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男子口腔潰瘍近一年,跑8家醫院最終確診為致命罕見病

2021-01-13 澎湃新聞

很多人得過口腔潰瘍,多數時候忍忍就過去了,而33歲的成城(化名)卻因此一度生命垂危。

6月2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瑞金醫院獲悉,困擾成城近一年的「潰瘍」病,於近日在該院得到了明確診斷和治療,竟是一種可致命的罕見病——伴發Castleman病的副腫瘤性天皰瘡。

成城回憶,一年前,他開始感到口腔異樣——只要一吃辣,舌根兩邊就疼痛不已,以為是上火。

持續半年後,舌尖和口腔其他黏膜處逐漸出現白色不規則水泡,甚至私密部位也有,於是他開始了尋醫問診之路。無錫、南京、上海,成城和家人先後去了7家醫院,得到了不同的診斷,看病、吃藥、再看病,症狀卻逐漸加重,並伴有斷斷續續的咳嗽。

幾經輾轉,他們來到了4個月裡走訪的第8家醫院——上海瑞金醫院。此時他已有胸悶、氣促,不能平臥等臨床症狀。

皮膚科主任醫師潘萌接診,為成城做了詳細體檢和問診。他了解到,成城在10歲時曾查出「胸腔陰影」,當時以為是發育不良便沒注意,這團陰影在體內存在了20多年。結合種種「蛛絲馬跡」,潘萌當即判斷,其罹患的可能是「副腫瘤性天皰瘡」(英文縮寫為 PNP)。

潘萌說,PNP是一種致命的伴發腫瘤的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最常見的損害是唇部和口腔黏膜的頑固性糜爛,因容易被誤認為是口腔潰瘍或其他免疫系統疾病,而貽誤治療時機,最終可產生阻塞性細支氣管炎和重症肌無力等併發症,導致死亡。

33歲男子患有口腔潰瘍,四年內跑了8家醫院治療,最終在瑞金醫院被確診為一種致命的罕見病。瑞金醫院供圖

成城很快被收治入院,篩查腫瘤。潘萌與皮膚科主任醫師鄭捷、主治醫生趙肖慶等共同為他制定診療方案。

檢查結果顯示:成城胸腔內藏匿著一個6釐米大的「縱隔腫瘤」,已開始壓迫氣管,「喘不過氣」的原因找到了。

然而此時,病床上的成城突發呼吸困難,大汗淋漓、不能平躺,情況危急,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確定治療方案。

成城突然發病的當天下午,瑞金醫院多學科團隊集結,胸外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呼吸科、介入科的專家們齊聚皮膚科病房,詳細分析了疾病的可能診斷、目前的主要矛盾、手術的利弊、術中和術後的風險以及相應對策。

手術被安排在次日早上,由胸外科主任李鶴成及韓丁培、張亞傑醫生實施前縱隔腫瘤切除術,麻醉科主任羅豔及李強、胡天然醫生實施麻醉。2個多小時後手術宣告成功。

術後,重症醫學團隊接手,保證成城安全度過術後危險期,在順利拔管後,成城轉回皮膚科病區進行後繼治療。

根據術中切下來的病理組織,瑞金醫院確診,成城的縱隔腫物是罕見的伴發Castleman病的副腫瘤性天皰瘡。

潘萌解釋,Castleman病是原因未明的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臨床分為局灶性和多中心性,前者是呈單個腫大的淋巴組織,好發於年輕人;後者是多部位的淋巴結腫大,伴有全身症狀及多系統損害,多發於中老年人。目前它是我國PNP患者最常伴發的腫瘤,而國外患者大多數伴發非霍奇金淋巴瘤。這種腫瘤常位於腹腔或者縱隔,「成城就是發生在縱隔的巨大的Castleman病。早期診斷、早期切除腫瘤,是成功治療該病的關鍵!」

術後,成城還將接受定期隨訪,防止腫瘤復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他生了個口腔潰瘍,一度生命垂危
    很多人都有得口腔潰瘍的經歷,多數時候忍忍就過去了,而33歲的成先生(化名)卻因此一度生命垂危。困擾他近一年的「潰瘍」病終於在瑞金醫院得到了明確診斷和治療,竟是一種可致命的罕見病——伴發Castleman病的副腫瘤性天皰瘡。
  • 隱藏在口腔潰瘍背後的戲精,皮疹和口腔潰瘍是白塞病的重要症狀
    暖心科普 總有些小病讓人很煩惱, 卻又不值得去醫院,比如——口腔潰瘍。 但反覆口腔潰瘍,有可能危及生命? 這背後是哪個可怕的「戲精」作怪? 快來看今天的故事吧!
  • 「抱團取暖」的罕見病患者
    根據罕見病發展中心的數據,全國確診的法布雷病患者僅有300多人。李非(化名)在2017年初被確診為法布雷病前,是一名金融行業的企業高管。 「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感覺世界突然就沒有光了。」李非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原本家庭、事業順風順水的他感覺自己突然被拖到了暗無天日的谷底,甚至都沒有勇氣把患病的這個消息告訴妻子。
  • 男嬰患罕見病第一次移植幹細胞失敗,正眾籌第二次移植費用
    經過第一次幹細胞移植,不滿一歲的小石頭的病情暫時得到緩解。 澎湃新聞記者 何穎晗 圖5月23日,小石頭(化名)即將迎來自己一歲的生日。出生以來,他幾乎都在醫院的病房度過。在湖北宜昌出生僅僅17天,小石頭便開始腹瀉不止,輾轉多家醫院,最終來到上海,經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確診為炎症性腸病,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先天基因缺陷疾病。找到病因讓他的家人長舒一口氣,但高昂的醫療費逐步將這個家庭壓垮。在經歷了前期各種檢查及治療,以及到上海後第一次幹細胞移植,目前治療小石頭的花費已經超過100萬元。
  • 江蘇19家醫院成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組,攜手共克罕見病
    會議主辦方江蘇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張愛華副院長表示:江蘇省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組的成立是政府高度重視罕見病診療工作的體現,也是應對當前罕見病「確診難、就診難」求醫之困的強力舉措,作為全國首個成立的省級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組,先行先試,對江蘇省乃至全國罕見病診療能力提升具有突破性的裡程碑意義。
  • 石家莊確診病例軌跡梳理:護士護工確診,醫院或為病例交集點,有確診...
    護士護工確診 醫院或為病例交集點華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多位確診病例交集點為新樂市中醫院,極有可能感染地在這家醫院,不僅有護士被確診,也有醫院護工被確診。確診病例32——新樂市承安鎮裡輝村60歲男子,分別於2020年12月19日至30日,和2021年1月1日到9日在新樂市中醫院陪床,1月10日診斷為確診病例。
  • ...為罕見病診療打造樣板——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啟動
    來自邢臺的戈謝病患者大寶(化名)今年剛滿11歲,5年前父母發現他的肚子越來越大,為了給大寶治病,父母帶著他幾乎走遍了所有醫院,「我們從村裡的診所轉到市醫院,又轉到省醫院,可是一直沒有檢查出來結果,最後到北京協和醫院才終於確診是戈謝病。」不幸的是,在去年年末,又一場「空難」降落在這個家庭頭上。
  • 9歲娃口腔潰瘍5年當成「上火」來治療 一查真兇竟是白塞病
    9歲的樂樂,5年前就開始反反覆覆長口腔潰瘍,每次嘴巴裡面都會出現4、5個黃豆大小的潰瘍,每次要整整十天半月才能好。「嚴重的時候常常疼得吃不下飯,連說話都困難。」樂樂媽媽說道,娃娃每年最少要長五次口腔潰瘍。
  • 罕見病男童父親: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nbsp&nbsp&nbsp&nbsp瀟湘晨報記者 張樹波 實習生 申晟 長沙報導&nbsp&nbsp&nbsp&nbsp2歲多的諾諾患上了脊髓性肌萎縮(簡稱SMA),一針特效藥費用近70萬元,需要長期治療,一年下來治療費用上百萬元……在高昂的費用面前,諾諾的父母選擇堅持。
  • 阜陽潁州區一14歲男孩身患罕見病
    頭痛、發燒,對於14歲的東東(化名)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出生不到一年,他就患上一種罕見疾病,只能頻繁往返於醫院和家。  快樂而無憂的童年生活,東東沒有享受到。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活著,上大學。如果沒有患病,他應該會坐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努力朝著夢想前進。
  • 國際罕見病日:京滬「隔空」籤約,為罕見病診療打造樣板
    多地遠程會診,架起戈謝病線上診療綠色通道 來自邢臺的戈謝病患者大寶(化名)今年剛滿11歲,5年前父母發現他的肚子越來越大,為了給大寶治病,父母帶著他幾乎走遍了所有醫院,「我們從村裡的診所轉到市醫院,又轉到省醫院,可是一直沒有檢查出來結果,最後到北京協和醫院才終於確診是戈謝病。」  不幸的是,在去年年末,又一場「空難」降落在這個家庭頭上。
  • 男子多器官衰竭合併腦出血,南科大醫院成功搶救
    一旦發生異常,會吞併對人體有利的細胞,損害人體組織,出現罕見病「噬血細胞症候群」。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醫院(下稱「南科大醫院」)引進的高水平血液內科團隊聯合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一例「噬血細胞症候群」患者。
  • 罕見病患者之痛:自費藥用不起,醫保不給報
    「後來又出現頭暈,有時直接暈倒在地上」,魏曉楠說,48歲的父親由此開始從河北到北京,一路輾轉求醫。直到一年後,才最終被確診為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症」),與癌症、白血病、愛滋病和類風溼等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五大絕症之一的罕見病。為了籌錢給父親治病,正在上大專的魏曉楠和剛上高中的妹妹相繼輟學,外出打工,她們的母親也患上了心臟病。
  • 男子遺傳罕見病"蜘蛛人症" 家族8人因此病離世
    一室一廳的小屋,擠著三張床,住著被罕見病折磨的尹家三代四口人。十年前,一家之主的尹力祥被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也就是俗稱的「蜘蛛人症」,多年以來一直病情反覆。而令人揪心的是,就在他確診的第二年,當時他才5歲的兒子小遠也被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
  • 夫妻均攜帶罕見病致病基因,想生二胎卻又擔心!河南這群醫生幫他們...
    作為寶寶的奶奶,她不僅一直在幫兒子帶患罕見病的孫女,還險些面臨「家破」的情況,直到懷中寶貝的誕生,讓這個家重燃希望。這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呢?這一切還要從2014年說起。那年,李豔的兒媳生下一名女嬰。孕期檢查及出生評分顯示女嬰一切均正常,可讓人沒想到的是,孩子半歲時卻出現智力及動作發育落後,到1歲左右,孩子又出現視力障礙。
  • 讓「罕見病」不再是「孤兒」——重大疾病患者「一粒藥」的期待何...
    其實罕見病並不罕見,全部罕見病種共有7000多種,我國所有罕見病患者加在一起人數已達2000多萬……今年30歲的潘龍飛是一名卡爾曼氏症候群患者。這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由於性腺功能減退,導致第二性徵發育不良或缺失,此外還伴有嗅覺的減退喪失。「我是23歲才確診的。」潘龍飛說,從小他就比其他人瘦小,體弱多病,從6歲起父母就帶著他四處求醫問藥,直到23歲時才得以確診。
  • 東京男子發熱被懷疑感染新冠肺炎 遭40家醫院拒收
    日本東京一名男子因被懷疑感染新冠肺炎,被約40家醫院拒收。(圖片來源:日本朝日電視臺視頻截圖) 據東京消防廳的相關人士透露,當地時間9日中午,東京中央區一名40多歲的男子自稱出現發熱症狀,救護人員擬將其送往醫院時,卻被約40家醫院拒收,理由是該男子可能感染新冠肺炎。據稱,救護人員在花費了一個半小時之後,才最終聯繫到願意接受的醫院,並將患者成功送抵。
  • 罕見病青年梁智超:與「死神」賽跑的18年
    18年  25歲的他身患戈謝病常出血不止 該病全國僅300餘例 「救命藥」多地已納入醫保   過去8年間,梁智超都把自己關在家中,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看看書,望望窗外。他甚至不能保持同一個姿勢坐上半個小時,因為股骨頭壞死,坐久了,他就會渾身酸痛。
  • 「奇怪」的風溼免疫病系列報導①|口腔潰瘍4年,為何要看風溼免疫科?
    很多風溼免疫病人早期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輾轉多個醫院、科室診治,甚至幾十年都找不到病因。因此,在重醫附二院風溼免疫科門診裡,可以見到許多罕見病和奇特病,也有很多「奇蹟」發生。口腔潰瘍「相伴」4年,聲音嘶啞、聽力下降……曾被診斷為白塞病、肺結核、中耳炎的他,究竟是怎麼了?
  • 高三男生突發罕見病 9歲妹妹要為他捐骨髓
    今年5月,一紙醫院確診重病通知單,打碎了小劉一家的簡單生活,也讓這個幸福小家陷入了巨大悲痛。小劉患病住院,高額治療費壓得一家人喘不過氣來,一張張催繳單,甚至讓懂事的小劉有了了斷自己生命的念頭。重病來得太突然了。4月,他突然感覺渾身無力,頭痛噁心,臉色蒼白,上體育課跑不動,身上甚至還出現發紫發黑的烏青。