔心三文魚也會是新冠的傳播者之一。首先目前我們已知的新冠病毒可感染的是哺乳類動物,而對於魚類我們沒有相關的證據可以證明它也可以被感染,並且單純通過案板判斷三文魚就是載體就太不嚴謹了。再者回到三文魚身上,如果三文魚身上的的確確有新冠病毒,有很大可能在魚肉冷鏈運輸的時候帶上的,因為低溫是可以讓新冠病毒存活下來的。
  • 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局部疫情,三文魚竟成「罪魁禍首」?別慌!魚沒毒!
    圖:新京報今天,北京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稱,6月12日16時—24時,北京市新增確診病例4例,而這四名本土病例均與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有直接關聯。圖:中新社新發地市場出現的局部疫情引發網友高度關注,其中一則新聞更是成為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而該產品的貨源來自京深海鮮市場。「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讓不少網友感到疑惑,甚至有些恐慌,難道不少老百姓平時愛吃的三文魚「帶毒」?老百姓還能不能吃海鮮了?
  • 我們都冤枉三文魚了
    龐大的人流量和物流量,給病毒傳播提供了機會。這裡的病毒究竟來自何處,目前尚需推測。第一種可能是,外地甚至外國的進口海產品、肉類,攜帶了生產地的病毒,由於進口食品以冷鏈運輸,利於病毒的「低溫保存」。一旦溫度適合,病毒又得以傳播。
  • 新發地市場疫情最新科學論斷:病毒源頭極可能源於冷鏈進口食品
    10月23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揭示,始於今年6月的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新冠疫情導致我國三文魚進口減量
    摘要:今年6月份,北京新發地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讓三文魚成為關注焦點。我國三文魚進口主要來自智利、挪威、法羅群島、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和冰島等國家,今年三文魚進口大量減少。
  • 新發地疫情起源有了科學論斷
    被迅速控制住的青島疫情很快查明原因,6月北京新發地的疫情也有了最新的科學論斷。近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題為「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現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Cold-chain food contamination as the possible origin of Covid-19 resurgence in Beijing
  • eLife:科學家在三文魚中發現多種致病性新病毒
    他們在瀕臨滅絕的奇努克和紅鮭種群中發現了三種新的病毒,其中包括一種以前從未顯示會感染魚類的病毒。相關研究成果與2019年9月發表在eLife上。為了從農場的死亡和垂死的三文魚中尋找病毒,研究人員利用DNA測序和針對每種病毒的測試,對卑詩省海岸的6000多條三文魚進行了篩查,其中包括野生、孵化和水產養殖的魚。
  • eLife:科學家在三文魚中發現多種致病性新病毒!
    他們在瀕臨滅絕的奇努克和紅鮭種群中發現了三種新的病毒,其中包括一種以前從未顯示會感染魚類的病毒。相關研究成果與2019年9月發表在eLife上。為了從農場的死亡和垂死的三文魚中尋找病毒,研究人員利用DNA測序和針對每種病毒的測試,對卑詩省海岸的6000多條三文魚進行了篩查,其中包括野生、孵化和水產養殖的魚。
  • 姜世勃團隊研發出新型mRNA新冠疫苗
    2020年8月5日,復旦大學姜世勃教授,New York Blood Center 的Lanying Du等人在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A novel 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based mRNA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的研究成果。
  • 請還三文魚一個清白
    ,更是有傳言說海鮮和三文魚是新冠病毒病原體,聽了是多麼諷刺的事情。由武漢海鮮市場新冠病毒發現到引發全國性流傳感染,到北京新發地海鮮市場三文魚案板引發潛在的病毒捲土重來,似乎看起來並不是巧合,因為兩次都和海鮮脫離不了關係,但真的是海鮮引發的新冠病毒嗎?三文魚真的是新冠病毒原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